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从终点出发(小说)

绝品 【流年】从终点出发(小说)


作者:一朵怜幽 进士,10940.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080发表时间:2023-12-19 10:09:38

【流年】从终点出发(小说) 在生者与死者的国度之间,有一座桥,那座桥就是爱。
   它是唯一的幸存之物,也是唯一的意义。
   ——《圣路易斯雷大桥》桑顿•怀尔德
  
   一
   顾愿穿过人头攒动的门诊部,绕过最高的住院部大楼,到达医院最萧条的一栋四层小楼前。萧条的原因,与其说这儿是医院病房,不如说是特殊的公寓,因为每一间屋子里都只住着一个患者,房间陈设和普通意义上的病房不一样,除了彩色的窗帘,粉色的被褥,暖色调的布艺沙发,还有木质的衣橱,木质的书架,木质的会客座椅等。色彩和木质,替代了白,替代了冰冷的金属,让房间更加温馨;而桌上花瓶里的花,墙上的几幅风景画,淡淡的洋甘菊香氛,又让这病房有了些家的氛围,有时候甚至为了患者的需求,工作人员会将患者在家里用习惯的一些小型家具搬过来,一张桌子,或是一把躺椅。所以,与其说他们在运营一个机构,不如说他们在提供给患者一个家。
   在这儿你几乎闻不到专属于医院里的那种味道,看不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看不到粉色衣装的护士,看不到穿着工作制服脚步匆匆的护工或清洁工,因为他们即使是工作时间也着便服,你无法分辨他们的身份。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舒缓病患的心情,让他们忽略自己身处医院。
   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临终关怀服务中心。
   顾愿刚上到三楼,就看见走廊里一个熟悉的小护士冲过来,她那双豆豆鞋的橡胶鞋底与瓷砖亲密接触,发出了几声短促的“吱吱”声,像一只慌乱逃窜的老鼠,到达顾愿身边时及时刹住脚,那双眸子里的慌乱将她说出的话切割得很琐碎:“312号房,312号房又在闹啦,顾老师,你赶紧……没人敢进他房间,只有你治得住他。”
   顾愿扶住她,纠正道:“不是312号房,是费大爷。”
   小护士尴尬地笑了笑,说:“是,费大爷又在闹啦!”
   还未到达房间门口,就听到病房里传来嘶哑的叫骂声:“畜生,都是畜生!”顾愿才意识到这一次情况比往日都要严重。果然,粉色的印有爱心的被褥缩成一团躺在地上,地上还有散落的药瓶药丸,五马分尸的玻璃杯,以及一摊不知所措的水。
   因为叫得太用力,费大爷咳嗽起来,身体随着咳嗽而颤动,呼吸变得急促且困难,看着顾愿,他抑制住咳嗽,面色涨红,却还在叫嚣:“喂……你给我那几个不孝的东西打电话,问他们……为什么不来看我,这些畜生……”
   顾愿冷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迈着平静的步伐走进房间,快一个月过去了,她基本已经摸清了费大爷的脾性,容他闹一阵子,达不到目的,他就会自动偃旗息鼓,你要是劝他,他反而会更来劲。小护士担心费大爷会将什么东西扔过来,躲在顾愿身后的她轻轻扯了一下顾愿的衣服。
   “没事。”顾愿回头轻声对她说,“去给他倒杯水。”
   顾愿走到窗前,拉开彩色条纹的窗帘,开了窗,将充足的阳光和热情的春风邀请到屋内,然后转身,抱起被子,抖了抖,放到床上,再捡起药瓶,又拿了扫帚和簸箕,若无其事地打扫起来。
   小护士将一杯水小心翼翼地放在床头柜上,就后退了几步,她担心那杯水的下场。
   不料费大爷只是没好气地瞥了她一眼,然后顺从地喝了口水,压制住了咳嗽,他又冲着顾愿说:“喂,你说,为什么他们把我丢在这就不管我了?再怎么着,我也是他们的老子啊?!”
   “那我打电话给您女儿费敏,你来和她说,好不好?”顾愿拿出手机划拉着,佯装拨电话号码。
   费大爷盯着顾愿的手机,目光却不聚焦在那,思绪不知飘到了哪儿,悻悻地说:“还是算了吧!她不会来的。”说完,这个已经79岁的老人垂下了脑袋,开始低声抽泣。
   除了肺纤维化晚期,同时还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费大爷,用了不到10分钟,情绪就由暴怒状态切换到颓废状态。顾愿在心里再一次告诉自己,每一个临终之人都需要善待,然后坐到了费大爷的床沿上,抽了纸巾,递到他的面前。
   顾愿在这个医院的临终关怀服务中心当志愿者已经10年了,几乎和这个服务中心的历史一样长,这10年里,她送别了37个“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是医院的定义,对于顾愿来说,是送走了37个朋友。这37个人,是由32位中老年人,以及6个儿童或少年组成的。陪伴时间最长的是一个婆婆,一年零2个月;陪伴时间最短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19天。
   临终关怀从国外传递到国内,时间不长,人们对于这个领域的认识更加有限,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服务,国内开设这样服务的医院也很少,都不是什么大医院。
   认识顾愿的人都问过她,这是什么工作?弄明白了她的工作性质后,又觉得不可思议,又会问,一直这样见证死亡,不会恐惧吗?可实际上,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没有谁会对朋友的死亡感到恐惧,与其说恐惧,不如说难过或者伤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送别的人越来越多,对临终关怀服务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她几乎能够很平静地面对那些死亡了。当然,有些人得知她的志愿服务,了解了她对这一项事业的热爱与奉献,也由衷敬佩她,电视台,报纸,新媒体都对她进行过采访和报道。
   他们常问的问题是,你为什么来这里做志愿者,并且一做就是10年。
   顾愿每次的回答也类似:“总归要有人来做这件事,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希望那些临终之人能够走得平静一点,这不是比寻找人生的意义更有意义吗?因为我就活在意义之中,不用再寻找。”
   人们处在安宁幸福的生活中时,永远无法预料也不会去预料自己的人生将会以什么样的样式发生改变——这正是“人生无常”“难以预料”的真正含义。
   11年前,在度过那痛苦而又绝望的一段时间后,她参与到公益活动中,试图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抚平伤口。
   当时,这家医院开设了“安宁病区”,推广临终关怀服务。一位临终关怀的公益人发起了“死亡咖啡馆”的活动,活动主旨就是让参与活动的人在舒适的环境和氛围中,去讲述自己对死亡的经历和见闻。当时那个公益人抛给大家的两个问题是:如果你知道你的死亡日期,你会选择用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如果现在让你写生前预嘱,你会写什么?或许是受当时的场景氛围感染的原因,抑或作为活动发起人最后介绍了临终关怀的公益事业,并说做这些临终关怀的志愿者,因为常常直面死亡,才会将生命理解得更透彻,然后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然后鼓励参与者投身公益,顾愿就报名了,紧接着来到这家医院,投身这项工作,一做就是10年。
   初春的时候,某个纪录片摄制组来到临终关怀服务中心做采访,顾愿作为志愿者代表,接受了采访。
   记者:您能先给我们的观众介绍一下什么是临终关怀服务吗?
   顾愿:2006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初衷是搭建社会平台,坚持以公益慈善为出发点,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协会的宗旨就是:传播生命文化,关怀生命过程,维护生命尊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预期。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对各种疾病晚期患者的临终照顾。
   记者:听说您在这儿做了10年的志愿者,是服务时间最长,服务对象最多的志愿者。
   顾愿:是的。
   记者:10年前,国内临终关怀机构还不是很多,临终关怀志愿者和做其他公益的志愿者不一样,需要承受更多的东西,是什么让您在条件艰苦,待遇又低的情况下,选择这个志愿服务,并且坚持了10年呢?
   顾愿:确实,作为临终关怀志愿者,需要一定的医学经验和技能,但这些又不是最重要的,那是医生和护士的事。我们最需要就是对死亡恐惧的承受能力,要对死亡有客观平等的理解,对服务对象有客观平等的对待。我从事这个志愿服务,是因为我的儿子,但我不认为自己是“坚持”了10年,如果说一开始那一年,是在坚持,倒是可以。
   记者:因为您儿子?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吗?
   顾愿笑笑没有作答,记者也适可而止,没有追问。
   记者:您说那不是坚持,是什么呢?
   顾愿:是热爱。如果一个志愿者,他不热爱自己所做的公益事业,是做不长久的,就像一个人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他的工作不会出色,他也会活得很痛苦。我热爱临终关怀事业,我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力量,去让更多临终生命,死得有尊严,用他们希望的方式陪伴他们,而不是用家属或者他人以为好的方式。
   ……
   费大爷是顾愿的第38位服务对象,也是她在临终关怀中心的第38位朋友。
   费大爷原本是其他同事的服务对象,因为太难缠,同事打了退堂鼓,因为每次她一走进病房,费大爷都会大叫:“滚!我不要待在这里等死,你们找医生给我做肺移植!”
   可实际上,费大爷当时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完全不具备做肺移植的条件,八大日常生活能力,除了进食这一项,其他七项,在没有外人的帮助下,他都已经做不到了:如厕、穿衣、洗浴、理容、下床、离开座椅、行走。
   那时候顾愿正好送走第36位朋友——一个肝癌患者,于是便接手了照顾费大爷的工作。费大爷的老伴早就离世了,他有三个子女,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他住到312号房已经快一个月了,只有一开始他的女儿费敏送他过来,交代了一些事情,交了足够的钱,就离开了。那之后,没有任何人来看过他。他在这里,成了最难缠的服务对象,医生、护士、护工、志愿者都挨过他的骂,包括顾愿。
   当时那个同事说:“顾老师,接触费大爷我才知道,我之前在培训课里学到的医疗知识和看护技能根本派不上用场。”
   “正常,在这里,我们什么人都会遇到,另外,对于他们来说,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可以由自己掌控生命的权利,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战胜这种恐惧,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不一样,有长有短。我们要学会理解。”顾愿说。
   刚开始费大爷闹的时候,顾愿给费敏打过几次电话,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打通了,费敏不是说在出差,就是说在开会,没时间,回头再说。却没有电话回过来。
   有一次,她索性不再兜圈子:“除了没钱,或者他死了,你打电话通知我一下,其他任何事都不要联系我。”
   “可是你爸很想你们,我知道你们很忙,但是不能抽空过来看看他吗?他的日子不多了,他总归是你们的父亲。”那时候的顾愿总是希望通过费大爷命不久矣这一点试图来打动他那些铁石心肠的子女。
   “他会想我们?拉倒吧!想着怎么骂我们,折磨我们差不多。我们愿意花钱把他送到你们那儿,就已经是在尽我们的义务了,但你要知道,有些人虽然是父亲,但也只是徒有虚名,他们本身是不配当父亲的。”
   虽然不知道这家人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但对顾愿来说,让临终患者感受到爱,体会到临终服务的人性关怀,平静安宁地面对死亡,才是她需要做的。顾愿还是希望能够帮费大爷完成这点儿心愿:“说是这样说,但你不觉得……”
   “我已经仁至义尽了,我并不觉得愧疚。”费敏的语气生硬得像一根不会弯曲的棍棒。
   顾愿不想放弃:“听你爸说,你还有两个哥哥,他们能过来看看他吗?”
   “我哥他们一个在国外,一个在新疆,更忙。”
   “你们这些做子女的,怎么能这样,以后你们会后悔的。”顾愿很生气,不由提高了嗓门。“你之所以同情他,是因为你将他当作弱者。也说明他并没有告诉你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他能反思自己的一生,真正向我的母亲、向我们忏悔,也许我会考虑在他死之前,去看他。”费敏说完,不等顾愿做出反应,就挂了电话。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顾愿很早以前就去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她习惯站在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立场去看问题,但现在,她无论如何也看不透费敏的心理。她愣怔在那儿好一会儿,做了10年志愿者,送走那么多人,其中不乏一些不是很尽心尽责的子女,但像费敏这样完全不管不顾的,第一次遇到。等她从这通电话里缓过神来,才发现站立的地方,万年青的叶子被她的手指斩杀了一摊在地上。
   顾大爷接过纸巾,擦了一下鼻涕眼泪后,将纸巾扔在地上,然后情绪突变,大叫道:“林芳,你怎么能指派这些不孝子们来惩罚我!”
   后来,那个小护士说:“顾老师,我猜这个费大爷就是年轻时做了坏事,他那女儿看上去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知识分子,做到这份上,一定是他做了太多无法原谅的事吧?”
   “在死亡面前,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呢?”顾愿说。
  
   二
   经过10年时间的“锻炼”,见证了诸多死亡,只有一种死亡,顾愿还是难以接受——儿童的死亡。
   或许因为她曾经是一个母亲,但更多的是觉得儿童的生命像一株禾苗刚刚破土就被无情折断,他们的人生之书刚刚开始书写,就不得不草草收尾,这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情。
   顾愿还清楚地记得她送别的第一个儿童,那是一个叫妍妍的5岁女孩,患有先天性恶性脑瘤,经过几年的高强度治疗后,终是无力回天,她的父母将她带到了临终关怀服务中心。那是个有着天使般笑容,坚强又乐观的女孩,她每次喊顾愿“阿姨”的时候,小鹿般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星光,让人想到美好的夏日夜晚,星汉灿烂的情景。每次她妈妈哭的时候,她都会用小手去给妈妈擦眼泪,安慰妈妈说:“妈妈,别哭。”在关怀中心两个多月后,妍妍就走了,当体征检测仪那“滴”的一声响起的时候,顾愿没忍得住,哭出了声音,那也是她第一次在送别服务对象的时候,哭出声音。

共 28114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临终关怀,是一个特殊的服务项目,服务的对象是一群在医学上被判定无药可救的人,即是走到生命终点的人,但他们没有被放弃,而是用爱陪他们走到最后,并让他们的灵魂找到归宿,安宁地离世。从终点出发,是从一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在生命最后幻化并坚信从死亡走向新生的一个过程,坦然面对死亡,勇敢开启新的旅途。小说读完,被作者丰富的阅历以及对生命深刻的认识深深折服,笔下的文字厚重大气,充满哲学意味。作品描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但没有过分营造忧郁悲伤的氛围,而是用看开一切的智慧书写出生存的淡然,通透和安详。这篇小说的主题是爱,爱是宏观的,也是具体的,具体到在顾愿这个临终关怀志愿者身上。她也是一个经历过绝望与痛苦的人,14岁的儿子白血病离世,她原以为做公益只为让自己从苦海中脱离,但她后来看到了病人离世前的恐惧,她把这做成了事业,把病人当成朋友,陪他们走到最后。故事围绕费大爷和丁格展开层层叙述,语言鲜活,加上精准的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了顾愿这个爱心天使的形象。顾大爷错综复杂的家庭琐事,子女不肯原谅,也不肯前来探望,最终费大爷在丁格的影响下找到灵魂的归处,死后捐献遗体,让更多人得以生命的延续。丁格是一个花季少女,却活的通透,她列好自己的遗愿清单,顾愿帮其一一实现。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却又是人人早晚要面对的,作者将笔探向人类幽微的内心,细腻客观地表达出人类面对死亡时的真实,而临终关怀又是给予抚慰与关怀,因而文字便有了安抚人心的作用。一篇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2210001】【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240102第0001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一生执着        2024-01-13 16:28:54
  不愧为绝品,一字未拉拜读完佳作,老师文字功底绝了。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