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浅读《红楼梦》之十二金钗(赏析)
在微信听书里,听台湾作家蒋勋解读《红楼梦》,与少年时看翻看的文字确实另有一番天地。少年时看《红楼梦》只是一场大梦,只依稀朦胧美好,一首首古典韵味的诗词在一位位少女口香吟香。只知当时如月般皎洁,而经蒋老师一翻解说,才更透彻的领悟出人世沧桑,翻云覆雨的瞬息变幻。
《红楼梦》人物众多,作者所取每个人物的名字中隐喻了命运的归宿,含射出人物本质特点的内心世界。宁国府,甄府、贾府,这三处府邸相互交错而牵连,真真假假,宁而不静。他们外表看似繁华,而整个家族早已是腐蚀、枯靡,摇摇坠坠于人世长流之中。只可叹,那些府中少女,天真灿漫的生命随着封建礼数而葬送,随着人世不公平的待遇而早早跌落红尘。
粗略的听了一部分《红楼梦》章节,对于十二金钗这些颇有来历的女子,她们的名字诠释了如梦一般的星辰陨落。十二金钗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她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伤春悲秋的故事。
林黛玉因母亲作为贾老太太的女儿远嫁却早早离世,林黛玉泣别父亲寄居于贾府,虽有贾老太太庇护但毕竟寄人篱下,加之前世她是绛株草因报恩而转世,将一世眼泪回报给贾宝玉,这便注定了她悲惨的命运。“金陵十二钗”,有着金玉良缘,也有着拆金断玉之弦。里面人名多与玉有关,这里即蕴含了玉本意高洁,却最终跌入尘灰,她们最终逃离不了尘世的禁锢。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有超尘才华,一个有入世城府,她们应钗黛合一,才是最完美的体现。判词中说:“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中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薛宝钗有八面玲珑心,她的心机城府在《红楼梦》里可算得上第一。只怪宝玉前世便与黛玉木石结缘,即便与她金玉良缘,最终亦一场憾事。“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取薛宝钗这样的高贵女子,到底是意难平。这也是应证了她的名字薛宝钗,雪里藏宝,用尽心机仍是茫茫一梦。
元春,生于大年初一,始唤元春,她的命运如夏日石榴,花艳红一时,入宫多年未受恩宠,却突蒙帝王荣华,可这荣华毕竟无常。文中唱词已直白的透露出生命的本质:“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是在元春临终时,告戒家人,果不其然,元春离世后不久,贾家被抄,家族没落,众人淒惨。
其实元春并不愿过那种富贵荣华的生活,她迫于父亲为谋官位而不得已入宫为妃。在她省亲的种种言行里,都可以看她的千般不愿,她并不拘从于刻板的礼数,因宝玉没有官职而不见,因祖母的下跪而难过。她内心是责怪父亲的,但又只有屈从命运的安排。
探春嫁得最远,因母亲庶出,时常遭遇到她的责骂,以至于后来甘愿远离父母,相对于贾家最后的没落,虽如风筝一去千里,但她的命运要稍强一些。
之后是史湘云,男孩性格,不因父母早逝而敏感脆弱,史湘云虽然嫁了个如意丈夫,可却是“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最后如一片云,空空散落,泪如湘竹斑驳一场。这是你无法了解与把握的因果,你不服气也是无用的。
妙玉,含有玉字。她生性有洁癖,连刘姥姥进大观园喝了她的一个杯子,妙玉马上便命人扔了出去。说她高洁,却不是真正的内含玉质,她让我们看到一个女孩子的做作与孤寡,不被世人所接受的嫌弃。她自持生于官宦之家,便有了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便与世间格格不入。似乎她的美要在高堂、念经念佛中才得以保持纯净,而事实上,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她的洁净被盗匪破坏,落入风尘,唯有无比嗟叹。
妙玉后面是如现代职场红人的王熙凤,她的雷厉风行,她的超人智慧在贾府三百人的衣食住行中,得以优秀的体现。只是如判词中说: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独卧青木古佛旁。
王熙凤十七岁开始管家,她的聪明才干与手段,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从她的出场就格外不同,她一身装扮与表情的自然转换,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她的狠辣也不是一般女人能够做得来。任王熙凤有天纵之才,面对这样一个空腐的家族,一代不如一代,无一男子求得上进,只会逗鸟玩闹,恣意枉为。
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灭。幸好,王熙凤于因果里留余庆,当初施银钱给刘姥姥,自己的女儿巧姐才因报恩而获救。《红楼梦》里处处讲因果,如此机缘,似上天注定的运数。而她最终病逝于青灯古佛旁。
惜春,是最小的女孩子。之前几个姐姐的命运,让她看不到任何希望,她的世界只有眼泪,只有不断的死亡,于是她看破红尘,出家为尼。这样的人生也不失为一种净土。
迎春命运最为悲惨,她的婚姻如同现代爱情故事,嫁初爱情甜蜜,而婚后丈夫原形毕露,甚至对她家暴。各种出轨,以及各种恶习,只落得迎春折磨至死的悲剧结局。那首判词也是如今时常借以引用的诗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巧姐,巧姐是王熙凤的女儿,被她的亲舅舅卖到妓院,幸好被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所救,并与板儿结为夫妻。虽为农妇,但与其它女性相比,简单朴素的生活比起大观园更让人踏实。
李纨是众姐妹里年龄最大的,她早年丧夫,她独守着儿子虚度青春。虽说最后母以子贵,儿子贾兰考取了功名做了大官,而她的生命已然到了尽头。那一品夫人的凤官霞帔只能在梦里才可看到。这正是,虚名换不来悠悠性命,枉与他人笑谈。
最后说到秦可卿,说她是最美的女子,而也是离世最早的。她的美是一种哀叹,是一场悲剧的符号。贾府的败落从贾敬开始,最大的罪魁祸首来自宁国府,贪脏枉法,又闹出几场人命官司。原本四大家族的挥霍无度,荒淫无耻便已潜在伏笔。只不过在等待一次风吹雨打的时机而已,秦可卿的自尽,便在预示这个大家族的没落。这个如此美的女子,是不适合留在人间,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世的丑恶,映照出官场腐败与政客虚伪的面目。
文中四句话,讲述了这个家族三百人各自不同的下场:“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十二金钗,蒋勋老师讲得十分精彩,他用简单的话述,从多层角度来分析,人物的言语与人世哲理。
从前的《红楼梦》只是一本梦书,而如今,细细品来,的确有许多令人深思且有趣的意味。这或许便是这本经典流传至人,被世人所研究,所捧不释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