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仙女山(散文)

精品 【东篱】仙女山(散文)


作者:岚亮 探花,12426.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71发表时间:2023-12-14 06:09:36

【东篱】仙女山(散文)
   一
   发源于乌蒙香炉山的乌江,山长水远,一路浩歌二千一百里,用奔腾不息的滚滚清流,浇灌出滇、黔、鄂、渝四省四十六个县市的如花土地。当它流经渝地武隆境,在北岸滋养了一座名岳,叫仙女山。都说仙女山除了“天生三桥”和“天坑地缝”,另有四绝——林海、奇峰、草场、雪原。
   然而,当我乍上仙女山的时候,什么也没看见。
   彼时,冬渐向深,朔风自北,嶙嶙然,嗖嗖的,往江南凛冽席卷。与风一起曼舞的,是雾,很重很稠的雾。天空低垂,大地朦胧。山顶之上,又湿又冷。在山下,寒感并不明显,到了山上,气温倏降,至少降低了十度以上。大家纷纷穿上了厚衣,像狗熊似的,冬的气息骤然浓了。
   这是2023年11月25日的下午3时30分。
   我气喘吁吁地从“天坑地缝”爬上来,在镇上没作任何停留,便马不停蹄地向仙女山的山巅行进。其实,此时早已置身于仙女山了,但山的概念似乎在恍惚中又变得模糊不清,好像不登上山巅,就不算是真正来到仙女山似的。通往山上的路,上下两车道,铺了黝黑的柏油,宽敞又明亮。美中不足的是,坡太陡,弯太多,360度的大转弯,一个紧连着一个,几乎是叠加着往上蜿蜒盘旋的,车子仿佛不是在行驶,像是沦陷在旋盘里不停地飞转。
   这时,突然就起雾了。雾很浓,陈旧的布帐一样,把满山遍野罩盖在灰蒙蒙里。能见度低得严重,看不见天,看不见山,惟见浓重的雾气在路边的针叶林上翻腾。树是清一色的针杉,又高又大,又密又暗,像一排排立正在路边的卫士,在窗外一一掠过,向我行注目礼,庄严,肃穆,威武。它们树干粗壮挺直,上半身都隐入云雾中去了。
   车子如蜗牛爬树,不停扭曲,忽左忽右,缓缓盘山而上。越往上走,雾气更深了,连树干也变成了朦胧的影子。我仿佛盘桓在茫茫的黑夜里,雾朦胧,路朦胧,树朦胧,山朦胧,迎面而来的车灯,也是朦朦胧胧的,一切尽在朦胧中。就这样,我一路腾着云,驾着雾,在恍恍惚惚中登上了仙女山。
   仙女驾云而至,如果观赏到这样的精致,那是幸运。仙女岂是轻易露面,隐在云雾缭绕中,也是常态。无论什么样情态,我都喜欢。
  
   二
   仙女山,是仙女化成的山,姿容旷世,风情万种。她伫立在乌江畔,隐匿在武陵山脉的深谷巨浪间,晴天被森林所遮蔽,阴天为云雾所缭绕,无时无刻不在绰约着,神秘着。停车场边,一条水泥路曲折蜿蜒,通向墨黑的密林深处。登上小火车的那一刻,我不禁想起了白山黑水、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我知道,这里不是匪巢威虎山,前方也不是夹皮沟,森林的那边,是万马奔腾,牛羊成群的高山草原,内心充满期待。
   小火车穿林破雾,车轮滚滚,隆隆而行。
   尽管一路雾重,看不到树木的海洋,但还是看到了森林,和隐约在丛林上的尖尖的屋顶。森林依山就势,长在原野,长在坡上,长在崖边。本是苍苍莽莽的,汹涌澎湃的,连绵无边的,但此刻,它们披上了雾的面罩,只能小溜溜地、羞答答地、隐约约地显现其峥嵘的风骨。映入眼帘的,全然是杉树,根连根,枝连枝,纵横交错。地上的树木连成片,叫森林,地下的根须织成网,该叫什么呢?树干粗壮,溜圆,挺拔,通直。树皮赤褐色,下部滑秃利索,上部枝条盘生,针叶绿油油的,在雾霾里闪着碧光,如一把把碧玉剑,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云朵陷入剑阵中,被刺得支离破碎,缕缕袅袅的,便成了雾。
   好一个杉树的王国!
   眼前的景物,是很容易引人生发错觉的,好像除了浓雾和杉树林,这里就再无其他了。
   其实不然。仙女山是5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据勘测,这里地质复杂,岩种较多,从新生代至古生代的各种地层几乎全有。岩层主要由志留纪和二、三迭纪的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组成。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和黄棕壤、质地中壤至重壤,土层深厚,微酸性,无碳酸盐反应,含养份较高,极宜动植物生长。
   资料上介绍,仙女山拥有高等植物11科60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拥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百余种。如果掀开雾的伪装就会发现,在它广袤的胸脯上,覆盖着浓黛的原始性莽林。高大蓊郁的是杉木、柳杉、银杉、油松、漆树、涌木、涌竹、鹅掌楸、水青树、华山松……低矮不屈的是高山柳、白茅菊花、杜鹃、野茉莉、山梅花、山茶花……芬芳美丽的是金钱草、野菊花、大麻、党史参、芨草、玄参、大黄、金银花、三颗针、黄连、云木香、菖蒲……林海茫茫,生命的足迹穿梭不息。它们是曾经出没过的华南虎、云豹、猕猴等,至今仍然在泼泼的小熊猫、灵猫、林麂、红腹锦鸡、鸳鸯、红嘴相思鸟、长尾雉、猫头鹰、野猪……
   把仙女山誉之为“植物王国、动物乐园”,一点也不过份。据《重庆商报》载:在仙女山的西北坡,生长着2000多棵野生红豆杉,分布在800多亩的阔叶丛林中。红豆杉又名紫杉,属第四纪冰川的遗老,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像如此集中的红豆杉林,实属罕见。
   上午,在游览天坑地缝时,在一园地的篱笆墙上,遇到了蔓越的一蓬。藤条纤细,叶呈心形,绿中泛黄,马上要离开冬天的样子。藤上结了好多粉红色的刀形豆荚,剥开,果实扁平橢圆,酷似扁豆,缀着白色和红色条纹,色彩斑斓。一问,让我瞪目,此乃“仙女豆”,当地人俗称极豆、神豆,肾豆。此豆甚是稀奇,居然含21种人体必备的营养成分,对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有食疗作用,为“武隆三宝”之首。据说,仙女豆在武隆仙女山,迄今已种植了两千多年。传说中,仙女豆是牛郎和织女相思的结晶。大诗人王维听闻之后,非常感动,便写下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千古名句。王维只晓得相思豆生于南国,却不知是出自武隆的仙女山,遗憾了。
   仙女山以仙女冠名,地是仙地,水是仙水,草是仙草,藤是仙藤,树是仙树,果是仙果。人在其中,就相当于置身仙境了,只须吁出一口气,融入雾里,便化作了一股仙气,蒸地腾天,凡人立马成了仙人。
  
   三
   走下小火车,山上下起了雨。雨很小,绵绵的,随风往南斜去,如软软的鞭子,轻轻地抽打在我的额头上,润润的寒。视线更差了,一眼望去,视野里的草色仅是浅浅的一抹,二十米开外,全是迷迷蒙蒙的雾,像夜幕降临,昏昏沉沉的,把整个草原遮掩得严严实实,虚虚幻幻,悬念丛生,宛若一个无知的世界。
   从停车场走到草原,是一条由高向低的路,路面上应该铺着什么,是石材?还是木板?全被那雾水纠缠得不清不楚了。路旁有一列树,仍然是杉树,棵棵合抱粗,撑着巨大的绿伞,风声一起,雨水就纷飞向南。我打着磨菇小伞,站在树下避雨,树下不淅不沥。不经意间,在风雨中发现了一个怪象,草向南伏,花往南曳,颤动的树叶向南招摇,手中的伞子老是把力气拽到南方。
   向南,向南。此刻的仙女山,一切都向南,往南望。
   这是为何?有故事。在民间传说中,仙女山的前身乃紫衣仙子张天阳,是玉皇大帝的第九个女儿。
   说的是紫衣仙子受王母之命,负责掌管天庭的仙草园、花仙子和世间的一切奇花异草,绣团花球是她随身的标识之物。不知什么时候,她与东海的龙三太子嘲风相爱了。龙子时常化为白龙马,驮着她在云霞里驰骋。王母盛怒之下,用乌金天尺将她们打入凡间化为两座山,即现在的仙女山和白马山,并在两座山之间划出了一条湍急的乌江,让她们永世不得相连。坠入凡间之际,紫衣仙子将随身佩戴的绣球花团抛向自己的爱人,在大地上开出了美丽硕大的花朵。于是,后人就把此花命名为绣球花,人间便有了女子觅婿抛绣球的习俗。而紫衣仙子为了白龙马能再回到自己的身旁,便在仙女山之巅开垦出了一片四季芳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辽阔草原……
   白马山,就矗立在乌江南岸,与仙女山隔江相望。怪不得,仙女山的风是往南吹的,这里的一切都是指向南的。
   痴情的爱情故事美如彩虹,赋予仙女山神秘色彩。然而,现实中的仙女山,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它是一座仙岳奇山,脚踏乌江,头顶白云,四面悬崖,在逶迤磅礴的武陵山脉中兀自凸起,海拔2033米,是鹤立鸡群的造型。令人震惊不已的是,它的顶上高旷开阔,拥有森林33万亩,天然草原10万亩,夏季平均气温24度。人称“南国第一牧原”和“东方瑞士”。这里,一年四季,芳草鲜美,繁花似锦,风光旖旎。夏天,雾都的雾里火苗子暗燃,闷热如麻辣火锅,而仙女山上则是林涛滚滚,清风习习,广寒宫一样,成了渝人的避暑圣地。冬季,大雪之后,山上银装素裹,千树皑白,万枝琼花,草场变雪原,炊烟花朵一样从童话般的森林小屋上空盛开,惊艳了时光。大人踏雪寻梅,孩子骑马滑雪,个个成了白马王子,白雪公主,不是童话胜童话,不是天堂赛天堂。
   这些年来,我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的名山。长白山的林海雪原天下无双,但顶上仅有一泓碧水;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峻奇崛,但巅峰之上仅有沉香救母的斧痕;黄山秀甲天下,但除了茫茫云海,便是那棵迎客的古松了。几年前,在五台山往悬空寺的途中,我看到山坡上有马群和牛羊的身影,但却是几个细浪开已。怎比仙女山啊!一山之中,竟兼藏着浩茫的林海雪原,无边的山顶牧场,神秘的天坑地缝,清幽的丛林碧野,还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叫仙女湖。这样的山,不仅在南方稀罕,就是放眼北国,亦是十分罕见。
   常识告诉我,仙女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渝中岩溶地貌发育良好的地区。岩溶水的垂直循环和水平循环,不仅构造了深切槽谷、岩溶沟壑,也造就了山巅上的一个微凹的大盆地,地势舒缓而去,形成了这个旷世的高山草原。
   但是,我还是不由感慨了:仙女山,确实是是由仙女化成的。她在万山丛中长发飘飘,亭亭玉立,玲珑有致,该凸则凸,该凹则凹,该显则显,该隐该隐,而那个神奇的天然草原,便是盖在她头顶上的五彩头帕了。
  
   四
   仙女还真是善解人意,雨下了一会儿就停了。紧接着,浓雾褪去,视野豁然开阔,梦中的草原,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人群如一团团鱼,轰然炸开了,纷纷扑向草原。
   草原成了海,游客变成了海里的鱼。
   现在,我已收拢伞子,深入野草里,搭帘朝草原眺望。草色尚绿,像一张巨毯,在原野上铺展开来,由近向远,绵延,无限绵延。原上并非平坦,有微微隆起的小丘,有略略下陷的沟沟。沟是被水流出来的,冬天了,水还在吗?可否有青鳞红翅的高山鱼?不知道。远山,雾气缭绕。云深不知处,也许就是仙女的宫殿吧。我很想到那里看个明白,遗憾的是天色已经向晚,便无缘与仙女邂逅了。再说,我是一个凡人,尽管痴痴的心也曾妄想过修炼成仙,但修了一辈子,还是俗俗的。仙女是不愿与凡界人说话的,她的心里只有白马,既便是我去了,也是白劳一场。
   那么,就一心一意地看草吧。
   草就长在我的脚下,颜色深老,风烛残年了,仍然顽强地绿着。真不忍心踩着它,但人不是雾,不会悬空,只能委屈草了。这里天苍苍,野茫茫,但草不是很高,密密麻麻的,匍匐在地,与“风吹草低见牛羊”一点也搭不上边。草种不出乎禾本科、豆科和杂类三大类。除了那些不知名的的野草外,它们之中有鸡眼草、巨象草、三叶豆、红豆草、紫花苜蓿、苕菜、串叶草、车前子、蒲公英、矮生嵩草、圆穗蓼、矮火绒草、小点地梅等。
   沿着一条在草色中被人踩踏出来的白痕路,我去寻找一种会生长风景的草。它叫粉黛乱子草,绿叶垫底,花期秋季,连片开花的时候,粉红粉红,如红色的雾,紫色的霞,美得窒息,端端的浪漫和梦幻。它有花语,叫“美丽的等待”,寓意美好的爱情。我找了很久,在溪沟畔的一块空地上,终于发现了它的踪迹,但它已经与风景说再见了。我想,它知我青春已远,所以不等我来,花就谢了,连叶子也枯萎了。
   非常荣幸,认识了两种陌生的植物。其一,是一种遍野疯长的野草,生三对绿叶儿,拔起一棵,但见底下根茎乳白似虫草。开始,我以为是鱼腥草,一查,方知是“仙女草”,为仙女山特产。味甘、性平,可以入药,食之令人精神倍增,当年是灾民的充饥之物,现俨然成为舌尖上的仙味。其二,看见小丘上有一丛绿,梢上结满红红的小果儿,一簇簇的,粒粒饱满圆润,红光奕奕,如赤珠,似丹丸。我不识,请教形色君,说是“金银木”的果实。它是蜜源,也是鸟的美食,可治发热、发疹、发斑、咽喉肿痛等症。下雪的时候,它独艳于雪,是皓白世界的血色浪漫。
   离路边不远,有三五棵低矮的树林,兀独立于草地。这树主干褐黑,枝条瘦筋筋的,错综复杂,鸡爪般伸缩在树冠上,一动不动,没有一片叶子,没有一朵花儿,也没有一个果子,却给柔软的草原塑造了一个苍劲倔强的形象。它太冷酷了,我认不得它,连形色君也被它难倒了。我断定它不是高山柳,而是一种会结果的仙树,待到春风又绿江南岸,它便会碧玉妆成一树高,枝头红蕾欲放了。

共 623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 山水相依。乌江流经渝地武隆境内,在北岸滋养了一座仙女山。仙女山除了“天生三桥”和“天坑地缝”,另有四绝——林海、奇峰、草场、雪原。2023年11月25日的下午3时30分,作者抵达山顶,一路上,车如陷在盘山道上,不停地飞转。大雾笼罩了杉木林,一切尽在朦胧中,仿佛腾云驾雾,升临仙境。停车场边,一条水泥路蜿蜒进密林深处。登上小火车,穿越莽莽苍苍的杉木林,杉木纵横交错,树干挺拔,针叶油绿,如一把把碧剑,直刺云天。仙女山是5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植物王国、动物乐园”,除有杉木、银杉、高山柳、金钱草、大麻、华南虎、小熊猫等动植物外,在仙女山的西北坡,生长着2000多棵野生红豆杉,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实属罕见。作者想起上午遇见的仙女豆,更是不无感慨。此豆甚是稀奇,居然含21种人体必备的营养成分,对肥胖症、高血压等有食疗作用,为“武隆三宝”之首。大诗人王维听后留下了关于红豆的千古名句,可惜他不知此豆生于仙女山。仙女山,充满仙气,只须呼一口气,可否立马成为仙人?走下小火车,冒着蒙蒙细雨,走向草原,风雨中,不经意发现一个现象,花草、树木、手中的伞纷纷被风拽向南方。原来,仙女山的前身乃紫衣仙子张天阳,是玉皇大帝的第九个女儿。为阻止紫衣仙子与三太子相爱,王母将她们打入凡间,化为南北隔江而望的白马山和仙女山,所以,仙女山的风都向南吹,也在情理之中。爱情传说这般美好,但现实中的仙女山,更是令人心驰神往。它是一座仙岳奇山,海拔2033米,造型如鹤立鸡群,拥有众多森林草原,气候宜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景变幻,不是天堂,胜过天堂。作者走过很多名山大川,相比之下,仙女山独领风骚,林草湖石,可谓一本立体的风景大全。喀斯特地貌的仙女山,头披草原的五彩头帕,俨然一位长发飘飘,亭亭玉立的仙女。仙女善解人意,一会儿雨停了。作者们开始专心看草。草原,像一张巨毯,在原野上铺开,有鸡眼草、三叶豆等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草。作者沿着一条白痕路,找到了粉黛乱子草,粉红如雾,一种会生长风景的草。还荣幸认识了两种陌生的植物仙女草和金银木的果实,前者可入药,现已成为舌尖上的仙味,后者也可入药,独艳于雪,是皓白世界的血色浪漫。有意思的是,作者入景区前买来两棒玉米,等饿了想吃时竟被身旁的白羊拦路打劫。草原上,有各种颜色的马匹,在漫步吃草,一片宁静。草和马都是草原的主人,自古马就是忠诚、力量和速度的象征。鸡爪树边,站着两匹马,一白一黄,不知它们在回忆什么,让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宋人龚开的《瘦马图》。作者将另一根玉米给它,它似乎湿了眼眶,马也有情啊。有人唤作者骑马,作者婉拒,不是为钱,也无关勇气。时间飞快,夜幕降临之前,作者离开仙女山,离开时,忽然很想在此常住,隐居在仙女飘飘缈缈的衣袂里,哪怕是天冷之时,化为一片薄薄的雪花,也心甘情愿。作者用生花妙笔,将仙女山的秀美和神奇一一呈现,如同放映一部记录片,有广角,有特写,令我们目不暇接。在欣赏各景点之美时,聆听作者的感悟,顿觉和作者登上一次仙女山,不虚此行。大美游记,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21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2-14 14:36:33
  仙女山,是仙女化作的神山,仙气飘飘,令人心驰神往。亮哥笔下的仙女山,真是一处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美丽的传说和痴情的爱情故事,更是赋予了仙女山神话的色彩,林海、草原、奇峰、仙草、奇葩等一幅幅画面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只见过猴子抢食物吃、没想到羊会抢玉米吃,没想到仙女山的羊都成精了,看到这一幕,让人忍俊不禁。很喜欢文中提到的“粉黛乱子草”,那一段写的唯美而浪漫,非常喜欢!还有那匹白马和那匹瘦马的描写与深刻的感悟,让人回味无穷。文章写的精妙绝伦,荡心涤魂,盛赞才情!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亮哥,遥祝冬暖吉祥!幸福快乐!
回复11 楼        文友:岚亮        2023-12-14 21:52:19
  琳达妹子好!感谢来访鼓励!问好冬祺!
1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2-14 14:52:59
  再写下去,亮哥可以成为地质学家了,与山水作伴,就有了仙风仙气,好羡慕老师啊,足迹是不是已经踏遍祖国大半个地图了吧!拜读老师佳作,心生豪迈,灵魂升天,空灵悸动,大美之作!遥握问好老师!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2 楼        文友:岚亮        2023-12-14 21:53:31
  欣然花开老师好!多谢来访鼓励,遥祝冬祺!
13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5:48:37
  仙女山是有仙女化成的山,作者写到最后留下一可意味悠长的感慨:愿长久住留此地也心甘。
   作者游览仙女山,留下这篇洋洋洒洒六千多字的游记作品,值得!文章内容丰富,寄故事、知识、医学、地理文学艺术于一体的美文佳作。语言简洁,叙述层次分明,章法独道,学习分享了。向岚亮老师问好,祝旅途愉快!
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谢美好的大自然,感谢在心中珍藏!
回复13 楼        文友:岚亮        2023-12-14 21:54:40
  代启权老师好!感谢来访鼓励,遥祝冬祺!
1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12-14 17:25:06
  仙女山,一座神秘的神山,雾气蒙蒙,况若仙境。跟随老师登山神游,恍若神仙,大饱眼福。好文章,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岚亮老师冬日吉祥!
回复14 楼        文友:岚亮        2023-12-14 21:56:04
  吴孟友老师好!感谢来访鼓励,遥祝冬祺!
15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12-14 20:26:19
  登仙女山,虽未遇仙女,却收获了美景,收获了美的心情,收获了篇篇美文,也算此行不虚。仙女山真美啊,追随着老师的笔墨,可能比我自己亲去游仙女山还要好,有老师这样一个好导游,既赏美景,又赏美文,又长知识,真是太美了。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美!遥握问好老师。
回复15 楼        文友:岚亮        2023-12-14 21:57:21
  淡墨花开老师好!感谢来访鼓励,遥祝冬祺!
16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12-16 20:28:50
  一滴水,厌倦了人间,独自升腾到九霄,忍受极寒,化为冰雪。如果一定要选个落脚点,非仙女山莫属。知岚亮老师身体欠佳,山高水远北风寒,多多保重。
回复16 楼        文友:岚亮        2023-12-16 23:40:19
  月亮兄好!千呼万唤,你终于出来了,真让人高兴。东篱有两个月亮,一个在山风中凌乱,一个在房顶上亮着,这些日子好不叫人想念。想起了一首歌,叫《小河淌水》。真的很好!谢谢雅评,遥祝冬祺!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