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消夏避暑西岭镇(散文)
夏日炎炎,七月十二日,女婿驾驶家用轿车和女儿一起送我前往距成都110多公里的大邑县西岭镇。半月前,老伴与十余个多年的老朋友约起,早就已经去了那里避暑。行前老伴对我说:“你看成都,太阳这么大,夏至才过不久,就热成这样子,稍微一动做点事,尤其在厨房炒菜,额头上的一颗颗汗水直冒。”
年近七旬的老伴下厨为家人弄饭做菜,炒、煎、炖,站在天然气灶前确实热,尤其是到了这夏天。
周末休息两天,女儿女婿又上班去了。平时,周一到周五,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中午、晚上两餐饭的家常菜,成了老伴平常的家庭工作,都是她进厨房做饭菜。
炒不好菜的我,只能是打下手,在厨房里洗干净并切好肉和蔬菜等食材,然后坐在开着空调的客厅沙发上看书或看电视,老伴在厨房里忙。
为了躲开成都闷热的夏天,这些年,一到初夏,不少成都人就会扶老携幼,选择在周边有山有水的地方去避暑纳凉。大邑县西岭镇即是消夏避暑的地方之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杜甫客居蜀中来到成都写下的这首诗,点出了座落在西岭雪山脚下的西岭镇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是避暑的好去处。
望着西岭镇口,杜甫高大的雕塑像,我不由有点感慨,想起诗人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居欢颜……”杜甫一生怀着忧国忧民的理想。如今,广厦千万,已经是我们眼前的现实。
千年以前做过大唐朝廷“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杜甫,一度穷困潦倒,在朋友帮助下,曾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一茅屋草堂居住。在草堂里,诗人创作了近两百多首诗篇,其中为人们所熟悉的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绝句”等。
“绝句”中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把今日无数的游客指引来到雪山下,在炎热的夏季时前往西岭镇,避开成都七、八两个月三伏天那闷闷的酷暑,住在西岭镇的旅社酒店农家乐里享受这里清凉舒适的夏季。
西岭镇周围青山环抱,一座座不高的山峰,生长着数不清的银杏树、杉树……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来自山里的两条小河分别由镇北、镇西绕过,合二为一汇聚于镇中,从古廊桥下往东流去。
大自然的馈赠,使西岭镇的夏季平均气温保持在25度左右。夜晚人们睡觉,不仅不用开空调、电扇,还需盖上被子,舒服地入睡。清晨一觉醒来,你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飘来,深深吸上一口,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满是青山绿水。西岭镇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真是:“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上午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段,吃过早饭,游客们大人带着小孩,漫步于河岸边,青山旁,呼吸着新鲜空气。难怪大家都说,这西岭雪山脚下的西岭镇,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就是个最佳的“天然氧吧”。
绕西岭镇而过有两条小河流,河床两岸宽约50米。从山中逶迤而来的河水,涓涓细流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中流淌,消夏避暑的游客们会来到河滩,踩水玩水。在浅浅的河水之中,孩子们相互嬉戏泼水,打水枪,阵阵高兴的笑语欢声,在河滩上飘荡。游客们在清凉的潺潺流水中感受着夏日清爽的欢乐。
当游客来到不远的“大飞水”“小飞水”两处观赏飞流直下的瀑布,不时还能看见林中的翠鸟、松鼠,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夏天有时雨水多,遇连下大雨甚至暴雨时,河中温柔的水流,会猛涨起来,只见沌浪翻卷,汹涌澎湃,急速奔涌冲向河里一块块的大石头,发出如惊涛拍岸的响声。这时候,镇党委、政府会及时地派出工作人员叮嘱游客和当地群众,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过仍有一些游客会在岸边倚着河边的护栏;或者站在石桥和廊桥上观看欣赏山洪水的波澜壮阔,就像总有人会去看钱塘江涨潮,因为是难得一见的景象。
今年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对西岭镇进行提升改造,新建了沿河的观水通道;对古廊桥予以重新整修;主要的古街道地面及两边的房屋均修缮美化。整体的改扩建工程还在进行施工。不久,西岭镇就将以一个新面貌,迎接各地来的游客,更好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来西岭镇消夏避暑的游客,为当地的农家村民出售各种蔬菜水果鸡鸭鱼肉,提供了一个活跃的供需市场,丰富方便了游客的生活,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西岭雪山景区的西岭镇将会越来越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