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蓠】夏日风情二三事(散文)

精品 【东蓠】夏日风情二三事(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5730.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68发表时间:2023-09-26 06:05:31

随着一场场秋雨的降临,火热的夏天,从我们身边悄然离去。也许夏天,就似一个淘气的孩子,在的时候常遭人抱怨,但当他哪天逃出了人们视线时,却又忍不住想他,念他的好,眷恋起他的风情。夏日的风情是什么?是大江南北旖旎的风光?还是躲进空调房里,惬意地品尝着冰淇淋的美味?不,在我眼里,夏日风情,就是发生在身边、那一件件普通而琐碎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还是那么令人深思、令人感慨,仿佛就在眼前。
   ——题记
  
   ◎一碗绿豆汤
   进入小暑的第三天,在某社区医院康复病房,一位女病人早上突然呼喊“医生,医生……”
   一位护士小姐听见呼喊,立刻跑了过去,在5号病床前,问:“李阿婆,你有啥不舒服?”
   此时,被叫作李阿婆的老人正吸着氧,竖起一只手,指着天花板,说:“能不能将空调开低点?我感觉热。”
   护士笑笑:“李阿婆,这是中央空调,恒温的,没法调低。”
   “哦,那就是说,要我克服克服?”李阿婆喃喃道。
   “也不能这么说,空调温度已经开得很低了,再调低,其他病人受不了。”护士温和地说。说罢,她转身就走,随口又说了一句,“阿婆,以后有啥事情,你尽管摁按钮,我们会很快来的。”
   “按钮太高,我手伸不着。”李阿婆说。
   “那你就请别人给你摁一下。”护士说,又转过身去。
   “等一等,护士,能不能借用一下你的手机?我想给我儿子打个电话。”李阿婆问。
   护士小姐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掏出手机,微笑着:“阿婆,你将号码说一下,我给你拨。”
   护士小姐拨通电话后,将手机递给了李阿婆。
   几声铃响后,对方拿起了手机:“喂,啥人啊?”
   “德富,侬啥辰光来医院?我想吃冰冻绿豆汤。”李阿婆说。
   “啥,侬想吃冰冷绿豆汤?我哪有辰光送?这几天工作忙得要命。”德富说。
   “那叫你媳妇送一送?”
   “她要上班,每天回来还要买汰烧,一堆家务,哪有空来医院?老妈,我求求侬,要求不要太高,马马虎虎点,行吧。”
   “我想吃一碗绿豆汤,就这么难吗?”李阿婆愠怒,摁掉了电话。
   李阿婆因脑梗引起左腿不遂,在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已有大半个月,虽然吃喝拉撒全由医院包揽,但总有她不顺心的事情。儿子家离这儿较远,将她扔进医院后,再也没来过,联系全靠手机。
   李阿婆原先是有手机的,是儿子用淘汰下来的陈年老款,还是黑白显示屏的呢!却带到医院没用几天就坏了,气得她索性请人将手机大卸八块后,扔进了厕所里。儿子联系不上她,只得偶尔通过护士台,简单问些情况。
   “阿婆,侬有几个子女啊?”对面3号床病人,冷不丁地问。
   “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李阿婆说。
   “都已经成家了吧?”
   “孙子都上初中了。”
   “那女儿的小囡,也蛮大了吧?”3号床病人又问。
   “哪儿呀!大女儿是个智障人,刚生下来时,因为脑子缺氧,造成脑神经发育不正常,只能靠我过日子。”李阿婆叹息道。
   “那你住院,她一个人在家,侬放心吗?”
   “还好,她不会闯祸的,再说我也让邻居照看她一点。”李阿婆笑笑,“大女儿虽然智力不太好,但还能做些简单的家务,譬如汰自己的衣服、搞个清洁卫生什么的。”
   “那她一天三顿饭,怎么解决?”
   “邻居每天会给她送三顿饭。”
   ……
   俩人正闲聊着,没多时,一位女护工推门进来,手里提着一份外卖,朝李阿婆喊道:“5号床阿婆,你要的外卖来了。”
   “我没叫过外卖呀?”李阿婆觉得奇怪,让女护工打开了外卖盒子。再仔细一瞅,竟是一份烂糊糊、绿油油的食物,同时,一股异味直刺她的鼻子。她霎时明白,肯定是儿子给她买的所谓绿豆汤。气得她脸色铁青,说:“这种绿豆汤让人怎么吃?色素香精添加剂,吃下去不是要送命吗?”
   李阿婆想想憋屈,于是,在病房里呼天抢地哭了起来:“德富啊!小畜生,我对侬这么好,房子钞票想统统给侬,侬就这样对待我……”
   李阿婆这一哭,惊动了医生护士,好几位医生护士都来劝她,好说歹说,总算劝住了。
   中午时分,病房通道传来了供应午饭的吆喝声,病人或护工纷纷拿着碗去打饭。李阿婆的一份午饭,由护工打好后放在了床边柜,但她连瞅都没瞅一眼。
   “5号床阿婆,饭要吃的,不吃对不起自己。”3号床病人劝说。
   “气都气饱了,哪能吃得落?”李阿婆忿然道,“我原先还指望这个小畜生,给我养老送终的,现在看起来,连一碗绿豆汤都不肯送,还指望他啥?”
   “阿婆,侬消消气,儿子媳妇可能确实忙,忙过这一阵子,可能会来的。”
   “我不要他们来,来没几分钟就跑了,有啥意思?”
   李阿婆还想往下说,护士小姐突然推门进来,问:“李阿婆,你是不是有个女儿叫德娣?”
   “是啊,怎么了?”李阿婆诧异。
   “她现在护士台,说是找你,要不,我让她来你这儿?”
   “她怎么会寻到这里来的?”李阿婆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忙说,“快让她进来。”
   不一会儿,一位身穿碎花短袖衬衫、短发圆脸的中年妇女,拎着一只保温桶,出现在病房门口,脸晒得通红。李阿婆一看,正是自己智障女儿德娣。她大喊道:“啊呀,作孽,德娣,侬怎么会寻到医院来的?”
   德娣表情呆滞,慢慢来到李阿婆床前,小声说:“侬不是一直喜欢吃冰冻绿豆汤的吗?我烧了点。”
   “谁叫侬来的?侬不晓得穿马路,有多少危险吗?”李阿凶巴巴道。
   德娣吓得缩起脖子,支吾着:“我想姆妈肯定要吃绿豆汤了,所以就……”
   李阿婆一听,感动得老泪纵横,忙拔掉吸氧管,将女儿搂在怀里。哭了一会儿,她抬起头说:“德娣,侬以后千万不要自说自话开煤气了,煤气弄不好会泄漏的,晓得吗?”
   “姆妈,我没开煤气,我是用电饭煲烧的。”德娣回答。
   “是吗?侬现在聪明起来了,太好了。”
   李阿婆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她忙打开了保温桶,可往里面再仔细一瞧,绿豆确实是绿豆,但都没煮透,半生不熟地沉淀在汤底下。她再用勺子尝了一下汤,不禁又暗暗吃惊,汤竟然是咸的,霎时她明白了,智障女儿将盐当成了糖。虽然绿豆没煮熟,汤也是咸的,但她眉头没皱一下,捧起保温桶将绿豆汤吃了一大半。
   “姆妈,绿豆汤甜吗?”德娣问。
   “甜,太好吃了。”李阿婆回答。她放下保温桶,动情地给女儿梳理起有些紊乱的头发,一边问,“德娣,姆妈平时经常骂侬,教训侬,侬恨姆妈吗?”
   李阿婆等着女儿回答,德娣却茫然地低下了头,不停揉着手指头。她明白智障女儿是不懂得什么叫恨,什么叫爱的。于是,她又一次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感慨地喃喃着:“等我出院后,就将遗嘱重新写过,把侬也写进去,不能便宜了德富这个小畜生……”
   阿婆看剩下这最后的砝码了,其实,她想要的是自己的子女能够来看看她。满足了,她总要许诺,这是阿婆的心思。
  
   ◎一张游泳票
   住在香樟园小区的老王,特别喜欢吃附近一家小吃店做的果酱煎饼,那个香那个脆,常常让他惦记。尽管他牙口不好,不特别适合吃这玩意,但只要经过那里,他就会买一张尝尝,时间一久,也就认识了做煎饼的女子小何。小何,安徽凤阳人,30多岁,每天清晨来店做煎饼,上午10点钟撤摊离开。
   忽然有一天,老王发现煎饼摊旁,多了一个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被一根绳索拴在小店门的环锁上。老王觉得很奇怪,便问为啥?小何说,这是她儿子,在老家读小学二年级,因为太调皮,喜欢下河游泳,家里人都管不住他,所以学校放暑假,只能将他带到上海严加看管。如果不用绳子拴住他,一个没注意,他就会溜走。
   老王乐了,上前想逗逗这小男孩,可刚蹲下身子,竟然发现他的左手掌只有拇指和小指,中间缺手指的地方,伤疤非常狰狞,让人看了心惊肉跳。
   老王问小何:“他这手怎么会弄成这样?”
   “唉!别提了,就是太调皮闯的祸。去年放暑假,他爬电线杆掏鸟窝,不小心碰到高压线,一下子将他左手指烧没了。幸亏他摔在了泥地里,否则连命都没了。”小何叹息道。
   老王蹙着眉,拉起男孩的手,问:“你叫啥名字?”
   “杨俊。”男孩回答。
   “哦,名字不错,够响亮的,就是为啥这么顽皮啊?”
   “我喜欢游泳,可妈妈不允许。”杨俊说。
   “你这不单是游泳的事,连电线杆都敢爬,这怎么得了?”老王说。
   小杨俊是闲不住,依然嬉笑着在原地打转。老王只得悻悻地拿着煎饼走了。
   第二天早晨,老王忽然又看见小何,一手摁着儿子,一手拿根木棒,在死命打他的屁股,小杨俊被打得哭叫不停。老王赶忙制止了小何,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小杨俊想要到区游泳馆游泳,因游泳票太贵,小何就没答应。因此小杨俊哭闹个不停,严重影响做生意,小何一气之下就下了狠手。
   “大叔,你说说,那游泳馆是我们去的地方吗?一张游泳票就要56块钱,我要做14张煎饼,才能买一张游泳票,值得吗?”小何眼泪汪汪地说。
   “你一天能挣多少钱?”老王问。
   “三四百吧!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只有一两百块。”小何说,“虽说是一天,其实只有四个小时,我是借人家门口摆摊的。”
   “那是不是还得出租金?”老王问。
   “那是肯定的,月租金两千,一分都不能少。我每月大概也就七八千的收入,去掉摊位租金和住房租金,还剩下四五千,我还要吃饭,还得寄一部分钱给公婆,你说我容易吗?”
   “嗯,是不容易,你太辛苦了。”老王安慰,一边吓唬杨俊,“你以后千万不要惹你妈妈生气了,她一旦生气,就会将你送回老家去。”
   “回就回,我还能到河里游泳呢!”小杨俊嘀咕着。
   小何一听,转身又要揍儿子,被老王拦住了。他想了想,说:“这样吧!小何,区游泳馆我有熟人,可以带他进去游一次泳,不用买票。”
   “大叔,找人家麻烦,不太好吧?”小何说。
   “没关系的,这样也解了他的馋,省得他天天跟你闹。”老王说,又盯了小杨俊一眼,“哎,就这一次哦!你能不能保证以后不调皮了?”
   一听说能带他去游泳,小杨俊高兴坏了,立刻答应了下来。
   老王带小杨俊去免费游泳,是有底气的,因为他儿子小王就是区游泳馆的教练,老爸的话,儿子能不听吗?然而,当老王将这事跟儿子一说,小王却没答应,说眼下馆里管理抓得很紧,别说外人不能免费游泳,就是家人来游泳也得买票。老王拉不下这老脸,责怪儿子太小气,即便出钱买张票又能怎样?儿子笑笑说,买张票倒无所谓,但道理得讲清楚,桥归桥,路归路。
   当天游泳结束后,老王自以为任务完成。却没想到,晚上儿子打电话来,要求他明天上午,无论如何再带小杨俊来游泳一次。
   老王不解,讥讽儿子:“怎么,你这次大方了?”
   “哪儿呀……”小王忙跟父亲解释,将原因说了一下。
   原来,小王以为小杨俊来游泳,就是图个新鲜,嬉嬉水而已。结果却出乎他意料,小杨俊在游泳池里如鱼得水,如蛟龙一般欢快,那自由泳的速度非常惊人,简直看傻了他。他立即将小杨俊召唤上来,认真查看了下他的手臂和腿,发现他除了左手掌残疾外,整个手臂和腿都要比常人长很多,完全是典型的游泳竞技上的一块璞玉,太求之不得。于是,他很兴奋地汇报给了领导,领导又马上联系区残疾人体育协会。协会很重视,答应明天上午派游泳队教练组,来游泳馆对小杨俊进行成绩测试。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老王第一时间告诉给了小何。小何一时没当回事,而小杨俊很高兴,因为又可以去游泳了。
   第二天上午的测试很顺利,无论是小杨俊的自由泳还是其他项目成绩,都令教练们非常兴奋,因为他自由泳的速度太快了,不仅在同龄正常儿童之上,而且远超一些成年残疾运动员,是完全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但问题来了,小杨俊不是本地人,以后读书训练怎么办?经区残疾人体协再三商量,决定还是让小杨俊到上海来读书训练,吃住全在学校,直至初中毕业,一切费用都由体协承担。
   当区残疾人体协领导来找小何商量时,小何激动坏了,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怎会不答应?于是,她立即暂停了煎饼生意,打算带着儿子回老家一趟。
   回老家的当晚,小何带着礼品找到老王家,硬逼着小杨俊,给老王磕了三个响头。
   老王说,日子里我们为的什么,不就是孩子吗?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就是再辛苦也值得。
  
   ◎小憩驿站
   7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居委会来了一位杵着拐仗、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妪,主任小许一看,认识,她不就是17号楼901室的傅老师吗?小许之所以称她老师,是因为老妪曾经是某区玉兰中学的语文老师。
   只见傅老师从裤兜里掏出一叠钱,说:“小许,我要走了,儿子明天接我到他那儿住,这儿暂时不来住了。临走之前,我想请居委会帮忙,给我办件事好吗?”

共 704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碗绿豆汤 李阿婆因脑梗引起左腿不遂,住进了某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自从住进医院,李阿婆的家人就没来看望过。某日,李阿婆想吃绿豆汤,借护士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以没时间为由拒绝了。没想到她那需要人照顾的智障女儿送来了绿豆汤,虽绿豆没煮熟,把盐当成糖放了,可李阿婆心里感动万分,决定重新拟一份遗嘱。 一张游泳票 老王喜欢吃附近一家摊位上的煎饼,时间久了,便认识了做煎饼的小何。某日,老王照常去吃煎饼,只见摊位上拴着一名小男孩。原来小男孩是小何儿子,由于放暑假了,他去河里游泳,老家管不住,只好送这来管教,可他又太顽皮,一不留神就溜走,只好拿绳拴住。小男孩因为顽皮,爬电线杆掏鸟窝碰到了高压线烧没了四根手指头。某日,小何用棍子教训儿子,原来是儿子哭闹着要去游泳馆游泳,小何挣钱不易,除了家庭开销所剩无几,不舍得出几十元为儿子买票。老王得知,带着小何儿子去了游泳馆。没想到小何儿子居然被区残疾人体育协会看上,经商量,把小何儿子留在了上海读书训练,一切费用由体协承担。 小憩驿站 傅老师由于腿脚不便,她平时的生活必需品都是儿子从网上下单,由外卖小哥送到家。疫情期间,傅老师的猪排被人误领,没想到外卖小哥自掏腰包赔了6斤猪肉。他们每次送外卖时,还会顺便把门口垃圾带走,并问还有其它什么要帮忙。有次,水龙头坏了,哗哗流水,傅老师没办法解决,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电话叫外卖小哥求助,没想到外卖小哥顶着36度的高温天气,跑上跑下给解决了。外卖小哥为此损失了几单生意。傅老师塞点钱表示弥补,可人家死活不要,连红包也不收。傅老师要搬家了,特意拿了两千块钱来居委会,委托别人买些矿泉水给外卖小哥表示感谢。可上头早已重视,为外卖小哥设了小憩驿站,具备了很多东西。傅老师在居委会人员的建议下买了香皂与毛巾送去了驿站。此篇散文,由三则故事连缀成文,虽故事不同,但主题统一,虽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人物”,但闪耀着淳朴而高尚的人性之光,让我们看到“小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行和德操,感人至深。文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之光,更难能可贵的是,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各种成员的生活现状。他们也许为我们所熟悉,也许与我们陌不相识。作者的笔墨,为我们打开了视界,有利让更多的人关注同一片蓝天下的普通人。文章贴近生活,清谈娓娓,意到笔随,有感性的浓度,知性的密度,思想的深度,有责之,笞之,哀之,哭之,歌之,颂之,读罢,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精彩。遥握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004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9-26 19:40:09
  小溪老师是有心人,总是从最平常的琐事里找到温暖找到感动,找到人性之光,这是夏天最绚丽的风景。小溪老师是自带阳光的人,所以文章总是感人的向上的。佳作欣赏!问好!
回复1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09-26 20:48:34
  多谢房顶月亮老师光临并留言,顺祝安康!
12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9-26 20:28:03
  读小溪老师的大作,被三个故事所感动!看似几个平凡的小事,却折射出人间的温暖和情谊。文章对话描写精彩,很好的展现了人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拜读学习,双节快乐!
回复1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09-26 20:49:23
  十分感谢郑老师光临与留言,顺祝安康!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