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行孝(散文)
一
我是羡慕死了。朋友志骏,把他81岁的老母亲从胶东半岛带到了科尔沁草原。
志骏说,母亲一直很硬朗,可做儿子的还是想“行孝”。“行”?他的读音和语气特别加重,我理解了,他是要带着老母亲出远门走一走,以此表达儿子的一份孝敬之心。
古有子路“百里负米”孝敬母亲的故事,古代行孝总离不开温饱;志骏是翻新了这个版本,把快乐送给老母亲,创造了一次“万里载母”的精彩故事。
夜晚,我和志骏老母亲在威海—大连的“生生2”客轮的138-144舱间。距离大连近了,晨曦抹开了海上的薄雾,缓缓地将大连港的轮廓推至舷窗前,老母亲早就爬着舷窗,聚精会神,努力地留下大连的镜头。
问晨安。志骏的母亲说,她一晚也未眠。我问为何,她说,兴奋呗。这三个字应该从年轻人或孩子口中发出,看看她的脸色没有倦意,我放心了。
她也把母亲的温暖传递给我了,悄悄地告诉我,晚上我的呼噜很轻,也匀称。我影响了她吧,马上道歉,她说,和我儿子的鼾声差不多……
有母亲陪着儿子睡,近50年我没有奢望过,轮渡之夜,如此温暖,这般传奇。我帮老母亲提着行李,她在我前面步着舷梯,我扶住她,她扭头笑笑说,让我自己走,走个感觉。
志骏去照顾一车的人了,我就陪着他的母亲说说闲话吧。
我是叫你“大姨”呢,还是大姐?和志骏是以兄弟相称,这辈分真的乱了。她笑笑,叫什么都成。略思,我就叫她“大姐”吧。并解释——叫“姨”叫老了,看精力,超过了“姨辈”;我小老母亲14岁,按过去结婚年龄,叫姨也可,还是叫“大姐”好。大姐咯咯地笑,连声说“就叫姐”。显然,也符合老母亲这次出行的状态。
出远门我总习惯提一个保温壶,车的颠簸让我昏昏沉沉,到了大连甘泉服务区,我还在打盹,摸身边的保温壶不见了,大姐早提着下车去服务区大厅灌水了。
姐给弟弟打壶水有甚!我弯腰接过那壶水,沉重却温暖,感觉很烫手。
二
到了科尔沁的巴仁哲里木,我不去打扰大姐。夜晚在旅店外坐着马扎子乘凉,我问大姐,内蒙古怎么样?
内蒙古比新疆还好。你去过新疆?她说,姐哪有这个能耐,没去过。前几年听过《新疆是个好地方》,歌里唱是个“比天堂更美的地方”,天堂不凉爽,火焰山不是在那吗?内蒙古凉爽呢。是啊,夜晚的气温在15度左右,有些冷。志骏将随车的小被子披在母亲身上。老母亲说,路上还寻思没带那把蒲扇,看来志骏说得对,应该带着袄子(胶东人成棉衣)。
临行前,志骏就给我来电话了,要我和他一起自驾,带着母亲逛逛大草原,到承德纳纳凉,来一次真正的“行”孝。
从巴仁哲里木驱车赶往霍林郭勒。我驾车,让志骏好好陪着母亲观光。
话题离不开草原。没想到,大姐给我们当起了导游。
这段路程完全是草原山丘,车行高速路,我保持百公里的匀速,让老母亲好好欣赏草原美景。
弟,路边的山,多么像老家的发面饽饽(馒头)。她在用地道的生活经验感悟山的风景美。
志骏啊,快掰一块饽饽给老母亲。志骏做一个动作,大姐笑出泪。
山就像一匹绸,结婚的时候,可想呢。大姐又来了惊人的比喻。
志骏啊,怎么不给老母亲扯上一身绿绸,做儿子不知妈妈的心,你是够着了。
现在村子也兴榨了菠菜汁做馒头,在草原薅一把草回去做。大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妈,保护草原。志骏提醒。就一把。大姐坚持着。我读懂了大姐的心思,她是想把草原的草带回去,做个念想,在岔路口我停车,志骏下车拔草,只几株。
我还是没有真正读懂大姐的心思。她说,一辈子最远去过“文登城”。大姐的家在胶东天福山,距离文登城30几里。大姐哼起了《小草》:“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大姐把自己喻为小草。我问大姐是不是想回村后跟老姐妹要说说手中的这把草来自大草原?大姐连说,还是弟弟懂姐的心思呢。一颗平常心,即使远行万里也不变。
母慈儿孝,母亲给儿子上了一堂审美的课,那些美感,也注入了我的内心,有母亲陪着,教育就在身边,她把真正的美学传递给我们。
我想到写文章,那些比喻,怎么看都显得别扭,源自生活的比喻,永远生动。我端起一杯温水递给大姐,算是“行孝”么?我的眼睛有点湿润。我的母亲活着,如果和志骏的母亲同行,那该是怎样的美!
当年,我母亲说,如果有钱了,就跟我去求学地烟台看看。小小一个愿望,我知道母亲是说说而已。时代不同了,志骏可以长途行孝,比送一顿饭给母亲还有意义。
三
看到山坡一群牛羊,大姐指着要我停车。
睹物思旧。大姐跟志骏回忆她家那年养过的一头牛的故事。志骏的父亲舍不得队上无人照看牲畜,便把那头花牛牵回家饲养。队上分配财产,因为志骏家出钱少而失去饲养权。第二天,那头花牛趁着新主人不注意,偷着跑到志骏家。
志骏母亲筹足了钱,说服了牛主,终于牵回。
饲牧之情,犹如跪乳之恩。旷野是多么大的课堂。故事是多么好的育人教材。我是教书人,课堂从来不缺教人做人的故事,但缺乏生动性和渗透力。
最好的行孝,就是要陪着母亲唤醒曾经的故事,让母亲的情感找到一片风景来安放,来寄存。要比进门问一声“娘好”更有意义,因为情感汇入母亲记忆的河流,就有了淙淙潺潺的声音。
我们要开始长途奔波了,我和志骏一起为他的老母亲“铺床”。床是SUV车子的空间。志骏说自己干就行了,我说就让我体验一下孝敬母亲的滋味吧。大姐无语,默默地看着,一手搭在我的后背,轻轻抚摸着。手温迅速透进我的心底,一种久违的情感,让我泪目。
从哲里木到科右中旗,到通辽,到奈曼,到敖汉旗,到赤峰,沿途的草原绿让我们像在绿色的河流里乘船,所见最多是从草原冒出的碧绿的黄榆树。
黄榆树,如伞似盖,为树下的小草遮阴,每一株都有上百年的资历,我想借此给大姐一个祝福。大姐,你知道这些黄榆树在草原上站了多少年吗?大姐说,没有我的年纪大。我说,大姐在黄榆树面前就是个小小的妹妹啊。从母亲,到大姐,又到小妹,大姐问我,自己的身份还会变吗?我说是不断变化的,你把自己当作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我把你看作一棵饱经风霜依然葱茏的黄榆树。大姐一路就叫自己为“黄榆树”,大姐姓黄,真是巧合。大姐说从今就更名,不去学那些好汉坐不更名行不改姓的。有什么孝敬能比把开心送给母亲更好?志骏说。上了三年小学,求着先生给起个名,遇到弟弟,这么多名字给我,每个名字都有故事,都有缘分。
志骏说,在赤峰一定要歇脚。
上一盆羊肉羊排汤,来几碗敖汉旗小米粥。原来是让老母亲吃一顿草原特色。
我和志骏每人盛一碗羊肉羊排汤端到老母亲的桌前。双手恭敬,点头致敬,这个仪式多少年没有了,如今变成现实,我母亲活着的时候,都是母亲端饭给我,未得回报,我找到了机会。一张赤峰芝麻饼,两碗汤,一碗粥,大姐不动声色地吃完,这饭量惊人。大姐说,当年干妇女队长,有这个伙食,那还不挣10个工分?能够找到当年风华正茂金戈铁马的感觉,这是多么令人欢喜的啊!总认为靠回忆活着,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不可同日而语啊,一顿饭,把老母亲拉回曾经,焕发出豪情,什么样的孝可以产生这样的力量?
“行”,不是一个简单的端饭问安的动作,而是让母亲“行”起来,让母亲依然感到自己“能行”,我佩服志骏兄弟为“行孝”注入了清新而深厚的内涵。
四
从承德到百里外的鹰手营子,我驾车。我把大姐置于副驾驶位置。大姐说,这不是“篡权”么?志骏说,你弟弟有一番用意。大姐也不推辞,嘴里念着“袜子升套裤”,系好安全带。这个胶东俗语的意思是把小人物放在重要位子。大姐是我们一路上的开心果,思维的活跃,前所未有。志骏说,四年也没说过四天的话。我说大姐的话我喜欢听,想听听大姐对承德的印象。这是个题目。
群峰翠铺,黛影摇光。山从未如此柔和性温,入怀之后,再递给下一山。杨万里看山,“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山成了一道道缆索,绊住行走者的脚步。现代人对山的感觉格外亲切了。沟壑夹在山间,一座“壑桥”就像伸出一只手臂,拦怀又放过,踯躅不得。17个隧道,就像捉迷藏一样,将绕山的车辆吸进肚子里。当年歌后邓丽君演唱《电话诉衷肠》,是否从这些隧道获得了启发?显然时空都不允许。冲出隧道,迎面还是山,山好像突然得到了音信,跑出来欢快地迎接我们。老母亲不认字,静静地和那些标注了山名的翠山对话,侧目看一眼,她沉浸在这种美妙里,手指轻击着,哦,她显然是在唱一首歌,是“诉衷情”?应该是,但那么新潮的歌,怎么会呢?一定是五十年代广为传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要把“小船儿推开波浪”换成“小车儿推开暮色”。
我要考考大姐了。
穿行于燕山山脉,什么体验?
很像村里那个会画画的赵老师的手笔,他就喜欢画山,山咬着山。大姐鉴赏着她心中的那幅画。不过,他画的山,就是走不进去,咬得太紧,没有个缝。这里的山好,有燕子,有隧道,我们就像一根针,穿来穿去的,这才是人在画里。
燕子?此时盛夏,哪来的燕子?大姐说,燕山没有燕子,还叫燕山?在我的知识里,燕山名字源自山脉处于春秋战国的燕国境内。多么美的名字,令人遐想。我赶紧说,我们就像几只快乐的燕子……是“老燕”,大姐强调,胶东半岛每年春季燕子来,都说“老燕来”,“老”有故旧之意,我和这个素未谋面的大姐也成了故旧。
剩下一段回家的轻松路,大姐意犹未尽。再给大姐梳理一下记忆线索吧。我知道大姐回家一周坐不住,肯定要串门聊聊此行。
大姐记住我们路过去过的地方?
记得住。大姐说,那个“好林”什么的,可不见什么树林;还有“好汉”,赤峰,承德……“好汉”?想起来了,是出好小米的“敖汉旗”。
大姐蒙对了一个名字“霍林郭勒”,“霍林”也叫“好林”,蒙族王爷曾在霍林河取下无名指上的金戒指,置于河中,手捧河水仰天吐字:“好林高勒。”意思是美味饮食的河。这段故事也把大姐绕进去了。大姐说,如果我们一起上学,愿和我坐同桌。
后续的故事一定很精彩,一直想问大姐,待下文吧。
行孝,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世人以为义务,就多了一份沉重。我觉得,这是人间伦理给与我们的最为荣耀最富诗意的事。特别赞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话,老人的经历和智慧,甚至是那种呆滞迟缓从容,都成为我们的精神源泉。
行孝,不再是一个管管父母温饱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生活的富裕,更应该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愉悦,这才是新的“行孝”内涵。
吃穿不愁的日子,老人需要什么?需要个伴儿,广袤的草原,优美的山川,各地的名胜,这是多么富丽的敬奉之物。
白居易诗曰“平旦寅,早起堂前参二亲”,侍亲膝下,已经是过去时,今天的行孝,不断翻新。行孝,孝行,孝是主题词,行才是实际行动。志骏说,母亲体格这么健朗,下次携母去南方……
2023年8月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