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吃荔枝(随笔)
一
朋友从广州给我寄来荔枝,不是一斤两斤,是十多斤,这下子,我可以畅快淋漓地吃荔枝了。
过去自己购买荔枝,一斤两斤地买,吃个新鲜。常常以“荔枝吃多了上火”为由,告诫自己少买点。其实,主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荔枝价格高昂。买多的话,放着也不新鲜。这次,猛然间实现荔枝吃取自由,感觉当然相当好啦!
荔枝属于南方水果,分布于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明代丘浚有诗:“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在古代,荔枝产地以外的人们要吃上荔枝,几乎不可能。即使过去的首都长安、洛阳、北京等地,要吃上荔枝也是相当困难的。
贵为皇帝,吃荔枝也不自由。据说乾隆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地方进贡荔枝二十枚。乾隆皇帝览过,恭进皇太后荔枝一个;赐皇后、令贵妃、舒妃、庆妃、颖妃、婉嫔、忻嫔、豫嫔、郭贵人、伊贵人、和贵人、瑞贵人各一枚。一人一枚,都没尝出啥滋味,就没了。这还是在皇家,可见当时荔枝是稀罕之物。
正因为稀罕,所以价值倍增。在雍正皇帝那里,荔枝成了笼络臣下的工具。雍正皇帝自己舍不得吃荔枝,将其赐予重臣。据说雍正曾赐四枚鲜荔枝,快马加鞭六天送到西安给年羹尧,以示恩宠。年羹尧为此谢恩道:“蒙恩谕一道并鲜荔枝四枚,臣敬谨开看,竟有一枚颜色香味丝毫不动,臣再东望九叩,默坐顶礼而后敢以入口也”。荔枝已经不是水果,成了皇权恩威并施的重要工具。看年大将军面对荔枝的表现,东望九叩,默坐顶礼,简直是当做圣物了。
到了21世纪的中国,荔枝已经不那么金贵了。普通如我,在荔枝成熟季,可随时吃到荔枝。于是,一个问题自然盘旋在好奇的我的脑海,是什么导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过去,普通老百姓可以吃到荔枝吗?大概率不会,吃饱饭可能都是奢望。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可以吃到荔枝吗?大概率也不会,人们都在为生存挣扎,吃饱饭都是奢望。战争年代,动荡不安,吃荔枝大多是奢望。普通百姓能吃到荔枝,首先要感恩和平安定的大环境。这环境哪里来?天上掉下来的么?当然不是!是解放军战士铁血丹心打拼出来的,是解放军战士枕戈待旦守护出来的!和平安定来之不易,我们吃荔枝时,可能不曾想到,但的确应该感恩。
国家和平安定,但如果没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的发展,身在北方的我能吃到荔枝么?大概率也不会。古代运送荔枝,依靠快马,依靠船。从岭南到西安,近五千里地,无论如何快,也得十天左右。荔枝早就坏了。只有现代航空问世后,通过空运,新鲜荔枝来到北方才有可行性。但我国经济落后时,民用航空不发达,比如到1980年代,全国只有140多架民航飞机,航线170多条。从广州空运荔枝不现实。客运需求都无法满足,货运需求只能往后解决。只有经济发展到今天,拥有飞机4000余架,航线5000多条,通过空运荔枝才成为现实。经济发展了,民航业发达了,在北方吃到荔枝才成为寻常事。我们吃荔枝时,可能不会想到,但我们确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
我知道荔枝,是因为苏轼的名作《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想来一定好吃。等到自己有机会吃荔枝时,由于数量有限,囫囵吞枣,狼吞虎咽,不知道什么品种,甚至来不及品尝什么味道,只知道一个甜字。
如今我吃荔枝,不急不徐。既观其形色,又辨其品种,再品其味道。我坐下来,看着红鲜鲜的颜色,圆鼓鼓的外形,大小均衡,心中充满富足的喜悦。剥开一枚荔枝来,瓤肉饱满,晶莹,雪白,好比糯米汤圆,比汤圆更有光泽,更水灵!吃一口,满嘴汁液,滑溜柔软,甜中带香,那种甜很宽广很厚重,吃一颗还想吃第二颗。
何止两颗,用果盘盛了二十颗,一口气吃完,真叫大快朵颐!还想吃,也还有的吃,但吃多了上火的古训,还要遵守,就劝自己节制一下,如此才罢手。
朋友寄来两个品种,让我比较着尝。我这才知道,荔枝有很多品种。荔枝比较出名的有桂味、妃子笑、糯米糍等16个品种。过去在我眼里,只有一个品种,就是荔枝。这次朋友寄来的就是桂味和糯米糍两种,不但饱了口福,还增长知识了,由衷感谢朋友的情谊。
曾读到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想到唐玄宗吃荔枝时开心吗?杜牧无情地鞭挞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这次吃着荔枝,我又翻阅了一些描述古代如何运送荔枝的资料,更深刻理解杜牧此诗的伟大。我理解,荔枝不是一骑送来的!而是由一支庞大的队伍送来的,那一骑只是最后送进皇宫的一骑,前面道路的骑手不知几何!据作家马伯庸考证,荔枝是接力送进宫的,平均密度达六十里一换,换人换马或换船。粗略一算,要八十多人接力。而维持这个接力的体系,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可计算。而这样一趟跑下来,九成九的荔枝都坏掉。进宫的区区一坛(荔枝放在坛里保鲜),可能需要在岭南准备十坛,那么调动的人力可能就是十倍。说劳民伤财一点不过分啊!
到了最后那一骑,他手里的那一坛荔枝,比黄金还要贵重。为了节约时间,必须畅通所有门禁。所以从那一骑快到京城,城门守军早已做好了准备,擂鼓开门。在盛大的鼓声中,飞骑毫不减速地一头扎进城门洞子。与此同时,城内各门听到鼓声,也擂鼓开门,一阵比一阵更远。似乎整个皇宫的城门、宫门、殿门正在次第敞开。这就是杜牧写的“山顶千门次第开”。这种描写的功力太强大了,描写得太精准,惊天地泣鬼神。更绝的是后面那句,看一骑飞奔,直入皇宫,都以为是军国大事十万火急,可是人们不知道,那仅仅是送一坛荔枝。这时的荔枝,带着罪恶!因为这里的每一颗荔枝,都带着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三
我品尝着新鲜荔枝,想到这荔枝可比当时十万火急送进宫的荔枝新鲜,这荔枝比玄宗吃的荔枝干净,我吃得心安理得,我吃得满心欢喜。
越吃,越觉得骄傲自豪。也为生长在这个时代和国度而庆幸。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