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八岭山访记(散文)

编辑推荐 【文璞】八岭山访记(散文)


作者:土垚 布衣,155.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30发表时间:2023-11-28 15:16:38


   清晨。我从荆州的东郊奔赴荆州的西郊八岭山采风,驱车行驶在宽阔的上海大道上。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一阵阵微风迎面扑来,大道两旁,细碎的栾树花如微雨似的缤纷落英,满地金色的栾树花,为荆州的东郊布满了秋天的色彩。眼前的一切,让我平添几分快意。
   经过喧腾的城区,约七点半后,我赶到荆州公路大酒店门口,与同行者分乘四辆车赶往荆州西郊的八岭山铜陵村。
   八岭山对我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真要说印像,我对西郊还是有一点的。
   那是一九八二年的冬天,我已十九岁,坐着一辆手扶式拖拉机,去西郊开河上堤,这是我第一次到西郊。八十年代初期,开河上堤场面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往往要集中数以万计的劳动力,人们肩挑车推,工地上人山人海,筑堤挖河。队长嫌我手无鸡肋之力,当时把我安排与几个年轻的女孩子一起用绳子拉车。毕竟我年轻,白天的劳累,经过一夜的睡眠,并未感觉十分疲乏。正是八岭山的这片热土,记录了我一生的一个片段,这恰恰是青春的一页。
  
   二
   此时秋日的阳光正艳,云淡风轻。
   小车走出荆州城,沿路多处修路。在进入八岭山铜陵村的乡间小路上,两旁清一色的三层小楼房,彰显出铜陵村人的富足。村民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永久的烫金对联,传统文化植根于乡野,独树一帜,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铜陵村的村民,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可见一斑。
   我们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走进八岭山铜陵村公园。
   公园门前是用楠竹扎成的牌坊。顶端横额书写着三个烫金的大字“铜陵岗”。公园的小道蜿蜒曲折,小草在秋风中褪去绿装,常青树在近午的阳光下,一片明艳。公园内有两个荷塘,荷塘除了极少的荷花盛开着,大多数荷叶都枯萎在秋阳中。眼前的原本碧绿的荷叶、争奇斗艳的荷花在秋色之空,正在关上帷幕。荷塘的四周,栽满了垂柳,清风徐来,柳条荡漾,密集的柳叶不停地抖落秋天的阳光。枝条婀娜,柳叶婆娑。我们仿佛穿梭一个人间仙境。鸡冠花是这个公园秋天的主打品种。成片的金黄色、鲜红色的鸡冠花,在秋风中舞动着,如天边流动的云彩呈现在眼前。鸡冠花是一种很普通的花,它不像牡丹华贵雍容,莲清丽脱俗,梅傲霜斗雪,兰飘香幽谷,也不像菊吐艳东篱,海棠妩媚娇柔,但是它自有它的可爱之处。正是因为鸡冠花的普通,才谱写出秋天的壮美;正是因为鸡冠花的普通,才体现出铜陵岗人的朴实!
   午饭前,在一号餐厅,我与朋友们在闲聊。这时,张兆虎先生从二号餐厅过来,对我说,八岭山文化站老站长李子初先生来了,他还是你父亲的朋友。我当然不敢怠慢,立马起身去二号餐厅拜见李子初先生。这是一个很健谈的饱学之士,更是一个优秀的诗联创作者。李先生给我们讲了文物保护与开发;介绍了熊家冢遗址公园在世界文物考古与发掘中的历史地位,八岭山的来历;讲解了八岭山曾经发现过鱼化石,从而推测在远古时期,长江曾经流经八岭山的历史渊源;还饶有情趣地向我们讲述了楚庄王、关公、李白等等一些历史人物在八岭山留下来的传奇故事。李先生一边讲述,脸上一边洋溢出自豪的神情。
   李先生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饭后,我们乘车,他骑着摩托车,带领我们走访了落帽台、楚庄王墓地。
   八岭山是荆州城周边的一块人文厚积、历史悠久的高地,位于城西北十二公里处,整个山地由八道崇岭组成。明、清以来称八岭山;八岭逶迤,远望如龙游云中,故在古代也称龙山;山上树木苍翠,盛产乔松、白桃、香梨、蜜桔、板栗、绿茶、甜杏、黄花八种特产,因而又叫八宝山。自古以来,八岭山是荆州著名游览胜地,有“不到八岭山,不算到江陵”的美誉。
   八岭山的山不高,山不在高,有墓则有故事。面对一堆又一堆荒冢,我不禁浮想联翩:“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八岭山穿越时空数千年,昔日威霸一方的帝王将相、王孙公子,终究一抔黄土掩风流。
   八岭山由西北而东南蜿蜒曲折,长达八公里,东西宽5公里,山域约四十平方公里。
   山光物态,峰回“龙”转,茶海松涛,彩霞满天,云蒸霞蔚,烟雾缭绕,整个八岭山宛如一副铺展在古城西北的水墨画。若遇冬季雪天,山坳平铺,沟壑皆隐没不见,茫茫然浑似一片雪原,而当天色放晴,“山蟠八岭宛龙游,十里晴云覆古松”,又将是另一番壮美的景象。
  
   三
   八岭山地上地下都是宝。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岭山古墓群散于其间,是荆州九大古墓葬区之一。东自新湾村,西至新场村邓家祠堂,北起裁缝店,南抵马跑泉。现存封土堆三百七十二座,南部有五代南平国高氏三代墓,中部有明辽简王朱植墓和十一座郡王墓,除山下发掘清理十余座,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余均未正式发掘。现存较大的冢墓有北沙冢、平台冢、系马冢、五华冢、金家冢、黑山头、周家大冢、冯家大冢、仙女庙冢、蓑衣冢子、还帽子冢、高王冢、煤炭山、铜陵岗、落帽台等。
   唐代大诗人李白重游荆州时,正逢菊花盛开的季节,于是在农历九月九日登上龙山落帽台,举杯畅饮,赏菊。诗人想起当初孟嘉在此落帽的往事,联系自己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军事行动而被流放夜郎的不幸遭遇,写下了《九日龙山饮》一诗:“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第二天,诗人觉得意犹未尽,联想自己屡遭贬谪的经历,又写了《九月十日即事》一诗:“昨日登高罢,今朝又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龙山落帽台一游,其后诗人每每寻踪而来,登台赋诗赏菊。至今文人墨客,每逢秋菊盛开时,结伴同游,举杯畅饮,吟诗作对,成为荆州古城别开生面的“太白遗风”。
   八岭山的马跑泉,是一处富有神奇色彩传说的三国遗踪。马跑泉位于八岭山南部换帽山的半山腰。泉旁原有明代万历三十年立的石碑,有道光二十六年重新立碑,镌刻“汉关公马跑泉碑记”八个大字,并记有“泉可疗疾”等事。
   八岭山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记载着八岭山数千年历史的万卷书。这里风光旖旎,历史源远流长,名人荟萃,文化名扬四海。尤其是众多的古墓,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高深莫测的悬念。这里曾经是帝王将相,王子皇孙数百年历史演义的舞台;这里曾经是才子佳人抒怀人生,描摹历史画卷的胜地;这里曾经是壮士侠客拼搏的战场。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龙山的真实写照!时逢盛世,八岭山这条龙,一定会有凌空腾飞的一天。
  
   四
   回家路上,我感慨万千:荆州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物产资源,为为什么荆州没有形成全国旅游热点城市?比起北京、广州、南京、西安、长沙、苏州、杭州等诸多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历史文化优势应该丝毫不逊色,为什么荆州的知名度还停留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灵魂,不是物质上的富有,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荆州拥有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历史文化。
   我在外多年,深切感受到:荆州的知名度与荆州的自身优势不相匹配。很多外地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湖北荆州。知道一点的,有的就回答我,就是那个涨大水的地方吧,有的就说刘备借荆州,有的就说,第一次听说荆州。有些朋友来过荆州,他们对我说,“千里江陵一日还”,我到过荆州城,可就是找不到江陵在哪里?全城跑完,也只看见一个“江陵中学”,江陵究竟在哪里呢?我想解释,可是我能解释的清楚吗?莫说外地人对荆州一知半解,就是我们荆州人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这让我多少感到一种郁结。
   这次采风活动,使我对八岭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荆州历史文化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
   八岭山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风水宝地。我的心因八岭山的厚重而敬畏,因八岭山的神奇而虔诚。
  
   (原创首发)
  
  

共 31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荆州气息的散文作品。散文以访记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荆州八岭山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古往今来、历史典故,尤其侧重描叙了八岭山深厚的的文化历史元素,让读者认识和了解了八岭山的全貌和文化历史渊源,展现了一处风水宝地,让读者更多地认知古代文化、地域文化,并从中得到美的陶冶。同时,散文在赞美荆州的基础上,对于荆州发展表达出一定的惋惜和忧虑,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散文以游记的方式展开叙事,但没有纠缠于一地一事的流水般介绍,絮絮叨叨,而是着眼于文化底蕴,用浓重笔墨来描摹八岭山的地形气势、自然风光,以及古往今来的文化传说,抓住特征,凸显特色,让散文重点突出,寓意深刻,从更大的层面上赞美荆州家乡。散文叙事清楚流畅,描写自然优美,语言简洁平实,引用恰切得体,情感浓烈真挚,在叙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处理得当,自然畅达。总之,一篇较有特色的散文作品,令读者耳目一新,可谓佳作。感谢投稿,推荐阅读。【文璞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3-11-28 15:20:05
  欣赏土垚老师散文新作。游记类散文就当如是写。抓住特色,浓墨重彩,切忌按着路线图,导游一般地泛泛介绍,令读者眼花撩论,昏昏欲睡。期待老师新作。
回复1 楼        文友:土垚        2023-12-04 21:58:10
  谢谢沙默老师的鼓励!
2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3-11-28 19:32:07
  欣赏土垚老师散文,叙事清晰流畅,语言朴实沉稳,文化氛围浓郁,让普通游记有了不一样的新意和深度。点赞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土垚        2023-12-04 21:59:59
  谢谢别似幽居人老师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