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蓝】《静夜心得》系列之六十六(诗歌)
题记:岁月寻常,夜深人静,思考人物,反省自身。偶有所得,即以书绅,日积月累,便得斯文。
1、 见杀生而感其之痛,见砍树割草而思其之苦,此乃佛性之萌也。
2、 人生累于大有,快乐在于寡欲。
3、 凡作文者,皆从自身之感受而发起,以个人之视角看世界,从而悟出普世适用之道理来。
4、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们常将其“尚能饭否”译为“还能吃饭吗?”误也,此处之“能”不作“能够”解,而应作“特别能够”解,应译为“他还是原来特别能吃的样子吗?”
5、 当今之世,能静心卒读一本书者,鲜矣。若能者,则非等闲之辈也。
6、 人言镜子可鉴真容,非尽然也。镜有方圆菱梯之形,照之略见不同;更有哈哈镜者,照之面目全非。纵使平面之镜,其所放位置高低,俯仰角度大小,人以照之,便见高矮胖瘦有所异哉。
7、 照相机摄得之相,与人眼亲观之相必有不同。譬如,用相机摄人之纵卧,其足因近而大如盾,其头因远而小如拳,而亲目直视,岂如此哉!
8、 人不尊重于尔,尔何必与之交焉,实宜敬而远之。
9、 不了解事物之历史及来龙去脉,则莫妄评,一评必有谬误之处。
10、 大团体、大事业,需要大量之人来从事运转,故不可对所有参与之人都要求完美,正所谓人有一特,马有一色。有些瑕疵的,只要不碍大局也得用上。若人人都要求全责备,则几无可用之人哉。
11、 天道趋衡。各种生灵都在寻求生活与繁衍,此乃生物之本能。是故须解其雀之啄穗、其虎之噬狐。然啄而不食、噬而不吞,则谓之贪。暴殄天物,违反天道。
12、 人若以众之贫而获己之富,则谓贪矣;致人以夭而益己之寿,则谓罪矣。贪富必招灾愆,谋寿反遭磨难。
13、 春燕衔泥垒巢,捕虫育雏,日日飞忙,精心竭力,其计子女养老乎?其图多子多福乎?其翼儿孙绕膝乎?全无所以也。小燕翮硬则各飞天涯,相逢纯属偶然而已。由此可见,燕之“护犊”,纯属天性,人之“护犊”,除天性外复加人性。若论世间生灵,人类更易偏离天道是也。
14、 今见以色列人对待巴勒斯坦人之做法,更似杜鹃产卵别巢之行径,岂怪世人之侧目乎?
15、 互联网除了通信和交流的便利外,尚有两个伟大作用,一是能使人人有发言之机会,二是具有社会监督之作用。除互联网,其他形式之机器,皆莫能实现此两个伟大作用的。
16、 虚名越少越自在,放弃越多越坦然。
17、 要注意节约幸福与欢乐。乐极则生悲,威福过甚,祸将临矣。
18、 水蓄过满则溢坝,柴积过多而愁火,凡事皆宜适可而止。
19、 无五光十色,则不成世界;无纷争扰动则不成社会。人既生人世,则宜随遇而安,以调整心态而自适之。
20、 群贫之聚,时有相怜而自合;群富之会,时有相比而自分;群雄之拢,时有相轻而自斗。
21、 学浅者所见皆奇,常言之滔滔;识深者见一知百,素惜语讷讷。
22、 意气皆因经历少,理智只缘读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