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青青竹林摇光影(散文)
一
不知不觉,秋意渐浓,它跨过连绵的大山,穿过烟火小镇,落在山脚的那片竹林,飞到了外公外婆家屋后的那片竹林,翠竹“沙沙”作响,仿佛是在念叨什么。望着秋色,嗅着阳光的味道,很香很甜,忍不住出门走一走。
小镇的早晨很热闹,这种热闹与繁华的街市不同,源自浓浓的烟火气息。在这里,各种传统手艺,成为小镇一景,偏安一隅,甚至无需刻意寻找。榨油坊的油香肆意,菜籽油,在我们这边,每日做菜烹饪必需,早就已经吃惯,仿佛融入了我们的生命。油菜籽收获后,乡亲们开着三轮车陆陆续续把菜籽送到油坊,这座榨油坊生意非常红火,隔三岔五,香气弥漫。铁匠铺炉火正旺,打铁声铿锵有力,烧红的铁器在有着几十年老手艺的打铁人手里,几经锤炼,变成各种农具、厨具,镰刀、火钳、锅铲……
青青的竹丛,闻着香气,听着铿锵的声音,看着火焰,翠竹仿佛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旁观者。
如果外公还健在,一定会和那些老伙伴俱在街头,活在青竹林边,闻着油菜籽的香,看着小镇的繁忙景象,唠叨着今秋的收获。
小镇四面环山,树多,竹子多,成片的竹林,除了可以欣赏,在乡下手艺人手里,竹子的用处很多,粗壮笔直的竹子分成细长的竹篾,再编制成各种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在一家店铺门口,随意摆放的竹篮吸引了我,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圆的扁的、长的方的……五花八门,我数了下,竟有二十多种。我惊叹于手艺人高超的手艺,想挑一个带回家。仔细看,淡淡的黄绿色,有的颜色偏黄,有的偏青色,淡淡的颜色,每一个都是那么可爱。选哪一个?平凡之物,因为心中特殊的人和难以忘却的念想,看起来便那么与众不同。一个长方形小巧轻便的竹篮,我一眼相中,轻轻提起,只是因为这个竹篮跟外公给外婆编制的竹篮是那么像,在某一刻,尘封的记忆突然觉醒,生动至极,由远而近的来了,在一刹那的光阴里重现。
在店铺不起眼的地方,放着一副稻箩——一种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箩,用来装稻子,相比较其他竹制品,它就显得比较少见,想来是南方盛产水稻,我们这边家家户户都有。稻箩的身上总是缚着粗麻绳——挽一个“十”字,兜住箩底,穿过四面的竹架,在箩口打上扣。一根扁担从绳扣中穿过,便可以稳当地挑着走了。
久远的印记,都打在这些竹器上。我再看看那些青青的竹子,好像这些竹器就是它们成长的样子,献给我们的成果。
二
农历六月时节,知了声声唱,像是为收获的季节吟一曲丰收的歌。双抢结束了,屋里、院里都是稻子的清香,是个丰收年。母亲吩咐父亲担两稻箩新打下来的稻谷搅成米,一屋子的清香甘甜,米香中混合着太阳的味道,熬新米粥、煮新米饭、磨新米粉……收获的幸福裹挟于尝尝新的渴望之中,现在想来,更像是一种仪式。仪式很简单,只为一抹新香。稻箩除了用来装稻子,还可以装其它农作物。要是有嫁娶喜事,可以装糖果、糕点、烟酒,再贴上“喜”字,诚意。打下的新米,定要送些给外婆尝尝。交通工具缺少,携妻带儿出行不便的年代,走路便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稻箩两边,一边装着新米、新粉,一边装着几岁的娃,一家人便高高兴兴地出发了。有时候折一根翠竹做探路的东西,拨弄着路边的杂草。父母没有什么可带的,孩子就手持翠竹,仿佛也是个礼物。
都说外婆家,是童年的乌托邦,我喜欢待在外婆家。那时候外公还在,因为略懂点医术,附近村子,谁有个头痛发热,大都找外公看病,他总会热心地医治,一般的草药都是外公自己上山去采的,都说医者仁心,遇到家里条件不好或一时有些困难的,外公都是分文不取。他对人总是微笑,对外婆也是。他的辞世,留下孤单的外婆,但种下了福根,带来了福报,外婆念着外公,日子里好像外公还在。
我为有这样一个可以采药治病的外公而感到自豪。他做不到“悬壶济世”,但所作同样具有爱心仁义。
跟外公一起上山采草药是一种难忘的经历。一路上他走走停停,眼睛四处张望,遇到一株植物,他蹲下仔细察看,常常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一会点点头,一会摇摇头,一个人自言自语。兴致来了,还会教我辨认,这是治疗痢疾的,这是治疗小孩疳积的,我只是贪玩,并没有认真听,不过倒也认得几种常见的,想来也是外公一遍遍耐心教导的结果。山不高,山顶树木也不多,来到空旷处,外公指着远方,小波(外公外婆对我们这些孙辈的称呼,类似于宝儿之类,是怜爱),你看,那是什么,你可知道?长江!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江水浩浩汤汤,奔流不息,那一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顽皮,答非所问,外公也不责怪,总是很欣喜的样子,也跟着我去看长江。
一次,外公外出采药带回来了一抱竹子,青色的竹叶、青色的竹竿,院落也变得青翠欲滴。这些竹子,外公说要给外婆编个竹篮,还有一株细长的竹子竟然带着根须,外公把它种在了老屋的后院里。青色是一种浪漫,也是一种希望,古代便有“踏青”一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竹子生命力很顽强,抗旱耐寒,第二年便生出许多竹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到二十天,新竹子便长到了三米多高,郁郁葱葱。只是,我们没想到,这片竹林是外公留给外婆的浪漫和不舍。第二年的春天,外公因病去世,我们悲痛不已,我听到噩耗时,外公已经埋在了那个他常去采药的青山,外公永远地与他喜欢的草药为伴,每日听他喜欢的江水声。想那时,消瘦的外公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于是为外婆种植了一片青色的竹林。青色,是一种温和与中正。青青院中竹,悠悠江水声,江水连绵不绝,外公长存我心。青色,是一种念想。我怪母亲为什么不告诉我,没有看到外公最后一面。悲伤的我,买了一双青色的鞋子,天天穿在脚上,同学很奇怪,我为什么喜欢穿一双青色的鞋子,只有我知道,那是外公喜欢的颜色。青色,是一种思念,是一种寄托。
外公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没有什么遗产,只有一丛丛的青竹。有时候,我就站在竹丛前,去解读青竹的意义。葱茏,温和,中正,我逃不出这些意象。外公把一份精神财富留给了我。
三
竹林声声,外婆的院子里每日人来人往;竹林青青,院子里四季如春。那个外公亲手编织的竹篮,外婆把它挂在房梁上,形影不离,竹篮里瓜果蔬菜,常是邻居送来的,外公去世后,外婆一点也不孤单。只是留下一个竹篮?我不知,外公编这个竹篮,在青青竹丛下都说了什么,那个竹篮,应该是盛了外公和外婆的许多话,相当于一个话匣子,一旦打开,就是二人世界,就是最美的音乐。
后来,外婆老了,妈妈把她接到了我们家,我家屋后,有一片竹林,林涛阵阵,枝繁叶茂,像是外公也来到了我家。那只青色的小竹篮,也被外婆带来,里面装着她心爱的针线,每日,她就坐在竹林下的竹椅上,一针一线纳着鞋垫,做着布鞋。累了的时候,外婆常常躺在竹椅上望着青翠竹海,一片祥和,眼里都是青色。
我特别注意外婆做鞋垫的细节。人家的鞋垫多是绣上一个“福”字,或者再多一个字,绣上“快乐”“美满”等字样,外婆做的鞋垫,都是竹叶,绿绿的,特别精神。这是外婆把对外公的思念绣在心上啊,青青竹子,摇曳着曾经的时光,成为外婆和外公对话的媒介。竹叶,就是外婆和外公的语言,阴阳相隔,但情感相通。
青青竹林,摇着外公外婆的时光,竹林为背景,闪着外公外婆的身影。
重阳节到了,我知道外公外婆不能再来一次登高望远,但他们有一片竹林,可以听竹风,想曾经和我和我的父母的那些幸福事。
突然我想拿起镰刀,裁下几根青竹,让外公再编一个竹篮,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