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滦水悠长(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滦水悠长(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23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2发表时间:2024-01-24 05:58:40

作家沈从文说,历史是一条河。一张纸片记载历史,总有残缺;一支笔总会干涸,文字会有断行。我生在滦河岸边,滦河写着我成长的历史,也见证了滦河的今昔变化。滦河悠长,是唱着生命歌谣的一部历史,我在滦河的歌谣中。
  
   一
   滦河源于坝上草原,在内蒙古境内画了个问号,带着口外各族儿女的问候,穿过燕山山脉的崇山峻岭,冲击形成广袤的滦乐平原。
   地理流域之广,一定会蕴藏着更有底色的风景。
   我的家乡就在滦州,是滦河流域唯一以河命名的县级市。在滦河走出大山之后的最后一道挡关之山——研山脚下,就是生我养我的村庄。这里直线距离新河约有三四里,老河四五里。新河是一条人工河,是从日伪时期到解放以后10多年中,靠人力锹挖镐刨、肩挑手提持续开挖而成的。新河的渠首在研山东侧的原研山头村,向西南蜿蜒70多公里,逐渐分流为成百上千条涓涓细流,浇灌出著名的唐山柏各庄大米。从研山极顶向下俯瞰,波光粼粼的新河、老河就像舞台上青衣舞动的两条长长的水袖,而渠头就像是束起的金腰带。
   改造山河,成为那个时代的旋律,也为今天的幸福留下了可能。
   我最早接触到的滦河水并不是在滦河岸边,而是在村口。对,就是在村口,是解放后国家大搞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把滦河水经扬水基站的逐级提升,顺着水渠流进着村里的。
   我们村以前是有名的“白薯村”,当年媒婆给我妈介绍我爸的时候,介绍人征求我姥爷的意见,一向沉默的姥爷就说了句,到了那里就有的白薯吃了。后来修了大渠,引来了滦河水,村南相对平整的土地就变成了一年两熟的高产田,玉米和小麦倒茬种。四级扬水基站建在小东山东侧,直接把水抽到山顶,顺着山顶大渠一路浇灌着山上的梯田。然后水渠顺着山势下山折向村北,一直延伸四五里,通到杜峪村南的地界儿。当年的钢管、水泥管都是稀罕物,水要通过马路,就得修涵洞。可村里又拿不出钱,村里的能人赵大明白出了个主意,把村里几棵空了芯的白杨树给放倒,找木匠加工一下,就成了简单的管道,也用了好些年。
   智慧蕴于民间,也是滦河水给了人们启迪。
   有了滦河水的滋润,再加上开垦荒地,修建梯田,村里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穷苦了几辈子的“峪里人”终于摆脱了过去靠天吃饭的面貌,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是真心感谢共产党,毛主席,只有他们有改天换地的勇气和魄力。
   北方的春季多春旱。春分一过,阳光变得妩媚起来,小麦等着一场春雨的滋润,就能绿生起来。春雨可以迟到,有了大渠,滦河水永远不会迟到。
   赵大明白在村里的高音喇叭里大声吆喝,社员同志注意了,社员同志注意了,明天都到大渠上浇地去,明天抽水,从东往西,各个生产队派人安排……
   比大人反应还快的是村里的小孩子们,他们和大人一起一大早就赶到大渠上。不过,我们的心思可不在浇麦子上,而是聚在一起玩儿水。
   三级扬水基站就在村东头不远处,十几米长粗大的钢管呈45度,从北向南倾斜着爬上来。渠头用的石头多是当年扒了村东头的龙王庙剩下的石头砌成的,还有半截断开的石碑也嵌在墙里,字迹模糊不可认。大渠开头一段是石墙,进了村口就是夯土砸实的。我们站在渠头,足以俯瞰东面的“徐寨子村”,“东法宝村”。要不大人都说田峪村是块宝地呢,就算把周边村子都淹没顶了,我们村也没事儿,原来我们村子地势这么高。听大人们说,在1962年滦河发大水,北面10里的县城内数日平地行舟,我们这里也安然无恙。
   不过,我担心我的故乡也不能幸存,水利和水患不会在某一段。一条河连接的一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随着下面传来孩子们的欢叫声,奔跑声,我们知道下面的水头过来了。随着基站下面蓄水池水位的不断上升,终于,三级水站的电闸被“哐啷”推上。在一声怒吼声中,水柱从巨大的钢管口喷射出来,重重地砸在渠头里。之前被孩子们塞进钢管的秫秸、木棍,甚至小石子被一股脑地推出来,引起我们的一阵阵欢呼。
   然后我们就像上一级水站的孩子们一样追着水头奔跑,呼喊,生怕远处的大人们不知道。开头的水都是浑水,它疯狂地舔舐着周边的泥土,钻进窟窿孔洞,带着泥沙草屑,还有早就砸晕了的小鱼小虾、蝌蚪一路向前。偶尔大渠水会在大渠薄弱的地方决口,也会在被老鼠打过洞的那里出现管涌,我们就大声呼喊大人过来堵,心里美滋滋的,就像我们做出了天大的贡献。有时候还能在水头上发现没来得及逃跑,被灌出来的蝲蝲蛄,老鼠,甚至蛇,它们在水里拼命地挣扎。我们小孩子则特别兴奋,就用木棍捅,用土块儿、石头砸,好不快乐。我有一次玩得太兴奋了,一脚踩空,滑到水里,浑身上下全都湿了,还灌了一嘴的泥浆,那也舍不得回家换衣服,一直玩儿到中午才肯罢休。到家里时,衣服都快给腾干了,上面满是泥浆。
   只一天,村头的蛤蟆就苏醒了,它们都从地下钻出来,开起了大会,夜里咕呱,咕呱叫个不停。仿佛是在给喝饱了水,正在起身的麦苗助威。整个村庄都变得精神抖擞。
   中心小学和乡初中都在我们村西,东面的几个村赶集上店,出远门也都得从我们村里过。大渠自然成为近便的小路。我小的时候,自行车还是奢侈品,学生们上学基本都是靠步行。每天蒙蒙亮就有东四村的孩子们背着书包顺着大渠,踏上山顶,抄近路赶往学校。中午有些同学带饭,人少一些,到了晚上,又是屡屡行行摸黑往家走的学生。雨季到来,大渠暂无用武之地,青纱帐也慢慢起来,地里干活儿的人也少了,大渠路更显得清幽。傍晚月上柳梢,百虫争鸣,风吹玉米叶子唰唰作响,若再有猫头鹰叫上几声,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这时候我总见到我们村的老郝爷爷穿着一身旧军装,牵着那只摆着两个通红而硕大奶子的老山羊,在渠头附近割草,闲坐,抽烟。老郝爷爷脸上有两条长长的疤瘌,夏天,我还曾看到他卷起裤腿的腿上,满是疙疙瘩瘩的肉瘤。他的目光深沉,忧郁,很少和人说话。他咳痰的声音总是呼隆呼隆地拉着长音,特别响亮,仿佛吐出去的是一枚炸弹。我小时候总觉得他长着瘆人毛,总是离老远就躲着他走。后来,父亲说,他那身伤是两次赴朝鲜战场留下的,他是炮兵,那些疤瘌是他的军功章,腿上还有残留的弹片,耳朵也震聋了。据说,弹片还炸伤了他的命根子,所以他终身未娶。父亲还说,他常年在大渠溜达是为了保护过往孩子们的安全。听罢这些话,我对老郝爷爷不禁肃然起敬,再见到他,也不觉得如何害怕了!
   老郝爷爷真是一个可敬的人物,在我的心中,他就是滦河,他的好就流淌在我的心中。不能用澄明如镜的河水映照的他的形象,但他属于这条河的一个重要人物。
   那个年代中国修了无数的水库和不知道几个万里长城长的引水渠,几乎解决了全国的水害和水利灌溉问题,到现在很多地方的人们还享受着这个福利。它们就像无数的心脏和无数的毛细血管,滋养了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又一例证。
   我对滦河有着深深的依恋和感恩。
  
   二
   我看到滦河的真面目,大概在五六岁上。那年夏天,我跟着老叔去到二姑家找我的小表弟、小表妹来玩儿。老叔只比我大五岁,二姑家就住在新河、老河中间的东法宝村。我们是沿着长满青苔的大渠,一路下行,沿路看到了二级扬水基站,和位于新河中的一级扬水基站。当然 更看到了两岸陡峭的新河。河水宽约两丈,上有一座水泥桥,桥面到水面一丈有余,河水并不十分湍急,但打着无数的旋涡,有两只打鱼的小船在悠闲地撒网。桥、水面、渔船这些对我来说都十分新奇,但我不敢过多停留,更不敢绕下去玩水。一直听村里的老人说,滦河水很馋(缠)。我从小到现在,一直纠结用哪个字更恰当,馋,就要吃人的肉体,要吞噬人的灵魂,所以每年都要淹死人;缠,人下去容易被水草缠住,就容易被淹死,似乎都有道理。老叔也胆小,拉着我赶快走。
   二姑夫是个酒鬼,也是个水鬼。他姓张,嗜酒如命。新河桥头有一个供销社,那年月酒、酱油、盐等还都是散装供应。二姑夫经常拿着个空瓶到供销社,“排出几文大钱”,打上半斤散白酒。他也不急着走,就在柜台上和售货员一边闲扯,一边把酒瓶放进嘴里咂摸一口。嘴里淡了,就捏几粒掉落在柜台上的咸盐粒,或者果子渣细细地品。售货员也早就习惯了他的无赖嘴脸,拿话有一句没一句地挤兑他。二姑夫这点好,不生气,不呛火,无言以对了也就呲着大板牙,露出上牙膛的牙花子跟人家嘿嘿笑。没喝一会儿他的脚下就开始拌蒜,售货员怕他吐在屋里,就捏一小撮大盐粒放在他手心,让他赶快回家。二姑夫边走边喝,有时候就倒在路边柴禾垛里睡上一阵。他摔倒的时候即便是让脸着地,也从来不肯让酒瓶子着地的。所以二姑找到他时候,经常看到他脸上有道道划痕,怀里抱着空瓶子呼呼大睡。
   说他是水鬼,是他的水性特别强。据说他可以在老河发大水水面百米宽的时候,一口气游到对岸;也可以憋一口气在水底扎个猛子,十分钟不上来换气游出好远。村里渔夫经常会把网挂在水底,没辙的时候都会找到他帮忙。网这东西可比水草还要难缠,弄不好就会把自己给缠住,送了性命。他们都说二姑夫有一双水眼,可以在浑浊的水下视物10多米远,能迅速找到问题的结症,所以他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偶尔河里淹死了人,沉了底儿,乡亲们也会找他去捞尸。二姑夫从来不会拒绝,也不会跟人讨价还价,酬劳往往就是他最喜欢的几瓶散白酒。
   二姑夫家只有两间地震后搭起的土坯房,墙面只裹着菜泥,大灰都没抹。临近中午,看到我们来,二姑夫睁开睡眼,呲着板牙,咧嘴一笑,说带我们去河边给我们整点河鲜尝尝。二姑一再叮嘱不让我们下水,远远看着就行。我们一群孩子跟着二姑夫到了老河边,这里河面没有河堤的限制,要宽阔很多,足有十几丈宽,飘着几艘小船,飞着几只水鸟,啾啾鸣叫。西岸基本都是向南歪斜的柳树,半人高泥锈的树身上,挂着一些枯枝烂叶,也有一些紫色的须根,那是被大水冲刷过的痕迹。对岸更是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白沙堤,几乎看不到一棵树木。二姑夫说:“对面就属于秦皇岛,是秦始皇求仙到过的地方。而近在眼前的研山,是康熙皇帝曾经来过的地方,他们也肯定也吃过滦河红色大鲤鱼。看看今天的运气,能不能给你们摸着。”说着,二姑夫三下五除二迅速扒掉身上的衣服,率先跳下水,就是一个仰泳,招呼我们下来在浅水摸蛤蜊(河蚌),说这玩意用韭菜炒,下酒可鲜亮了。
   老叔和小表弟、表妹都先后下水,只有我还对河水馋(缠)有深深的恐惧感,迟迟不敢下水。二姑夫笑话我,说:“别说没事儿,就算是有事儿,就凭你二姑夫我,也能用两根小手指头把你轻轻地从水里提起来。”孩子们都嘲笑我,小小男子汉受不了挤兑,我也就跟着下了水。这是我第一次亲密接触大河,有些柔和,有些凉意,脚下的沙子也软软的,滑滑的,还有“软泥上的青荇悠悠地在水底招摇”。二姑夫摸到一根木棍儿扔给我让我拄着,我又兴奋又害怕,也只敢在浅水处学着表弟的样子踩蛤蜊。二姑夫则拿着鱼篓去大坝的石头缝里捉鱼去了。滦河有很多宽四五米,从坝底延伸二三十米长的石头坝,用铁网网住,据说是为了减少河水对大堤的冲刷。也造就了相对水流较缓的芦苇荡,这里鱼虾较多,二姑夫就是在这些塘子里摸鱼捉虾。
   中午的饭菜就是蛤蜊炒韭菜,熬小杂鱼。二姑夫说时间太紧了,也有点点背,没摸着红鲤子,只搞到这些虾兵蟹将,凑合吃吧。二姑夫给自己倒了一大杯子,还让我和老叔陪他喝点儿。我们哪里会,他就用筷子蘸了酒杯往我们嘴里送,说,可香了,尝尝吧。
   我那一天破了两戒,下了河,沾了酒。回来的路上,老叔和我约定,到家不能说,以免挨打。
   我不知怎样评价二姑夫,酒和水,无法分开,嗜酒如同河水泛滥。那时我人小言轻,如果劝劝二姑夫,他一定是滦河里的“浪里白条”。
  
   三
   小升初的那年夏天,我勤工俭学去城里卖冰棍儿。一天傍晚回来,发现院门紧锁。隔壁六奶奶叹了口气,告诉我说父母都去了小爷爷家了,你的五叔去滦河游泳淹死了。
   不多的几句话把我惊呆了,半天缓不过神来。小爷爷是爷爷的三弟,他和小奶奶感情特别好,小爷爷脾气火爆,小奶奶柔和,三言两语总能熄了小爷爷心中的火,让他乖乖听话。生活虽然清苦,小爷爷也总是想法出去挣点儿零钱,让妻儿过得好一点。他们一共生了五个孩子,没有一个是“梳小辫的”。五叔从小被小爷爷小奶奶当闺女养,甚至给他穿花衣服,梳小辫,一口一个老闺女地叫。
   可俗话说“娇妻有一闪,娇儿有一失”,这都让小爷爷赶上了。前几年,五十出头的小奶奶得了肺癌,后期扩散疼痛难忍。只有打上“杜冷丁”能让她少受点儿罪。母亲认识医院的人,那段时候总帮小奶奶搞来药。他家的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母亲也总跟着帮忙。小奶奶的五个儿子,尤其是最小的五叔,总是对母亲感激不尽。我记得清楚,一次五叔说起小奶奶的病情,心情沉重,忍不住抱着母亲痛哭,说,嫂子,我要没妈了,嫂子你就是我亲妈。

共 75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河北大地上,一条800里滦河,水势汤汤,奔流不息,自金初1000多年来,它养育着沿岸无数生灵,润泽着冀中大地数万顷良田。作为一方的母亲河,它恩泽着一方水土,也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首首怆然的悲歌。作者天方老师的故乡,即在滦河岸边,生于斯,长于斯,谙熟滦河的一草一木,一池一景。在本文中,作者与自己早年的经历和见闻,表达了自己与滦河的不解情缘,以及对故乡的深沉的爱恋。作者家乡在研山脚下,离滦河仅几里路程。当年的滦河水,经扬水基战引到村里时,儿时的作者目睹了当时沸腾的场面,并和伙伴们玩的痛快。有了水的村庄,整个村庄都变得精神抖擞,生气盎然!村里的老郝爷爷,是两次赴朝参战的老兵,在大渠上义务巡逻,保护孩子,显示出一位老军人崇高宽广的大爱情怀。作者在五六岁时有幸看到了滦河的“真面目”,它不但造福一方,也有潜在的危险。两岸陡峭的新河水,水不深,但有水草,且有漩涡。作者的二姑父虽嗜酒如命,但水性极好。捕捉河里鱼虾,使之成为饭桌上的佳肴。凡事都有两重性: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正是滦河水的凶险,才造成人间的悲剧——作者的五叔因下河游泳,而丢了性命,和五叔的情同手足,自小玩到大,给作者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接着,二姑父家的表弟的性命,也被滦河吞噬。这让作者对滦河有了怨恨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往对滦河的积怨,早已烟消云散。这些年,见惯了滦河的雄姿和无数用滦河水滋润出的风土文化和美食特色,使人流连,更让人难忘。本文以详尽细腻的笔触。把作者与滦河的恩怨纠葛,向读者娓娓道来,以史诗般的气势再现母亲河的前世今生,表达出对故乡的炽热深情!文章条理清晰,细节描写生动感人,情感真挚。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力荐赏阅!感受倾情力作!老师创作辛苦!【东篱编辑:郑德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1-24 14:45:51
  老师对母亲河,因夺取两位亲人的生命而恐惧怨恨,最后,双方妥协,老师的心融入了滦河,成为河水中的浪花一朵。这篇写童年、写故乡的散文,就像一幅油画,美不胜收。在滦河畔,跃动着那么多鲜活的人物,使人如临其境。语言率真灵动,故事情节烟火气十足,内容丰满厚重。非常棒的文字,拜读学习了,祝新年万事如意!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1-24 17:56:35
  感谢韩老师驻足小文并给与这么高的评价,溢美之词实不敢当,老师应该无数次跨过滦河,他是唐山,秦皇岛之间的界河,滦河还有很多的故事,只我们这里还有詹天佑大铁桥,红色鲤鱼传说,皇帝行宫偏凉汀等,以后慢慢讲来!快过年了,祝老师开开心心过大年!
1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1-24 14:52:37
  家乡的河,包括家乡的土地或大山,总是让人爱着,也让人痛着。滦水,养育了父老乡亲,但也流淌着父老乡亲的泪水。文章里的人物和故事是质朴的,鲜活的,读罢是令人难忘的,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好文,点赞!遥握问候天方老师,谨祝冬暖一切都顺!
回复1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1-24 18:00:19
  老师说的太对了,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呀!何况家乡山上,河边,树梢挂着故事。我的家被搬迁了,虽然只有区区三、四里地,也让我常常感到孤独,失落。再加上身在北京这种感觉越发强烈!祝老师开心快乐过大年!
1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1-24 15:05:28
  滦水悠长,一篇长达7000多字的散文,写得深沉而细腻,饱满而深情,足见天方老师对自己家乡的一片深情。拜读学习了!
回复1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1-24 18:03:44
  感谢小溪老师驻足留墨,溢美之词实不敢当,天方权当鼓励,七千字在老师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你的故事讲述的才叫精彩了,是我学习的榜样。这种略带悲伤的我也是尝试着写写,希望您多多指点!祝老师开心快乐过大年!
14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1-24 19:34:20
  天方老师对滦河的描写有爱有恨有喜有忧。滦河哺育了两岸祖祖辈辈的子民,也吞噬了不少鲜活的生命。我侄子家的儿子16岁,前几年和两个同学一起溺水而亡,看着侄媳妇撕心裂肺地号哭,真是痛彻心扉。当然天方老师此文写得大气恢宏,丰富厚重,可作“滦河文艺杯征文”之用。拜读佳作,盛赞卓越文笔。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回复1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1-24 21:32:04
  每年悲剧都在上演,每年总有后生唱着“征服”去和死神纠缠。我胆子小,不敢去,也不会游泳。咱们都在滦河岸边长大,对她的秉性最熟悉,对她的故事也知道很多,期待您的滦河故事。至于投稿,我看了2000-3000字,这个得砍掉一半,前半部分就够了。能我改一下,投过去,就当玩了。祝老师开心快乐!
1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1-24 21:42:29
  滦河,作者家乡的母亲河,有着太多的故事,有快乐的,有伤感的。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文章写得很深情,让人感动。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1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1-25 12:47:19
  原来我也觉得是不知道选啥题目,怎样下手,现在没问题了,就是素材太少,这个题目早就有了,琢磨了小半年才有点头绪。感谢老师驻足留墨,祝老师肥猪满圈,平平安安!
1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1-25 07:32:38
  老师的文字厚重有力,深情感人,对滦河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都在文字中,滦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一方儿女,那些人那些事,苦难或者快乐,都让老师难忘,都是生命中流淌的歌。拜读学习了,这两日学校期末考,未能及时学习点评,还请天方老师莫怪哈。问好老师,冬暖笔丰,生活愉快!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1-25 22:42:56
  滦河是宝地,孕育了灿烂的滦河文明,有草原文化,塞上风光,也有平原渔乐。我的家乡是评剧,乐亭大鼓,皮影的发源地,更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这里草原文明,农耕文明,海洋文明交相辉映,有很多历史沉淀,我慢慢书写。感谢老师溢美之词,实不敢当,快放假了,祝老师欢欢喜喜过大年!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