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故乡的麦香(散文)

精品 【东篱】故乡的麦香(散文)


作者:欣然花开 秀才,151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2发表时间:2023-11-22 06:22:45

夏天的热,催响了一树的蝉,将热量拉得缠缠绵绵。夏日的阳光,扑到了麦穗上,弄熟了麦子,麦仓饱满,麦穗低垂,向农人招手。在我的心中,收麦的场景比收割稻子更让人怀念,在我们这里,麦子种植不多,属于稀罕物。麦香,几乎成了我一夏的记忆。
  
   一
   夏日里,金灿灿的麦子被阳光喂饱,低垂身子,召唤主人把它抱回家,享用独特的香味。
   麦子,向来在北方大面积种植,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降水较少,适合小麦的种植。我们南方以水田为主,降水较多,适合水稻的生长;故有“南稻北麦”之说。不过,我们家乡也有小麦的种植,主要原因是那时家家户户田地有限,每块田地种植什么,都需要精心谋划,好让土地发挥它最大的价值,给家里多创收一点粮食。大家对粮食的需求与敬畏,让我至今记忆深刻。也许是吃稻米吃得腻了,于是就感觉到小麦的好。母亲说我嘴刁,但要由着我。我家有块地适合种麦子,产量很高,产出的麦子磨成粉,母亲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面食:面疙瘩、手擀面、饺子、馒头……还有美味的小麦粑,成了我们难忘的美味。
   麦子没有大面积种植,成熟后需要人工收割。天还没亮,一家人早早来到麦田,露水打湿了衣裤也没有人会埋怨。没有人说话,只听见镰刀挥动的声音,只看到麦禾一垄垄躺下,大家心里在暗暗较劲,想看谁割得多,摆得整齐,麦香阵阵,满满阳光的味道,就是得胜的奖励,我们一起享受这份喜悦。算不上吃苦,那么点麦田,总想在里面多磨蹭一会。一个上午就收割完毕,总有点不过瘾。
   汗滴禾下土,已经不是一种辛苦的表达,而是成了一种诗意。可闻粒粒香。我就给接上了只一句,母亲笑我只知道抒情。
   麦子割完后在地里晒上一日,晒去水分,第二日再担回家。担麦子的劳力是大人,我们孩子挑不动,也要尽力抱一小捆,好减轻大人的负担,我们抱着麦子撒欢似的跑回家。大人被我们的卖力惹笑,肩膀上的担子也轻松了,说我们有使不完的劲,嘱咐我们不要摔跤,只是他们不知道,我们在比赛,比谁抱得多,比谁跑得快,我们暗自约定,得胜的人,享受第一份麦香,可以吃母亲做的第一块小麦粑。
   有说有笑中,我们家的麦收就这样完成。多么想把麦收的日子延长一点,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
   麦子担回来,铺在门口的水泥地上,对麦子进行脱粒,我们叫打麦子,就像打稻子的名字一样通俗易懂,就是把麦粒打下来。
   印象中,我看到过大概四种打麦子方法:用梿枷打,用石轱辘碾,用打稻机打,或者放马路边来往的汽车轧。想是怕石轱辘把麦子碾碎,也怕麦子里进来石子,麦子不多的人家大都用梿枷打麦子。梿枷一起一落,发出悦耳的声音,汗水流淌,麦尖飞扬。有时两个大人一起打,你从东、我往西,声音此起彼落,像是合力演奏丰收的乐曲。打完一面用铁叉把小麦秧子翻个身,继续拍打另一面,直到麦粒基本上被打下后把秸秆叉走。我贪玩,喜欢从麦秸底下掏出麦粒,捧在手心里闻香。母亲看我,以为我是馋了,便找来成熟度不好的麦穗,搓一搓,放进我的口中,那是第一口香啊,便蹦蹦跳跳跑到邻居家的麦场,也寻找带绿意的麦穗,搓一搓,放进伙伴的口中,问一声“香不香”。
   打完了麦子,还要扬灰。簸箕装起麦子,再开着落地风扇,麦子一点点抖落,借助风力,扬去灰尘。灰尘、麦尖、瘪麦子被风吹得飞起来,金色的麦粒慢慢堆积如小山,装进袋子里,天晴晾晒几日就可归仓了。
   “妈,你不怕麦粒也会飞走吗?”母亲只是轻轻一笑:“你看,成熟的麦穗总是低下它的头,颗粒沉重,不会飘起来,而麦尖和瘪麦子却不一样,它没什么重量,轻飘飘,风一吹不就飞走了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扬完麦子,我们的脸上、眼窝、鼻孔、耳朵、嘴巴等处都会落满了灰尘,需要马上去洗澡,不然会惹得你浑身红痒。想想,身上沾满了麦香,又觉得弄脏了身体不算什么。
   一旁的秸秆往往成了烧饭的柴火,也有心灵手巧的孩子拿着金黄的秸秆编起蚂蚱、蜻蜓,活灵活现,摆在桌子上,像一件件艺术品。这些用麦秸做成的玩意,也带着淡淡的麦香,什么样的工艺品还有香气!想起一个现象。有的新店开业,门口除了摆放花篮,还会插上麦穗,据说,因“麦”与“卖”同音,寓意生意红火,出售火爆,确实新颖别致,麦子也洋气了一回,身价高了。不过,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希望能好好对待这些麦子,能让他们发挥作为食物的原有价值。
   城里的店铺,哪有这样开业的,农村的商店,始终带着田野的气息。
  
   三
   收割的麦子经过打、扬、筛、晒,颗粒归仓,我们就开始惦记着麦香,于是平时就着腌菜喝粥的我们嘀咕着:什么时候摊小麦粑啊,妈,这个粥一点味道都没有,要是配上小麦粑就好喝了。母亲笑我们是馋猫,早饭后,就将最好的麦子舀出几斗,清洗、淘沙、晾晒,再磨出粉来,为制作小麦粑做准备。
   很多地方的小麦粑是蒸出来的,大大的馒头,香喷喷的,但我觉得那多么浪费,需要多少小麦啊。我们家乡的小麦粑是油“摊”的。这个油得是菜籽油,“摊”出来的粑才香。“摊”小麦粑,在所有用面粉做的食物中,做法最为简单。第一步搅拌:取适量小麦粉放碗中加水加糖,再用筷子搅拌成浆糊状,也可加入切碎的韭菜或小葱、适量的盐,如果再加一两个鸡蛋那是再好不过的了。第二步就是“摊”粑了。不是炸也不是烤,似乎是融合了这几种烹饪方式。具体做法是,锅烧热后放一点菜籽油,油热后,舀一勺小麦面糊放进高温的油中,再用铲子摊平整,想要粑薄一点就少放点面糊,脆一点就让粑在锅里多摊一会。要是牙口不好或爱吃软的,可以放多点面糊,时间短一点,成型的粑就厚而软。我们爱吃脆而薄的,小麦粑在出锅后的几分钟内吃完口感最佳,极简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便征服了家乡人的胃口,那清新的香味让人过舌不忘。
   这个做法,大约就像山东的煎饼做法吧,不过山东差不多是用玉米面做的,我们的档次高,小麦面在合适的锅温里,不断酝酿出香气,就是不吃,围着看看,被麦香喂饱,也是满足的。母亲用小麦面摊粑粑,也属于煎饼系列吧。
   小麦粑完美融合了小麦香和菜籽油的清香,以其极香的独特魅力成为我舌尖上独特的秋味,第一个吃到小麦粑的人,便把故乡的味道永远记住了。
   一般的香气,极易挥发,而故乡的麦香,总在我记忆了缠绕不散。日子的好,如果没有香气,还叫好吗?每顿饭,即使没有小麦面摊出的粑粑香,我也在寻找饭香。缕缕的香,让生活有滋有味,有香味。
  

共 25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极易里,清新麦香,弄醉了一夏。往事依稀。作者家乡,虽在南方,主要种植水稻,但也有小麦种植。成熟时,需要人工收割,镰光闪闪,麦禾纷纷仆倒,麦香阵阵,阳光灿灿,一片丰收的喜悦。晒去水分,次日担回家,孩子们年幼,尽力抱一小捆,大家比赛,谁得胜,谁就享受母亲做的的第一块小麦粑,享受第一份麦香。麦子铺在水泥地上,大人们用梿枷开始打麦子,然后扬灰,金色的麦粒装进袋子,晾晒几日便颗粒归仓。听了母亲讲了扬灰的道理,扬完麦子,就马上去洗澡,去尘止痒。麦秸做烧饭柴火,也有用来编制蚂蚱等,摆在桌上。现在新店开业,花篮上还插上麦穗,“麦”“卖”同音,寓意生意红火,满是祝福。小麦归仓后,母亲在作者们的惦记中,终于开始摊小麦粑。摊的过程充满智慧和学问,不同的做法,最后的小麦粑具有不同的风味。极简的食材,带给作者的香味,过舌不忘。小麦粑完美融合了小麦香和菜籽油的清香,独特的美味,就是作者念念不忘的秋味。作者的童年,在乡村度过,无疑是幸福的。深情的回忆,充满浓郁的乡情和亲情,精美的散文,力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22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1-22 06:23:32
  老师的生活底蕴非常丰富,小麦粑,成了挥之不去念念不忘的秋味。语言精粹,文字干净利落,字里行间,弥漫着对家乡的深切热爱。感谢老师投稿东篱,顺祝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2 11:08:38
  深谢韩老师辛苦编辑小文,乡下的好只有在乡下待过的才知道,快乐自由、无拘无束,干活都是有意思的,吃的就更不用说了,物质虽然不丰富,味道却很独特,我这个小吃货,只记得好吃的,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下。问好老师冬安。
2 楼        文友:枫桦        2023-11-22 09:51:52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学过白居易的《观刈麦》。这篇文章的美丽场景,让人不能不回到那个熟悉的环境之中。田家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幸福的生活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文字是生暖,给人无限的力量!拜读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2 11:15:01
  谢谢枫桦老师留墨鼓励,那时候做农活应该是辛苦的,没有机器,只能靠人力,我现在回忆,只记得快乐有趣,很有趣,问好老师冬安。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2 10:31:19
  小麦,在池州,可能是稀罕作物吧?在我们这里,可是大面积种植,前几天,小麦刚刚播种结束。过去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合适。现在气候有变,一般种麦时间要延迟了,在国庆节之后播种才合适。我们这里是以小麦播种为主,稻子成了稀罕物。我们的主食是吃麦面,吃法很多。作者介绍的麦面粑粑,好像在过去也有这样吃的,但不盛行。这篇麦香文,字里行间充满麦香,写得清纯如佳丽一般,文笔精粹简约,文章不长,但包含的内容很多,紧紧扣住“麦香”,写得有滋有味。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2 11:24:42
  对的,老师,我们种麦子比较少,也不是家家都有,面食可能大人嫌麻烦,做起来费时间,也不是很会做,那时候大都加工成面条,留着过年早上来客人,可以鸡汤下面条。我们家因为孩子多,种一些,给我们改善一下,多些吃的花样。文中,我把种麦和收获的时间记错了,老师费心指导修改了,要不然就闹乌龙了,汗颜中。老师修改后我一一拜读,收获很多,文字也更有味道了,深谢老师,致敬怀才老师,您辛苦了!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2 10:34:38
  仔细品读,感觉文章味道特香。母亲的那个粑粑的做法,有条不紊。商家开业,还让麦穗做招牌,取“麦卖”之意,非常新颖。我们这个社会,一直是以农耕为主,在向工商业化转变的过程中,依然带着农耕的色彩,是很特殊,作者看似简笔写到,却有着深意。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2 11:27:00
  对吃的情有独钟,可能我就是个吃货吧,总是忘不了那个麦香,就写出来跟各位老师分享下,老师的润色让文字有了独特的香,致敬怀才老师,遥握问好老师,日日安好!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1-22 10:55:56
  我们这全部是水稻,水稻,水稻,我还从没见过麦子,今日拜读欣然老师的麦香文,让我知道了收割的辛苦,场景描写栩栩如生,令人读罢如临其境。好文,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侯,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2 11:30:15
  谢谢湘莉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我们也是水稻为主,间或种点麦子,因为不寻常,就印象深刻,也因为小麦粑确实好吃,又薄又脆又香,所以很想分享给各位老师,我自己也尝试做过,还比较简单,做出来的味道也很好,老师可以试试。
6 楼        文友:岚亮        2023-11-22 11:49:23
  小时候,我的老家也种麦,种在早地上,麦收季节,山坡一片金黄色,麦香滚滚。稻田也可以种麦,须把水排干,但很少有人种,那是水稻的领地。相比之下,我喜欢割麦,割麦要比割稻轻松,更重要的是麦子收回,便可以有拉面和面鸡吃了。欣然花开老师的这篇散文,写得好,让人感怀。
回复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2 13:46:35
  割麦子累的时候站起来,凉风习习,麦浪阵阵,那种感觉真舒爽,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就像老师说的麦子拉回家,就迫不及待想吃饺子、小麦粑,特别幸福!深谢岚亮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问好老师冬暖,生活幸福。
7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1-22 11:53:00
  欣然老师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语言简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浓浓的爱。麦香那是对故乡深刻的记忆,麦香那是儿女们心里面珍藏着对母亲的思念,也是母亲留给儿女们甜甜的味道。记住麦香,记住乡愁!
   品读分享欣然老师充满浓郁人间烟火味的美文佳作,向欣然老师问好,远握,祝冬日吉祥!
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谢美好的大自然,感谢在心中珍藏!
回复7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2 13:48:52
  麦香浓,思乡切,不知道是最近看到了老师们写故乡的文,做梦都回到家乡了,把故乡的美食写写,慰藉一下自己吧。深谢代老师为小文留墨鼓励,遥握问好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2 15:07:54
  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现在总是回忆,不知道我是不是老了,哈哈
8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1-22 14:20:55
  欣然老师的这篇《故乡的麦香》,内容丰盈,飘逸着浓浓的麦香,写的非常精彩!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收割时全家人一起劳动的快乐,场景非常温馨,母亲做小麦粑的过程描写,细致入微、井井有条,小麦粑的香气仿佛扑面而来、令人齿颊留香,写的真好!感觉小麦粑,有点像面粉做的煎饼,只不过小麦粑是香甜口味,而煎饼是不加糖的饼香味,读老师的文章,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和一种幸福感。拜读佳作,大赞!问好欣然老师、遥祝冬暖吉祥!
回复8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2 15:11:00
  应该跟老师说的煎饼做法差不多,现在多有创意,咸甜口感都有,也可以加韭菜、小葱,激发出来的香味更浓,我有时候想吃,就会自己做来吃,老师可以试一试。深谢如菊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遥握,问好远方的您!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1-22 16:11:31
  自家的地里种出来的麦子,一家人获得丰收的喜悦,麦香就飘进鼻子,加工成各种麦食品。回忆过去的美文佳作,充满深情厚意,浓浓的乡情流露笔端。好文章,祝福老师!
回复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3 09:55:54
  深谢花草老师留墨鼓励,很羡慕老师身处大自然,天天有美景作伴,写的文也自带香气。遥握问好老师。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2 22:54:05
  看过很多关于麦收的文章,老师这篇还有有独特韵味的。小麦粑粑,应该是我们说的“摊饼”,我经常做早点,加点葱花,盐,鸡蛋,省事。但要少放油才不至于摊跑了,待定型再翘起一角加油,翻锅。还有我看全国各地都是割麦子,唯有我们这里是拔麦子,就是连根拔起,在抖掉土。大概是我们处在一年两熟的最北边,要急着种下一茬。拜读佳作,有闻麦香!
回复10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3 09:57:33
  天方老师说的很到位,煎饼的细节确实如此,看来我们都爱这份麦香,深谢老师为小文留墨鼓励,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回复10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3 10:00:45
  拔麦子,很有特色,那是不是要很有力量才行,让我想到了我们拔棉花秆子,不要根子留在地里,好免去第二次的清理。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