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既往】黄腹角雉(散文)
一
从石垟林场出发,沿着高岭头溪顺流而下,大约过了五里地,溪就变成“隐山湖”了。这时,道路猝然急转,猛猛地拐向右侧的山谷里。路是柏油路,如一支穿心的箭,从谷底径直射向横亘在峡谷尽头的大山脚下,击穿了一个霓虹闪烁的人工隧道。出了隧道,前面豁然开阔。两面青山,左右对峙,像两道巨浪,排空而起,深深陷下的,是一条随着山势斜切逶迤的大峡谷。它就是近几年来名声鹊起的猴王谷。这里,不仅是猴子的王国,更是其他野生动物的天堂,黄腹角雉便是其中之一。
癸卯年五月间的一个清晨,我从猴王谷的“树屋”中醒来,领着小倩去逛山——一个来自沪上的小学生。
与我们一起醒来的,有晨曦、小鸟和森林。淡雾、山风跟着我们的脚步在游走。那畔的山崖下,有一溜花儿开了,粉粉的,红红的,异常绚烂。我领着小倩过去看。穿过几棵红楠,绕过几棵朴树,经过几棵黄檀,惊飞几只尾巴长长的彩鸟,花林到了。哇!是紫薇!真想不到,小倩居然认得它们,惊叫了起来。我说,是紫薇,不过此紫薇跟你在城里看到的不一样,它们是野生的,叫野紫薇。小倩说,哦,是这样呀,那这些紫薇可就珍贵了。这年头,人们都向往自然,连孩子也知道野生的要远比人为的值钱。
潜意识告诉我,今天很有可能会遇到惊喜,我很想给小倩来一个惊喜的意外。
突然,就听到了那边的树林里传来了令人振奋的鸣叫声。“哇……哇……”“嘎嘎嘎嘎嘎”,鸣叫声清亮、抒情、欢快、豪勃,充满朝气,破空而来,节奏感十足。我一听,心头的血液就不禁沸腾了。我拽过小倩,神秘兮兮地对她说,小倩,从现在起,你注意了,再也不要发出任何声响,阿公带你去看鸟类中的大熊猫。话音刚落,不料她就“哇”地惊叫道,是真的吗?鸟类也有大熊猫?我赶紧朝她“嘘”了一声:不要叫,也不要讲话,你的明白。她眨着眼睛,吐了吐舌头,向我做了一个鬼脸,立即把嘴唇呡得紧紧的,朝我点了点头。
我们猫着腰,踮着脚尖,像俩个偷地雷的鬼子似的,悄悄地、贼头贼脑地朝发出鸣叫声的山林摸了过去。
这是一片原生态的自然混交林,在幽暗的视线里,能依稀分辨出它们之中有悬钩子、虎皮楠、山合欢、胡颓子、青冈、白栎、山樱桃、山茶、映山红、野海棠、交让木以及覆盘子、野草莓和蕨草等植物。我们在林间一边轻轻地走着,一边不停地张望,一路分花拂叶,搜索前行。
没有这样的故事,没有这样的氛围,黄腹角雉能出场吗?小倩这样说,我不知是抱怨还是说真的。
看过武侠片?这是神秘大侠。我们先自己吊足了兴趣。
二
终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前方的一块蕨草地上,面对面站着一对黄腹角雉,它们正在彼此相视。雄的那只,其形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二·附吐绶鸡》中已写得分明:“大者如家鸡,小者鸲鹆。头颈似雉,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圆点,如真珠斑。……”小的那只,浑身棕褐,上体密布黑色、棕黄和白色矢状斑,下体皮黄,腹部杂以大形白斑,亦不见有艳丽肉裙。小倩说我备课了。我不否定。
我们在距它们十米开外停下,不再靠前,悄然埋伏在一丛杂草里,默默地看着。乖乖!真是千载难逢,谁能想到呢,时下正值黄腹角雉的发情期,我们竟然遇上雄鸟向雌鸟求爱的浪漫时光了。
雄鸟求偶的过程精彩得让人目瞪口呆。它首先向雌鸟炫耀自己无比光鲜亮丽的外表,但见它雄姿勃勃地站在雌鸟的面前,略一运气,爆棚的荷尔蒙便使悬在嗉囊里的肉裙,在瞬间充血膨胀下垂,像从颔下垂下一条朱红色的绶带,上面纵横交错着一道道翠蓝色的条纹,远远望去,酷似一个繁体的“寿”字。而头上的那一对翠蓝色肉角,直挺挺地突了出来,锃亮锃亮的,一闪一闪的,宝石放光芒一样。这是序幕,接下来,雄鸟便进入求偶的实质性阶段了。它像一个帅小伙,首先彬彬有礼地向雌鸟下跪,用一张羞红的笑脸,频频向雌鸟点头。意思是说,亲爱的,我向你求婚了,你愿意嫁给我吗?然后,它张开翎子锦绣的双翅,朝雌鸟不停扇动,双脚像跳街舞似的,前后频频伸缩着,同时张开红红的嘴唇,“嗤呀嗤”地长叫不止。仿佛在用颤抖的手,激动的心,反复说着:我爱你,我爱你……
此情此景,让我不由想起了那些头戴鹰羽冠,浑身画满鲜艳花纹,在林间击鼓跳舞的印第安人,人类在大自然里,才显得生动。
雌鸟显得矜持而又高傲。开始始终伫立不动,只是默默地注视着雄鸟的表演,反应相当冷淡。骄傲的雄鸟急了,突然一个鲤鱼打挺,轰然站立了起来。它紧夹两翅,低头向下,嘴尖朝地,将头上的彩角直直地指向雌鸟,发出了一声响响的,且又长长的“嗤”。雌鸟终于动心了,它在雄鸟的面前微微地打开了不轻易流露真情的翅膀,慢慢地蹲伏了下来。接下去的情景,小儿就不宜看了。
我正欲用手遮住小倩的双眼,不料就在此时,林子里却忽然出现了两束绿汪汪的幽光。我大吃一惊!定睛一看,真是该死,一个神秘的不速之客悄然而至了。那是一头豹猫,体态比野猫略大,腰细腿长,双目磷碧,毛色浅黄,浑身布满铜钿大的斑点,活脱脱的就是一只小金钱豹。豹猫身手敏捷,生性凶猛,以鼠类、兔类、蛙类、蛇类、鸟类为食,时常潜入村庄偷鸡摸鸭,是黄腹角雉的天敌。
豹猫的出现,就意味着一对黄腹角雉的甜蜜爱情宣告破灭了。丛林法则,向来就是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本也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那对黄腹角雉实在是太可怜了。有道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我在第一时间便作出了果断的抉择,像一个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的好汉,在豹猫即将向黄腹角雉发起攻击的千钧一发之际,挺身而出,大喝一声。结果是明摆的,豹猫跑了,黄腹角雉也惊飞了。
返回路上,我向追问不休的小倩解释了其中原委。小倩说,黄腹角雉太神奇了,比凤凰还要漂亮。我告诉她:它就是鸟类的大熊猫,在这片大山上,栖息着两种俊鸟,它们的绰号都叫凤凰,白鹇是白凤凰,黄腹角雉是彩凤凰。我找不出一个精当的比喻,看来人认准了就难以改变,我也不愿改变对黄腹角雉的审美印象。
三
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的鸟种,仅分布于江南的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和岭南的两广一带。主要栖息在海拔600至1800米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它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相当苛刻,须全年湿润温暖,年均气温15度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降雨量达2000毫米左右。其中尤喜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山矾科、蔷薇科、杜鹃花科和黄山松等树种建群繁衍。食物以蕨类及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种子为主,也吃白蚁、毛虫等小量动物性食物。一句话说,它几乎就是一个素食主义者。
小倩说,黄腹角雉活成了佛。我颔首。
黄腹角雉又称角鸡、寿鸡,是一种吉祥鸟。古时它称吐绶鸡,因“绶”在古代代表着官爵的绶带,它又是权力的象征。
有人认为,它的文化史始于唐代。因为在大唐盛世,它一度曾被列为贡品。刘禹锡也曾专门为其赋诗“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自唐之后,它的形象便屡屡出现在诗词古画里。而传统图案则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以黄腹角雉为主角,配绘山茶花的画图为“春光长寿”;配绘寿石和水仙的图画为“代代寿仙”。配绘腊梅、天竹、水仙的年画为“天仙拱寿”;配绘梅、竹的纹图为“齐眉祝寿”……
其实,它的美名可远溯到古老的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云:“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诗中的“鹝”,虽是虉草之喻,但实质上所指的是鹝鸟。鹝鸟,即吐绶鸟,乃现在的黄腹角雉也。
它的雅号也远不止如上所述。古人认为它很奇特,形状、毛色都像鸡。天晴淑景,颔下吐绶,长一尺,金碧晃曜。花纹如蜀锦,中有一字,乃篆文之“寿”,阴晦则不吐。顷之渐收入喉中,剖之无所有也。它在丛林里行走,人们担心它藏在素囊里的锦文会被树枝刺破,避株,吐锦鸡,锦囊,真珠鸡,孝鸟……都是她的芳名。黄腹矢雉,堪称是一种历尽沧桑、久经历史的神鸟了,它究竟在山林里存在了多少年,也许只有老天知道。我们都很佩服古人在没有“百度”的年代,还懂得那么多,他们的审美一点不必现代人差。
黄腹角雉与“林中仙子”白鹇同宗,是鸡形目雉科角雉属鸟类,同为生态环境的标志性物种,身价却比白鹇尊贵。白鹇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而黄腹角雉只属一级,被誉为“鸟类大熊猫”。我想,这除了它是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极难繁殖。
黄腹角雉,体胖粗笨,不善飞翔,天生胆小,虽活动隐秘,却总是屡屡犯傻。遇到险情时,它往往反应迟钝,站在原地不飞不跑。当来敌逼近身边时,它才大梦初醒,但想逃离已经晚了。惊慌失措之下,它一头扎入草丛里,却把整个身子暴露在外,故又被称为“呆鸡”。它肉美蛋鲜,天敌众多,有的食它的肉,有的吞它的蛋。较为常见的有黄喉貂、黄腹鼬、豹猫、花面狸、林雕、凤头鹰、松鸦等。它又是弱者,引起我的同情。
我听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曾在红外相机的影像中发现了一个画面:风清明月夜,一只黄喉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到黄腹角雉的人工鸟巢里,秒秒间就把两枚鸟蛋吃了个精光。一般来说,黄腹角雉一年仅产一窝,每窝产卵三五枚,少则一枚,繁衍本就不易,加之天敌频频来袭,又复以栖息地日趋缩小,前景堪忧。
黄腹角雉号称“鸟中之王”,寓意“吉祥长寿”,想不到现实中的它,一点也无王者之霸气,一点也不“寿”,让人唏嘘了。
邻县泰顺的乌岩岭,是个国家级黄腹角稚自然保护区。据监测,区内黄腹角雉的密度,八十年代后期每平方公里尚有7.1只,到了新世纪初,仅达0.9只。经“国际鸟盟”调查分析,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黄腹角雉种群大约在9300只。这个数量,也就是等于全球的数量。去年元旦,我特地去了一趟乌岩岭,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如今乌岩岭的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已由过去的50多只增长到500多只。
然而,日前我在网上又看到一个资料,说目前全国的黄腹角雉,仅存4000余只。保护黄腹角雉,仍然任重而道远。如果不是还有别的事做,我愿做个陶渊明,不采菊,只护鸟。
四
大前年的初秋,我与几个文友到铜铃山采风,饭后至一林间小道散步,忽闻路下传来了一阵“窸窸”声,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黄腹角雉母亲正领着三只小鸟在林下觅食。不知是谁惊叫了一声,鸟们跑了。同行的老雷像豹猫般冲了下去,逮住了一只小的,拳头般大,翅毛末齐,又呆又萌,煞是可爱。有人建议他将其捉回家饲养,立马就被众而诛之。老雷给小鸟取了一个乳名儿,叫“小雷神”,遂将它放回山林。我想,那只由雷神护佑的小精灵,现在一定会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或大姑娘了吧。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珍奇鸟类面前释放出特别的温情,与这个时代有关,保护,不再是一种声威呐喊,而是发自心底的情感行动。
另外一次是去年的三月。那天早晨,我伫立“云顶山庄”的“观海亭”里看云海,忽闻山间的云深处,传来了一阵“哇……哇……”“嘎嘎嘎嘎嘎”的鸟叫声,一听,便知这是黄腹矢雉在向同族宣告领地主权。庄主朱进洪告诉我,鸟叫的地方,是一片原始森林,里面不仅有黄腹角雉,而且还生长着崖豆、七叶一枝花等名贵的中草药。
鸟的世界,很少出现互残的场面,和睦相处,鸟类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别让鸟儿笑话我们的幼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林茂不茂,有鸟则荣。黄腹角雉是山林的灵魂,大地的安神。它的翅膀,扇动的是生态平衡的气息;它的呼唤,鸣唱的是大自然和谐的天籁。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是多么的富有灵性和有幸啊!对此,我感到无比骄傲。
回到树屋,小倩绘声绘色地向众人述说了她的清晨奇遇。大家炸锅了,他们不由分说地拽着我,嚷嚷着要去看黄腹角雉。一行人拎着棍,拄着棒,迎着斜斜细细的穿林阳光,绕过一棵棵树,踩趴一簇簇花,来到了老地方。唉,哪里还有黄腹角雉的影子。惟眼尖的老赵在杂草丛中,找到了一根从黄腹角雉身上掉下来的翅翎。翅翎很美,长长的,彩着色,缀着斑,与戏剧里插在穆桂英头上的翎子无异。
把这根翎子交由小倩保管。小倩爱不释手,高兴得手舞足蹈的。她说,从今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根翎子,同时还要把黄腹角雉的故事好好地说给她的同学们听,号召大家共同保护好那些“鸟中大熊猫”。
山风袭来,林涛滚滚,满谷震荡,仿佛是雷鸣般的掌声要献给大山里的主角。
黄腹角雉,是深山茂林里的传奇。她的传奇不在书本上,我们必须打开自然的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