
【柳岸】花落春常在(随笔)
萧萧风雨料峭春寒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各位师友于百忙之中冒着风雨赶来耿峪深山金椅子山庄,参加我的作品研讨会,是我的荣兴,令我不胜感激。在我生命的血地源头耿峪,能有幸聆听各位师友畅谈我作品及创作的得失,是极其珍贵的生命记忆。在座各位师友所携带所散发的文学能量和深挚友情,像涓涓清流般汇入我的心田,给我润泽和鼓舞!在此,我特别想为大家诵读一首苏轼的《定风波》,当人间风雨无法左右时,我们唯一能左右的就是我们的心。做人要像东坡先生一样,以一颗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去应对一切的纷杂和挑战。
手头的这本心血之作,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无名之辈自费出书,本就是一种悲催的行为,它确乎轻若鸿毛,不值一顾;若带着脱俗的眼光看它,这本巜涓滴成河》散文集,是我半世为人为文所筑成的文字丰碑,是无价之宝。我无法和年迈混沌的父亲分享这份喜悦,更无法和不识字的母亲言说这本书的意义,但我坚信:“德不孤,必有邻”。我一定会和尘世中爱读书的人们达成默契的心灵沟通。真正热爱文学真正懂文学的人,懂得文学永远神圣,会对文学作品肃然起敬,会对致力于搞创作的人有一种真诚的理解。在座的每位文朋师友,都是能和我作品进行交流的人,都是能和我进行心灵对话的人,都是给过我帮助影响的人,每位师友的肯定和批评,都是对我的关爱和激励,都会助我冲破自我认知的局限,在创作上迈上新的台阶。因而,此生有幸能成为本次话题的主角,能听到各位师友有关文学创作的真言,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
我的作品研讨会能如期如愿成功召开,我要特别感谢周至作协的当家人王军强主席的热忱担当,特别感谢周至文联对本次活动的重视指导,特别感谢文联秘书长本次活动策划主持人张攀峰先生的辛勤付出,特别感谢延河原主编姚逸仙先生莅临指导,特别感谢金椅子山庄提供优雅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特别感谢风雨中站在我身边的这些文朋师友,特别感谢一直以来理解支持作我坚强后盾的爱人亲人们。
看到这些熟悉却略显沧桑的面孔,每想到一个亲切的名字,历历在目的往昔记忆,总会在心头悄然泛起涟漪。记得多年前初涉文坛时,县作协曾两次把兰亭散文奖颁发给我,这是多么有力的鞭策;当时的《周至文艺》不仅热情编发我的散文,小说,还为我推出新锐专栏,这是多么深切的鼓舞;当时《金周至》副刊不只把我评为年度优秀作者,王超老师还特别打电话给我鼓励,这殷殷期待怎能忘怀?看着文联主席国稳社先生给我用红笔密密麻麻修改的小说文稿和推荐订阅的刊物,我怎能不情动于衷?听着张兴海老师勉励我不要只局限在周至这个散文长廊间领跑,而要有大视野时,我怎能不汗颜而暗自蓄力?想到著名作家白描、陈长吟、丁小村和已故作家张长怀先生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想到潘峰老弟多年以来对我的激励和关心,想到县作协主席赵永武王军强、丁炜平、杜崇斌等老师对我的帮助,想到读书会书友们对我的热忱相邀,想到推荐平台助我发文,转发我的文章并用小红心给我关注激励的师友亲人们,我的心头都会潮起一波一波的暖流。这些抹不去的细节,淡不去的情分,都将转化为能量,助我在创作修行的路上越走越笃定。
我感恩赶上这个男女平权的时代,让我不再像祖母、母亲那两代人一样,一辈子只在家庭和土地上劳作,而不敢有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亦是一个容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的时代,而只有艺术会像宗教一样,给迷惘痛苦的人以指引和救赎。我特别感恩让我和文学结缘的人,是文学这个导师,让我从一个中学毕业的打工妹,通过不断学习,蜕变成一个从教二十余载且能著书写作的人。作为业余作者,阅读写作只是个人癖好,确实没什么了不起。但阅读写作于我,就是一种人生的修行方式,只要从世俗的尘烟中挣脱,沉浸在阅读写作之中,像呼吸一样吐纳有致,心灵就是笃定而自在的。文学引领着我不会在任何事物面前失去自我,亦不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灵通过反省内化后的自我解放。只有心灵真正解放的人,才能听见自己心灵的指引,在写作中才能发出独特的声音,才能在坎坷的人世间走得步履从容。我永远不会有伟大作家普鲁斯特那种“我的书为读者提供阅读他们自己的手段”的野心和才情,但至少我的写作,会留下我及小人物、小生灵活过、爱过的痕迹,会给读者朋友一些小小的唤醒和启示,就足矣。
如果我的肉身假我以足够的健康,如果老天假我以足够的时光,我一定会在从文之路上继续潜心修行,力争能写出自己的第二本、第三本书来。至于我的这本稚拙的散文集,在市场上有怎样的际遇,要靠它自身的能量去验证。在这个看文先看名的多元碎片化时代,新书的前景不会太乐观。但我还是期待我的真诚之书,能真正遇到爱读书想读书的读者。
“花落春常在,天时尚艳阳!”正值盛年的我,感谢生命中所有过去、现在及未来所遇见和经历的一切!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阅读,于我,是自我修行,自我实现的最佳方式。祝福所有的文朋师友们,都能在各自耕耘的园子里喜获丰收,祝福所有的朋友亲人都能事事顺意,身体康健,安享尘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