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洛河流域上的塔(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洛河流域上的塔(随笔)


作者:关中赤子 秀才,1358.4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02发表时间:2023-11-20 19:52:23
摘要:洛河流域文物古迹众多。近期在浏览整理资料时发现,洛河流域的塔,也是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洛河流域上的塔
   文/关中赤子
  
   洛河流域文物古迹众多。近期在浏览整理资料时发现,洛河流域的塔,也是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志丹县的盘龙寺石塔,位于志丹庙岔村东南盘龙寺遗址内,系明成化十一年(1475)所建。该塔身为六棱形,全用花岗岩石分层制作,除塔座外,共七层,通高5.73米。塔座为浮雕仰覆莲瓣形束腰须弥座。七层塔体的每层下部,均用两层浮雕式仰莲瓣作装饰;每层六角形的塔檐檐角,各刻一浮雕怪兽形的兽头;第二层塔体六个面分别刻有牡丹、佛龛、佛像;三、四、五层六个面各有一佛龛,内刻坐佛一尊;六、七两层的六个面,相间隔一个面刻一佛龛,内刻一坐佛,其它三个面为素平面。塔刹由四层宝珠形和一个四棱锥体刹尖组成,第三层宝珠上刻有三层浮雕仰莲瓣装饰。
   洛川县的兴国寺万凤塔,位于洛川鄜城村南兴国寺遗址内,俗称“鄜城塔”,建于北宋早期,是一座八棱十三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空心砖塔。塔身通高30米。塔体底层壁厚2.82米,每边长3.1米,门向南,高2.2米,宽0.85米,门额刻“万额刻”三个浮雕大字。塔顶以砖叠涩收分,塔刹无存。塔用手印条砖和黄泥白灰加糯米汁砌筑而成。
   富县的柏山寺塔位于富县直罗镇柏山上,北宋早期修建,为仿木楼阁式结构。塔平面呈八边形,底层每边长3.7米,共11层,现存高度为43.3。塔身均用青砖磨沿对缝,以黄泥白灰加糯米汁砌筑而成,每层檐下以两层青砖砌出平枋,上有五铺作出双沿的斗栱。1982年,在柏山寺塔身第三层券门洞龛内,先后发现伏虎、降龙罗汉等十尊宋时期的石罗汉和天王造像。
   富县开元寺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至二十九年,塔为楼阁式砖塔,面向正东,平面呈四边四角形,空心,底边长8.41米,原建十三层,现残存十一层,顶层残缺,残高41.8米。整个宝塔构造风格酷似西安小雁塔,古朴庄严,气势宏伟。
   澄城的精进寺塔,据清代《澄城县志》记载:“精进寺在东门外以南,唐肃宗时(756—761)建,浮图九级。”精进寺塔,方形,九层,仿木楼阁式结构,通高33.12米。塔体中空,塔刹为铁制相轮,刹座为仰覆莲瓣形。1993年3月份,搭架测绘该塔时,在铁塔刹的刹座上发现铸有“维大宋国同州澄城县於庆历柒年(1047)岁次五月动工”字样。塔顶用砖叠涩收分封顶,上置铁刹。塔檐四角的风铃,今无一保存。塔身的隐柱、券门洞、横式格棱窗均用土红色描绘。
   1996年,陕西白水古妙觉寺遗址(现陕西白水中学)基建惊现地宫,此为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之妙觉寺塔基及地宫,内中出土北魏至隋造像碑六、残经幢一、石塔一、铜镜九、鎏金珠饰、塔门铁泡钉及一座高一点五八米八棱石塔等。启开八棱石塔,一金银塔赫然在目;复开金银塔,一六曲圆形银盒跃入眼帘;再开银盒,震惊世界之奇迹倏然呈现。原来,盒中所盛之物,乃为颗粒皆小,数量众多,重达16.98克之红、黄、青、黑、白诸色舍利子。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出妙觉寺塔昔日的动人风采。
   蒲城县的崇寿寺诸佛舍利宝塔,位于蒲城县文化馆的后院,与城内西南方向的慧彻寺诸舍利宝塔遥遥相望,俗称“北寺宋塔”,建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明、清两代的几次关中大地震中,除塔的顶部和塔刹震毁外,塔身基本保存完好。崇寿寺诸佛舍利宝塔是一座密檐式、方形、仿木结构的空心砖塔。塔基有方形座。共有13层,实测高度为44.4米。塔身每层檐角,均悬挂风铃。在塔身第四层南面正中,镶嵌有一石刻佛造像。塔身第二层北面正中镶有石碑一块,上刻“诸佛舍利宝塔”。塔身各层的假窗、斗栱、平枋、隐柱均用土红色绘出。
   慧彻寺诸佛舍利宝塔,位于蒲城中学校内,与城内北部崇寿寺塔对峙,故俗称南寺塔。南寺唐塔原系慧砌寺舍利塔,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该塔为方形四面十级楼阁式砖塔,砖砌单壁中空,高约39米,每底边长7.3米。寺塔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距今近九百年。造型雄伟挺拔,简洁秀丽,塔身每层檐角处,原均有悬铃,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塔身受损,塔尖失落,悬铃也全部脱失。
   温汤宝塔位于蒲城县洛河西岸永丰镇南温汤村,也称之为海源寺宝塔,只因地处偏僻、道路不便、寻访者罕至,温汤宝塔便深藏闺中人不知了。塔为六角九级密檐式,现残高30米、底边边长2.8米,塔身底层同样特高,南辟劵门,塔刹已残。
   蒲城县的常乐宝塔建于金朝,又名金陵寺塔。塔为六边形,共13层,高24米,塔的形制为密檐式与楼阁式相结合,有斗、拱、檐、角,每层安有假门、假窗、假栏杆,各级图案纹饰精致,雕刻典雅,具有宋塔特征。
   大荔县的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因“文殊阁”而得名。“文殊阁”为“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别驾杨公所建,计三层,高百余尺,因塑文殊菩萨像得名。文殊阁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阁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塔共4层,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冬,拆上层又续增3层。民国战乱,摧毁塔顶及塔身半壁。民国廿五年(1936年)抗日爱国将领,民国中央执行委员、驻军冯钦哉倡议,在“长兴万寿禅院”故址,兴建“方山公园”,又在“文殊塔”基础上重建文殊新塔。该塔系砖质阁楼式空心塔,六角七层。层檐为外叠涩五层,塔顶各角为象鼻挑角,并可悬铃。内置螺形木梯和栏杆,可攀沿旋转而上。
   大荔县金龙寺塔位于朝邑镇大寨子村东,古黄河西岸上的岱祠内,塔是金龙寺内的主要建筑之一。西与岱祠相临,后因寺毁唯留其塔孤立旷野。为了保护方便,于1962年扩入岱祠内。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地震倒毁,明未重建。金龙寺塔为八角七层密檐楼阁式砖构建筑,高约25米。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
   塔的种类非常多,可以以样式来区别,也可以按结构和造型来区分,如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等等。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洛阳,并于西门外建白马寺。明帝死后,葬于西北的显节陵,内建一印度式塔,这是典籍中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佛塔。
   洛河流域丰富的各种塔,见证着佛教在洛河流域的传播和兴盛。时至今日,塔的价值早已不局限于一座座具体的建筑。有形的塔是研究建筑史、发展史的重要实物佐证;无形的塔则延续着历史文脉,成为城市印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共 2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叙述洛河流域上的塔,生动详实地介绍了洛河流域上的各种塔,见证着佛教在洛河流域的传播和兴盛。作者感悟,这些塔的价值早已不局限于一座座具体的建筑;有形的塔是研究建筑史、发展史的重要实物佐证;无形的塔则延续着历史文脉,成为城市印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3-11-20 19:53:22
  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关中赤子        2023-11-20 20:03:17
  谢谢老师精彩的点评和鼓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