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塔山,英雄将士后代相聚(散文)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开来了……当这首送红军歌唱响起,塔山这片曾经战火的土地上,迎来了英雄将士后代,他们齐聚在这里,重走父辈路,追思塔山伟大精神。
巍峨挺立的塔山英雄纪念碑,在翠绿松柏常青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金灿灿,那百面鲜艳红旗发出猎猎声音;四方正面战旗正在展示出硝烟战火的嘹亮号角;那千座花岗石英灵墓安详肃静;“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三个大字镶嵌正中;塔后八位将军墓,高大方形墓碑刻着按姓氏笔画排列的3000多位英烈名录,在昭示着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壮歌。
75年前,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在这里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军4纵、11纵、独立4师、6师上万将士,在12.5公里的阵地组织坚强防御战线,奏响了“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天地凯歌。战旗,军号,炮声震动大地,年轻的英烈们为了新中国,为了一份幸福,他们浴血鏖战六天六昼夜,血染了饮马河,顶住了国民党“东进兵团”飞机、舰炮和数百门地面火炮,展开血肉拼刺刀激战,守住了阵地,守住了塔山,为夺取阻击战绝对胜利,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解放锦州,打胜辽沈战役奠定了坚强基础。
忠魂不泯,山河永念。塔山英雄仿佛是一束穿越时代的阳光,人们在崇仰她,在期待她。英雄的后代在呼唤她的名字。1948年10月15日这个震撼又悲壮的日子,撞击了历史的声波,震动了天地,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塔山,铸造了人们心中的魂,写下永久的丰碑。
2023年10月15日,是塔山阻击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英雄们的后代拨亮了微信,发出上千封信函,有的是鸿雁鸡毛信,有的破译盲文信,但他们汇成一个声音,汇聚塔山,相见101阵地,追踪父辈们的足迹,寻找他们的精神。仅仅一个月的联系沟通,当映山红盛开时,一百二十八名将士后代,从遥远的边塞、西沙海岛、大洋彼岸、长城脚下赶来,带着父亲、大伯、哥哥的照片,带着父辈那份期待,满腔热血踏上塔山这片热土。
相聚是一场梦,相聚又是曾经的经历。他们从心底呼唤着父亲的名字,彼此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战友、老朋友,互对照片上那门大炮、那顶帽子、那把冲锋号,见证了自己的亲人就在眼前,热泪布满双眼,他们紧紧拉住双手,久久拥抱在一起,“找到了,找到了!”隐藏一个世纪多的心里话道出来了。父亲、大伯、哥哥的部队番号全对上。“爸爸您生前战友子女就在身边,她就是老班长的女儿!”
12.5公里的战线上,沸腾啦!红红的杜鹃花绽出圆圆笑脸,战地又次点燃了父辈之情,战友之恩,笑声,泪水化作一条长长泉水流进饮马河,荡气回肠奔流在渤海湾畔。
他们在默默回味那段难记忘掉的硝烟与战火。
踏上小山丘陵,图片中展开“六天六昼夜”主战场。10月10日拂晓,国民党万炮猛轰小山包阵地,饮马河十公里地境暗无天日,尘土飞扬,一棵棵大树倒下,烧焦叶片汇成一股火光向四处冒起,战士们抖了抖身上泥土,对着成群的国民党端着枪冲过来发起猛烈反攻,敌人平地又扫起连轴的重机关枪声,一批一批“敢死队”冲过来,我军将士们打退一拨又上一拨,成批战友倒在血泊中,班长大喊:“谁敢冲过去,炸掉敌人的地堡。”我爸爸卜凤刚一个箭步向前,大声喊:“我敢!”爸爸脱去棉衣,穿上敌人黄服腰里拴上八颗手榴弹,拿着冲锋枪跳出战壕,左一个弯又一个匍匐前进,用树枝遮盖身,终于靠近敌人地堡,说时迟,那时快,爸爸连摘四颗手榴弹塞进地堡,只听一声巨响,我军冲锋号响了,爸爸在土里跃了出来,今天打退敌人6次进攻。黑龙江籍卜晓兰边走边讲述父亲这一段战火经历。战斗进行第三天,敌人在冲进塔山堡大院时,早已等待34团2排战士们装上刺刀,随着排长一声命下,冲进敌群,展开拼刺刀肉战,一片杀声震天,脚下遍地是尸体,血把大院地染红了,敌人呱呱乱嚎溃败而逃。白天战,晚上阵地又响起锹镐声,战士们又在抢修战壕,激烈主攻战第五天,从锦州方向传来战役胜利的消息,塔山阵地一片欢呼声。
34团三排侦察班长纪仁祥的女儿纪国惠在回顾父亲抓“舌头”这段战史说:“当年十月正是东北深秋,凉意袭人,父亲奉命带领六名侦察员迂回敌人团部,绕到小虹螺山下,悄悄跟上敌团副团长身后,在借他“方便”时,捕捉住这个“舌头”,送到纵队,经过莫文骅政委亲自审讯,获得敌人四次进攻部署,打乱蒋介石在“重庆”号舰艇指挥计划,截断国民党冲破塔山,死守锦州的企图。”女儿纪国惠这次回塔山是她第六次了,她说:“她们全家人对塔山有着深厚情缘,一家三代人先后在“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和“威震敌胆炮团”参军入伍,并成为优秀的军官。实现了父亲临终前—全家人都要成为塔山兵的夙愿”
饮马河边有一棵大槐树,早已被战火烧焦,人们为了纪念这棵大槐树的功绩,在原址雕刻大槐树。正是这棵大树从报消息到掩护作战,救活不少战士,打退了无数次敌军。第五排老兵胡玉华从堑壕爬出来,等二次返回,敌人的“敢死队”上来了,他被逼到大槐树下,危急中他借着大树做掩护,连打出八发子弹,腿被打穿,他薅下树枝紧紧绑在腿上,血不淌,拖着一条腿继续上弹直到最后,他像大槐树屹立在塔山阵地上,从重庆来的女儿胡琼吻了吻老槐树,用红布包了几包土,她告诉我,她要把父亲安葬在大树下,看见这棵英雄树,就见到了父亲。
我打开,开国将军莫文骅之子塔山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莫安临,赠送的《莫文骅回忆录》一书和塔山精神研究会顾问高燕飞《塔山阻击战战场遗址》考察报告,在细细聆听书中和报告中战事战地故事。
战士不吃塔山苹果,人民领袖称赞表扬。当六昼夜进入争夺战时,战士李二愣满脸伤痕,被抬到后方苹果园包扎,战了一天连渴带饿,身体极虚。李二愣躺在树下,嘴里不停念叨“渴,渴,”卫生员端来水轻轻嘴唇。二愣忍了忍,抬头把脸贴近苹果树,用嘴舔了舔红苹果,他说:“指导员在参战动员会上讲老百姓的苹果不能动,这是纪律。”八年后,毛主席对全军将士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老百姓家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这个消息很感动人。”塔山苹果记载了70年,至今仍在塔山老百姓中流传。
老战士高燕飞立志继承父亲高玉宝遗志,走塔山路,做塔山红色传人。他在父辈回忆录中,看到开国领袖,著名将军曾在这小村落划过无数次小圈圈,发出“滴滴哒哒”电文电报,赢得新中国第一缕曙光。深受震撼,他上百次重走塔山路,寻找核准塔山遗址旧落,为环圆塔山战地原貌在奔走。
满山的映山红染尽了层层密林,塔山堡上发出铁血般的呼唤。塔山在震动时代。
塔山村的乡亲们听说塔山将士后代都来了,人们拿着大枣、葡萄、红苹果上山看望从远路来的亲人,86岁支前模范魏寿来老人拄着拐杖,看掩体和战壕点,激动地说:“看见你们,就想起那年代情节,太震惊了,修遗址太好了。”
将士后代们依依不舍看着每一块阵地,记下每个树貌河流桥墩原图,细细聆听那一段那一时间战况,他们在用心品味父辈那份伟大情怀和远大理想。
塔山情像波涛潮水在人们心中源远流长中。
(原创首发)
为塔山英雄致敬,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共和国献出生命的英烈!
点赞学习。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