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雷火江城(诗歌)
◎自序
一场莫名其妙的“疫情”突袭而来,使2020年春节蒙上了一层阴云。原本我想在海南过节,因事态的严重性不得不改变主意,订购了大年初二的火车票,在忐忑不安中返京。
车上每个上下车的人都很警惕,似乎人人自危。卧铺狭窄的空间让人窒息,多数人的口罩除了吃东西从没敢摘下过。
夜晚途经武汉没有停车,看到夜色下的江城,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稀疏的灯光没有丝毫节日的气氛,封闭后的城市令我无法想象她的模样。
到家已经是初四了,北京的空气清怡了许多,补办年货很方便,一些饭店还在营业,网上可以订购食品等,更是方便。
没多久,北京的小区也进入封闭式管理状态,测体温、查行踪……外卖和快递一律放到由铁栅栏隔着的长条桌子上自取。人们几乎都是足不出户了。
从窗子外望,昔日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场面转换了场景,几乎看不到车辆和行人,“万径人踪灭”,街巷已空空,生活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时区”。
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机里和电视里的武汉消息、湖北消息。逆行而上的白衣战士给大家带来安慰,他们的英雄壮举和感人的事迹,让我们常常泪流满面……而那些因为感染病毒失去生命的同胞和白衣天使,让我们倍感哀痛。
倏然,好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想到自己快要生锈的“秃笔”,有了写作的冲动,用叙事诗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日子,记录下感动,记录下感慨,也算尽一点儿绵薄之力吧。
我试写了《序曲》发给了几位诗友,他们认为不错,说了些鼓励的话。于是,一鼓作气地写了下去。
四月开始动笔,大约到六月完成初稿。后来在诗友们的建议下进行了多次修改,并增删了一些内容,使作品更具有“全景式”的意味。
《雷火江城》是写给所有亲历者的。“大疫”之下,一起经历了这段不寻常的时光,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各自都有心得和感慨。我想这部作品除了表达对英雄们的敬意,或许还能给大家留下些念想,在逐渐淡下去的记忆里成为“不能忘却的纪念”。
这部诗稿不是诗人间的应和之作,在写法上尽量避开一般意义上的所谓“高雅”和“深刻”,“高深”和“艰涩”。
如今写诗的比读诗的人还多,各有各的追求,本人无意批评。但是“领异标新”者有多少达到“二月花”的境界就不得而知了。或许真的进入了“孤芳自赏”的境地,“独乐乐而独得其乐”成为部分诗人的终极想法也无可厚非。
“阳春白雪”可赞,“下里巴人”的“接地气”更具有大众基础;有了更多的人参与和欣赏,诗才会走得更远。
诗歌从诞生时起,就具有大众的属性,
《诗经》中“国风”“大雅”“小雅”基本上都是各地群众创作的作品,来自生活、反映社会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从物质世界中提炼出的精神“产品”回馈社会,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因精神而折射出“光彩”,在文化层面有了最初的构建,这应该就是当时诗歌的价值所在吧。写作形式或题材随着时代在变,但是,诗歌的属性没有改变,它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交会的意义没有改变。
这部作品的写作力求平实中不失厚重,直叙中不失意境。正像古人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用最简单的材料去构建平易的诗句,让人感触到一些什么,并且留有回味的空间,这应该是诗歌表现方法中的一个难点。让诗回归大众,而不仅仅是孤芳自赏,诗歌的审美取向以及大众的认知,抑或就是它的价值所在。艺术作品的去“功能性”被一些人绝对化了,作品与生俱来都带有功能性,有的是主观的,有的是客观的,承认不承认,“它就在那里”。这也是我在这部叙事诗的写作中,给自己定下的调子。
《雷火江城》全诗分为六章二十六节,通篇采用传统写作手法,每节一韵,一韵到底,读起来平易近人朗朗上口。作品尽量避开生僻字和拗口的词汇,在句式上也是力求简洁明快,接近大众审美口味和阅读习惯。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创作中追求的目标。这部作品不单纯是颂歌,而是客观地记录了疫情下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他们中大多是各行各业基层中普普通通的人,有的临危受命,有的主动请缨……但他们是普通人也是英雄,他们的行为让人们看到了精神世界的伟大力量,读懂了高尚与高贵的含义,使平凡的你我与英雄合体,构成了有机的线性关系。英雄在这里已经超出了概念的意义,可以触摸,可以对话,可以交流,让我们感到英雄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者——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作品中有几个人物着墨较多,但总感到意犹未尽。他们的事迹足可以彪炳青史,再多的笔墨也只是“蜻蜓点水”;在写他们时没有停留在只抓“事儿”上,而是力求探寻和揭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有朋友问我书名的含义,其实非常简单,绝无故弄玄虚之意。它取自“雷神山”和“火神山”,在武汉最危急的时刻,它们所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是抗疫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词,以此作为诗题应该是比较贴切。
从事诗评的朋友认为,作品中大量出现古典形式上的“绝句”和“律诗”使作品增色不少,窃以为传统写作手法的“新诗”和古典诗词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在写作中有着相映成趣的作用。
以上介绍了一些关于组诗创作的缘起和初衷,至于是否实现了上述思考和目标,还有待读者的检验和评判。
◎序曲:特别的新年
跨年盛典
铺排着无限的铺排大江南北
男女老幼
都在为生命里
这激动的“倒数”而狂欢
5,4,3,2,1瞬间
新年的钟声把激情点燃
所有的生命集合在这个点跨过去就是新的一年2020,2020
多么富有节奏感
三百六十五天的人生剧院就是这样
像往年一样
拉开帷幕正式开演
新年音乐会一成不变熟悉的音乐
熟悉的乐团
热爱音乐的人依旧百听不厌
“春江花月夜”之下
《梁祝》依旧让人泪水涟涟
《瑶族舞曲》依然让心起舞翩翩
“万泉河水”永远是那么甘甜
《春节序曲》的节奏敲打着我们心弦
尽管已经烦透了电视里的老调重弹
也对“小鲜肉”无病呻吟极为反感
可是过节的气氛早就把这些冲淡
无论是亏是赚跨过去都是赢家
这是生命里另一种宣言
无论是恩是怨
跨过去一起去播种美丽的春天
让烦恼见鬼去吧
把忧郁抛在一边带着快乐带着憧憬我们跨年
礼花绽放着喜悦钟声敲打出庄严
公元二○二○年不管你期待不期待她如期而至
来做你四季轮回的伙伴
是啊,人类的世界
总是用特殊的符号装点
也许是盛大的节日
也许是特别的纪念
也许是季节的变迁
也许是可怕的灾难……
于是习惯中的欢乐
也就成为欢乐中的习惯
大街小巷奏响了欢乐的乐章
大家开始推杯换盏
此时有几个片段需要回看:
12月27日 张继先上报可疑病例有关部门着手调研
12月31日 离新年只有一天
国家卫健委委派专家组抵达武汉
……
不久向世界发出通报
还把病毒基因序列上传网站
2020年1月20日一个声音
一个近似杜鹃啼血的声音出现在武汉
“人与人之间传染、传染……”
不可否认
结论的得出需要时间需要病理学的研判可是
不管处于什么情况
疫魔不会坐下来和你商谈
不去战斗不去防范
它就会肆无忌惮悲剧就会上演
于是
魔鬼幻化于无形
锁定一个个目标不停地翻倍蔓延
它混迹在
浩浩荡荡的人群中间大摇大摆地
欣赏着火树银花不夜天和兴高采烈的民众
迎接咱老百姓最重要的节日
—大年
不可思议的是
它竟然和市民一起
同赴闻名遐迩的长街宴
所到之处
它都会打上神秘的标签从这人到那人
从这边到那边最可怕的是
它竟然乘上高铁登上航班
坐进汽车搭上轮船
撒向飘雪的塞北
撒向细雨的江南……
小寒、大寒……
年的脚步像是踏着鼓点稀疏的鞭炮
在郊外已被点燃抢票的神器
让回家的渴望变得简单
似乎闻到了饺子的香气 似乎看到妈妈慈祥的笑脸
当我们把乡愁装进行囊 把亲情带回故园
我们不知道
一起来的还有谁
那绝不是“猜猜谁来吃晚餐”
我向窗外眺望行走着一位老者
有着传说中的鹤发童颜 他边走边低声吟唱
沧桑的声音回响在山间
白云飘来犹带泪
黄鹤不忍把家回
风雨欲来人未知
腊月三镇响惊雷
◎第一章:烟波江上说乡愁
这里是一座大城大家叫它大武汉
城里的人口超过了千万
江水浩瀚历史浩瀚故事浩瀚
九省通衢天下四聚
六千年的放鹰台
四千年的张西湾
三千年的盘龙古城
二千年的“却月城”垣
一千七百多年的黄鹤楼雄踞蛇山之巅
华夏明珠光彩耀眼
对于这样的一座城从来不缺少盛赞
随手翻开《史记》司马迁的评点
就会映入眼帘“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不远的昨天英雄的头衔更是城市亮点
辛亥革命的枪声
宣告对封建王朝的开战
武汉大会战
这里筑起了铁血防线 使侵略者死伤数万
……
这里是生长传奇的花园
每一个传奇都与华夏的命运紧密相连
荆楚几日何萧萧激流绝境总傲然
打开册页的今天
会跳出很多闪光的字眼
中部的中心城市
大工业基地雄踞中南
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
水陆空枢纽风光无限
武汉光谷声名远播
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前沿
离开今天硝烟的弥漫再看一看她
前世今生的文化名片
英雄的血脉
书写着三镇的灿烂绚丽的文化
辉映在秀美的山川
◇第一节:屈原在这里行吟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岸边蒹葭白还绿对语江涛年复年
“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憔悴的面容铿锵的誓言放逐的屈原
在这里凝固了时间我仿佛看到
他依然在这里流连忘返
大泽岸边
早已是锦绣的景观
屈原和渔父的对话
在这里回响了两千多年
小船渐行渐远,先生独自把盏瘦骨伶仃的背景,不禁让人潸然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先生平静地诠释汉字里的一撇一捺,何以矗立天地之间
众人皆醉我独醒孤独的绝唱
唤醒了志士何止万千
荷风桥上清风拂面我告诉先生
这里近百年的变迁
从辛亥革命
武昌打响的第一枪到武汉大会战
扼制了日寇得意的妄幻
从民族工业的摇篮
到现代工业的巨轮
扬帆英雄的武汉
都在撑起泱泱华夏一片天
先生的精神
已经融入后人的血脉世代承传
我告诉先生
您脚下的这方故土
虽然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英雄的荆楚一定会
再一次显示出铮铮的肝胆
三闾大夫捻须而笑“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唤醒世人
虽死无憾
◇第二节:高山流水
无意间
“知音”的词条跳到眼前
那是每个人
心中向往的画面
穿越时空
回响在九州的万水千山
今天
明天……这种渴望
永远生长在中国人的心田
有一天有人绘制
华夏文化基因的图谱像这样的精髓
绝不可以缺班
感谢荆楚大地
哺育出这样的儿男让我们知道了
有一种情感不需要语言
有一种高贵不需要装点
有一种纯粹不需要渲染
那是人与人之间用心触摸的光环
伯牙子期因琴结缘上大夫与樵夫的故事在山野中上演
这位王公心里的流水高山
跳跃出指尖
这位樵夫驻足而立忘记了
肩上沉重的柴担
你听到了什么
声音低沉富有金属感没有
只看见孤傲的白鹤徘徊在天边
它的脚下
是高耸入云的峰峦
两人莞尔一笑就这样
老家郢都的伯牙和那汉阳的子期
一位首都走出的高官
一位下里巴人一样的老汉越过世俗的界河
讲述着梦境般的奇缘鸟鸣知天籁
溪流对清泉
你想的“神动而天随”
我想的“合喙之鸣”如此自然
高山流水楚地隐贤
多像一面镜子
相映之下猥琐的自己不用去说
都会觉着汗颜
文化的意义
在于打造精神的家园不被铜臭所染
好久没有读到这样激情澎湃的抒情叙事长篇诗歌。让编者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少年时代读贺敬之先生的长篇叙事诗《雷峰之歌》的年代。
所有的传统,都曾经是先锋。所有的先锋都渴望进入传统。经典是时尚,好的传统更是时尚。与作者共勉。
感谢赐稿流年。诗意的生活快乐!

问好诗人,秋祺顺遂!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