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响雨(散文)
山东胶东半岛最东头的荣成市(县城崖头)
北方秋天的下雨总有些特别。
最是到了中秋、到了深秋、晚秋,下雨会特别有味儿、有情调儿,是那种“涮涮唰唰”的“响雨”唉——听来,凭心情使然者众。
那伴着风的不算,随台风刮来的更不能算数。单就“听雨非看”而言,雨大与小、雨急与缓…是分辨不出“响与不响”的下雨。
迄今,我是很少去南方的“真老土”,离不开故旧,不喜欢出远门,半辈子去江南也只两三回。书上有说,潮闷湿热之江南,有“雨打芭蕉淅沥沥响”之美句,那也是在“声色唯美、柳烟成行”的春、夏季。而我的家国北方,生落长老、育养我的“胶东半岛”之福地,落撒至此的“秋雨”哦,她既能吟发出“淅淅嗦嗦”的美妙和音,又可捎走烦躁桑拿暑气,那一定是在朗朗高蓝的北方秋季和秋天。落实说,是在“旷远深凉”的大北方乡下,具体确指,是在临海依山的青岛、在烟台,在我的威海、我的荣成。因为有“秋”这最后挣扎的“叶子”,才会有大北方,北方的深秋,深秋的半岛,半岛之乡下…那“独僻特道、意味深长”的“响雨”噢。
荣成乡村山庄小景(夏庄战家)
北方春夏季的下雨与南方别无两样:农植作物那尖嫩弱软的枝梢叶芽儿,总和不出蟋嗦有声的门调来的,它就不能算是“响雨”了。
我观察过很长时间;深秋凉天里的“响雨”,它指定在我们大北方,在我们山东、在青岛、在烟台、在威海荣成…之乡下,她是“秋雨与秋植”的“双簧合凑”。意像上,既有点“悲情凄凉”又有些“稳暖慰籍”。非单要有秋里那“老气暮落”的植物茎叶、嶙峋山石、翡黛塘潭…使作陪衬。而有一种状态确最为理想了:那些衰而无死的农作物之“秸梗残捆”,兵排阵列于秋山野外,披霜戴露,颓废衰哀,为农时季节示作表征。那唤来的“响雨”噢,直能淋兑到"泣落婆娑"、又能被“操准稳妥”地予以承纳…互为有用,那才会意到深处、味到最佳。
青岛胶州湾黄岛街景
不此非否,北方秋天的“下雨”噢!那就只下着的而已,从根本上说,它就不能算是“响雨”了。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胡乱强调所谓“农牧桑纤、躬耕促织”使致来的“下雨”就怎么怎么响、怎么怎么"异韵别样",更非这好那不好。我们这代人,上朔不出三辈,无一不为“农裔”。细想,也没什么不好和不唯称谓的。
就比喻今夜,从昨天上午开始的下雨;直下了一晚上,下透了山墙。虽因台风尾随捎带而来,算不上好大风,小雨则必然漫下。整个胶东半岛统一雨量。漫漫细雨,浸浸入味。季节上也算是入了“中秋”了吧。下雨即秋雨,凉则凉,漫则漫,温度微降。早晚裸睡不很舒服,要盖床小薄被子。山东胶东同一感受。
试想,此情此景此是,若在中国的大北方,在太行山之东,在胶东半岛之乡下:那有一艾茅舍石屋,旁佐三分三厘藩篱秋园、果蔬苑囿…入夜,你临窗撑臂侧卧,值夜澜人寂,秋虫轻吟,墙头眉花惺忪,暗香袭来…那听来的“下雨”呀,她就更有“细吻品鉴”的味道了。
作于烟台西海岸金桥澎湖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