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茅山访茶(散文)
一
茅山是山,是大山,是大别山深处莽莽苍苍的一座大山,是聆听鸟语花香、寻访世外桃源的绿野仙境,是大自然的山水画廊,是鸟兽云集的温馨之家,是四季花海的宝地,是茂林修竹的胜处,是绿意盎然的福乡,是云蒸霞蔚的梦境。
茅山是地名,是岳西县五河镇辖区内的一个古村落,当地人称“小河南”,是小有名气的地方。这里,是生长山水美景、神祗图腾的广袤丛林的地方,是生长草木万物、风情万种的人类花园,也是滋养这里子民贫瘠人生、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是自古以来盛产好茶、名茶的山川。这里山高岭大,常年繁茂葳蕤,绿浪起伏,流泉潺潺,飞瀑隆隆……
寒风凛冽中,我应邀到茅山——“小河南”访茶。
出岳西县城,西南行。
岳西,大别山腹部的深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一路十八弯直上中关镇,再一路十八弯直下五河镇,过五河镇又直上十几公里,到达茅山小集镇,也就是当地人称呼的“小河南”。再过约十里,浑然进入一个山中小平原。四周山峰高高低低,皆绿色满目。层层田畦,沿着一条河流铺展,虽是冬季,略显苍凉,但仍不失田园风光。田园两边的山脚处,栖息着一簇簇人家。
我放缓车速,沿河而上,游历这里的山水,我要看树影婆娑,听泉水“叮咚”。畅想这,翡翠环绕下清澈的山泉水,一路欢腾,一路唱吟,带着山里人的质朴与厚实,流向更古的远古,抵达更远的远方……
在河南村部后面,我们来到了原村主任、现已退休仍不赋闲的蒋国生老总办公室。
蒋国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个子高高,一位憨厚的山里汉子。当过道班工人,下海经过商,任过村委会主任……样样都很出色,都有成就。现在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后,仍然经营着安徽龙井河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岳西县桃树沟家庭农场,创立了“乌冒尖牌岳西翠兰”响当当的品牌。
二
蒋国生在办公室等候我们多时。我们一落座,他便喜盈盈地泡上他精心制作的“乌冒尖岳西翠兰”。碧绿细嫩的茶叶在滚水里翻腾,不一会,绿茵茵的茶水飘散着浓浓的香气,氤氲着整个屋子。
屋子陡然而生诗意。
这是一栋四层小楼,高门大窗。一楼是茶叶生产厂房,一套现代化大型茶叶生产线,安装在车间,因是冬季,用塑料布遮盖保护得很严实;二楼是办公室,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几组书橱里摆满了蒋国生的各种荣誉证书和相关证照。
群山旮旯中的小村落里,竟然包藏着这么一个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茶场,真让我惊奇和敬佩。
品着香气四溢的茶水,我想,这茶怎么这么香?
我猛然醒悟,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茅山“小河南”,是大别山深处的高山区,是岳西名茶产地之一。
大别山的深处,地势较高,处处崇山峻岭,处处山泉叮咚,处处林海翻波,处处鸟语花香。横亘鄂豫皖三省边界几百里的大别山脉,为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一水中流,南北两别,山地多深谷陡坡,地形复杂,坡向多变,坡度多在25°~50°。山地地质构造基础是古生代华力西中期的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主要由前震旦纪地层和侵入岩构成,以花岗岩、片麻岩等为主。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土质,是高山茶叶最佳产地。
山高岭大,诗意盎然,孕育着励志的故事、滋生着美丽的传说。
在很远很远的上古,“小河南”的一位长者,带领他的儿孙和邻居,荜路蓝缕,辟草开荒,硬是凭藉粗砺的劳作,在一个叫“乌冒尖”的大山中,开挖一座座山坡,开凿一步步石阶,栽种一片片茶园,大山呼出的气流变成天际流动的风和云,长者及其子孙和邻居们劳作的汗水落地成雨露,风、云、雨露、花香和汗水共同浇灌和滋润茶苗……茶叶在一片片心血、一片片花海、一声声鸟语、一阵阵云雾、一条条山泉中吸取精华,生根、生长、抽芽……茶园茂盛,茶香四散。
生命和生物在此繁衍,文化和文明在此发酵。于是,寄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便与这片土地染成一色,融为一体,成为他们最鲜明的胎记和宿命。他们一代代靠山吃山,养茶吃茶。“小河南”的长者所栽插的茶叶,在广袤的山谷坡地蔓延生长,渐渐与杂树融为一家,与杂草相扶相生,与兰花、野花成为朋友。茶叶成为野生,香气特别,味道特殊,作用也非常神奇。这神奇独特的茶叶,挽救了一位高僧。盛夏,烈日炎炎,晚唐高僧义玄,自妙道山庵转场,去往位于乌冒尖旁边的四望山庵传经布道,为了赶时间,他不顾酷热,翻山越岭来到了四望山庵道场,或是天暑人乏、亦或是其他疾病,突然晕厥于讲经现场,口吐白沫,偏方用尽,隔日不醒。僧众无策,便冲泡采自“乌冒尖”的野茶使其服饮三次,义玄高僧果就恢复如常。醒来闻其因果十分惊讶,便吟诗一首云:“巍巍乌冒白云间,佛赐仙茶释空禅,他年化得斋钵满,广种山川与心田”。“乌冒尖茶”因此得名,名声大振。僧众也遵高僧之命,将“乌冒尖”神茶“广种山川”,竭力经营,此后数百年都与妙道山庵、雪山庵联袂合制“乌冒尖茶”。
“小河南”的子孙后代,受恩于茶,不忘茶恩,一直经营呵护着“乌冒尖茶”。
茶树一年一年生长,一年一年抽芽,一年一年香遍四野。老茶树也年年摇曳生姿,奉献新芽。
“乌冒尖茶”独特的清香,名扬四方,引无数茶客争相品尝,一时间“乌冒尖”茶叶一叶难求,“洛阳纸贵”。崇祯皇帝南巡,无意中品尝了“乌冒尖”茶,回味无穷,赞不绝口,立即御批此茶为“贡茶”。于是,“乌冒尖”贡茶名扬四海。
这是浅绿、翠绿、墨绿层林尽染的茅山,是幽谷深邃、常年云雾缭绕的“小河南”,是茶树生长、茶叶神奇的茅山“小河南”,是名茶“乌冒尖”的故乡。
但凡民间传奇,后续故事更会精彩。
大山的精气、筋脉,茅山人的骨气、血肉,世世代代铺撒这里,聚合于此,接续谱写一曲曲清香而热烈的茶歌、生命之歌!
这里有“长者”栽插的古老茶树,有义玄高僧及其僧徒们“广种山川”的茶树,更有新一代“小河南”人新栽插的茶树。古茶树、新茶树,如人类习以为常的群居,融合,渗透,千丝万缕,牵牵绊绊,缠缠绵绵,不离不弃,各自安逸,各自茂盛。都说是:你方发芽,我来冒尖……千百年来,它们的根系,鲜活着,盘绕着,默默吮吸土壤的营养、湿润的地气,在为来年萌芽积攒力量!
新老茶树相约,春风吹来,一起萌芽、一起绽放、一起生香、一起扑汤蹈火。他们共生共荣。这生命神树,是“小河南”这片神奇之地的宝贝!
漫步在“小河南”茶园,整山整坡的茶树,在冬日阳光照耀下,任尔苍翠浓绿;茶花正在盛开,白瓣黄心,情景交融,任尔美目顾盼,好看好闻;茶园很大,坡度很陡,任尔爬得气喘吁吁,心旷神怡……
这就是蒋国生经营的茶园。
这是整山整坡的茶画、茶歌。
一年四季吹过的风雨,飘落的雪花,皴染滋养着茶树。整个茶园浓淡相宜的绿,彩绘着满枝的摇曳,一排排、一棵棵,像一组组灵秀跳跃的赞美诗;枝头上的茶花,更像是一朵朵晶莹剔透的冰凌花,点缀在一片绿海之中。展眼而望,整个茶园如画,如椽巨笔,泼墨一幅幅绿意盎然的绿,泼墨一帧帧飘逸着茶香的山水画……虽不是茶季,我似乎看见了采茶女轻盈而现,粉面桃腮,汉服翩翩,纤手翻飞;似乎听到了采茶女你唱我和的莞尔动听的茶歌。
三
虽为冬季,但满园春色,满园诗意。
日月更替,茶歌依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者”的后代蒋国生,担起了振兴与发展“乌冒尖”茶叶的重任。
本来在外地当老板的蒋国生,生意兴隆,事业兴旺,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为了“乌冒尖”茶叶的传承与发展,也为了家乡的发展,他于2010年,毅然返回家乡,承包了全村千亩山场,兴种茶叶,在长者传承下来的“乌冒尖”茶的基础上,创制“乌冒尖”岳西翠兰。
他要在一片叶子上用智慧、使力气。
他注册了安徽龙井河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开展茶树培植、茶芽采摘、茶叶制作等等研究,兼做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绿色发展”是蒋国生始终秉持的理念,“做好、做强、做优、做大”是蒋国生为“乌冒尖”岳西翠兰定下的目标。他极力学习并传承制茶技艺,弘扬工匠精神,把“茶事”当做自己的人生大事,顾茶不顾家。
他匠心守艺承文化,另辟蹊径谋发展。他要传承“长者”的茶业,继续演绎更加精彩的传奇故事。
“茶”字好写,“茶”汤好喝,“茶”事难做,“茶”业难兴。
蒋国生打小就与茶结了缘,在外创业忘不了家乡茶,日常所喝全是“乌冒尖”茶。他用几十年书写着一个“茶”字,探索着一个“茶”事,经营着一项“茶”业。茶香浸润着他朴实平淡的生活,滋润着他谦谦君子的灵魂。蒋国生说,他是“长者”的后人,长者艰辛创立的神奇的“乌冒尖”茶叶,不仅仅救活了义玄高僧,得到了皇帝的御封,更供养了我们世世代代的“小河南”人,我们不仅有责任传承神奇,更有责任发扬光大。
语言朴实,目标明确,志向远大。
莫道前路多辛苦,越是辛苦越向前。
回乡之初,白手起家。面对承包的荒草茵茵的山场,他皱起了眉头。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请来挖土机,找来石匠师傅。平整山场,砌坝拦土。
他带领全家一个冬季都吃在山场,累在山场。
一开春,他立即购茶苗,栽茶树。
千亩茶场,茶苗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四
回乡创业以来,蒋国生所走之路,所做之事,所付出的一切,都与茶有关。他为人忠厚实在,在弘扬光大“乌冒尖”茶叶的同时,带领全村群众种茶、采茶、经营茶,用自己茶园的收益来投身于脱贫攻坚与发家致富,为群众做了诸多好事、实事!获得了群众赞颂,获得了组织上的赞许,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并成功当选为五河镇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乌冒尖”岳西翠兰在蒋国生一手打造下,在“小河南”的“乌冒尖”大山中成长、发育、出品、出名。
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探究,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他成功了。“乌冒尖岳西翠兰”,“一芽一叶”,形似兰花,最大的特征是“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不仅如此,茶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成朵,色泽翠绿鲜活,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青睐。茶叶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
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制茶高手”、“茶叶专家”。
2014年,应河南村全体村民的一致要求和推举,他担任了河南村委会主任。
群众的重托和组织的信任,是希望,是力量,是责任。
蒋国生一边打理好村务,极力为群众做好服务;一边想点子发展经济,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一边继续开拓创新,振兴“乌冒尖”茶叶。这是他回乡创业的初心,是担任村主任后的决心。
说起河南村,也顺便说说它的历史。
由于岳西县建县很迟,只有几十年时光。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国民党为了剿灭共产党,辟潜山、太湖、舒城、霍山等县结合部组建而成岳西县。河南村的历史更短。河南村位于岳西县五河镇的东南边际。以前的“河南村”是属于茅山乡,规模小。撤区并乡时,茅山乡并入五河镇。二○○四年六月,将永乐村、河南村合并为河南村,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30个村民小组,人口1858人,山场面积2.86万亩,旱地500亩,水田1260亩。是山多地少的纯山区。山区很贫穷,但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很多。大别山大峡谷和闻名遐迩的妙道山景区就在身边,境内奇峰异石、龙潭瀑布,山川秀美,风光宜人;河南村境内古民居、古祠、古庙、古树很多。自然景观非常美丽,人文历史非常丰富。“境内祖师、金斗、乌冒、六合、大拇五峰比肩,犹如掌上五指,直插云天。其中“乌冒尖”以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居中独秀,是茅山的山中之山,“乌冒尖”主峰西邻司空、东望天柱。妙道、四望、穿心、雪山四庵相邻互望,共同守护着“小河南”。
五
自古以来,河南村与大别山其他地方一样,山中苦瘠,甲于天下。史籍上,“禾麦无收”“民大饥”“人相食”“积尸梗道”的记载,比比皆是。大深山中,唯有那一丛丛稀稀疏疏的荆棘和一片片老松树,是这里千年不变的主人。世世代代的河南人,日日夜夜盯着这么一些不成气候的土地和大山。土地无言,不待见人;大山无言,不呵护人。人跟土地和大山就这么僵持着。
你不待见我,我就攻克你。自“长者”始,历代“小河南”人披荆斩棘,放火烧荒,开垦荒坡野地,播下种子,也插上茶苗。生命一如荆棘,在贫瘠的山坡上扎下了根,茶苗也慢慢成长为茶树,茶树在野草山花之间,吸取天地之精华,沐浴苍穹之雨露,收纳百花之精灵,成就“小河南”茶叶的独特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