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爱】母亲睡眠的那些事儿(散文)
老了老了,母亲的睡眠成了难事。
前几年,更年期综合症就把母亲折腾得够呛,也把我们一家折腾得够呛。年轻时,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好,父亲东北人,大男子主义,脾气倔,不爱干家务又不会说好话疼人,所以两口子吵架比较频繁。十天半个月两人互不搭理是常事,孩子们夹在中间很为难。父母之间不得不沟通的话,即使在家里,也只能孩子们传话。一般都是和我家关系还不错的郭姨知晓父母闹脾气了,到我家劝和劝和,双方都各自批评批评,才能算是过去。
母亲50多岁的时候,因身体不太好,也就辞了外面的车工活,回家专门做家务,也可以养养身子。而父亲因为村里的财务工作离不开他,徒弟又尚未成手,还得坚持上班一段时间。没想到,母亲刚一闲下来,更年期综合症就找上来了。三天两头这疼那疼不说,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开始怀疑父亲在外面有人。有时还做起了“私家侦探”,偷偷地跟着父亲,抓父亲“出轨”的证据。母亲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弄得我们哭笑不得。只是因为父亲外出一般骑自行车,而母亲既不会骑车,农村那里也很难打到车,所以抓不到“现行”,得不到最后的“结果”。因此母亲总是耿耿于怀,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我们又不能违拗母亲,一旦话说得不对,母亲就痛诉苦难家史,说我们不孝。母亲发现我们的看法和她不一致时,就要求我们想办法跟踪父亲。我们几个离家都远,又都上班,哪里有那个精力去“跟踪”父亲呢。我们就想从父亲这边想办法,让父亲把自己“外出”办的事儿说清楚。谁知父亲在气头上来了倔脾气,告诉我们说:“你妈说啥就是啥,爱咋闹咋闹,过不了就离婚,没什么了不起的。”估计父亲也是更年期来了,彻底放飞自我,没事就往外跑,也不知道到底在忙个啥。这让我们也毫无办法。两人过了一辈子了,孩子们都成家了,孙子孙女都满地跑了,结果两个人开始闹“分居”,各做各的饭。我们回家,两人有说有笑,和孙子孙女玩得不亦乐乎,根本看不出来有矛盾。我们一走,两人就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互相嫌弃。
离婚,母亲不愿意,我们不同意,怕让邻居们笑话。不离婚,我们又劝和不了,简直难死了。直到一年多后,父亲从村会计的位置上退下来,没有理由再往外跑了,整天待在家里,两个人的“战争”才算慢慢“熄火”。我们刚高兴了没几天,母亲又添了新毛病,头疼,晚上半宿半宿睡不着觉,下半夜两三点钟准醒,只能睁眼到天亮。眼看着母亲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让我们几个的心又提溜起来了,赶紧带母亲到院检查。一通内外科心电图、拍照、CT、核磁共振,能检查的项目都检查了,最后的结果是小脑萎缩造成的。这个也是很明显的,母亲从年轻时开始就不爱吃肉,不喝牛奶,营养跟不上是自然的,只是没想到会影响到大脑和睡眠。
找到病因就好办了,在母亲吃药的同时,我们更倾向于食补,想着法地给母亲增加营养,鸡鸭鱼肉堆在冰箱了,让母亲每天变着法儿做着吃。结果母亲硬着头皮,克服着不适硬往肚子里塞,没吃几天就烦了,再也吃不下了。头痛和睡眠也没有得到多少改善。看到母亲这样,父亲很着急,家中大小家务抢着做,和母亲说话也变得和声细语了。弟弟也着急,多少次大清早天还没亮就到批发市场站排,给母亲买最新鲜的牛尾骨。叮嘱着母亲熬汤喝。一向大男子主义的父亲,甚至亲自下厨熬汤,那认真劲让我刮目相看。过了几个月,母亲头痛有所缓解。到医院复查,小脑萎缩没有继续发展,只能保守治疗,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我猜想母亲的失眠,可能不只是器质上的,可能还有心情的原因,特别是前两年更年期综合症闹了那么长时间,对母亲的精神不可能没有影响。但这也只是我的猜想,不敢和母亲明说,怕勾起她更多的联想。
母亲是一个节俭的人,很多旧物件、旧衣服都不舍得扔,弄得家里到处都塞得满满当当的,想找点东西都费劲。我们多次劝过母亲,没有用的家当,该扔就扔了吧。什么都不舍得扔,弄得家里乱糟糟的,不清爽。母亲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可是真到把破烂归置到一起,扔的环节,母亲却又下不去手了。挑出来拿回去,反复折腾。最后我们几个下决心,一起回家把没用的东西都挑出来,一次性解决掉,省得母亲牵肠挂肚的。
那一天,天气很好,母亲的心情也很好。我们从衣柜里、箱子里,挑出了很多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小时候的旧衣服,最后,在大衣柜的最下面。竟找出了一摞白布口袋。弟弟随手就扔在准备丢掉的旧衣服堆里。母亲眼尖,赶紧上前捡了回来,“这个不能丢,这是我年轻时唯一的念想”。这一摞布口袋,弟弟妹妹印象不深,我却清楚地记得,是在山东的舅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往我家邮花生米的口袋,上面清楚地写着我家的地址,舅舅家的地址。想当年父母双亡的母亲十五六岁从山东来到东北,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和老家唯一的往来,就是每年年底的一封信,和舅舅邮来的一袋花生米。那个年代大家都穷,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一盘炒花生米,一盘炒鸡蛋,可能就是一个农村家庭招待亲戚的好菜了。每年年底的花生米,母亲都不舍得吃,总要等到年夜饭和来亲戚,才舍得炒一盘。其实每次轮到母亲上桌吃饭时,好菜已经基本剩不下了。记得有一年,老家来信说对母亲最好的舅母去世了,母亲抱着那袋随信邮来的花生米哭了很久很久,晚饭都没给我们做。母亲常说,这些花生米就是我的根呀。
母亲又把这叠白布口袋放回了大衣柜里,我们也没有心思再扔东西了,陪着母亲回忆了很多她小时候的事,她的心情也变得好了很多。晚上吃完饭临走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和母亲说:“把你收起来的花生袋给我一个吧,我想拿它做点什么”。母亲也没多说,就给我拿了一个。
回到自己家,我上网找和枕头有关的话题,看看能不能从枕头上帮助母亲解决点问题,或者是在睡觉前能有一个利于催眠助眠的好的心情。找了半天,说什么的都有。我灵机一动:今天母亲回忆了很长时间小时候的事情,心情好多了,母亲从小在花生地里长大,能不能把枕头和母亲对童年的记忆联系起来呢。
第二天,我买了一些山东产的茶叶,菊花,决明子,还特地买了一些花生。回到家,我让妻子把这些装进从母亲那里拿来的花生袋里,然后急忙送到母亲家里。把我的想法和这个特殊意义枕芯一起带给了母亲。母亲很高兴,说试试看。
又一个周末来了,我们几个一起回家,感觉母亲的精气神和脸色好了很多。据母亲说,这个枕头对睡眠还真管用。每天晚上一睡上去,好多的烦心事儿就都忘记了,只回忆童年的趣事,甚至有时候还能梦见已经去世父母和亲人。没想到这个神奇的枕头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听了这话,我们都很高兴。
从此,满足了母亲的恋旧和思乡情结,根治了母亲的睡眠障碍。
作品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戴和孝顺之情,对读者具有启迪和教育意义,主题充满正能量。语言流畅朴实,情感真挚感人。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