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微型小说 >> 【东篱】大年客(微小说)

精品 【东篱】大年客(微小说)


作者:灌园痴叟 秀才,159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34发表时间:2023-09-09 20:22:38
摘要:“姑舅亲,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两姨亲,不是亲,死了姨,断了亲。”本文以这一句民间俗语为主线,塑造了一正一反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褒扬了无私的良善,挞罚了无义与自私的丑陋,尤其对过河不感恩的白眼狼之举进行了无情揭露。结尾处的一句国骂,表现了被伤害的老人于凄楚和无奈中,发出的愤怒之极的嘶吼……


   再过两天就是除夕了。正是雪后大清早,冷得鬼呲牙。小院儿里的三户人家,来了两个大闺女。
   东头的,是老杨头儿亲姐家的闺女。穿一件旧军大衣,戴一顶狗皮帽子,虎虎实实的腰板子,挎一个小黄书包,还扛着一袋子白面。
   西头的,是老孟头儿家里的娘家外甥女。一件紧身小棉袄,围着三角花格头巾,手里拎着一个都已经露出帆布底子的人造革兜子,西北风大了点儿都能刮倒的小体格,冷得直哆嗦。
   “妹子,老杨家是不是住这儿?”杨家客见也要进院儿的孟家客,先问了。
   “不好意思大姐,俺也是刚下的火车。”两个人年龄差不多,三句话没出,就知道都是来投奔亲戚过年的。
   还是文革没结束的年月,家家户户都是有上顿愁下顿。粮食得有购粮本儿,肉蛋副食全凭票。多个人,就多张嘴。更要命的,窄窄巴巴的屋子,住哪儿啊!
  
   二
   “妹子,你姨家有地方睡吗?”早起排队上公厕,两家客又遇上了。
   “凑合着吧,五个小子,来了俺这个闺女家,总不能一铺炕上挤吧,俺姨夫给拾掇了厨房的案子,刚好能伸开腿。”孟家客显得挺知足。可看眼前这个姐,却是眼睛红红的,听嗓门也有点儿哑。
   “俺表嫂跟她俩闺女睡一铺炕挺宽绰,可表哥还是叫俺睡地板上。”
   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一眨眼儿就到初三了。孟家客上泔水窖子倒泔水,正遇杨家客背着那个黄书包,往大院儿外走。
   “大姐,这是要走吗?咋也得破了五啊,今天还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
   杨家客真像是见了娘家的姊妹,大眼睛一下子就汪起了泪。
   “俺原打算是过了十五再回农场,关里家的娘走了,也没念想儿了,就是俺娘放不下她这个侄子,一去没音信。你是不知道,当初俺舅家穷得吃不上饭,他来东北的盘缠还是俺娘给凑的!”
   “我看他斯斯文文的,不像俺姨父嗓门儿高脾气暴,他咋也得留留你吧!”
   杨家客摇摇头:“从俺来这几天,脸就拉得能盖上脚面子,嘴噘得能拴上头叫驴,老婆孩子也都跟吃了药的家雀儿不吱声,俺哪受得了啊!”她擦了一把泪,头也不回地去了。
  
   三
   “不都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吗?老杨头儿咋连点儿面子都不要啦,还书记呢!”正在锅台上和着苞米面儿的姨,听了外甥女的话有些感慨。
   “那照你这么说,咱是不是得按那下一句说的,两姨亲,不是亲,死了姨,断了亲,把你这个外甥女也打发走,没毛病吧?”老孟头儿手拉着风匣烧火,眼却故意朝上瞭了一下家里的。
   “你敢!”嘴蹦出俩字儿,手里头“吧唧”,把团拢好的大饼子,结结实实贴到了锅边上。
   “别让她走了,她家那个疃,周围全都是大山,地薄得兔子都不拉屎。”是老孟头儿的声儿。
   “不回去咋整,没户口,对象也不好找啊!”姨说。
   “姐和姐夫都没了,你叫她回去找谁!走一步看一步,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天还没亮,老两口就在炕上嘀咕,一直到老丁家的大公鸡都叫了。死了姨,没断亲不说,这大年客倒成了常年客,在姨家住下不走了。
  
   四
   都说春打六九头,可那一年打了春,老天爷好像冬眠睡过了头,把春天给忘了,天还是嘎巴嘎巴地冷。凌晨两点半,老孟头儿就骑上自行车,顶着刀剐针戳的西北风,一骑二十里多地,去三棵树火车站接贩子倒买倒卖的高价粮了。驮一袋子老苞米豆子,再送到郊区的小火磨,磨成苞米面儿,让日子能将就过下来。
   不能叫她当“锅台转儿”,光认识锅碗瓢盆儿哪行!老孟头儿一咬牙,又从给大儿子预备结婚的储蓄本儿里,取出200块,天还没黑,一台缝纫机就拉回来了。常年累月干服装活儿的姨,手把手把手艺教给了外甥女。
   老话说,有剩男,没剩女。外甥女论模样儿、活计,比城里的姑娘不差啥。这不,也要出阁啦!老两口跟嫁亲闺女一样,嫁妆礼数比给儿子娶媳妇还铺陈,风风光光把她送上了婆家的轿子车。
  
   五
   手打鼻子眼前过,最不扛混的就是日子。赶上了改革开放,外甥女跃了龙门,成了城里姑娘也得仰脸看的髙枝儿凤凰。可老两口却老了,老到了八十多岁的风烛残年。
   “到底是隔一层差一层啊,我卡这一跤三个月了,一胯子距远儿都没来看看,要是她自己的爹妈能这样?!”姨老泪滢滢。
   “咱不还有五个儿子吗?她能大年,端午,八月节来转转就知足吧!”
   “可不是当初姨长姨夫短了,跟个生莺儿似的,她不说要请咱俩坐她家的轿子车下馆子吗?一竿子又支没影儿啦!”
   老孟头儿不吱声了,他眯着眼好像又想起了那年从三棵树买私粮回来,一块冰滑倒了自行车,粮袋子摔漏了口,一粒儿一粒儿地趴着捡,能冻死牛的天,却出了一身的大汗,咋也扶不起车子……
  
   六
   姨走了,那么急,连半个时辰都没有。方厅的灵桌上,放着大照片,摆着供果,燃着香烛。孙男嫡女依次跪拜,老姐老妹儿老同事鞠着躬,叹着气。忽然,楼梯间传来女人的嚎啕大哭声。
   “姨呀,咋不等等我呀!我来晚啦……”一看桌上的供果,又呜咽着。
   “姨呀,你等我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再进屋,原来的供果全撤了。锅包肉、软炸大虾、梧桐花炒韭菜、花生猪手煲……摆了满满一桌子。
   “哎呀,看看人家这个外甥女,真是没白拉扯吧……”来客交口赞叹。
   夜阑人静,老孟头儿形单影只,用那双粗咧咧,劳累了一辈子的大手摩挲着相框儿。
   “老婆子,你外甥女没忘了你呀,这不都是你最当意的吗?”说着说着又把碟子边上的筷子,立在了相框儿旁边,哽咽着。
   “你吃啊,多,多吃点儿呀……“老泪再也止不住了。突然,一句村夫粗语冒了出来:“妈啦个臭逼!”
  
   2023年9月于纽约,首发江山文学
  

共 22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微小说难写,主要是篇幅超短,要把故事和情节写清写生动。这篇微小说,时间跨度大,人物不少,作者能够取其精要,演绎一个对比性极强的故事,鞭挞了忘恩者。开场就精彩,没有啰嗦,仿佛特写镜头——杨孟两家都来了大闺女,乡下人奔城里住下过大年,目的很清楚。但屋窄粮缺,是那是的最基本矛盾。故事在矛盾里开场了。孟家的来客睡案板,很知足。杨家闺女睡地板,再坏的条件也要对比。初三,杨家的来客就要走,孟家客一同情,杨家客就诉苦了。杨家客受不了那种冷漠,只能出走。孟家要闲话杨家事,孟家人也在走与不走上为难起来。这姨娘亲,也得权衡一下。春天来得晚,老孟为了口粮要外出倒腾粮食,为了将就日子,老孟心急,还把准备儿子结婚的钱提出来,买了缝纫机,让老伴教外甥女手艺。外甥女出嫁,也是老两口打发,可谓风风光光。外甥女嫁对了人,野鸡便凤凰。孟家夫妻想想风烛残年里,外甥女就像失踪了,当年的承诺都入一缕烟,想想当年骑车卖粮的细节,真的伤心啊。孟家女人走了,断然离开。亲戚祭奠,门外有哭声嚎啕,并把供品换成豪华宴。但老孟实在觉得窝囊,生前无声无息,死后一番折腾,是表白自己孝顺?真的是让人心寒如数九寒天。不管是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如果背离了良知,都不如路人。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也有例外,这个外甥女应该是例外,但愿是例外。能够寄人篱下,一定有着关系,怎样以善良之心相待,却是难以统一,况且在那个贫穷年代,更是无法处理这样的人际关系。故事跨度大,但情节因为逻辑关系而紧凑,叙述里,不弃细节,让人有如见其人的读感,实在不易。故事并不复杂,却将知恩图报的故事演绎的一波三折。容量之大,一篇微小说承载下来,看见作者功夫老道。力荐深度,感受精彩。【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914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09-10 19:56:04
  感谢斯潜 琳达如菊 江南小溪 白玄诸位老师的点评 痴叟自觉其实难符 当更加努力不辍 以谢师友鼓励
1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9-10 22:33:05
  篇幅虽小,但容量不小,写尽了丑陋与良善,道尽人间冷暖。好小说,点赞!遥握问侯痴叟老师,谨祝秋好!
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2 15:49:28
  祝贺灌园痴叟老师成为江山之星。愿你在东篱收获创作的快乐!
怀才抱器
14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09-12 17:51:19
  由衷感谢湘莉老师的精辟评点,亦问老师秋安!怀才抱器老师通报的消息,痴叟受宠若惊,实觉难堪此誉。惟当被击一掌,只有继续努力,不负厚望了!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