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月】挂在歪脖树上的番薯干(小说)

绝品 【星月】挂在歪脖树上的番薯干(小说)


作者:沧桑战神 秀才,1302.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52发表时间:2023-12-18 22:13:26
摘要:原发首创。

【星月】挂在歪脖树上的番薯干(小说) 山脚下有个叫牛家庄的小村子,零零散散地住着百十户人家。村庄西边有条巷子,巷子很深。从北边数,巧芸家住在巷子最底部的右边。她家对过是一片四四方方的空地,这样就使得整个巷子像一把头大身细的胡琴。如果说巷子是胡琴的琴杆,那么空地就是胡琴的琴筒。琴筒正中有一棵水桶粗的枣树,枣树拔地而起,眼看要俯视整条巷子了,可是长到房顶高的地方,忽然成了歪脖。那架势好像是被人一巴掌把颈椎扇弯了似的,整个树冠向西倾斜,歪成一个钝角。枣树的脖颈虽然歪了,但一根侧枝从歪脖下面横空出世,向东横斜,状若手臂,这手臂似乎在努力纠正枣树的歪脖子。
   这棵枣树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春天翠叶摇摇,秋天红枣灿灿,每年都能结几十斤大红枣。那枣子圆滚滚胖墩墩,肉多核小,软甜爽口,这样的优种红枣在村里不多见呢。每年落枣的季节,人们从树下路过,都会仰头张望,小孩子们嘻嘻哈哈笑闹着,蹦着高去摘低处的枣,直到主人听见动静出来喝斥,他们才作鸟兽散。
   歪脖枣树长了多少年?没人说得清,连村里最老的老人也不知道它到底经历了多少沧桑岁月,因为太老了,所以它见过的故事比结出的枣子还多。可是,只要它没患上老年痴呆症,那它必定记得那个挂在它身上的番薯干的故事。
   这棵枣树是对门巧芸家的,上辈人分家时分给她丈夫,她嫁过来之后自然就拥有了处置这棵树的权利。那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家家户户不用的铁锅,生锈的舀饭勺,院里的铸铁火炉,甚至屋门上的铁合页都撬下来送进土高炉里面炼钢去了。到后来,炼钢缺柴禾了,村里的干部就看上她家的这棵歪脖枣树。村主任找到巧芸家,对巧芸丈夫说,这棵歪脖子树不成材,又老又丑,除了每年收几颗枣子之外也没啥大用途,不如让它为大炼钢铁做点贡献。他跟巧芸丈夫商量:村里出价一块钱把树买了,锯掉炼钢。
   丈夫同意了。下午有人拿着斧头、锯子和绳子来伐树。巧芸听说了此事,一溜烟从地里跑回来,可巧那帮人正在安放锯条。巧芸发疯似地冲过去推开他们,坐在树根底下面护住枣树,说什么也不让砍,那帮砍树人闹了半天也没拗不过她,只好悻悻而去,枣树因而得以存活。这大概是枣树有生以来最大的劫难了吧。
   为这事,巧芸骂了丈夫好几天。骂他是个窝囊废:“你看不出他们没安好心啊?长了几百年的树,都快成树精了,砍了它,主人家是要折寿的!你可真是个大聪明!”
   “人家说是去炼钢。”丈夫自知理亏,强自嗫嚅着说。
   “炼钢炼钢!听他们说吧,炼了几个月了也没见他们出一炉钢,柴禾倒是烧了不少。村东头的果树都快砍光啦,炼出一堆没用的废铁,一群败家的玩意儿!明天你去把咱家那口铁锅要回来,我还要用呢!”巧芸气呼呼地说。
   半年后,钢没炼成,人们却发现生产队分的口粮越来越少了。往年麦收之后,巧芸家能分到百十斤小麦,而今年竟然只分到十几斤。捱到秋天,生产队又开始分粮。巧芸丈夫用小推车推回来几十斤玉米棒子、一小堆红薯、几斤花生豆、几两棉花籽油、几个蒲团大小的南瓜。巧芸看着这点东西,心里暗暗叫苦:“我的天爷,这哪里够吃啊!”
   从生产队分的那点东西很快就吃光了。没有吃的,大人饥得肚子咕咕叫,儿子饿得哇哇哭。巧芸在家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入口的东西,只好带着孩子去挖野菜。
   其实,绝大部分农户跟她家的情况是一样的。出门放眼一望,秋后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像蝗虫一样饥饿的人群。人们先去挖苜蓿,苜蓿的植物蛋白含量高,口感也好,本来是喂牛喂马的草料,现在也变成了饥饿人们的美食。苜蓿挖没了就挖酸溜溜(一种野菜,酸而不涩),找不到酸溜溜就挖燕窝草。燕窝草虽不像苜蓿那样营养丰富,但没有苦味,或多或少可以补充点维生素。除了挖野菜,他们还在收过秋的土地上捡漏,翻捡收秋时遗落的红薯、花生和黄豆,就是几粒芝麻也不惜弯腰捡起来。不少人在收过番薯的地里翻土,一铁锹下去若能铲出半截番薯,那白亮亮水滋滋的胴体足以让人欣喜若狂……从日出到日落,人们全力以赴,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寻找着一切可以入口的东西。
   空的棉花壳子有点油性。人们揪下来,摊到磨盘上碾碎,再掺上一点玉米面,蒸成窝头吃;番薯蔓有个比较好的特性:脆,晒干之后用碌碡轻轻辗轧就能成粉。把粉末筛一筛,滤掉粗糁,把细粉掺到高梁面里,蒸成紫红色的窝头。用这些庄稼的附属物充饥总比吃野菜强吧?可是没吃几天就解不出大便来了,要用木棍一点一点往外抠。可是,既使这样的东西,到了第二年春天也见不到了。
   每到做饭的钟点,巧芸就发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只能干坐着。肚里饥得翻江倒海,人瘦得跟纸糊的相似,仿佛风大一些就会吹倒,眼窝深陷,显得眼睛格外大。脸上的脂肪撑不住肉皮,就生出许多褶子,刚三十出头看上去就跟五十岁的老婆婆差不多。她无神地看着门外的歪脖枣树,黑黢黢的枝条发芽了,枣芽嫩嫩的,翠绿翠绿的,闪着诱人的光芒。看着看着,她忽发奇想:兴许枣芽能吃呢,她努力站起身,走到树底下,摘下几片嫩叶,试着放到嘴里咀嚼。
   “呸,呸!”她吐了出来,尝试的结果让她绝望,枣芽是苦的!她悲哀的想:“唉,人还不如羊!看看羊,吃点草和树叶就能活命,人还是太娇气了。”有气无力地走到土墙根,她的眼睛在干透的麦秸泥上逡巡……忽然,麦秸泥上的一颗麦粒映入眼中。她轻轻抠下来放进嘴里,那麦粒像糖块一样在舌头上翻过来滚过去,好久,她才下决心咽了下去,刹那间,一丝若有若无的麦香传遍五脏六腑。可还来不及细品那种香味,一股更加剧烈的饥饿感便铺天盖地涌上来,让她头晕目眩。
   丈夫瘦骨嶙峋起不了床。巧芸摸回来对他说:“饿死人的年头,再不想办法弄点吃的,咱们都活不了几天啦。”丈夫闭着眼睛似乎在想心事,没有接话。她嗔怪道:“看你这人,跟你说话呢,怎么不吱声?”丈夫翻了个身,脸朝向窗户,慢吞吞地说:“听说……山里有……做……工的,干几天……能换一袋……番薯干呢,要不……你……也去……试试?”他盯着窗户出神,似乎是在和窗户对话。
   巧芸明白,丈夫所谓的“做工”,就是女人“卖身”的行当。这年头,山里光景比平原好,但娶不上媳妇的单身汉多。饥荒刚显出苗头的时候,村里有几户人家就把闺女明媒正娶,嫁到了大山里。虽说亲事大都不合女儿的心意,高坡低岭的行走也不便,但山沟里闲散地多,随便种点庄稼就不至于饿死人,嫁到那里,闺女好歹能逃个活命。
   腰里揣个扁扁货,走遍天下都不饿。从去年起,本村就有结了婚的女人往山里跑,在山里游逛几天就扛回一袋番薯干,能让一大家子人吃好几天。可是,没逼到那份上,哪个良家妇女愿意做这没廉耻的事呢?
   见丈夫竟然生出让自己卖身的主意,巧芸想骂他却没骂出口,心里反倒骂起了自己:都快饿死了,还要什么廉耻!还要什么脸!要是饿死了才不要脸呢,何况还有孩子,不为自己也要为孩子,他还是个人苗,这辈子刚刚开始,就忍心眼巴巴看着他饿死?在生死与名节之间,巧芸似乎想明白了。
   明白归明白,真要付诸行动却没那么容易,毕竟这种事有违人伦,弄不好就身败名裂。干?不干?几天来,两种想法在巧芸心里刀剑相撞,乒乒乓乓地搏斗了千百次。正犹豫间,娘家哥哥捎来的一袋番薯干吃光了,儿子哭着喊饿,她叹了口气,咬咬牙,“干”的一方终于占了上风。
   做这种事要有引路人,更重要的是要找老实可靠的单身汉,一旦遇上那种红公鸡绿尾巴的恶棍就非常危险了。得知巧芸有这方面的意思后,同村的金桂就找上门来,俩人约好作个伴,第一次先由巧芸的丈夫借生产队的大车把她们拉到山外面。巧芸看了看金桂,她虽然也很清瘦,但脸上有些光泽,不像巧芸那样面色晦暗。
   巧芸悄悄问了金桂一句话:“金桂,干这种事会不会怀孕?”金桂笑了,反问道:“你还有月经吗?”巧芸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多半年没来月经了,金桂这么一提醒,她反而为这不必要的担心感到不好意思。“有人看见咱们,就说到山里走亲戚,省得面子上过不去。”金桂嘱咐巧芸说。巧芸听了,点点头。
   第二天,巧芸丈夫把俩人送到山里一个叫朱家庄的村口,这个村距他们村差不多十几里地。巧芸丈夫眼瞅着金桂和妻子走进村子他才拨转马头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暗骂自己混蛋:这是怎么了?怎么能亲手把媳妇送到别的男人怀里呢?心里又开始后悔。急吼吼地拨转马头想把媳妇追回来,可是一抬头,早看不见俩人的影子了。他叹息一番,揣着一颗说悲不悲说喜不喜的心回了家。
   到了傍晚,巧芸丈夫赶着马车来接她们。在朱家庄村口的僻静处,巧芸和金桂正站在村口等他,脚边立着两个鼓囊囊的袋子。巧芸丈夫咽了咽口水,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瘪瘪的肚子,心想啥时候自己的肚子能像俩袋子这样滚圆就好了。转眼间马车就到了俩人跟前,两口子眼神对视一下,又迅速避开,彼此觉得很尴尬,但巧芸的尴尬中似乎还带着一丝兴奋,那种鸟儿飞出去寻到了食物的兴奋。旁边的金桂呲着一口大黄牙,笑得像风中绽放的秋菊。
   当天晚上,巧芸破天荒地煮了一锅番薯干,揭开锅盖,番薯干的甜香味顿时随着热腾腾的蒸汽飘散到家的每个角落。丈夫低着头,没滋没味地吃着,一声不吭。八岁的儿子一边狼吞虎咽,一边高兴地问:“妈妈,番薯干真好吃,比饼干还好吃呢!你是从哪里弄来的?”丈夫头低得更狠,头发几乎涮进碗里。巧芸瞄一眼丈夫,用筷子敲敲儿子的碗,说:“吃饭也堵不住你的嘴,快吃吧,管哪里弄来的干嘛?反正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儿子莫名其妙地被妈妈抢白一顿,不敢犟嘴,低头默不作声地吃饭了。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去的时候,丈夫不再送她了。巧芸和金桂约好在歪脖枣树下碰头,从那里再一起去几里地外的山村。开始的时候,巧芸都去不同的村,每次接的都是不同的单身汉,有时候,男人缠巧芸缠得久,她只好让金桂把那袋用出卖身体换来的番薯干捎给丈夫。
   金桂回到村子,就把巧芸那袋番薯干挂在歪脖枣树上,敲敲门,提醒巧芸丈夫自已取。每次巧芸丈夫听到敲门声走出来,都能看到在枣枝上微微晃动的番薯干。时间一长,竟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他打开门,眼睛就往歪脖枣树那里瞧,看看那里有没有挂着番薯干。
   起初,挂在枣树上的番薯干能有三斤五斤的,后来越来越少,有时只有一斤两斤,还不够一天吃的。丈夫这段时间吃软饭,也不敢多嘴问巧芸。他不知道,其实这几次的番薯干都是同一个男人给的。做这种事时间一长就有回头客,这几次巧芸是和同一个男人做这种事的。那个男人模样周正、干净,不像其他男人那样胡子拉碴和浑身烟味。对巧芸来说,这可是个“优质客户”,即使番薯干少点,她也不舍得放弃。
   巧芸心里清楚,这个男人不是没有番薯干,而是不满足只玩一次,变着法子让她陪他过夜。他说,如果巧芸陪他过夜,就加倍给她番薯干。巧芸很为难,她和丈夫是商量好的,绝不在山里过夜,这可是他的底线,但加倍的番薯干却又像魔法一般诱惑着她。
   这一天,她和金桂又进山了。轻车熟路,她来到那个单身汉家里。
   这一次那个男人好像特别有激情似的,他在巧芸身上玩了很长时间。完事以后那男人又提出让她在家过夜,巧芸坚决地拒绝了。她穿好衣服往外走,不料外面忽然乌云密布,哗啦哗啦地下起瓢泼大雨来,雪亮的闪电“刷啦刷啦”地划过黑沉沉的天空,顺便还甩过来声声惊雷,雷声像春节放的炮仗那样在耳边炸响,震的窗棂簌簌抖动……不大工夫,院里就积了尺来深的雨水。
   巧芸坐在门口等。天一阵亮一阵黑,雨一阵小一阵大,直到下午四五点钟,也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眼看天快黑了,还有那么长的山路要走,怎么办呢?她正扶着门框胡思乱想,有人从后面把她的腰环住了,是那个男人。他附在她耳边柔声说:“这么大的雨,别走了,好吗?”巧芸用力掰男人的手,那手像钳子一样纹丝不动,又掰,还是不动……巧芸挣扎了一会儿,已经气喘吁吁。男人又乘机央求,说只要陪他一晚,番薯干加倍。巧芸情知无法脱身,又有番薯干的吸引,心存侥幸地想,碰上这样的鬼天气,在山里过一夜,丈夫也不能怪她吧?她这样想着,渐渐停止了挣扎,无奈地对身后的男人说:“那咱们可说好了,就这一晚,下不为例。”
   男人兴奋异常,猴急地答应下来,更加用力地环抱,搂得巧芸几乎喘不过气来,能吃饱饭的男人就是劲大。他一下子把她横抱起来,急切地朝炕那里奔去。当晃过大衣镜的那一瞬间,巧芸在镜中瞥见了自己的脸,她发觉自己跟几个月前不一样了。那时的她面黄肌瘦,颧骨高耸,头发稀疏没有光泽。如今镜中的她面色红润,头发也黑了许多,俨然是个成熟少妇的模样,虽说不上漂亮,但在这饥渴难耐的单身汉眼里也是楚楚动人了,本来她才三十出头嘛。她忽然明白为什么这几次男人特别有激情了。在男人怀里挣扎的时候,自己久违的情欲似乎被重新调动起来,这恐怕也有番薯干的功劳了。

共 1274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男女情事,总是在世俗的目光中被定义成不光彩,不管怎样,靠出卖肉体维持体面都会让人嗤之以鼻。然而本文构思新颖,直透人性本质,连生命都不能持续的时候,再要求用伦理道德去维护莫须有的自尊是不是就有点过分。本人的主人公巧芸本是一个家庭责任感很强,对丈夫和儿子都能无怨无悔地付出,而且在自家门前的歪脖子枣树遭遇砍伐时,撒泼卖傻都可以保住,像这样一个女人本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在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年代,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持的时候,她为了儿子和丈夫能够活下去,只能跟上同村的金桂做起了皮肉生意,这样的女人我们那里还能有遣责的理由。然而,山里的男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但付出了自己的番薯干,而且扣留了巧芸,导致最后有了孩子,更是对巧芸有了感情,以致于歪脖子枣树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他的悲惨命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无法去介定谁对谁错,任何一个人似乎都是受害者,这便是作者小说构思的高明之处。好文推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2200002】【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240122第0003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4-01-22 22:37:14
  恭喜战神斩获绝品,为星月诗话十周年献上了一份是珍贵的礼物。
回复11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4-01-23 08:20:03
  谢谢社长,再接再励!
12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24-01-23 09:48:16
  小说主线突出了人性的弱点,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女主人公为了丈夫和孩子,忍辱负重,委身于别的男人。在人伦道德上,这是让人唾弃的事情,可是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这一点,我们无法说清人性的好坏。小说构思独特,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人们,都经历过一段终身难忘的岁月。作者巧妙地将歪脖枣树作为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之间亲情与感情交锋的见证,也是生死与伦理之间较量的舞台,更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无声抗诉。全文主题明确,结构心音,叙述顺畅,语言文笔精炼,推荐绝品
13 楼        文友:邹满文        2024-05-18 08:54:37
  非常精彩的小说。
无能的烂文人。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