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们的“七夕”(散文)
七夕,我们最在乎的是手可以再一次紧紧地牵在一起。就像刀郎《手心里的温柔》吟唱的那样:我牵着你的手,我牵着你到白头。……牵到地老天荒,看手心里的温柔……
一
8月22日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
早晨,天气预报说午后一直到傍晚都有雨。我心想,要是下雨,牛郎织女没法相会了,可怜见的,一年就见一次面,还让雨给耽误了,真是天公不作美呀!然,午后不但一滴雨没下,天空还变得越来越晴朗了。太阳像个在捉迷藏的顽童,一会躲在云朵后,一会又跳出来露个笑脸,然后又跑到另一朵云后藏起来,但它的霞光都露出来了,谁都知道它在那里呢!到了暮晚,天空彻底放晴,落日熔金,把厚厚的云都烧开了,幻化成美丽的彩霞。一扇扇窗子,露出柔和的灯光,喧闹的街市安静了许多。
这一天,在这个人心中是最完美的一天,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心中都要打一个“情结”,解开也好,系住也罢,都可以唤起我们美好的感觉。商家借此而营销,此日最佳。我没有微词。真正美好的爱情是具备三个维度——激情、亲密和承诺。我最看重的是承诺,年年翻篇,岁岁承诺。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这样的呢?
儿子下班回来,跟我说不在家吃饭了,洗头换衣刮胡须,哼着歌儿,出去和对象相会去了。年轻人真是浪漫满怀啊!
儿子这么重视这一天,他对爱情的态度,让我放心。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感,心怀美好,不虚度此时,应该是他给爱情的一个承诺。想起我和老伴的曾经,忙于工作,并未把七夕放在心上,多少是有遗憾的。当年的我们,羞于约会,也羞于表达,好在我们在那一天,都用眼神承诺过,也算不负七夕。
老伴说,我们的含蓄,织女牛郎会懂得,他们一年只有一夕见面,其他的日子都在默默相望,不都是含蓄吗?我很喜欢他这样诗意地理解爱情。中国文化,尤其是谈及感情,是以含蓄为上的,我想,可能是打破这种含蓄,也是一种美妙,内心期待着跨越含蓄,直白一点,可那是怎样的大胆啊!
望着儿子的背影,我和老伴相视一笑。老伴打趣说:“咱俩是不是也得过一过情人节啊!”“咱们老夫老妻的过什么情人节,你咋还浪漫起来了!”平常说不出口的话,这个日子似乎不忌讳了,还是有所收敛。
老伴喝了口茶瞅着我说:“其实这七夕节还真是成年人的节日,人家牛郎和织女可是夫妻,而且他们还有一双儿女。七夕节是为了赞美他们不离不弃,白头偕老,恪守双方对爱情的承诺。西方情人节是恋人的节日,咱们中国的七夕节,是婚后夫妻的节日,表现的是不同人生阶段的美好爱情。”
“别演讲了,咱们国家的七夕节,说法可挺多,你不就是想借七夕吃点好的吗,那咱俩就上附近饭店小酌一下,也纪念我们四十年的相守!”
“不想去饭店,挺油腻的。饭店又不是鹊桥……”
“那咱们就在家吃过桥米线吧,过桥米线也有美丽的爱情传说,而且也是夫妻的爱情故事。”
“好!好!你就做过桥米线吧!”老伴拍了一下手高兴地说。
或许,我们俩都在心中说,拴住我们的爱情吧。
于是,我煮了两袋冷冻的米线,又放里点鱼丸、肉丸和菠菜。出锅后,倒上事先用陈醋、芝麻酱、辣椒油、蒜末、麻油、精盐、鸡精、海鲜酱油调好的汁,连汤带菜,一人一海碗。
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米线,我走进客厅,放到茶几说,这节日过得是不是简单了点,也没什么仪式感啊。他说别整那些虚的,简单实惠就挺好。我不语,转身到厨房吊柜里拿出半瓶上好的白酒,斟满两酒盅,用餐盘托着进屋,老伴一盅我一盅,我来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他接口说——在地愿为连理枝。哈哈!各自一饮而尽。我又拿起手机,拍了几张夫妻照,写上“我们的七夕”,发到了亲属之家群,然后又打开电视,这才端起碗来正式吃面。
仪式感,是无法用物质的奢华来衡量的,心存敬意,哪怕是一碗米线,一盘水果,都有着满满的仪式感。
二
感受此时的仪式感,必须回顾怎么走来的,才懂得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
电视剧的情节,让我想起我和老伴婚前婚后的一些往事。记得我俩处对象时,一天在松花江畔“压马路”,午后天气很是炎热,我提出吃根冰棍解解渴。老伴抢先拿出一毛钱准备买两根五分钱的糖水冰棍。我说咱们吃一毛钱一根的牛奶冰棍吧!他说那我吃五分钱的,你吃一毛钱吧。我说开什么玩笑,都吃一毛的。他说吃牛奶冰棍不合适,里面也没多少牛奶。于是老伴自己买了一根五分钱的冰棍,给我买了一根一毛钱的冰棍。我心里想你咋这么抠啊!这对象还能处了吗?后来还是母亲劝我说,抠点好,不乱花钱,会过日子。就这样我们走进了婚姻。
爱情不大大方方的,还抠抠搜搜的,怎么也不能理解,心存芥蒂,种下了老抠的印象了。
婚后老伴继续抠门,喜欢管钱记账,我每次买菜回来,他都仔细询问,各样菜都花多少钱。他是一名警察,就常年穿着警察服,不让我给他另买衣服,剩菜剩饭不馊不扔,吃完为止。我不像他那么仔细,想买啥就买啥。年轻时我爱美,喜欢买衣服。有一次我花二十八元钱买了一件红色一字领兔毛羊毛衫,穿上非常漂亮。他看见不但没赞美我,立马撂下脸子,摆出警察审问犯人的架势,直视我说:“买这么贵的衣服为什么不跟我商量?”“和你商量啥,我喜欢我就买。”“你一个月挣四十八块五,花二十八块钱买衣服,真不会过日子!”“买件衣服你都舍不得,还说爱我,爱个屁……”我眼里汪出委屈的泪水。后来还是婆婆制止了我们争吵,我俩这才偃旗息鼓。过后他说,你穿这件绒衣的确挺好看,留着有事再穿吧,平时别穿了。我伸手怼他一拳,白了他一眼。但从那以后,我买衣服谨慎了许多。
事后想想,我是错了。错在少一个理由,如果说准备七夕这天穿,怎么样?我为什么不打浪漫这张牌呢?多么笨!
老伴抠,不浪漫,有时嘴上浪漫,行动不浪漫。逢年过节送我的礼物就是几句赞美词儿,我都不稀听。罕见给我买一件小礼物,鼓励我更进一步做好家务,得挂嘴边好几年。他还振振有辞:我不抠门,咱家用啥购房买车,儿子用啥娶媳妇,咱家为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我虽然嘴上不服,但心里想,工薪层家庭就得靠勤俭持家过日子,得计划经济。多亏他抠门攒钱,家里有用大钱的地方,不用借贷。后来我也习惯了他记账。时常问他,咱家这个月的钱都咋花的,你看看账?老伴说,我虽然记账,但咱家不都你说了算吗,我就是咱家的会计,你就是咱家的经理。说得我心里很舒坦。但嘴上却说,我哪件事不是和你商量。
七夕,是没有精打细算这个概念的,也不会派生出这样的含义,多少年轻人在七夕这天,舍得买东西,赠与对方。这是现代人的七夕,我们那阵可不是这样,但美好的记忆,心想事成的结果,都让我们满足。
两碗面吃得有滋有味,脸上都泛起了红光,我们相互瞅了一眼,撞了一下对方的肩膀,又哈哈地笑了。
老伴说,牛郎织女每年只能相会一次,我们凡间的夫妻,却能长相厮守,日日相伴,还有什么不知足呢?知足,知足,现在的生活多好啊,牛郎织女那能比得上咱们。我由衷地说。
暮晚,我和老伴相伴走出家门,来到江畔,凉风习习,江水悠悠,一弯新月照水中,几朵相思云飘在天边。忽听“嗖”的一声,一只喜鹊穿过枝头,急匆匆地向远处飞去,它一定是给牛郎织女搭鹊桥去了!看着远去的喜鹊,我对老伴说,能长久相伴,天天都是七夕节!爱人微笑着不说话,却握紧了我的手。
天上的织女和牛郎一年一次见面,我们天天握手。是我们羡慕天上那一对,还是天上羡慕我们呢?
浪漫的七夕,永远说着相遇的故事。与谁相遇,是缘分,珍惜缘分,历来是中国文化里一个最美的元素。不负明眸善睐的眼,才是爱情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