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于伯(散文)

精品 【东篱】于伯(散文)


作者:易辞 举人,301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06发表时间:2023-09-16 07:12:15


   他是成子的邻居,成子叫他于伯。
   于伯,七十来岁了,黝黑的头发夹杂着依稀的白丝。许是常年劳作的缘故,身体看起来比较硬朗,不像七十来岁的老人,说六十岁,没人怀疑,相貌不老。
   于伯和大娘住在一间不大的房子里,他们是俩夫妻,老俩口一块生活,还有两个儿子,但是老俩口自力更生,不靠儿子养。因为于伯养了一头黄牛,农事时节,专门给人犁田,赚点劳力钱。村子不大,多种农田。有需要耕种的人家,就找于伯,于伯乐此不疲。
   田多的,给钱多;田少的,给钱少。但是于伯从不计较钱多钱少,但凡是村庄哪户人家需要了,一叫于伯,于伯总会前往。
   有一次,成子爹让成子去找于伯,让于伯找个时间帮忙犁田。来于伯家,这不是成子第一次了,于伯总把成子当作小娃子。每次成子去,于伯总是会把好吃的吃食给成子,或是恰逢吃饭钟点,于伯总会留成子坐下来吃饭。
   成子,一个十来岁的孩子。
   也许,他只知道眼前的于伯是一个对自己好的人。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于伯不止待人心善,还是对身边的伙计——黄牛,爱之有加,细心照料。
   村庄人擅长种植,于伯种了番薯蔬菜和大米用来煮,还用竹子制作了一个竹筒杯子,切了一个斜口,磨平竹筒后,用来盛粥喂黄牛喝。耕牛的待遇和人一样,于伯悉心照顾,胜过照看孩子。
   于伯对那头黄牛的照顾,成子看都有点妒忌了。
  
   二
   黄牛,是于伯一手养大的。
   那时候的黄牛,还是一头小牛崽,小时候的成子从记事起就知道有这头黄牛,成子也视为伙伴。
   可是后来,大娘生病了,说是癌症。癌症,一个令人可怕的名词。于伯为了妻子的病,前前后后花了很多钱,俩儿子也是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
   再后来大娘去了医院,定了手术时间,好在手术很顺利。从那时起,于伯总是细心地照顾着妻子,可当我们觉得一切都顺利的时候,还不到半年,大娘的癌症又复发了。
   于伯心理萌发了一个念头,想把黄牛给卖了,即使不舍得,但妻子的命需要他来救。
   于伯让儿子联系买牛的人,在后面几天,于伯总是去看看黄牛,又跟它说说话,黄牛就像是自己的家人那样。倘若病魔不降临在自己妻子身上,于伯何曾想卖掉这头黄牛呢?
   可还没等来买牛的人,却发生了偷牛事件。
   那天是刚天微亮时,村庄人要趁着太阳还没升起时,出去劳作。成子爹跟往常一样,刚走到于伯的牛棚时,发现牛棚的门被打开了?成子爹借着微光,探了探头,发现牛不见了?成子爹心里估摸着,牛怕是不见了!
   成子爹立即跑到于伯家,叫醒了熟睡的于伯和他的家人。许是声音大了起来,准备出门劳作的街坊邻里们也都纷纷出门询问,得知是于伯的牛不见了!大家也都帮忙找,有人说是不是于伯白天牵出去耕田没牵回来?或是门没关好,牛自己走出去了?
   直至天亮,牛还是没找到。
   后面知道牛被人偷了,隔壁村也有牛被盗,这可不是丢了一头两头的事。
   于伯知道,牛丢了,妻子的病怕是救不了!
  
   三
   牛丢后不到一个月,大娘走了,离开了人世。
   于伯一下子苍老了许多,那个看起来身体硬朗的于伯,目睹了妻子从生病到离世,从原来黝黑的头发,成了满头白发。变成了属于他这个年纪该有的面容,或许在任何悲痛面前,顶不住,就有崩塌的那一刻……
   大娘的丧席,街坊邻居们都去帮忙了,成子也跟着去了。成子明白人去世代表着什么,只是不懂人去世后,为何还要摆上三天丧席。在办丧席的这三天里,他总是看着于伯一人坐在那个角落里发呆,面无表情,情绪低落。
   成子走了过去,问道,于伯,您还好吗?
   于伯缓缓地转过头,看了一眼成子,浅浅说道了个“好”字,一言难尽,他能说什么。
   于伯,大娘走了,您可要保重身体。
   谢谢娃,于伯没事。
   于伯缓了缓,对着成子又慢慢说道,娃,你大娘走得很安详,这就足够了。还有这些好邻居们都来送她最后一程,她会很高兴的。我先看看,等我走了,才能跟她讲讲街坊邻居们的好……这三天丧席啊,只为送离去的人最后一程。
   原来,于伯一直在看这热闹的丧席,是人这一生,最后的热闹了。离去的人无法看到,那就让在世的于伯替妻子看看吧!
   成子听懂了,也瞬间泪目了。
   娃,咱不哭,这是最人之常情的事了。说完又停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其实啊,这样也好,至少不是被我给卖了,要不然我这心里一定会不好受的!
   说完,他拿出卷烟,点了火又抽了起来。烟云卷卷,散在眼前,似乎是于伯此时心里的思念与悲愁……成子明白,不管是妻子,还是黄牛,在于伯心里都是那么重要。
   三天丧席很快就结束了,村庄又恢复原有的模样,人们都按部就班地工作着,生活着。可成子懂事,得空了,有时间就常常来看于伯,那时候的于伯,是越发憔悴了,也许是惦记着妻子,思念存于心尖,表于面容,就是不能说出口,慢慢地也就思念成疾了。
   大娘离开不到三个月,等成子再次见到于伯时,于伯已经病入膏肓了。
  
   四
   于伯最后还是走了,与妻子前后离开,差不多半年而已。
   于伯的丧席,成子也去了。时间似乎重叠着,只是这次换成了于伯。
   后来,是成子听于伯的儿子说,其实于伯也是得了癌症,即使手术顺利,也没几天可活。再说了,之前也因为大娘的病,花了不少钱,既然如此还不如让于伯顺其自然,该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得了!
   成子心想,在病魔面前我们永远都是那么无助,可又能如何呢?倘若是年轻一点的人还能够与之拼搏,可对于七十多岁的于伯来说,即使有拼搏之力,但也微乎其微了吧。
   一生为善的于伯,人生到头时,看着妻子的离开,自己还被病痛折磨。感叹命运的不公,但这就是人世间最真实的演绎……
   时至如今,成子已经成家立业了,可于伯的身影却总是在成子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也许于伯影响着成子的成长,也记得于伯对他说过的话……如果于伯还在世,应该也有九十来岁了吧!
   于伯,于母,一头牛。这是曾经的一个家庭,一个让成子感到温暖的家,已经化为一缕轻烟。但于伯爱牛爱妻的情感,就像一支笔刻在成子的心上。有时候看着自己的妻儿,就像看着那头牛。这是成子接受的最深刻的教育。
  
   原创,9月15日作于广州,9月16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24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人接受的教育,最深刻的不是来自教科书,而是生活里的人。成子和那个于伯,就像学生和老师。于伯和于母守着一头牛,靠着农忙为人犁地,赚取生活的费用。尽管生活简朴,于伯待成子不薄。于伯待牛,悉心温暖,这样的秉性完全出自于伯的善良。天有不测风云,于母患了癌症,尽管手术顺利,但还是复发了,于伯打算卖掉那头牛,为于母求医问药。可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牛被盗,不仅仅是于伯的牛,遭殃的还有隔壁村的,屋漏偏逢连夜雨,于伯陷入了黑暗。于母无可救药离世了,在一片哀婉声中,送走了于母,完成了于母人生最后的仪式。于母离世,对于伯的打击很大,不久也患重病。只半年,于伯相继离开。于伯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但对成子的教育可是刻骨铭心的,让他懂得了怎样珍惜自己的家庭。用善良对待一头牛,那就是爱。这篇散文,用一个普通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写人世的痛苦和艰难,但先从艰难中过滤出的爱,不能随着人的离世而去,驻留在一个年轻人的心中,刻在了骨子里。作家的眼睛,就是从平朴的生活里去读取人生爱的故事,尽管故事平常,但爱的成分很足。作者善于平静地叙事,于平静中潜藏拷问灵魂的东西。纪事和写人融为一体,文章重点写了于伯和牛,于伯和成子,将一个老人的善良刻在这对关系里。语言朴实,于淡然中显惊奇。同时,也告诉我们,世事无常,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平静生活,淡然离开,这种境界,并非人人可得,善良的本质就是波澜不惊,就是安然处世。典雅的文字,深情的表达,都是值得细品的。【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91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9-17 22:07:38
  “昔孟母,择邻处”影响孩子成长的除了父母师长,就是邻居了。一个好的邻居也能成就一个孩子的善良个性。我相信作者就是那个成子,成子邻居住着善良的于伯一家。感谢投稿东篱,祝开心开了!
回复11 楼        文友:易辞        2023-09-21 12:54:14
  感谢老师留言评论,易辞问好。
12 楼        文友:自然刘琳        2023-09-20 19:20:24
  朴实的文笔,精炼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读后让人感叹、泪目、思索。善待生命,珍惜温暖的家!
回复12 楼        文友:易辞        2023-09-21 12:54:46
  谢谢老师留言评论拙文,易辞问好。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