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悠悠萱草情(散文)
一
萱草,又名忘忧草、萱草花、金针菜、黄花菜等,它是一种草,也是一种花,还是一种菜。萱草,在植物界绚丽多姿的舞台上,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温婉动人,每一种角色都深入人心。
在加国的大统华超市,看到有晒干的萱草花,深黄浅褐的色泽,形如一个个迷你的棒槌,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如士兵列队,井然有序,分装在一包包透明的塑料袋中。从我记事起,我就熟知萱草花,所以对萱草花有着特殊的情感。我拿起一包,仔细端详,看到产地一行写着“中国辽宁省”几个字时,犹如看到久别的亲人,感到又欣喜又亲切。
没想到一包萱草花竟然勾起了我的乡愁,顷刻之间,乡愁就像潮水一样,开始在内心泛滥,思绪也仿佛长了一双翅膀,开始凌空飞翔,飞过连绵起伏的群山,飞过碧波荡漾的海洋,飞过苍茫无际的原野,飞到了遥远的故乡。
“莫道农家无元宝,遍地黄花是金针。”
我的故乡,是辽南地区一个秀美的小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有山珍,有海味,是一个藏珍纳粹的聚宝盆。记忆中,每年夏天,在田埂旁、阡陌边、小河畔、山坡上,到处都盛开着萱草花,一株株,一簇簇,一片片,黄灿灿,明艳艳,经常看到村里的女人带着孩子,挎着竹篮在采摘,有说有笑,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萱草花在我的家乡,不仅是夏日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每家每户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珍馐美馔。
萱草花,是大地的精华,也是大自然对故乡人最美的馈赠,特别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故乡人,强壮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它无私而伟大,默默地奉献着,不仅丰盈了故乡贫瘠瘦弱的土地,点亮了故乡黯淡无光的村落,也丰富了人们苦涩平淡的生活。
二
民以食为天。萱草,在我的故乡,主要是以菜的角色来倾情演绎的,人们习惯称萱草为“黄花菜”。
黄花菜,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黄花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他命,以及各种矿物质,还有清热解毒、止血消炎、美容养颜等良效,因此,黄花菜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史料记载,黄花菜是周朝时期草八珍之一,是非常名贵的菜品,在汉朝时,作为朝廷的贡品,风靡于宫廷贵族之间。由此可见,黄花菜虽然名字并不惊艳,但骨子里却流淌着贵族的血统。就像一个大家闺秀,穿着再素朴,也难以掩饰其内在高雅的气质。
虽然黄花菜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但乡民们深谙黄花菜的珍贵,所以倍加珍惜这种山珍野味,通常用黄花菜来招待亲戚或者尊贵的客人。
黄花菜在我的故乡,并非人工栽培,完全是野生的,也许最早是鸟儿衔来的几粒种子,落在了这片土地上,在雨水的滋润下,开始生根发芽。“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苏轼《萱草》),由于黄花菜生命力顽强,不畏风雨,不惧严寒,不择土壤,风里生,雨里长,经过漫长岁月的繁衍生息,慢慢长成了一种花气候。
家门前的山上,生长着一片又一片黄花菜。记得儿时,六七月份时,经常和母亲去山上采摘黄花菜。清晨时分,薄雾如纱,母亲的胳膊上挎着一个竹篮,我跟在母亲的身后,淌过一条清澈的河流,越过一条宽阔的土路,经过几座古朴的房屋,转入一条如银蛇一样蜿蜒的山路。山路弯弯,九曲回肠,我们沿着山路慢慢向上攀爬,到半山坡时,母亲停下了脚步。我们便在一片山林中穿行,边走边寻找黄花菜。
通常情况下,走着走着,就会看到一片金黄的花海,涌动着金色的浪潮。看到黄花菜的那一瞬间,母亲和我的眼前一亮,母亲更是喜滋滋地跑过去,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女一样,眼里蓄满了温柔,仿佛要拥花入怀,弄花香满衣。
黄花菜的叶子形如兰草,色似碧玉,花形优美,宛若百合,清雅飘逸,风姿绰约,妩媚动人。一枝枝亭亭玉立的箭杆上,擎着一朵朵粲然的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正在盛放,摇曳在枝头的一朵朵黄灿灿的花,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黄蝴蝶,明艳的色彩,怡人的花香,吸引着许多蜜蜂“嗡嗡嗡”地哼着小曲,欢快地飞到花心处采蜜。
母亲采摘黄花菜的姿态非常优雅,一朵一朵慢慢掐下来,动作轻柔,好像怕弄疼了花。母亲告诉我,那些小小的花骨朵不要采,等几天就会长大开花,只采摘含苞欲放或者正在盛放的,当竹篮被黄色的小花伞撑满时,母亲就让我停止采摘,告诉我过几天再来采。母亲让我懂得什么是适可而止,懂得什么叫知足,也让我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不能贪婪,只有知足者,才会常乐。
回家后,母亲将黄花菜从篮子中倒入簸箕里,挑出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放在阳光下晾晒,并将带着阳光味道的干菜储存起来,为漫长的冬天做好准备。对于那些开花的,母亲用来做凉菜、煲汤或包菜包子,即使在最困苦的时候,母亲也会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让生活充满诗意的芬芳。
母亲将新鲜的黄花菜清洗干净,快速焯水后滤干水分,拌入绿莹莹的黄瓜丝和红艳艳的辣椒丝,然后,撒入蒜末和葱花,滴入酱油和陈醋,加入精盐和麻油,最后,搅拌均匀,做成色香味俱佳的一道凉菜,在口感上,鲜嫩爽脆,特别是在炎炎的夏日,一道凉拌黄花菜,又开胃又爽口,全家人都喜欢吃,母亲看到大家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喜形于色,笑靥如花。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母亲做的黄花菜包子,母亲将黄花菜洗净切碎,加入剁碎的木耳、粉条、香菇和猪肉,再撒入葱花、花椒粉、精盐,放入酱油、豆油等,最后搅拌均匀做成馅料,包在一张张洁白如雪的面皮中做成包子,然后上锅蒸熟,当白嫩松软的菜包子出锅的时候,香气四溢,在空气中袅袅升腾,氤氲漫漶,满屋子飘香,咬一口菜包子,口感滑软鲜香,黄花菜的清香浓郁,就连面皮中都融入了黄花菜清香的味道。我大快朵颐,抬头看了母亲一眼,看到她正笑意盈盈地看着我,并说,慢些吃,别烫着,那个当下,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记忆中,黄花菜包子的味道是那么甘美,那么醇香,让我回味悠长。
因为有了黄花菜的调剂,即使平淡清苦的日子,也变得多姿多彩,活色生香。
三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家家户户除了酸菜,就是腌制的各种咸菜,生活变得单调而乏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母亲在夏天储存的黄花干菜,开始闪亮登场,母亲不时会泡一些晒干的黄花菜,或煲汤,或炒一道木须黄花菜来改善全家人的生活,黄花菜被母亲摆放在餐桌正中间的位置,粲然生辉,魅力四射,把整个屋子都照亮了,相比之下,酸菜和咸菜则灰头土脸,黯淡无光。
在我的家乡,正月里有走亲戚的习惯。记得小时候,亲戚们喜欢在正月里相互串门,在相互的走动中,亲情也变得更加浓郁。从正月初三开始,一个又一个亲戚来到我家,黄花菜就被派上了用场,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成为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母亲做的一道黄花木须肉,客人们一个个吃得眉飞色舞,心满意足。
我的那些舅舅阿姨表哥表姐们,特别喜欢吃黄花菜,每次吃的时候都赞不绝口。我猜想,他们之所以那么喜欢吃黄花菜,是由于他们住的村子没有野生的黄花菜,物依稀为贵,也因为黄花菜确实味道鲜美。有时候,他们走的时候,母亲还会准备一包黄花菜让他们带着,黄花菜不仅是美味的载体,也是亲戚间传递情感的纽带。
住在沈阳的大伯父,每次回乡探亲的时候,最喜欢吃的菜,就是黄花菜,每次吃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没有什么比家乡的黄花菜更好吃的菜了。母亲见他喜欢,每次他来的时候,都会做黄花菜给他吃,大伯父百吃不厌。他临走的时候,母亲还会给他带一大包晒干的黄花菜。大伯父手里接过黄花菜时,对母亲说,黄花菜对他来说,是再珍贵不过的礼物了,因为黄花菜能慰藉他心中浓郁的乡愁。
小时候的我,还不懂得什么是乡愁,不明白住在省城的大伯父,怎么会如此偏爱家乡的这道野菜。多年之后,我为了生活和梦想,离开故乡,独自走天涯,当我在异国他乡的超市,再次看到晒干的黄花菜时,情绪异常激动,甚至热泪盈眶,我终于懂得了大伯父的乡愁,懂得了大伯父偏爱黄花菜的原因了。对于一个离开故乡的游子来说,故乡的一花一草,都牵系着游子的情感,都承载着游子的乡愁。
四
萱草,又名忘忧草。我非常喜欢“忘忧草”这个名字,唯美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口齿含香,宛若身边站着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子,温柔善良,温婉含蓄,口吐芬芳,会让人忘记所有的烦恼和忧伤。
“合欢蠲愤,萱草忘忧。”(嵇康《养生论》),据说,吃了萱草,能安神,有助于睡眠,所以才会有解忧的功效。我想,除了萱草有安神的作用之外,可能是萱草花有着明艳的温暖色彩,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盏,能将心空照亮,烦恼才会一扫而光吧。
我的祖母对萱草花情有独钟,父亲看到祖母喜欢,还特意从山上挖来几株萱草花栽种在院子里。每逢夏天,我看到祖母经常站在萱草花前,眼神中充满了温情,有时候还会用手轻轻抚摸花瓣,神情是那么专注,仿佛站在她面前的,不是萱草花,而是她的儿女。
对于祖母喜欢萱草花,我小时候甚为不解,心想,那黄花菜有啥好看的?满院子花开,哪一种不比黄花菜娇美?父亲是爱花之人,我家的院子里,每逢夏天,各种花卉次第盛开,有玫瑰、月季、大丽花等,在我看来,那萱草花,既没有大丽花美艳,也没有玫瑰芬芳,所以祖母喜欢萱草花的原因,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迷。
当我长大后,知道萱草也叫忘忧草时,我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回忆父亲曾经给我讲诉的关于祖父祖母的一些生活片段,我开始慢慢拼接,终于拼接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祖父是外来人口,年轻时跟随着太祖父太祖母迁居至此,他们除了有勤劳的双手,没有任何家当,没有房屋,也没有土地,一切需要从零开始。为了养家糊口,祖父四处打工,后来娶了祖母之后,为了尽快能盖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屋,祖父离开家,去了大连一家榨油坊做工,和祖母聚少离多。祖母那时候非常年轻,长时间独守空房,不免孤独寂寞,心中思念祖父,经常失眠,夜不能寐。夏天时,当她看到盛开的萱草花,那明艳的黄色,就像火把一样,照亮了她的心空,让她内心积郁的忧愁一扫而光,也许是从那时候起,她就喜欢上了这种能够忘忧的萱草。
祖父经过几年辛苦打工,终于攒够了一笔钱,归来后,建起了五间敞亮的房屋,也就是我家的老屋,祖父又在房前开垦出一片田地,用来种植庄稼和蔬菜,实现了自给自足,终于苦尽甘来,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从此,祖父告别了颠沛流离,不再出外打工了,与祖母相依相伴,他们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姑姑在五十岁那年,突然离世,让两位老人猝不及防,他们伤心欲绝,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彻心扉的痛楚,也许只有晚年的祖父祖母能够深切体会。记得祖父祖母那时候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满脸忧伤,我看到他们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给姑姑敲打纸钱,那一声又一声的敲打声,在空中久久回荡,仿佛是在弹奏着一首首凄美的交响,那一枚又一枚的冥币,融进了祖父祖母多少思念的情感,我的心也跟着隐隐作痛,能体会到祖父祖母内心深处沉痛的悲伤。
父亲想到祖母喜欢萱草花,就特意从山上挖来几棵栽种在院子里。晚年的祖母,愈发喜欢萱草花,经常站在花前凝视沉思,也许祖母看到萱草花时,就会忘记心中的烦恼和忧伤,从而缓解了思女之痛。
记得祖母曾经说过,看到萱草花,就感觉心里特别敞亮,看来,萱草花真的有忘忧的功效。我要感谢萱草花,是她,在祖母最孤独寂寞的时候,给予了心灵的抚慰;在祖母最悲伤最难过的时候,给予了情感的慰藉,帮助祖母走出了那段灰暗的岁月。萱草花,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慈悲的花。
忘忧草,也让我想起了那些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他们怀着仁慈的心怀,为处于黑暗或者低谷的人指点迷津,使之脱离痛苦,远离迷茫,告别忧伤,他们就是一株株慈悲善良的忘忧草,奉献的是温暖和爱心,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慰藉,满怀着慈悲和仁爱。
五
萱草花,也被称作“慈母花”,孟郊有诗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据说,古时候,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由于萱草有忘忧的功效,母亲看到萱草,就会减缓母亲的思念之情。
我后悔自己上次临走时,没有为母亲栽种萱草花,那就记得常常给母亲打电话吧。
每年的母亲节,人们习惯送给母亲康乃馨,那是始于国外的一种习俗。其实,在中国,真正的慈母花是萱草花。我的家乡望儿山,如今已经成为弘扬母爱的圣地,每年的母亲节,山脚下都会盛开着一片又一片金黄色的萱草花,那是熊岳人特意为天下的母亲种植的。萱草花,是熊岳人在母亲节献给母亲的最美的花。
记得第一次回国时,和母亲去探望住在北山的五叔和五婶,五叔,是我舅爷最小的儿子,和父亲生前关系特别好,如亲兄弟一般,我小时候没少给我红包和关爱。我和母亲去时,五叔不在,只有五婶和女儿在家,我的那个表妹,正值花季的年龄,但她和常人不一样,不能坐起,不能站立,也不能说话,是一个脑瘫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连饭都需要五婶一口一口喂。我去的时候,看到她就那样直直地躺在床上,身高差不多一米六几,看她的面容,是一个清秀的女孩,如果不是脑瘫儿的话,她会亭亭玉立地站在我的面前,也会有一个美好而瑰丽的人生。命运对有些她过于残忍,她只能一生缱绻在床上,她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她有爱她的父母,她的父母依然视她为掌上明珠。
听母亲说,造成表妹脑瘫的原因,是由于五婶生她的时候,胎位不正,属于坐生,导致难产,表妹出生的时候,由于大脑缺氧时间过长,而变成脑瘫。面对一个脑瘫儿,五叔五婶从未有过放弃的想法,一直精心照顾着。再看五婶,五十刚出头,就已经满头白发。长时间过度的操劳,让五婶过早的衰老了。五婶年轻时,是方圆十里八村有名的美人,瓜子脸,高鼻梁,皮肤白皙,明眸皓齿,如今的她,满脸沧桑,沟壑纵横,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而忽略了自己,从女儿出生那天起,就一直精心照顾着,照顾一个脑瘫儿,非常不易,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但她无怨无悔,尽管不见当年的风采和模样,但她眼睛里闪烁的母爱的柔情和光辉是那样动人。
在我看来,五婶就是一朵美丽的萱草花,淡雅,含蓄,善良,坚韧,温婉。
昨天,母亲在电话中说,她刚从乡下回来,还带回了一些新鲜的黄花菜,是从老家的山上采摘的,她准备做黄花菜包子。并说,等我下次回国,她要给我包黄花菜包子。听到母亲提到黄花菜包子,突然意识到,好久没有品尝到妈妈做的黄花菜包子了,好想念那种味道。
放下电话,我在心里默念孟郊的那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念着念着,感觉有泪从眼角溢出,由于疫情,已经几年没回故乡看望母亲了,心里非常想她。不禁心生感慨,我们终其一生,也难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在我的眼里,萱草花是世间最美的花,她淡雅而温煦,含蓄而内敛,慈悲而博爱,无私而伟大,圣洁而超然,我爱萱草花!
萱草花是故乡最美的馈赠,它是传统美食,还有多种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萱草花历史悠久,上溯到周朝时期,它成为朝廷贡品。
萱草花生命力极强,有土壤、有雨润、有阳光,就能生长。小时候,故乡的原野随处可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了萱花草,日子就有了滋味。萱草花、黄花菜、忘忧草、金针菜成了“我”美好的记忆,成了“我”不灭的乡愁。文章写得真好,语言灵动,文采飞扬。读后,余味无穷。遥祝夏安!问好如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