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行孝(散文)

精品 【东篱】行孝(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0.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3发表时间:2023-08-06 00:03:28
摘要:朋友志骏携着老母亲走草原,歇赤峰,过承德,临京唐,往返万里,告诉我他是在“行孝”。如此行孝,多么诗意,我羡慕极了,记下一路情境。


   我是羡慕死了。朋友志骏,把他81岁的老母亲从胶东半岛带到了科尔沁草原。
   志骏说,母亲一直很硬朗,可做儿子的还是想“行孝”。“行”?他的读音和语气特别加重,我理解了,他是要带着老母亲出远门走一走,以此表达儿子的一份孝敬之心。
   古有子路“百里负米”孝敬母亲的故事,古代行孝总离不开温饱;志骏是翻新了这个版本,把快乐送给老母亲,创造了一次“万里载母”的精彩故事。
   夜晚,我和志骏老母亲在威海—大连的“生生2”客轮的138-144舱间。距离大连近了,晨曦抹开了海上的薄雾,缓缓地将大连港的轮廓推至舷窗前,老母亲早就爬着舷窗,聚精会神,努力地留下大连的镜头。
   问晨安。志骏的母亲说,她一晚也未眠。我问为何,她说,兴奋呗。这三个字应该从年轻人或孩子口中发出,看看她的脸色没有倦意,我放心了。
   她也把母亲的温暖传递给我了,悄悄地告诉我,晚上我的呼噜很轻,也匀称。我影响了她吧,马上道歉,她说,和我儿子的鼾声差不多……
   有母亲陪着儿子睡,近50年我没有奢望过,轮渡之夜,如此温暖,这般传奇。我帮老母亲提着行李,她在我前面步着舷梯,我扶住她,她扭头笑笑说,让我自己走,走个感觉。
   志骏去照顾一车的人了,我就陪着他的母亲说说闲话吧。
   我是叫你“大姨”呢,还是大姐?和志骏是以兄弟相称,这辈分真的乱了。她笑笑,叫什么都成。略思,我就叫她“大姐”吧。并解释——叫“姨”叫老了,看精力,超过了“姨辈”;我小老母亲14岁,按过去结婚年龄,叫姨也可,还是叫“大姐”好。大姐咯咯地笑,连声说“就叫姐”。显然,也符合老母亲这次出行的状态。
   出远门我总习惯提一个保温壶,车的颠簸让我昏昏沉沉,到了大连甘泉服务区,我还在打盹,摸身边的保温壶不见了,大姐早提着下车去服务区大厅灌水了。
   姐给弟弟打壶水有甚!我弯腰接过那壶水,沉重却温暖,感觉很烫手。
  
   二
   到了科尔沁的巴仁哲里木,我不去打扰大姐。夜晚在旅店外坐着马扎子乘凉,我问大姐,内蒙古怎么样?
   内蒙古比新疆还好。你去过新疆?她说,姐哪有这个能耐,没去过。前几年听过《新疆是个好地方》,歌里唱是个“比天堂更美的地方”,天堂不凉爽,火焰山不是在那吗?内蒙古凉爽呢。是啊,夜晚的气温在15度左右,有些冷。志骏将随车的小被子披在母亲身上。老母亲说,路上还寻思没带那把蒲扇,看来志骏说得对,应该带着袄子(胶东人成棉衣)。
   临行前,志骏就给我来电话了,要我和他一起自驾,带着母亲逛逛大草原,到承德纳纳凉,来一次真正的“行”孝。
   从巴仁哲里木驱车赶往霍林郭勒。我驾车,让志骏好好陪着母亲观光。
   话题离不开草原。没想到,大姐给我们当起了导游。
   这段路程完全是草原山丘,车行高速路,我保持百公里的匀速,让老母亲好好欣赏草原美景。
   弟,路边的山,多么像老家的发面饽饽(馒头)。她在用地道的生活经验感悟山的风景美。
   志骏啊,快掰一块饽饽给老母亲。志骏做一个动作,大姐笑出泪。
   山就像一匹绸,结婚的时候,可想呢。大姐又来了惊人的比喻。
   志骏啊,怎么不给老母亲扯上一身绿绸,做儿子不知妈妈的心,你是够着了。
   现在村子也兴榨了菠菜汁做馒头,在草原薅一把草回去做。大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妈,保护草原。志骏提醒。就一把。大姐坚持着。我读懂了大姐的心思,她是想把草原的草带回去,做个念想,在岔路口我停车,志骏下车拔草,只几株。
   我还是没有真正读懂大姐的心思。她说,一辈子最远去过“文登城”。大姐的家在胶东天福山,距离文登城30几里。大姐哼起了《小草》:“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大姐把自己喻为小草。我问大姐是不是想回村后跟老姐妹要说说手中的这把草来自大草原?大姐连说,还是弟弟懂姐的心思呢。一颗平常心,即使远行万里也不变。
   母慈儿孝,母亲给儿子上了一堂审美的课,那些美感,也注入了我的内心,有母亲陪着,教育就在身边,她把真正的美学传递给我们。
   我想到写文章,那些比喻,怎么看都显得别扭,源自生活的比喻,永远生动。我端起一杯温水递给大姐,算是“行孝”么?我的眼睛有点湿润。我的母亲活着,如果和志骏的母亲同行,那该是怎样的美!
   当年,我母亲说,如果有钱了,就跟我去求学地烟台看看。小小一个愿望,我知道母亲是说说而已。时代不同了,志骏可以长途行孝,比送一顿饭给母亲还有意义。
  
   三
   看到山坡一群牛羊,大姐指着要我停车。
   睹物思旧。大姐跟志骏回忆她家那年养过的一头牛的故事。志骏的父亲舍不得队上无人照看牲畜,便把那头花牛牵回家饲养。队上分配财产,因为志骏家出钱少而失去饲养权。第二天,那头花牛趁着新主人不注意,偷着跑到志骏家。
   志骏母亲筹足了钱,说服了牛主,终于牵回。
   饲牧之情,犹如跪乳之恩。旷野是多么大的课堂。故事是多么好的育人教材。我是教书人,课堂从来不缺教人做人的故事,但缺乏生动性和渗透力。
   最好的行孝,就是要陪着母亲唤醒曾经的故事,让母亲的情感找到一片风景来安放,来寄存。要比进门问一声“娘好”更有意义,因为情感汇入母亲记忆的河流,就有了淙淙潺潺的声音。
   我们要开始长途奔波了,我和志骏一起为他的老母亲“铺床”。床是SUV车子的空间。志骏说自己干就行了,我说就让我体验一下孝敬母亲的滋味吧。大姐无语,默默地看着,一手搭在我的后背,轻轻抚摸着。手温迅速透进我的心底,一种久违的情感,让我泪目。
   从哲里木到科右中旗,到通辽,到奈曼,到敖汉旗,到赤峰,沿途的草原绿让我们像在绿色的河流里乘船,所见最多是从草原冒出的碧绿的黄榆树。
   黄榆树,如伞似盖,为树下的小草遮阴,每一株都有上百年的资历,我想借此给大姐一个祝福。大姐,你知道这些黄榆树在草原上站了多少年吗?大姐说,没有我的年纪大。我说,大姐在黄榆树面前就是个小小的妹妹啊。从母亲,到大姐,又到小妹,大姐问我,自己的身份还会变吗?我说是不断变化的,你把自己当作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我把你看作一棵饱经风霜依然葱茏的黄榆树。大姐一路就叫自己为“黄榆树”,大姐姓黄,真是巧合。大姐说从今就更名,不去学那些好汉坐不更名行不改姓的。有什么孝敬能比把开心送给母亲更好?志骏说。上了三年小学,求着先生给起个名,遇到弟弟,这么多名字给我,每个名字都有故事,都有缘分。
   志骏说,在赤峰一定要歇脚。
   上一盆羊肉羊排汤,来几碗敖汉旗小米粥。原来是让老母亲吃一顿草原特色。
   我和志骏每人盛一碗羊肉羊排汤端到老母亲的桌前。双手恭敬,点头致敬,这个仪式多少年没有了,如今变成现实,我母亲活着的时候,都是母亲端饭给我,未得回报,我找到了机会。一张赤峰芝麻饼,两碗汤,一碗粥,大姐不动声色地吃完,这饭量惊人。大姐说,当年干妇女队长,有这个伙食,那还不挣10个工分?能够找到当年风华正茂金戈铁马的感觉,这是多么令人欢喜的啊!总认为靠回忆活着,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不可同日而语啊,一顿饭,把老母亲拉回曾经,焕发出豪情,什么样的孝可以产生这样的力量?
   “行”,不是一个简单的端饭问安的动作,而是让母亲“行”起来,让母亲依然感到自己“能行”,我佩服志骏兄弟为“行孝”注入了清新而深厚的内涵。
  
   四
   从承德到百里外的鹰手营子,我驾车。我把大姐置于副驾驶位置。大姐说,这不是“篡权”么?志骏说,你弟弟有一番用意。大姐也不推辞,嘴里念着“袜子升套裤”,系好安全带。这个胶东俗语的意思是把小人物放在重要位子。大姐是我们一路上的开心果,思维的活跃,前所未有。志骏说,四年也没说过四天的话。我说大姐的话我喜欢听,想听听大姐对承德的印象。这是个题目。
   群峰翠铺,黛影摇光。山从未如此柔和性温,入怀之后,再递给下一山。杨万里看山,“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山成了一道道缆索,绊住行走者的脚步。现代人对山的感觉格外亲切了。沟壑夹在山间,一座“壑桥”就像伸出一只手臂,拦怀又放过,踯躅不得。17个隧道,就像捉迷藏一样,将绕山的车辆吸进肚子里。当年歌后邓丽君演唱《电话诉衷肠》,是否从这些隧道获得了启发?显然时空都不允许。冲出隧道,迎面还是山,山好像突然得到了音信,跑出来欢快地迎接我们。老母亲不认字,静静地和那些标注了山名的翠山对话,侧目看一眼,她沉浸在这种美妙里,手指轻击着,哦,她显然是在唱一首歌,是“诉衷情”?应该是,但那么新潮的歌,怎么会呢?一定是五十年代广为传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要把“小船儿推开波浪”换成“小车儿推开暮色”。
   我要考考大姐了。
   穿行于燕山山脉,什么体验?
   很像村里那个会画画的赵老师的手笔,他就喜欢画山,山咬着山。大姐鉴赏着她心中的那幅画。不过,他画的山,就是走不进去,咬得太紧,没有个缝。这里的山好,有燕子,有隧道,我们就像一根针,穿来穿去的,这才是人在画里。
   燕子?此时盛夏,哪来的燕子?大姐说,燕山没有燕子,还叫燕山?在我的知识里,燕山名字源自山脉处于春秋战国的燕国境内。多么美的名字,令人遐想。我赶紧说,我们就像几只快乐的燕子……是“老燕”,大姐强调,胶东半岛每年春季燕子来,都说“老燕来”,“老”有故旧之意,我和这个素未谋面的大姐也成了故旧。
   剩下一段回家的轻松路,大姐意犹未尽。再给大姐梳理一下记忆线索吧。我知道大姐回家一周坐不住,肯定要串门聊聊此行。
   大姐记住我们路过去过的地方?
   记得住。大姐说,那个“好林”什么的,可不见什么树林;还有“好汉”,赤峰,承德……“好汉”?想起来了,是出好小米的“敖汉旗”。
   大姐蒙对了一个名字“霍林郭勒”,“霍林”也叫“好林”,蒙族王爷曾在霍林河取下无名指上的金戒指,置于河中,手捧河水仰天吐字:“好林高勒。”意思是美味饮食的河。这段故事也把大姐绕进去了。大姐说,如果我们一起上学,愿和我坐同桌。
   后续的故事一定很精彩,一直想问大姐,待下文吧。
   行孝,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世人以为义务,就多了一份沉重。我觉得,这是人间伦理给与我们的最为荣耀最富诗意的事。特别赞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话,老人的经历和智慧,甚至是那种呆滞迟缓从容,都成为我们的精神源泉。
   行孝,不再是一个管管父母温饱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生活的富裕,更应该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愉悦,这才是新的“行孝”内涵。
   吃穿不愁的日子,老人需要什么?需要个伴儿,广袤的草原,优美的山川,各地的名胜,这是多么富丽的敬奉之物。
   白居易诗曰“平旦寅,早起堂前参二亲”,侍亲膝下,已经是过去时,今天的行孝,不断翻新。行孝,孝行,孝是主题词,行才是实际行动。志骏说,母亲体格这么健朗,下次携母去南方……
  
   2023年8月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百善孝为先,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行孝,是遵行、奉行和践行孝道的行为。作者的好友志骏把自己的老母亲从胶东半岛带到了科尔沁草原,做到了真正的行孝,让作者羡慕的同时,也滋生出很多感慨和深刻的感悟。这一路,作者是朋友志骏行孝的见证者,志骏的母亲,年长作者14岁,作者尊称她为“大姐”,但在心里,对她却如母亲一样尊重。志骏的母亲乘坐从威海到大连的客轮,由于兴奋,竟然一夜未眠,旅游带给老母亲一路欢欣和快乐,作者从“大姐”的身上,感受到了如母亲般的温暖和慈爱。老母亲一路对风景有着独特的审美,比喻是那么生动,给儿子上了一堂审美的课,那些美感,也注入了作者的心灵。作者端一杯温水递给志骏的母亲,想到自己的母亲如果活着,两位老母亲同行,该有多美!想起了母亲曾有过想去烟台看看的心愿,眼睛不禁有些湿润。志骏的母亲看到山坡的牛羊,想到了曾经养过的一头牛,不禁触景生情,作者感悟到,最好的行孝,就是陪着母亲一起看风景,通过风景唤醒母亲曾经的记忆,比道一声“娘好“更有实际意义。作者和志骏一起为老母亲“铺床”,当志骏的母亲把手搭在作者的后背上,如慈母般轻轻抚摸时,一种久违的情感,让作者不禁泪目。作者和志骏一人端着一碗羊汤恭敬地递给老母亲,作者找到了一种回报母亲的机会,也算是弥补心中的遗憾吧。一顿饭把老母亲拉回了曾经,并焕发出豪情,让老母亲感到自己“能行”,志骏为行孝注入了深厚的内涵。这次科尔沁草原之行,让志骏的母亲分外开心,志骏说她四天时间说了四年的话,这也是行孝给老母亲带来的精神力量。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行孝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也是最荣耀最富有诗意的事。将孝道付诸于行动,优美的山川,各地的名胜,才是最美的最富丽的敬奉之物。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构思绝妙,语言凝练,文采斐然,思想深邃,感悟深刻。作者通过亲眼目睹好友带老母远游的切身经历和体会,感受到志骏的行孝带给老母亲一路快乐的心情和美妙的体验,让我们懂得,行孝,就是付诸于行动,带母亲到处走走,美景会唤醒母亲曾经的记忆,让母亲找回曾经的自己,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豪情,对儿女来说,行孝是一件非常快乐而荣耀的事。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好友志骏行孝的高度赞美之意,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没有来得及对自己母亲行孝的遗憾之情,让我们趁着父母还健在,好好行孝吧。文章弘扬孝道的中华传统美德,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文章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富含情感和哲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深度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80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8-06 16:09:39
  把一颗孝敬之心,安放在万里长途和茫茫的草原之中,陪着母亲一起看风景,唠家常,把快乐送给母亲,让美丽的风景唤起曾经的故事,那么浪漫,那么诗意,谁不羡慕啊!母慈子孝,已经很让人欣慰了。难得的是朋友的母亲不但身体硬朗,而且幽默风趣,精神矍铄,这就让“行”孝成为了可能,“尽孝”的新内涵有了依托。慈母般的抚摸,让怀才老师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那一碗恭敬的羊肉汤不仅是送给朋友母亲的,也是弥补内心无法弥补的遗憾吧!是啊!行孝,孝是主题词,行才是实际行动。很愧疚,老母亲今年78了,我却对母亲做得那么少。欣慰的是,她老人家身体还算硬朗,还有弥补的机会。作品的角度很新颖,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写出了新意,字字珠玑,句句锦绣。问好、点赞,敬茶!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06 17:27:24
  谢谢梅骨老师的深情解读,谢谢美评。如果明年退休,我觉得你应该找机会,驾车带着母亲走一圈,起码让行孝的高级形式,成为可能,让母亲开开眼,享受旅途的美。是的,在旅途中,很多美的细节,都容易唤醒曾经。有妈的感觉就是不一样。遗憾无法弥补,但可以假设,假设母亲还在,表达一下决心,一定要让母亲也风光一圈。遥握,期待想法成真,谨祝快乐!
12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8-06 17:19:20
  忙于赶篇稿子点评来迟,敬请老师见谅!拜读老师大作,被一股暖暖的情愫所感染,内心颇有感动!一次愉快的旅行,一次暖心的经历,老师用升华之笔,通过与朋友之母的愉快交往,揭示孝的本质。文章深邃,隽永,回味悠长。记得老师多次写过自己的母亲,其厚度的情感令人难忘。在铺展母亲大爱之余,也,让人体味到作者,仁慈博爱的胸怀。此篇例如是。我还有89岁的老母,因杂事缠身,身体时常染病,对母照顾不周。读完此篇后倍觉惭愧,感念老师仁爱之心如美文,值得我学习!祝健康!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06 17:30:25
  谢谢郑老师的美评。趁着母亲还可以出门走走,希望可以带着母亲感受一下风景的美,快乐给了母亲,比温饱更实惠,因为祖国的山水变化很精彩,母亲看了一定会快乐,快乐是长寿的基因。写过母亲很多故事,不成篇,点滴的回忆,这次陪着朋友的母亲旅游,感慨良多,所以记下这次经历。遥握,问候夏祺,希望不要蹉跎,带母亲出门走走。谨祝快乐!
13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8-06 18:39:24
  我也羨慕死了,能和母亲一起远行,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心里是满足的。但是读完心酸涌来,自己的母亲远在天国。“孝”不是说来的,是行来的。所以现在,当儿子用他打暑假工挣来的钱,带我去哪里看看,我就屁颠屁颠跟着;他买来好吃的,我就大口大口地享受。给他这个机会,他很高兴很满足。拜读学习!祝老师天天开心!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06 18:44:07
  月亮老师说得真对,做母亲的也要给儿女行孝的机会。我的朋友志骏也是几次说服了老母亲才得以成行,他说真的无悔,起码让母亲行走万里了。开眼界,悦心情,释放烦恼,用快乐铺设一路,还有什么样的人间美!也喜欢看月亮虽儿子出行的故事,文章里很多流露,很美的读感。谢谢月亮老师为怀才小文留墨。遥握,谨祝安康,问候夏祺。期待精彩佳作!
14 楼        文友:夕泠        2023-08-06 20:47:19
  怀才老师借行孝之意,抒已之怀,不由感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孝方式,为父母做饭,陪父母聊天,带父母远游,都是行孝。因人而宜。我觉得尽自己的能力行孝吧,父母在,就有归处。问好怀才老师。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06 21:19:31
  谢谢夕泠老师的留评,是的,行孝的方式太多,我是有感于朋友志骏这种行孝方式的特别,条件够了,带着母亲出游,真的令人羡慕。知道夕泠老师今天也回家看望父母,孝子啊,也羡慕。父母在,有归处。是的,心酸的是我,都羡慕。遥握,问候夏祺。
15 楼        文友:夕泠        2023-08-06 21:37:09
  怀才老师不必心酸,人生总是有得有失。人的一生,出生不能选择,寿命不能选择,事业的选择性也很少,唯能选择的是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尽管人生不能完美,但是能够完美自己的人格。问好老师,老师有东篱,便是快乐事。笔下千言万语,把一切想要寄托的都能寄托,也能卸下心中块垒了。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06 21:42:32
  谢谢夕泠老师的安慰。其实,我是始终以父母早逝为梗,我20出头在求学时,父母双逝,巴德富尽孝。常叹命运,于是见到行孝,我就触动内心,有人以行孝为累赘,我无言。父母不在,家的感觉还在,时常回村看老房子。只能如此。当然,我也快乐,正如大家相聚东篱,以笔吐露心声,也是快哉。遥握,问候安康!
16 楼        文友:夕泠        2023-08-06 21:58:59
  20出头时父母双逝,确实令人悲痛。没有承欢膝下的快乐,人生是孤独的。所以任何行孝的举动,都会触及内心柔软处的伤痛。理解老师的感受,人生有时就是这样的,从来就不会完整,所以老师才有这么多的笔墨。理解万岁吧。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07 06:42:55
  谢谢夕泠老师的安慰。我没事的,过去40几年了,剩下的都是怀念。但愿天下每一个父母都能和儿女们相处起码半个世纪,让人间人伦长长久久。遥握,问安夕泠老师。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