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既往】我的处女作是火炕(散文)
【编者按】这是怀才老师的一篇别开生面的哲理性散文。作者早年在农村做过瓦匠,而盘农村火炕,是作者之长。在作者看来,盘火炕其中透着很多的学问,需要具备匠心才能做好。这像完成一篇文章,其中有着许多的细枝末节,需要谋划和处理。作者在乡里完成了多篇这样的文章。而首篇处女作却是完成了自家新房的火炕。显然作者是成功的,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此篇文章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于盘火炕的技艺中,为我们归纳并挖掘出很多人生哲理,通篇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编者归纳以下几个方面,与文友分享:首先,作者把盘火炕的技艺,巧妙的与中国传统的五行先联系,确为独具匠心。作者在此并非探讨客观事物内部之间的规律,而是着力于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五行之一的火,是天帝遣火神降下凡间,才使人类从动物界脱颖而出,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五行与人类的发展密不可分;其次,作者从盘火炕的过程中,从烟道是否顺畅,总结出的前因后果,及解决办法,引申对不良情绪的疏释和排解,让读者阅后深受裨益;还有,文章从个别到一般的叙写和阐发,条分缕析,层层推进,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升华,使文章具有了相当的厚度。总之,文章构思精妙,叙议结合,让我们从一种寻常的技艺中,领略到深刻的人生奥秘!好文章,先睹为快!力荐文友感受经典!体味寻常经历中非同凡响的人生精粹!老师创作辛苦!遥握!体健,冬暖!【东篱编辑:郑德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030004】
1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1-03 13:23:45
赞成天方老师说得话,一行行,行行行!人有用,责任心强,入哪行都行!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3 16:07:14
谢谢湘莉老师再度留墨。天方老师的经历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天方老师在商海里打拼,靠的就不是我这种盘火炕的小功夫了啊,需要有胆有识,有大智慧。天方老师是我们东篱的骄傲。湘莉老师文章写得好,书教得好,也是符合这一条,我向你学习啊。遥握。
12 楼 文友:简柔 2024-01-03 15:43:21
我们南方没有炕,只有北方才有炕吧。我曾在电视里看过,就像一张床,功能很多,兼具坐具和床,吃饭等等也在炕上,下面烧火。我想寒冷的北方冬天,有一个火坑,冬天就过得很温暖,很有味了。真没有想到怀才老师还会做炕,感觉没有什么您不会的。怀才老师的火炕,写得又细又广,又深又厚,长见识了,好佩服您。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3 16:17:40
谢谢简柔老师为小文留墨鼓励,感觉很暖。南方没有炕,包括山东省的鲁西南一带也没有,大约是胶东半岛和东北地区有。火炕是盘在一间房里的半截,和房门齐,炕前摆着柜子,放置物件,也摆放座钟。和一张床差不多,但不能挪动,对的,吃饭就在炕上,盘着腿,下面烧火,一直温暖。的确北方需要一铺火炕,驱赶寒冷。盘火炕,是我十八九岁的时候做的,多少年了,可能就是记得,真要做,还要好好琢磨了。写火炕,也希望把温暖传递给读者。简柔老师有兴趣就趁着冬天到北方一游,住在农家乐,一般是有火炕的,非常舒坦,不像宾馆的房间,千篇一律,感觉不出什么特别。遥握,问候冬暖,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万事胜意!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3 16:10:37
可能池州一带就没有火炕,锅灶必须有,是不是也放在厅堂里,烟囱直接冒烟?靠近南方,气温合适,就不需要火炕了。各地不大一样。热炕头,冬天睡,特别暖,舒坦呢。有机会去北方的农家乐体验一下,愿怎么伸腿胳膊都可以,露在外面也不觉寒。感谢欣然老师再度留墨,遥握!
14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1-03 16:17:44
我生长在农村,知道搭火炕还真是手艺活,有的人搭的炕住着舒服,连梦都是香的。有点人搭的炕住着就是活受罪。老师有这手艺真让人羡慕,老师在我眼里形象更加高大了,了不起!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3 16:22:53
谢谢本真老师的美评,谢谢鼓励。盘火炕,是少年时的往事,我16岁高中毕业,在农村干活一段时间,应该是成长的起步,对农村的手艺活很羡慕,于是就拜师学习,没有什么仪式,就是跟着看,师傅也无教材,看到说一下,就试着干,居然有了手艺。本真老师说,睡在好的火炕上连梦都是香的。我非常相信。我曾经在队上看场,秋天睡在屋子里的火炕上,睡前猛烧,经过炕太热,把我的脊背烫出两个水泡,笑话,不敢提啊。谢谢本真老师的关注,看到你的文章,我也很羡慕,教学之余,对文学那么追求,写出故土的味道和温度,很敬佩你。很期待本真老师的创作走进一个崭新阶段,写出更多好文章。遥握,问候冬暖,谨祝编创快乐。
1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1-03 17:41:24
火炕,南方人没见识过,通过老师的描叙,才知道火炕的作用,长知识了。想不到,老师曾经是个“瓦匠”,还是制作火炕的高手,懂得五行说,了不起。后来当了出色的老师,现在退下来,又成为文学大师,正所谓:“一行行,行行行”。好文拜读,祝冬祺!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3 17:52:22
谢谢吴老师的雅评。我只能算一个阅历相对丰富的人而已。少年时,看到盘火炕,就喜欢这门手艺,于是就有了当瓦匠的想法,可能是出于谋生的考虑吧。现在的胶东半岛,农村还有盘火炕的传统,但城里已经没有火炕了,通暖解决了冬季的寒冷。当老师是遇到了时代的机会,才有了我的今天。所以感恩时代,不负光阴。看似一个简单的农活,要掌握也不易。也是凭着这种冲动和热爱吧,所以投身教学,也不想干得泛泛一般,始终努力着,此时感到心安。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1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4-01-04 18:48:01
盘火炕,农业文明的农村,那份温暖跨越了时空。如今乡村,物是人非。大多懂火炕的人都带着那些温暖在另一个世界里。故事,乡们唠嗑吃瓜子的时光,留存了人间浓浓情,成了乡愁。而延安火炕,因为经历了波澜壮阔生死考验,温暖了整个民族的未来。火炕远去,怀老师火热心永存。一如那枭枭的烟弥漫时空里,永远成为怀念的景。鸿雁问候怀老师!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4 18:51:11
谢谢鸿雁老师的美评。写作的时候,马上想到和外孙的一段对话,所以就用上了,感觉一段历史就衔接起来了。火炕是北方农村和县城的标配,温暖从火炕放出,如今时代变了,但那份温暖的记忆不能丢失,所以就写下来。遥握,很期待鸿雁老师的作品。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