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自怡园,为荷而居(散文)
潍坊赏荷的好去处,有好多处,而我唯独喜欢去的就是离家最近的自怡园。夏季里,只要有时间,几乎天天去。因为离家很近,真是有种说不出的先天优越感,“近水楼台先得月”再也不错的。
想想,当初购置新房时,我就看好了这座园林,才决定就在这近处购房。安居下来,不为别的,只为着“自怡园”三字也值得居住呢。
记得,那天我和老公到处看房,看了许多处,都不随心。正是夏季,天气很热,火辣辣的太阳,好似非要将地面烤化才算没白来人间转一转。路上行人匆匆,急着往家赶,不是有事非得要去办,非得出去工作,几乎就宅在家里,不出门。七月流火,实在难以忍受,真是汗蒸难熬的日子。
我和老公看了好几处开盘的楼房,都不合适。此刻,看累了,也走累了。于是,停下来,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竟然鬼使神差的走进了自怡园。
原本漫不经心,东风街边上,一座园林,上班下班天天路过,匆匆而过,每天忙忙碌碌的,一次也没进来过。我挥了一把汗水,在自怡园门口雪糕摊位上买了一支红豆雪糕,随意地剥开裹着雪糕的包装纸儿,一丝丝清凉顿时慢慢袭来,我赶紧吸吮了一下,发出:哇,好清爽呀。
竟然一口吸进去的不是红豆的味道,却是一股股荷花的清香,那一缕缕香直抵肺腑,令人顿觉周身的畅快,每一个汗毛孔都舒展,都快意。咽喉里化也化不开的清爽,飘在那里,丝丝凉凉,清香的何止是口舌咽喉,连肺腑,连同人儿都裹进清爽里,从未有过的舒适与惬意。
举着凉凉的红豆雪糕,我的眼睛早已被吸引了去,刚刚迈进自怡园的眼睛有些不够用了似的,腿也不知该迈向哪一个方向,是东还是西好呢?只觉得,不仅眼睛不够用的,耳朵也是不够用的,有胡琴声声,琴声悠扬,更有地方戏唱得一个叫做地道,还有京戏、豫剧、昆剧此起彼伏,再有歌声阵阵传入耳鼓。那么,眼睛更是不过用的,这一片绿那一片青翠,再有花儿,早已是姹紫嫣红,真是目不暇给,一点也不错的。
也就是那么一抬头,只感觉画梁雕栋,粉墙灰瓦,眼前一亮。再一细看,忽觉,楼台亭阁,雕花飞檐,翠竹竿竿倚门栽,绿树行行小径旁,一番别样的洞天。
迎面就是一湾溪水,点点浮萍,山石峭立,睡莲火红,点缀其间。轩廊之上,有老者拉着二胡,有男有女,穿着单衫朴素而清雅,站立在一丛翠竹绿荫里,有板有眼的在唱着京戏: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留。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你一句,他一句唱得正是在兴头上。我本来喜欢听京剧,也喜欢唱,此刻,也想唱几句,老公说:先进去看看,以后咱们天天来,喜欢唱咱们就唱。
我知道,老公已经决定在此近处买房了。喜不自胜,也想看个究竟。正不知左转还是右转好呢,听到东门出来进去的人说:太美了,今年的荷花比哪一年的都好看。
穿着牛仔裙的年轻女子说:不枉此行,来对了,就是还没有看够就得回去了。若要是在这里住,多好呀。
另一大妈说:太好看了,一天来八百回也看不厌倦呐。
嘿嘿,我就喜欢这园中的红莲。一位穿着旗袍的女子也说着。
几位年长的老人说:奇怪呐,说起红莲呀,咱们潍坊别处的再也没有这么好看的,也不知为什么。
……
来不及再多听人们的议论,赶紧左传拾阶而上,穿过大门,一条甬道,穿过长廊,荷香习习,轻风拂面,音乐与欢笑声交杂在一起,声声悦耳。但见,青石铺路,花草两边,草绿得青翠,花儿红得艳丽,几竿翠竹倚墙而立,摇摇摆摆,竹叶声声。猛一抬眼,一棵棵柳树立在水边,清澈的湖面波光粼粼,早已抢夺眼眸主导位置的不是别个,而是湖水洋洋,一片片荷花,又一片片的荷花。真是应了那一句“接天连地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就是自怡园中心湖,叫做曼泽湖。湖中的莲花,粉色最多,立在水中央,翩若惊鸿,给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之惊艳。白荷花,一身雪白衣袂,飘飘若仙子。恰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荷花诗》: “红白莲花开共塘, 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宫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心里愉悦,诗句也随口吟出,脚步缓慢袭来,老公早已看得痴迷,赞不绝口了。
岸边有拍荷花的,有画荷花的,也有赏荷花的,我静静立在岸边,湖光山色,令人沉醉。但见湖水清澈见底,人儿立在湖边,人影倒映在湖水中,荷叶田田下,看到了水中的自己,与荷花缠绵到了一起。微微绽开笑颜,荷花水里摇曳,湖水波光粼粼。湖边垂柳依依,柳枝如美人的一头长发,在轻轻飞扬,也一同掩映在水中,依依垂柳,含翠欲滴,有种誓与水中芙蓉相媲美之感呢。
湖岸边,有老年人穿着新鲜,红绿彩绸挥舞着,跳着广场舞。也有老者坐在湖中轩亭中,击鼓弹琴,还有的唱着京剧,有板有眼:我站在城楼,观风景……
站在曼泽湖岸,稍微换一个任何一个方位,就是一副不同的赏荷风景自然图画。垂柳映在湖中,亭台楼阁也映入水中,荷花倒映水中。湖水泛着轻轻涟漪,岸边游人舞蹈之人也融入在一起,让你无法分清哪是水中,哪是水外;一副赏荷游玩的风景图画展现在面前,也不知你是在画中,还是被荷花摄了魂去,去到了荷花的世界中。
忽见一尾尾小鲤鱼,摆着红色水影,慢慢游来,一点也不怕人的。伸手想抓着一尾小鱼上岸,想问问,这湖水这荷花这垂柳,到底什么时候在此成就的美景,竟然自己忽视到如今才得见?
记得宋•吴芾有一句诗句:“山色湖光足自怡,幽栖无一不相宜。”此刻,感觉自怡园里倒是与诗句里的意境十足的相吻合呢。可见这座园林的古朴与超然。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自怡园却是有些来历的。据说自怡园,初名南松园。是清嘉庆年间潍县富户陈迪耀私人花园。
说来陈迪耀,他是咱们潍城人,曾供职于刑部。引退后,他决定修建属于自己的一所园林。于是,他在咱们潍坊,当然那时叫潍县的,城西挖地为渠,筑石成冈,所取之水,再不是别处,而是取程符山麓之水,涓涓溪流,引入到于河之脉。前后修建了经3年才陆续告竣。
这园林虽是纯粹人造,却古朴典雅,园内,景物叠出,园内之亭、榭、楼、台与曲桥、回廊相辅相成;斋、室、轩、院与碧水、石径连融会贯通,婉蜒,逶迤,盘绕,互通。园内设有“伫月亭”“翼然亭”“绛雪居”“自怡阁”“青筠别馆”“叠石山房”诸胜。
后来,这园林还是年久失修,废弃了。
现在的自怡园,建于九十年代,占地九十多亩。园内的构造与当年陈家的完全相同,并且,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依旧是湖、亭、廊、台、楼阁、水榭一个不少,各种名胜一一不落,“青筠别馆”“绛雪居”“叠石山房”“自怡阁”“向阳景院”“湖山真意”“渔乐园”“码头”等园内厅、堂、廊、榭、亭、台、楼、阁再造再建,将园林建筑与山石、湖水、花草树木浑然不觉,暗自融为一体。
现在的自怡园,开放式园林,一年四季景色各有特色。尤其夏季,荷花盛放,成为了潍坊人纳凉消暑的好去处。
立在湖边,有些忘情,老公也是看得沉醉,说这也太美了吧。指着湖水里的荷花,不断发着感慨。
其实,这湖中有一水上栈道,将东西贯通,中间为八柱单檐歇山卷棚顶建筑,两头为单檐攒尖顶方亭。且看这亭中,紫檀色的靠椅供游人坐或者凭依,栈道有层次的台阶,由低渐高,又由高减低,曲直参差,直傍阁依亭,迂回婉约,参差曲徊。拾阶而上,荷香拂面,柳色颖欣,湖中荷花环亭拥廊,朵朵仙子依傍身边。
我在湖中寻找着人们说的红莲,情不自禁,说:红莲咋没得见呀?
有人指着西面说:过小拱桥,穿过石子小径,接上一段石板小路,两侧植满了迎春翠竹,衔上亭榭,依然是庭轩曲栏,屋檐卷曲,亭角翼然。有池塘,生满荷花,蒲草,蓼汀,转过庭轩,在不起眼处的水塘一角,有几株红莲,聘婷水中,安安静静,火红火红的,玉立婷婷。
看着红莲,心里好似遇见了知己,久久呆立在荷塘边,不忍离去。老公看出我的痴意,赶紧说:就在这附近购房了,你可以天天来,读书赏景赏荷,也可以大声朗读,还可以唱上一段呢。
尤其是,园林内不仅牡丹园,竹园,菊花园,蜡梅园等遍布园中。各种树木,蓊蓊郁郁,鸟声阵阵,音乐声声,孩子们的笑声大人们的说笑声连成一片。同时又增设了笼式球场、健身广场、塑胶跑道等运动休闲设施,人们可以健身也可以跳舞还还可以聊天,下棋,唱歌,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放松心情,愉悦心神。
其实,还有最妙处呢,那就是穿过自怡园,从后门出来,就是潍坊有名的街道西园街了,街道两侧就是一个不小的菜市场,两面的人头攒动,人气十足。什么蔬菜瓜果肉类蛋禽都有卖的,真是便民利民。再有两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商铺,什么和乐、火烧、包子、水饺、朝天锅各种潍坊小吃应有尽有呢。外地游客来到此处也很方便,游玩后,很惬意地品一下潍坊小吃。何况潍坊人热情着呢,边吃边与游客聊聊天,说说话,宾至如归的感觉就此,会油然而生。
人们赏荷或是每天从自怡园里走走,锻炼一下身体后,从自怡园后门出来,走一趟,就什么菜也买齐了。猛然间发现,难怪自怡园的荷花与别处不同,格外的鲜艳,有精神呢。谁说荷花清高,其实沾染上了人间烟火气的荷花更加美丽,优雅。
如今的我,几乎每天都要来此园中转一转的。或是坐在亭中读读书,或是围绕湖岸绕几圈,心里怡然,人儿恬淡,生活得自由自在,随心,快乐。
哦,不禁感叹,自怡园,我愿为荷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