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即墨怀古(散文)

精品 【东篱】即墨怀古(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91.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53发表时间:2023-06-22 05:28:38
摘要:即墨古城内,潜藏着几千年的文化,被众多文人墨客、名宿俊才占据着,使得即墨成为内涵极为丰盈的胶东名城。而我,并不想浮光掠影,一一与他们照面,而是伫立城墙上,怀古追远。

【东篱】即墨怀古(散文)
   曾听闻,去丽江找心动,往乌镇邂逅爱情,奔周庄会见外婆,临即墨古城去找千年。千年古城,古韵悠悠,正适合我前往念远怀古。
   从即墨古城“通济”城门(西)步入,亟亟拾级登临城墙,举目仰视高大的“怀远楼”,朱漆彩涂,雕龙绘凤,花饰横椽,云绕斗拱,翘檐飞角,巍峨拔挺。绕阁一匝,我被这古香之气醉倒,更被阁檐的“怀远”两个字带到遥远的春秋。
   妻说,“前不见来者”,空惆怅。是啊,我想清空脑海里那些各色的画面,特别是那些冷兵器的格斗故事,用墨城古韵流香濡洗出一片锦绣壮观来。
   我从南面的青岛崂山来,循着城墙向南,眺望“三齐饶色”聚焦的崂山美景吧。
   南门曰“环秀”,古曰“景岱”。“景岱”意思是以山为美屏,纳山入屏,何等秀色!一侧城墙上拔起一座楼阁名“中和楼”。楼阁背面匾额题“胜冠东方”,正面题“光岳画屏”,“光岳”即三光五岳,统指天地。我称为楼阁并不确切,典籍称“箭楼”,城内有“瓮城”,其上必有箭楼,楼设洞户以望远,亦便于“箭战”。倚楼南眺,视野无碍。人说,近观楼舍远眺山。我独得最佳位置。
   不想随便浏览,背南仰楼。仿佛“景岱”箭楼与我絮语。文窗纳熏风,淳风汤穆,温柔十分。暖阳卷舒不刻意普照,而是游弋黛瓦之间,似流金泼墨。香韵聚合栋宇,轻鸟翔如抚摸檐角。这是一种走进唯美古诗词的感觉,箭楼虽不平仄寄语,但却在我面前铿锵出诗句的韵律来。
  
   二
   “南阁外,墨水边,绿树碧连天。”我相信这长短句对南望“景岱”的概括力。登临箭楼,便一下子明白即墨之名的由来,墨水潆洄,摄下即墨古城半个身影,即墨古城也是休闲之都,山光水色塔影嘉木,陪衬了几千年之久,从不厌倦。几千年沉淀下来“淮涉八景”。平沙清流,世平德正,流淌千年而不改;锁龙泉石,使得历代皇权独宠其韵,龙颜临幸;古寺塔影,距今七百余年的陈抟佛塑依然静卧在淮涉寺中。水阁临风,岸柳含烟,高堤垂钓,淮涉春浣,长桥卧波,将即墨的美写真成诗赋一般。千年以来,没有谁可以抗拒如此绝美的诱惑。
   我佩服古人对美景的用词拿握功夫。古称“景岱”,崂山是“岱”,景秀归峰,如巨网捕捉万千而无遗,而即墨面前就像飞奔而来一绿色屏风。不知何时称“环秀”,真的是雅号妙语难求啊。我威海人,威海称“环翠”,环彩滴翠,不胜其美。我突然妒忌其这个“秀”字了,其意广博,含翠蕴红,纤巧柔美之味令人垂涎。据说,自汉始,沿墨水河滨而建枕水民居,直欺苏杭;河舟楫声欸乃,敢媲晚了千年的周庄。我无以归纳这种意象,只能说她是“在水一方”的仄韵婉词。
   举目崂山,迤逦入海。群峰厝峙,飞光繁曜,气韵滂洋,环绕如屏,青峰似黛。早就听说即墨历史久于青岛,“千年即墨,百年青岛”,青岛是即墨抛出的一块璞玉,而崂山则是即墨拳握的一粒珠子。那即墨是什么呢?我觉得,即墨就是一方青色的魔盒,藏三千年之瑰宝,孕秀山锦水之绮丽。
   突然我曾经疑而无解的一个问题,有了答案。即墨,东面沧海,南抱秀山,墨水河为襟,布于四围的河川为脉,难怪秦选此地设县造邑,天下形胜,怎可视而不见呢。
  
   三
   “景岱楼”一侧的简介告诉我,这箭楼又名“火神楼”,真的是大有名堂啊,“火神”两个字,令我有了钓古钩沉的兴趣。
   史称祝融为火神,尊为“赤帝”。据传,他常骑龙游息于衡山一带,教百姓如何取火,将茹毛饮血的时代送入熟食养生的今天。尤其是他还发明了“火攻战法”,对古代军事理论做出了贡献。据传,南方有一条火坨作祟为害,口吐烈焰以坏财物,他以鞭制服火龙,天下遂安。天下城楼,太多的南楼都命名“火神楼”,与祝融有关。即墨建邑于东周,是文胜商兴之地,立楼以供奉祝融之功,理所当然。
   据《山海经》记载,祝融为黄帝之玄孙,有着高贵的血统,各代皇帝要拜祭四方,立夏时节必去南方祭赤帝。《云笈七签》认为,火在正南,大明为融。即墨立火神楼于古城南门,颇有讲究。这种文化传承,绝不是表面意义上的模仿,而是有着一脉相承的连贯。
   不过,我马上联想起春秋时期就在火神楼下发生的一幕。
   公元前284年,燕国骁将乐毅帅兵,不足半载,攻破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唯独围攻即墨不下。燕惠王以骑劫撤换乐毅。以何计可破燕军?守将田单派出富翁馈赠财物于骑劫,打算降城,骑劫信以为真。田单精选壮牛千余尾,牛身披被驮物,牛角绑上尖刀,牛尾系上浸油的苇束。趁着深夜,冲入燕军大营,大破燕军,田单乘势追击,连收被占七十余城池。齐国于是免于亡国之危。所以,史称“无单则齐亡”,一人之力不足守城,一人之智可破万军。所以,即墨人说起田单,念念不忘,历时几千年,田单之名还是铿锵入耳。据说,当年“聚牛”之地就在古城南门不远的“牛齐埠”,春秋之名,还是后世取名?不得而知,但与“牛”有关。
   一人得一城,一人兴一城。即墨城能够免于破碎,得力于田单一人。眺望远处的马山,我极目而不能视“即墨大夫”丰碑,我可为之颔首致敬,即墨大夫无语,他们在默默地看着即墨今天的巨变,尤其应该看到即墨古城收纳了即墨的名人古胜,应该无憾了。城内设有“九贤祠”“乡贤祠”,我定要入城一一和先贤照面,观其尊容,记取他们的贤德。其中,田单便是位列即墨“九贤”之首,据说,元代的高密令秦裕伯写过《九贤祠颂》。当年求学,对赋颂一类,我必背熟成诵,得之,我还会视之若珍,愿沉浸于即墨先贤乡贤的轶事遥声里。记起宋相王安石咏田单的句子——田单一即墨,扫敌如风旋。想必王安石也对“一人得一城”认可,所谓可以名垂千古,多少人都无及田单这位即墨大夫啊!
   夏风轻袭,南城门之下,墨水河静水缓流,也不见牛羊俯首饮水了。祥和安宁,本就属于即墨,兵戈只不过是匆匆一瞬,把历史一瞬的画面放在古城,流传后世,这是即墨人最负责的历史态度。田单火牛阵守城,在今天,剩下的意义就是智慧和以弱胜强吧,大一统的华夏,仍需要这样用传奇的战例证明的征伐之智。有历史学家以田单为例,说明春秋并非是纯色的冷兵器时代,不无道理。
   国家铭记那位传播火种的火神祝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就命名为“祝融”号,其寓意在于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这是对田单“火牛战法”更高层次的践行。“祝融”探索的是浩瀚星空、未知宇宙,其意义远超那种战国间的格斗厮杀,是用星火之力,追求的是人类更大更高目标。
  
   四
   静坐于火神楼旁,面对伸手可及的“齐王田横坊”,坊眉书“齐王田横”,凸阳文;花卉祥云图案烘托,坊门之上,有田横壮士数人佩剑的浮雕,其下,龙云浮动,栩栩如生。相比其他牌坊,所用石料颜色不尽相同,灰白与褐黄相间。田横做过齐相,也当过齐王,他自然配有龙纹雕饰,在古城之内的牌坊里,唯有此坊传达出一种悲剧色彩,莫非选材也在表达这样的意义?我不敢妄断,但我喜欢根据人物的史迹去复原甚至推测不曾了解的蕴意。
   据史记记载,秦末汉初,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刘邦手下大将韩信带兵攻打齐国,齐王田广被杀,齐相田横率五百将士退踞即墨临近黄海一岛。刘邦称帝后,遣使诏田横降,田横不从,于赴洛阳途中自刎。岛上五百将士闻此噩耗,集体挥刀殉节。世人惊感田横五百将士之忠烈,遂命此岛为田横岛。
   极目无尽,田横岛距即墨古城四十多公里,新建高楼大厦挡住视线,葳蕤葱郁的山树,已经把那座小岛藏在了视线的尽头,但我明显感觉到一股豪迈的英气隐隐袭来,我为田横的执念不从而感到震惊,震惊之余,留给我的不是悲怆,而是霸气,他没有称霸天下,但霸气不减。尤其是那五百随从壮士,无需号令,割颈喷血,誓死相从,令人值得跪拜。司马迁在《史记》里这样感叹:“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华夏民族历来以侠义为崇,而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远超侠义的概念,有着贤不能污的为人奇志,令人叹惋,泣泪不足以怀敬,鞠躬不足以表情。人言,乱世出英雄易,乱世出忠烈难。的确,历史上为主而死者不计其数,独存田横五百壮士之名,足以让我觉得惊天泣鬼。
   田横岛,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公里。岛屿其微,地图不载。但它的名气不输,千年以来,海水不没,时光无损,依然像一座丰碑,载于史册,留在人们的心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岛不在大,有横则名气大震。一段壮美凄绝的千古传奇,归于一坊一岛,这样的历史地位,胜过多少树碑立传者。
   收回远目,我把“双田”之行与即墨一城联系起来思考。田单破燕复齐,一举使即墨之战成为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田横自刎,五百壮士殉节,让即墨成为“舍生取义”之城。即墨城的底气几乎无古邑可比。
  
   五
   脚步踯躅,我久久没有步下城墙,看着内城里牌坊林立,新生感慨。自古牌坊多为贞节而建,唯独即墨古城,为即墨俊才先贤而竖牌坊,留住的是乡贤的忠烈奇功,即墨人为他们刻石存念,雕龙绘凤,这是多么隆重的祭拜礼仪!
   即墨的文化底蕴,具有以武安邦以文辅弼两条并行的线索支撑着。那些名相巨子、辅臣名流,也被即墨人以牌坊的方式记取,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亚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琅琊王氏祖脉坊,不胜枚举,众多的即墨主角,个个精彩,传奇缤纷,至今也没有退场,多少今人面对他们,即使不言语,不鞠躬,都是最好的缅怀和尊重。这些牌坊彪炳的人物,之所以能够创造属于他们个人的嘉名伟业,成为某时的佼佼者,是否是有那些“安邦”将士的剑光火阵的护佑呢?虽并非处于同一时空,但我相信,这种名垂芳流的铮铮铁韵,一定是他们成为名俊的铿锵鼓点。
   千年之气,依然回荡;远古之风,一脉流传。如今,适合临高念远登楼怀古的地方实在不多了。即墨古城,让怀古成为深度旅游的场所,我有幸走进,感谢即墨!
   青砖黛瓦,是被历史的色彩沉淀后的凝重之色;墩台箭楼,是铭记历史的博物馆;牌坊古宅,藏纳着多少历史故事;就是那些铭文,都镌刻着深度的历史。做一个有情怀的人,就不能不为华夏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所动。复原的古城,是在尘封的历史上,拂去尘埃,唤醒物性,我们不必凝望着历史的背影哀叹,而是融汇时空,触古抚今。我特别在意的是,今天,我可以这样思接千载地追古缅怀,登临古城墙,不是为了抵御,而是放纵闲情,不管历史痛与不痛,触摸拭温。“景岱”悦目,在古事里纵意放言骋怀。羡煞古人了。
   我多么想叫醒古城里的那些沉睡的古人,把手中的剑戟换作摇扇,摇摇今夏的风。
   不是梦回千年,而是一脚踏进连绵的几千年。怀古之意,由衷而生。
  
   2023年6月2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篇游记,作者确定好一个观察点,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把怀远楼,箭楼,南阁外墨水边,东面的沧海,南面的秀山……所有景物一一纳入囊中,绘就成诗画,美不胜收。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火神楼与田横牌坊,可贵的是作者不限于停留在写景状物,而是着重写景物的来头,可以说复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还原了一个个历史画面,文中表现了智慧、忠义、真善美,有着极强的感染力,给人震撼。本文文字精练优美,句式灵动摇曳,联想丰富,感情真切,内容充实厚重而又灵动,将景物、历史、人物、现实,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脱离了泛泛的景物描写的俗套。此种写法,显示了作者有一种堪称宏大的思想气魄。当然,此种笔法,若无扎实的写作功底,无丰厚的文化素养,是万万不可为之!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2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6-22 20:23:38
  又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游记散文,老师对墨城的历史文化是相当丰富,对此城也有很深的研究和思考,历史的印迹、感人的画面,多彩的场景,与上古联系在一起就更有了神秘的色彩,让人感慨万千。老师的文学功夫那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勤学苦练的结果。好文章,拜读学习。祝老师端午安康!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2 20:29:21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若是你到哪也会引发怀古之情的,即墨的历史,古城里也有介绍,我略微知晓一些。有时候,怀古是愉快的,也能够调动灵感,发生很多美妙的想法。疫情是一种快乐的方式,体验一下很不错。遥握,期待红花草老师的美文,谨祝端午节安康!
12 楼        文友:思年华        2023-06-23 21:09:29
  拜读了老师佳作忍不住要说几句,即墨这个地方几十年前就听说过,那时不知怎么回事,哈市兴起了喝即墨黄酒的热潮,饭店里即墨黄酒温热后加红枣畅饮三杯成为最时髦的事情,据说可以活血止痛,通经活络。前几年我厂用青岛一个厂家的零部件就在即墨,,倒也去过,只是对其历史人文知之甚少,老师这篇大作让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而且文章语言优美,文采斐然,历史及文学功底之深厚令我敬佩,学习了!期待读老师更多佳作!祝老师安好!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24 06:15:47
  谢谢思年华老师的留墨。问候端午节安康!即墨距离莱州也近,这里人文荟萃,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年轻时喝酒,而且冬季必喝即墨老酒,的确,要在茶壶里煮沸,其中加入生姜,味道特别,戒酒之后就再没有喝过。思年华老师若回老家,一定过去看看,距离即墨路程不算远。遥握,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快乐。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