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皇家佛跳墙(随笔)
前几天,我和爸爸应邀去参加一个团体的酒宴活动。我们俩个兴致很盎然,因为老爸爱喝酒,我又没学驾驶,需要负责他的安全工作,所以俩个人一路骑驱着小电瓶车,赴宴了。
宴会的酒店叫天府人家,这家店我来过数次了,口碑和花样是还不错,环境也可以。我们进了包房里面,忙碌的上菜员已经开始上菜了。
其中一个员工端着一个偌大的瓷瓦罐先放到旁边的柜案,我随意一瞥便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藤黄色的罐身,顶部镂刻着面带慈笑的弥勒佛,罐盖上横幅写着“天下第一汤”五个大字,再下面的罐身,竖幅“皇家佛跳墙”。
皇家佛跳墙!这是闽系名菜,又名福寿全。我打开罐盖,发现里面空空如也,看来这不是给我们这桌的啊,我不禁有点小难过。
那员工好似看出了我的失意,她便告诉我,这个佛跳墙,就是你们包厢的,不然怎么端到里面来!
我顷刻间眉飞色舞起来。身为90后,长这么大,我还从未尝过它的味道,看来今天是有口福了。
上菜员还告诉我们,等会佛跳墙做好了,上桌的时候,还会有个小小的开罐仪式呢!
我愈发地期待。
客人们唠唠絮絮,谈了一些人生,奋斗的话题,也闲嗑了各自的儿女家常,再后面不久时间就到点了。
仪式开始,女上菜员像演奏厅里的声乐指挥家一样先让大家静下来,然后请上座的领事掀开罐盖,开始井井有条地说起佛跳墙的关于:皇家佛跳墙,又名福寿全,是闽城福州一道响当当的特色名菜,相传此菜系的发明者为一个乞丐,乞丐们每天拎着破瓦罐到处要饭。有一天一个饭铺老板出门,那乞丐便闻香进来,将案上打尖的客人的剩饭菜和剩酒全部放入他的破瓦罐,顿时更大的奇香扑鼻而来。那乞丐便因此开悟,回去使用各种杂烩原料,配之以酒,做出了佛跳墙。
接着上菜员介绍了佛跳墙的取用食材,里面有:鲍鱼、海参、鸭胸肉、花菇、鸽子蛋,瑶柱、老母鸡汤等。
她说得朗朗上口,甚至有点妙语连珠的势头。介绍期间,有几个与我们同坐的客人已经拿起手机拍摄了。可见,佛跳墙在这桌的份量之重。
我听得也来了兴趣。由于最后她没有详说做法,我便百度了一下:佛跳墙需要用砂锅中火炖上五个小时才能出锅,食材也得先做细致处理,海参要发干,五花肉要焯水,鹌鹑蛋和花菇可以最后摆上渗透。
虽然百度上写着的步骤比较简白,但我还是看得出来,真到做的时候是必须有着严谨高超的手艺的,火候刀切功都要一定水平,而且要用五个小时去炖,还要保证客人用餐温热,这绝非易事。
仪式完毕后,我们便开盖了,顿时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大家伙按顺序一个个将佛跳墙盛了一遍。我没盛太多,但还是会很享受。
我先用汤匙滑了一下碗里的汤汁,很粘稠,颜色也同样是藤黄色,应该是鸡汤溶在里面的原故,再一滑,我看到了鲍鱼。我已经忍不住了,张嘴吃下去,咀嚼了一下,鲜香浓郁很柔软,入口即化,口感细腻。我甚至有一种甜甜的错觉。
于是我大快朵颐,再加上饭店的碗小,我不到个十几秒就扫光了碗里的珍馐。
之后客人们都吃得很开心,你来我往地敬酒,唯一可惜的,还是佛跳墙的贵重。大家所有人貌似因为这是道名贵的菜肴,反而变得拘谨不好意思去盛了。在我的印象里,反正佛跳墙这道菜自起初转一圈每个人盛一碗后,就再也没有人动汤匙舀了。
我也一样只吃了一碗,但余愿足矣。
饭局过后,我和老爸回到家,还在亲戚面前吹起吃到这道闽菜的噱头,我不禁大声说:“太满足了。”看来这次是没白去呀!
最后我想起了爸爸告教的话……
他常跟我说,人必须多出去走走,去见各色的人、各色的事物,这样才能发现新奇与灵感,丰富社会阅历,感知人生高度。尤对我这样的作家而言,多参加社会活动才可以拓宽人的视野,提升人身上的正能量。
这次的饭局告诉我,事实的确就是这样。人只有走出去,才能看见世界,看见美好,看见心中想遇见的,就如同我在宴会上看到皇家佛跳墙瓷瓦罐上微笑的弥勒佛一样。这便是我当日看到的人生新面貌。
皇家佛跳墙,养身超强壮,此行,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