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东篱】时间女侠(散文)
一
翻一个身,透过窗帘缝隙,迷迷糊糊看到窗外天高高的蓝,光透透的亮。使劲睁眼,睁不开。今天没有要写的文,也没有编好要发的文,可以再睡一会儿。
又迷糊一阵,眼睛还睁不开。看看手机,六点十分。揉了揉眼,试图看看东篱群里有什么动静。这时间,韩格拉图老师应该把我的文章发出来了。揉了几下才算看清。果然他早在群里推送了。他很能早起,是个特别勤快特别勤奋的人。比我还努力。他编的文章常常是五点多就发出去。看来,江山的时间侠客,不只有我。时间侠客,是我起的名字,是指把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的人。在江山在东篱,这样的大侠不止一个。
这其中就有我。我自称为“时间女侠”。
这不,眼睛彻底睁开了,睡虫也就知趣地溜走了。每天早上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去东篱群看谁又得了红豆,别落下祝贺。爬了几层楼梯,看到韩老师发给我的奖状。昨天我的征文得红豆了。意料之中的事。我写得很动情,很真诚,江山的领导层都是高水平的老师,他们一眼就能读出来。匆匆给老师们留了言,感谢他们的鼓励,又去我今天的文章底下,给了韩老师回复,感谢他的辛苦付出。
再看时间,六点半了。该起床了。
洗漱之后,儿子还在睡着。这些天,他每晚都要学习到深夜。不忍打扰他。轻轻走到厨房,准备早饭。再有一个月,儿子就要开学了。我要精心为他准备每一顿饭。还要和他共进每一顿早餐和晚餐。中午我不回家,一早一晚,我们是要坐下来一起吃的。这样的时光,无论对他还是我,都会越来越少。每一顿饭,于他于我,以后,都是一份美好温馨的回忆。这是时间留给我们的纪念。每一分钟,我都要认真仔细地过。
七点半,我和全市上班族一起,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二
为了糊口,为了把孩子养大,为了把属于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这样的日子,我已经过了十七年。只是以前,五点钟的时候早就出车了。
我不舍得浪费一点点时间。衣服要到换季了才去买。城里有山东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十几年我总共进去不超过十次。我的女友们,几天一次几天一次,哪里卖鞋哪里卖花,哪条街上卖哪些东西,门儿清。相比她们,我更像一个外地人。门,是没空出的。看着那些出门远行的人,心都跟着不知飞了多少次。
这种感觉和心情,进了江山后,被我写进了《追风》,到现在想起那些笔下的镜头,仍历历在目。那些文字,永远的落在了我的心。心上的笺是揉不碎的。
那些年,我风风火火,赚足了名声:能干的女人。我和男人一样,早出晚归,和时间赛着跑。那些风风雨雨充满汗水和泪水的时光,足以让我回味一辈子。我会牢牢记在心里,那是将来写作的素材。就在前几天,我还在想,等我闲下来了,仍然要做时间女侠,我要用在江山练就的写作能力,把我开出租车的经历,写成系列散文。在江山一年,我已经写了几篇。最不能忘记的是那篇《温暖的旅途》。早些天,那篇文章已经写完,没有修改。那天,去高铁站送客。高铁站离市区二十多公里,为了减少空驶,就下到地下通道里面去排队。还有一个多小时,下一班列车才能到站。周围的司机们,有的三五成群,抽烟闲聊。有的男女一起,在车屁股上甩着扑克。我坐在车里,看到东篱群里,后台缺稿,就把车窗关上,专心修改文章。怀才老师大为感动。其实,我已经习惯了。把各种零散的时间充分利用,不浪费一点点,读文,编文,写文,改文,已成了常态。日子,就这么匆忙,匆忙中又这么充实。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文字,才变得这么美妙,妙不可言。文字,是最有质感的语言。我喜欢无声胜有声的隐喻,喜欢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朦胧。
在时间的碎隙里,我就是这样不断变换着身份。在江山东篱,我是作者,读者,评论员,编辑。在家里,我是妻子,女儿,母亲,厨师。在社会上,我是出租车驾驶员,是人们安心出行的代名词,也是一位合格的倾听者。年轻的妈妈放心地把七八岁的娃娃交给我,让我带去目的地。这种信任,让我感动。乘客们坐在车里畅所欲言,完全部不用顾忌我,这也是信任,是人间美好,也是文章素材的来源。
三
每一种角色,我都尽力做好。尽管总是匆匆又匆匆,可是,一想到未来想到儿子,又那么幸福甜暖。
忙了一天,回到家里,洗手进厨房。儿子回家了,香喷喷的晚饭做好了。我们边吃边谈。有时喝点小酒。电视里放着儿子挑选的音乐——雅尼的《夜莺》。当音色清丽的中国长笛把乐曲推至高潮,儿子和我不约而同赞叹不已:好听极了!美妙的音乐就是这样的,适合任何人听,任何人听了都能产生共鸣,都能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儿子对音乐有着很好的鉴赏水平。我们都喜欢这种只要一听就能入心的乐曲,像好的文章,只一眼就过目难忘。我相信,音乐和知识,音乐和文字,都能涵养一个人的精神。时间女侠,此时又是那么奢侈,奢侈得好像有一大把。
我跟时间比速度,时间也回馈给我一个大惊喜——不知不觉,儿子长大了。今年春天,他带着我去了他的学校。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我兴奋得比他还像个孩子。那些日子,我第一次觉得“人生值得”应该就是花时间来享受。享受和亲爱的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只要值得,时间就没有被浪费。
回来后,我写了三篇文章,都得了精品。那也是我第一次写出游的文章。以前总是羨慕别人把游记写得那么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的文章虽然生涩,总算也过了把瘾。
四
每一段时光都没有白过。每一段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
晚饭后,八点,我开始在东篱,留评,我要在第一时间给作者以声援;编文,我要在触摸每一个字时获得美感;写文,我要创作属于自己的时间著作。我忙得不亦乐乎,也相当充实,充实得把时间都压缩成不可冲出的一团温暖。
最头疼的是写文。白天在车上颠簸一天,晚上又困又乏,直想睡觉。硬着头皮写半天,才能进入状态。一个小时下来,文章只写了几百字,三分之一都不到。但必须得睡了。本就睡眠不好,睡晚了,第二天会迷糊,无精打采,我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因此我很少熬夜。把写了半截的文章收好,却不能立即安睡。一会儿想起有个词不合适,要改。改完了,又觉得那个地方两个句子应该调整一下位置。直到眼睛实在睁不开了,才肯作罢。
但是,那天晚上,肯定还是睡不好的。睡梦之中,都在想着那没写完的后半部分。早上五点就醒了。脑子里惦记着文章,异常活跃。赶紧再补点字。一个小时,又几百字。正在思路最清晰的时候,该做饭了。唉!起床!
新的一天又这么开始了。
五
没有觉得累。一天中最惬意的,就是在傍晚厨房里摘菜洗菜的时候,如果没有文章需要构思,可以听听宋词。对于诗词的喜欢,是无可替代的。相对于诗的工整,我更喜欢词的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句式上的美感让人觉得自由的可贵。最近听的是姜夔的词。第一次读到“姜白石”三个字,是两年前,在全民读到的余光中的诗——《等你,在雨中》。真的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段走过的路都有印记。那时读过的诗,读过的文章,现在写文的时候,合适的时间,它们会瞅准机会涌进大脑,随时等待我的召唤。
我充分利用了每一段时间。一点都不浪费。每一分钟都那么美好。
那天,正好讲到姜夔,就想起了以前那段时光。正是这片片段段的时间碎片,做成了铠甲,武装了我,让我在江山的这一年里,做了个大侠,与岁月争分秒。
之所以“听”宋词,主要是喜欢,还因为不耽误做别的事。听之前我会把整首词,通读一遍,这样在听的时候,大脑里不至于云里雾里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句。词听完了,菜也准备好了。起锅烧油,开启了一天中最浓香的一段的时光。听,是江山的情调,那些微信推文,我就是这样欣赏的,伴随着我的时间。
之所以惬意,是因为就连那半个小时的美好都不能天天拥有。有时要编文,就要提前看一下作者原文。锅里咕嘟着菜,站在锅边,拿着手机把文章读完。
韩老师劝我,写文章尽量用电脑,手机太累眼睛。电脑哪有手机方便?随时,随地。
东篱不只有我,把时间弄的跟种地一样,边边角角都利用上了。我知道东篱的女作者,个个都是时间女侠客。草儿姐姐,李湘莉老师,如菊老师,罗莲香老师。
草儿姐姐家里种着地,还养着不少的猪。每天她都要下地,喂猪,还有那么多的家务活要做。李湘莉老师说,她把除了睡觉的时间都用在东篱种菊了。如菊老师远离家乡和亲人,一个人在国外上班,加班,忙得不可开交。罗老师前几天写了一篇《不准偷懒》,以鞭策自己努力写文。这几天,她出游回来,正勤奋创作。我们约定拼一下时间,拿出几篇征文。不在一个空间,却有着相同的赛道,我都听见了罗莲香老师喊着一二三了。
我们都是女人。女人比男人更加不容易,对于忙文字的女人,其中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时间,对于我们,都是奢侈的,又都是可爱的。因为只争朝夕,才越发珍贵。
我们都是在江山用文字耕种的人,我们都是时间女侠客。
为了心中的风景,为了那份侠骨柔情,我们把所有时间都用上了,用尽了洪荒之力。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