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平凡女人李二嫂(散文)
一个总是不甘平庸生活的女人,一个把奋斗写满人生旅途的创业者。尽管没有多少人那种成功的辉煌,但足以让一个女人的生命有了值得尊敬的理由——不放弃,是生活的要义。
一
村里有个李二嫂,名字叫小萍,可大伙儿都习惯了叫她李二嫂。李二嫂中等身材,体格微胖,脸庞圆润,皮肤白净。她的头发有点稀疏,总是油油地贴在脑皮上。
李二嫂是一个精神头十足的人。哪怕是被生活中各种繁杂的事务,累得腰背都弯成了弓形,但她狭长的眼睛里总是闪着光。她说话的声音总是异常响亮,她爽朗的笑声,总是那么使人感到快乐。
很多人看了她,都说在她身上找不到什么是愁。
李二嫂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兄,下有一妹。小时候她家里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父亲是村里的大队会计,家境还不错。母亲又极懂得勤俭持家,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后来,李二嫂的父亲闹了一场大病。有好几年时间,四处求医问诊,花光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父亲的命是保住了,可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再加上,李二嫂的哥哥从小身体就不太好,腿有毛病,干不了什么体力活。妹妹又还小。父亲生病以后,这个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都落在了母亲的身上。眼看着母亲,既要照顾病人,又要维持生计,总是家里家外不停地操持着。为了减轻负担,刚念到小学三年级的李二嫂,就不顾母亲的反对,主动辍学了。她开始和母亲一起劳作,一起撑起这个家。帮着母亲照顾父亲,做饭做家务,下地干农活,小小年纪的她,从来不叫苦,也不喊累。看上去,她的身体里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菲是在家说算,而是要担负起养家的责任。李二嫂就这样被家境推到了生活的战场。
日子就那么缓缓地流淌着。父亲和母亲当然也十分心疼他们的女儿,有时候,看着劳累了一天,躺在床上熟睡的女儿,他们也会陷入深深地自责之中。可是,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生活的重压之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支撑着,打拼着。有泪只能往心里淌,打碎了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咽。
唯一让父母感到欣慰的是,李二嫂的性格大大咧咧,整天除了干活,啥事儿也不往心里去。她的身体发育得也很结实,干一天活,饭量也大,能吃能喝,困了躺下就能睡着,醒了起身就去找活干。成天一副乐乐呵呵的模样,小小年纪的她,就成了母亲的好帮手。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转眼间李二嫂已经二十五岁了,早就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本村里有两个上门提亲的人家,可李二嫂一听就不乐意,一个也没看上。后来经人介绍,她相中了邻村一个比她小两岁的小伙子,名叫李展。双方见过面以后,觉得都还满意,这门婚事就算定了下来。
一切都算是顺其自然,谁知道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李二嫂也走着和姑娘们一样的成家之路。
二
又过了一年,李二嫂和李展结婚了。李展是家中二子,上有一兄,下有一弟,“李二嫂”这个称呼,也是由此而来。
李展的哥哥大学毕业以后,早已经在外地成家立业了,只有逢年过节,才回老家来看看父母和家人。李展的弟弟还在上小学。所以,他们结婚以后,夫妻俩和父母、弟弟一直生活在一起。李二嫂的公婆,也算是村子里的勤快人。庄户人家,只要手脚勤快,日子虽说不上很富裕,总也还过得下去。李展在结婚以前,就学了一门瓦匠的手艺,农闲的时候,他就跟着村里的建筑包工队出去干活,挣点钱。李二嫂就和公婆一起,操持家务和下地干农活。时不时,李二嫂还要回娘家去,帮衬着母亲干一些活计。日子过得忙是忙了一点,好在李二嫂身子骨足够强壮,手大脚也大,有的是力气,对这一切辛苦,也就习以为常了。
又过了三五年吧,有一次外出打工时,李展一不小心伤到了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腰伤算是治好了,但是从此就不能再出去做瓦工活儿了。两口子合计着,光靠家里的几亩农田,一家人吃饱肚子是没问题的,可是根本攒不下几个钱啊。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一点一点地长大,家里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总得想点挣钱的法子才行啊。想来想去,她们决定一起进城。去投靠城里的一个亲戚,学着做一点小本生意,补贴家用。
总要找到一种适合他们的生活。李二嫂对丈夫李展说,不试试,我们就永远不能站起来。这是他们外出打拼的动力。
说行动就行动起来。李二嫂两口子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了公婆,她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带着全部的家底,去了一个很大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繁华地段的一个大市场内,承租了一个摊位。从来也没有任何从商经验的两个人,就这么摸索着,开始了一段为自己打工的创业生涯。先是卖过水果和蔬菜,还卖过生鲜产品,后来还卖了一段时间的干果炒货。她们经营的产品换了好几种,经营的地方也换了好几个。有时候是因为小本买卖没什么竞争力,实在是不挣钱,撑不下去了。有时候是因为市场管理等方面一些外部因素,不得不重新调整摊位。反正总是不太顺利,辛辛苦苦刚攒下一点钱,折腾一回,准又赔进去不少。
每次李展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李二嫂总是坚持着不肯松懈。她总是很乐观,也总有信心接着再干下去。可是怎奈何,老家两边的老人,都到了一定的年纪。虽说是尚能干活,但自己的孩子总是让老人带着,还是会有诸多不放心。娘家母亲的身体,这两年也是每况愈下了,离得远了,照顾起来总是不太方便。实在是没办法了,这不三年前,李二嫂两口子就把城里的小生意停了,把摊位退了租,重新回到了村里。
他们决定以后就不再外出打工了,就在家里琢磨点儿事干。可干点什么好呢?思来想去,她们决定要建鸡舍,在家里养殖肉鸡。于是,他们拿出几年来在外地做买卖,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压箱底的辛苦钱,又大张旗鼓地忙活起来了。
李二嫂是个很有想法的女人,也许是出外闯荡,让她的想法多起来。李二嫂的想法,让村里人刮目相看,都称赞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三
养肉鸡一开始的时候,挺顺利的,前几次肉鸡出栏都赶上了好行情,卖了一些钱,回了一些本钱。后来有一次,因为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导致出现了养殖环境温度异常,肉鸡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一次,不仅损失了好多肉鸡,还错过了最佳出栏时间。这一次没赶上行市,加上肉鸡死亡的损失,就又赔了不少钱。之后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却总是恢复不了元气。
熟悉李二嫂的人,看到李二嫂这些年辛辛苦苦的人生经历,都在慨叹,这两口子可真不容易啊!尤其是李二嫂,你看她的腰都累弯了,卖了这么多年的力气,怎么就总也翻不了身,得不到更好的回报呢?
可李二嫂却从不抱怨。即便是再熟悉她的人,也从来没有从她嘴里听到过,她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抱怨或是牢骚。
最终,养肉鸡的经历和她们做买卖的经历,几乎是差不多。养了两年多肉鸡,有时候挣了一些钱,有时候又赔了进去。辛辛苦苦,到头来还是攒不下几个钱。又赶上了这两年的疫情,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她们当然也不例外。
几经波折,从去年冬天开始,李二嫂两口子又谋划着转行了。村里人说,这是跟上时代的形势,叫“转型”,都很佩服她的眼光和态度。她把家里的废弃的鸡舍加高了一些,重新翻建顶棚,装修室内。把原来的鸡舍,改建成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又筹钱进了几台机器设备,用来做一些来料加工的活计。李展开着货车四处去跑货源,进货和出货。李二嫂就在家里盯着机器设备,做活,打包。看起来还算不错,只要能保证货源,应该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她们就能把前期投入的钱挣出来,并能见到效益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今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持续性暴雨天气,造成了区域性洪涝灾害。李二嫂家的房子由于地势比较低,被洪水浸泡了。那些机器设备,加工材料,还有来不及送出去的货物成品,全部都被浸泡在了混浊的污水里。
“天呐,真难啊!”看到李二嫂的经历,可能有的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然而我们的李二嫂,却还是那样一副大大咧咧的老样子。每天该吃饭就吃饭,该干活就干活,该休息就休息。这些年,她挂在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有什么呢,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呗”。
有时候觉得,李二嫂真是一个神奇的人,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感觉她就像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具有不可战胜的勇气和力量。
如今,李二嫂的生活还在继续忙碌着。她在忙着清理污水,忙着整理货物,忙着修理机器设备,忙着复工复产。她每天都很忙,总是乐乐呵呵地忙碌着。
我忽然想起,在苏东坡先生笔下,有一种人生境界,叫做“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都李二嫂而言,宛如平常。真正经过历练的人,是不会在乎一场风雨的。
我还记得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李二嫂早就不是曾经的李二嫂了,已经成为村里的能人了,大家都佩服她。很多人拿李二嫂做榜样,也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意了。
这些名人名言,我想我们的李二嫂,她一句也不一定知道。她的文化水平不高,她也说不出什么人生大道理。但她每天乐乐呵呵地忙碌着,用她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的实际行动,活出了最精彩、最深刻的人生道理。
这样的李二嫂,我想无论无何,她的内心一定是平静的,幸福的。她很平凡,但干出了平凡人难以干出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