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天上那片飘浮的云(小说)
她笑了笑,脸上依旧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秀丽明亮的眸子透着上了年纪成熟女性略带点儿羞涩的妩媚,轻轻地对他说:
“这么久的一件小事,你都还记得?”
他熟悉她的声音,与年轻时一样,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话,语气还是那么轻柔,好听。
他抬眼看了看天,蓝蓝的天上,飘着几片白云,回过头,看着虽然过了六十岁仍风韵犹存的她说:
“忘不了。读高一,正处在三年饥荒中,上学时,天天我都饿得快。”
“是呀,那时候,一个人一个月才有半斤肉票,肚子里没啥油水,你们男生又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中午,学校食堂蒸的盆盆饭,好多人都没有吃饱。”
他记得,一次学校班级蓝球赛。身为主力队员的他,中午找往校的同班同学借了3两饭票,在食堂买了8两饭,饱饱的胀了一顿。第二天上学,他还了借的饭票。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他看着手中的2两饭票在教室里发呆。
曾文玉过来,悄悄递了1斤饭票给他。
通过李兰,以及参加班上文娱活动,也喜欢唱歌的他和文娱委员曾文玉已经熟悉了。
看了曾文玉一眼,他不好意思接饭票。
“拿着,我的饭票吃不完。”曾文玉微笑着说。
他心里觉得一热,伸手接过曾文玉手中递来的饭票。
一起走向食堂的路上,曾文玉告诉他,她妈要她中午在学校吃5两饭,1份菜,她怕自己长胖,每天都要剩一二两饭票节约下来。这样,每个月,可以省下点饭票存起,到月底交给妈妈。
岁月无声,往事难忘。
这么多年,这件小事,他还清清楚楚记得。
“曾文玉,你看,学校进门两边,现在都是草坪,中间种着一排挺拔的银杏。记得我们读高一的时候,学校在这个地方,挖了两个长方形的土坑,铺上一层水泥沙浆固化后,灌上自来水成了水池,倒些人的尿液进去。学校领导说,这样水中会生长出小球藻,小球藻含有蛋白质,洗干净可以加在面粉里做馒头。”
“我还记得食堂用胡豆壳壳加在面粉里,蒸馒头,简直不好吃。现在我们一家3个成年人1个小孩,买30斤米5斤面,一个月都吃不完。”
他笑着说:“那是因为现在的物质丰富了,米面油肉,都随便买。每天都能有肉吃,长年累月肚里油水多了,饭吃得少,也不会很快就感到饿。”
边走边聊,他和她走进了离开多年的学校内。
在这所学校,读高一,他俩同班,进高二不久,忽然他无声无息离开了学校。刘老师说,他申请自动退学了,班上的同学们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不久前的一次高中同学相聚,分别多年,已经老了的他见到了也老了的她,久别重逢,两个人都很高兴。
聚会不久,他们相约,旧地重游,他和她来到曾经读高一的这所中学校。
学校的水泥路两边高大的梧桐树茂密的树叶篷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林荫大道。
新的教学楼、新的图书馆、新的食堂,一间间教室里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
五十多年过去,学校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春秋冬夏,时光如水。如今,虽已年过六十,学生时代的一些往事不时地浮起在他心头,尤其是读高一那一年,有些事,恍如昨日。
1961年9月,开学那天,他走进高六四级二班的新教室,看见十多个先来的同学,中间有几个熟悉的是读初中一个班的,还有几个不认识的新同学。
他看见一个女生,开始发育的胸前两根乌黑的长辫子,她坐在教室临窗的一张课桌边,翻看着一本书。
教室里有的同学叽叽叽喳喳地说的不停,她仍是低头看书,静静地。
“那个长得好看的女生,是二十四中初中毕业的,名叫曾文玉。”
他回过头,说话的是站在他身边的初中同班同学谢宗明。
“你听谁说的?”
“李兰。”
他看见初中同班同学李兰走向曾文玉坐的课桌前。
曾文玉合上书,放进课桌上的书包里,站了起来。
他注意地看了看曾文玉,大概超过了一米六的个子,身材苗条匀称,一张秀丽的瓜子脸,眉目清秀,肤色白净。
她和李兰一起走出了教室。
谢宗明告诉他,李兰认识曾文玉,她俩是家住同一个院子里的邻居。
上课铃声响了,进教室里的同学,随意在空座位上先坐了下来。
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安排座位。
老师走进教室,她看了看座位上的新同学,说:
“同学们,我是你们高中新学年的班主任,我名叫刘颖。”刘老师转身用粉笔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刘颖。
同学们异口同声:啊,好漂亮的板书!
刘老师面对同学们,沉吟片刻,说:
“同学们,三年高中学习,我和全班同学们一起努力,去迎接同学们参加高考,这是你们人生的第一个关键时刻。今天上午,就两件事:一,分课堂座位,发新学期的课本。二,推荐班长和学习委员各科科代表候选人。”
高六四级二班的班主任老师刘颖,在校从事近10年中学的教学,一直负责高中语文。本学期开始担任班主任,专带新一届高中班,从高一到高三至毕业高考。
刘老师拿起了一张纸说: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高一.二班开学的第一天,这里我把全班课桌安排说一下。从进教室门数起,1、2、3、4、5,每排竖行单人座位,每行11人,全班共55位同学,下面我宣布座位名单……”
5行单人课桌,他坐靠窗第5行座位最后一个课桌。没想到,他前面的座位坐的就是曾文玉。
学校里有少数同学住校,与走读的同学们中午都在学生食堂用饭票打饭,每份饭配一份菜。
六十年代初,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国家计划供应城市居民的粮油肉。中学生每个人每月有30斤定量。他爸每月初给他10斤粮票去学校买饭票,在学校食堂吃午饭。中学生是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吃半斤米的饭,很多同学都不够。油和肉凭票供应,城市居民按人口,一人一月半斤肉,半斤菜油。学生食堂每周只有一次中午的菜里有点猪肉。
他初中成绩好,特别是语文,在刘老师推荐下,他当上了语文课代表。
曾文玉是今年从二十四中考进这所中学高中的,李兰说,她成绩也不错,并且能歌善舞。开学那天,她大方的在班上独唱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一致同意选了曾文玉当班上的文娱委员。
坐在学校绿化带的石凳上,回首往事,曾文玉和他摆谈着在学校读书的日子,有过开心快乐,也有过烦恼难过。
“高二开学不久,你怎么就申请退学了?分开这么多年,重逢后,我一直想问你,钟辉。”曾文玉的一双眼睛望着他说。
“曾文玉,可不可以,你先告诉我,你高中毕业,考的什么学校?”
“高三时,我的英语和数学跟不上,我担心考不好,就报考了幼师。毕业后分配到政府机关幼儿园当老师。”她望着他说,“当初,你不该退学,早早的,就去上班。你各科成绩都不错的,特别是语文。记得,刘老师常常把你写得好的作文,在班上作为范文读给同学们听。如果,读完高中,你考上大学中文系,多好。匆匆退学的决定,耽误了你自己的前程。”
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是的,年少无知,那是我一次轻率的决定。退学后,才告诉爸妈。爸爸说了我一句,孩子,先斩后奏,太随意了,读书的好处,以后你就会知道。”
“当初,你因为什么?”
“上班,想去挣钱。谢宗明读完高一就到他爸工作的厂里学车工。我俩同学,又是街邻,经常一起玩,很合得来。我去那厂里看过,厂在机场内,专门生产飞机零件。”
“你退学,去了那个厂吗?”
他摇了摇头:“工作,并不好找。找办事处,让我去的尽是小厂,北门大桥边的木材厂,还有西门上的布鞋厂,我不愿意去。后来做了一段时间临工,再后来,离开家离开这个城市,我去了外地。”
说到这里,他用右手掌蒙着自己的眼睛揉了揉,望着天上的白云,轻叹了口气,接着说:“以后的一切,就像天上那片飘浮的云,不知将去向哪里。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有过后悔。经过这些年在生活工作中的磨练,才渐渐懂得,人生旅途中,许多的人,都多多少少对自己做的某些事情会后悔的。也许,这就是命运使然。”
他转过头问:“曾文玉,你爱人做什么工作?”
曾文玉稍显犹豫,眼睛里闪了闪,小声地说:“他是政府机关一个干部,一直干到离休。……两年前,肺癌,走了。他烟瘾大,我劝他戒,他戒不了。”说这话时,她的目光含着淡淡的忧伤。
“啊,对不起对不起,曾文玉,是我问得太唐突,没想,触动了你伤心处。其实,人生一世,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在其中,过得怎样,唯有自己清楚。”
曾文玉站了起来:“钟辉,太阳要西沉了,我们走吧。我很赞同你刚才说的一句话:人生,就像天上飘浮的那片云,没有选择,南北东西,去向何方,谁知道?”
他和她走在斜阳光照之中,银杏树上,一片片黄叶飘零而下,散落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