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铜陵生姜(散文)

精品 【东篱】铜陵生姜(散文)


作者:欣然花开 秀才,151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8发表时间:2024-02-13 07:09:10

生姜是铜陵的特产,自从十年前父母把家安在铜陵,铜陵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也爱上了铜陵的生姜。
  
   一
   头几年还很不愿意去他们的新居,那个小院子哪有老家好。老家青山绿水,房子背后就是大山,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木,一年四季,竹林青青,鸟语花香。房子里面冬暖夏凉,一到放假我就带着孩子回去,不愿回城里。父母搬去铜陵后,我曾经一度很不适应。不过,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在哪,家就在哪。我知道,父母亲心里也是想念老家的,从母亲养的一盆盆五颜六色的花上,我仿佛看到了老家的影子。那盆栀子花一定是她的最爱,高大的花盆代替了老家那丰富的黑色土地,根系下面树叶、鸡蛋壳、木屑育的花肥让它开出舒展洁白的花朵;还有那丛墙角处的月季,红的艳丽、粉的含羞,母亲说,从老家带来的。院子门口有棵桂花树,跟老家院子里的那棵金桂,品种一样,仿佛源自一家。我发现,父亲比我还思念那个院子,一心想要回老家过年,而老家只剩下空空的房子,空空的院落时,我知道我们的老家再也回不去了。我又开始安慰父亲,既来之则安之,城里生活多么方便快捷,你可以去公园里跟一众大爷们下下棋,母亲不是喜欢跳舞吗,这里到处都有人跳广场舞,多好啊。他们似乎也慢慢接受了现实,真的朝着我们希望的样子在新的地方好好生活,慢慢融入了这个城市。我不禁感慨,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把生硬的地方变成了温馨的家,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
   特别是母亲,竟然学会了腌制铜陵生姜。在我以前的认知中,生姜只是我们做菜的调味料,甚至可有可无,烧鱼炖鸡的时候,放进去除腥,不小心筷子夹到了,吃进嘴里还会吐掉,现在,不起眼的生姜成了特色美食。正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安顿了外乡来定居的人的心。
   母亲喜欢吃生姜,做菜必生姜。后来很挑剔,非“大院生姜”不吃。我都说母亲爱生姜,爱得纯粹,爱得高档次。
   我相信,食物不仅可以养胃,也养性情,是可以征服人的。父母爱上在铜陵定居生活,可能有着多方面的理由,但铜陵生姜,暖了父母的心,是不能怀疑的理由。乡愁,是可以重新建立的,父母的乡愁,就像种子,撒在原乡,也种在铜陵。
  
   二
   第一次见到生姜的本来面目,也是在铜陵。用什么词来形容呢?灿烂。不是我强硬赋予,那种灿烂的黄,灿烂的长相,一堆堆小山似的码在面前,就像一堆黄金,金灿灿。没想到卖生姜的老人,说我比喻很贴切,生姜素有植物黄金之美称。拿一棵在手里,形似美人丰腴美嫩的手,掌根肥厚而黄嫩,指尖修长而绯红。我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家里买来做调料的生姜也是黑色的,很瘦小,与铜陵这白嫩的生姜相比就像营养不良的病人。
   品相,绝对也在美食之列。我喜欢上了生姜。
   九月份生姜上市。“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药食同源的功效,养生的人自然青睐。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清楚地记载了生姜的药用价值,“姜辛、温,归五脏,除风邪寒热,祛痰下气。生用发热,熟用和中”。而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的特点迎来四方来客。路边、菜市场,到处是售卖生姜的农户,很多人从外地开车过来,几十斤的购买。那阵仗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有点像过年赶大集,多少年没见过了。而铜陵最有名的是大院生姜。
   原来生姜作为药物历史悠久,而作普通食物的历史并不久远。据史料显示,生姜作为食品食用始自明代。当时,铜陵佘家大院有一家乡人在京为官,每年回家过年后,都要带些自家腌制的大院生姜进贡给当朝皇帝馈赠京中好友,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生姜,晶莹透明、玉骨冰肌、芳香四溢、脆嫩爽口,受到皇上与大臣们盛赞,大院生姜,从此荣获“贡姜”美誉,倍受人们青睐,铜陵生姜也由此名扬天下。
   有了名气,便有了市场,每年鲜姜上市,都要比别处贵一点,想要买还要提前预约,种姜人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想来,除了长相金灿,在种姜人的眼里,生姜应该也是灿烂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
   铜陵人几乎人人都会把白姜当做菜肴或点心食用,在日常生活中,糖冰姜、姜茶、姜粥的食用更是司空见惯。在进出铜陵的高速路口,常年摆着腌制的罐装生姜的摊子,一般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糖醋生姜,味道甜脆;一种是酱油醋生姜,味道咸香,一样是脆生生的。
   母亲来铜定居后,也开始每年腌制生姜,我去陪她买过,她总能在那一堆堆生姜中,找到让她心满意足的。我观察过,除了看品相,母亲还闻气味,我问她,味道上有何不同,新鲜的生姜混有泥土气息,姜味更加浓郁。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姜,母亲甚至还去大院生姜种植基地亲自去拔回家亲手腌制。一直想去种植基地看看,那里的山水定与其他地方不一样之处吧。倒是从母亲嘴里听出,种姜的人特别爽快,童叟无欺,明码标价,13块一斤,零头什么自己主动就免了,而且对生姜的品相控制相当严格,精挑细选,手工切姜。说是不能让老祖宗的招牌砸在自己这辈人的手里。只是一点,去买姜的客人可以自己拔,但是绝对不能糟蹋,如果发现了,绝对免不了唠叨,而且不卖给你。我突然就明白了,大院生姜为什么能经久不衰,成为铜陵的特色招牌。
   买回来生姜,去皮是最麻烦的,可是把生活的滋味看得重要得母亲从不嫌麻烦。一盆盆生姜洗干净,一根根去皮、切片,再到晾晒、腌制,全部亲力亲为。腌制手法越来越成熟,我们每年都享受了母亲牌生姜,寄给远在海南的小姨,带给老家的亲人。
   那一年,我还在政府上班,同办公室的敏是一个大学生村官,我们中午午休睡一张床吃饭坐一桌,她有才华有能力,性格直爽,为人热情,同事领导都很喜欢。相比较而言,我年纪虽然比她大,新来咋到,对很多工作不熟悉,很多文件不能出错,工作起来很吃力,有时做不好还会被骂,虽然工作认真努力,也因为压力很大很不开心。她总是对我极为照顾,给我信心,鼓励我,在工作中多处帮忙,我们不忙的时候,讲给我一些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还告诉我,不要害怕,不是你的错不用承担,不要什么锅都接,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善良中带一点锋芒,现在想来,她就是我生命中金灿灿的存在,犹如母亲腌制的生姜,人美心甜,带些辣味。她尝过腌生姜后,我把自己偷偷把她比喻成我母亲腌的生姜的说法告诉她,她竟然很欣喜地赞成。
  
   四
   我最佩服的美学家就是中国近代现代美学鼻祖的朱光潜,他的美学著作,是不是也有生姜的成分,写得那么有味道。所以,特别喜欢他的美学,朱光潜说,生活要“心存大雅”,我不知是否包括喜欢吃生姜,生姜在铜陵人的餐桌真的是大雅之物。
   后来,因为自己心中一直有当老师的梦想,就准备了考老师,在我笔试入围后,告知当时工作单位的陈书记,我当时已经做好了辞职的打算,没想到陈书记竟然很支持,让我全心备考,不要顾虑,先不要着急辞职的事,等考上了再辞职也来得及。和蔼可亲的书记,后来在我考取后,还请我吃饭,在饭桌上都是褒奖,说我有才有能力,以后一定是名师。平时不苟言笑,工作起来一板一眼办公室主任还给孩子买来水果牛奶。让我以后常回家看看。当时只觉得自己经常做不好工作,在他们心中一定觉得我很差吧,没想到批评也是为了我的成长,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原来在他们心里,都是希望我好。跟怀才老师聊到铜陵特产生姜,老师说在他们老家有句话叫“生姜不断辣子气”,就是说年轻人应该有生姜气,有点泼辣。如此想必,我的老领导老同事是要我多锻炼,受点挫折才会有生姜气,说话做事该泼辣就应该泼辣。他们就像家人一样,都有一颗热辣辣的心。在我辞职的那天,我带上亲手做的铜陵生姜,表示我最大的敬意。
   那些写文稿、做表格,讲解、主持、演讲的各种繁杂的事情,就像生姜那样生硬。那些看起来生硬的批评,却让我学到了单位中为人处事的宝贵学问,提升了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做起事来手到擒来,也让我获得了很多赞誉:你怎么这么优秀,怎么什么都会,怎么这么机智……不知不觉中,我也给别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不知道别人拿什么比喻我呢?
   母亲每日饭后和父亲公园里散步或者和一群阿姨们跳广场舞,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座小城。母亲还把从大院拔的一块老姜插在住的院子一处土里,没成想竟然生根发出新芽,收获了一片。种植在小院子的生姜,应该叫什么名字呢,我想叫它小院生姜。
  

共 33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和欣然老师聊天,她说铜陵的特产是生姜。果然,写生姜的文章就出来了。父母亲搬到铜陵,时常想着自己的老家,作者只能安慰父母,入乡随俗,也要随性一点。自从母亲认识了铜陵的生姜,就爱上了铜陵这个地方。作者第一次见到生姜,给了一个特别的比喻,如美女,这美女也只有在铜陵养得最好。生姜的药用价值,更是暖体健身的好东西,所以在铜陵的路边,售卖生姜的特别多,成一道精致的人文风景。尤其是铜陵生姜还是曾经的皇帝的“贡姜”,更是名声飞扬。作者的母亲挑选生姜,别有一套窍门,买回生姜,不厌其烦地清洗腌制。生姜,也给了作者人生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悟出性格的优点,略带锋芒,显示个性,这些对读者都是很好的启迪。作者面临着事业的重新选择,就带这一股姜的辣气,为了感谢支持自己的人,作者特地用铜陵生姜答谢那些温暖的人。后来,作者在工作中取得很多赞誉和成绩,好像很多方面是生姜给了启迪,因此作者也喜欢在自家的小院种植生姜,命名为“小院生姜”。写地方特产,能够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挂钩,起笔有趣,行笔深刻,收笔有度。作者更多的是描写生姜的相貌感觉,写得唯美贴切,种植生姜,寄托着乡愁,热爱一个城市,理由有很多,因生姜而爱生铜陵,我所见的文章,欣然为首秀。作者对生姜的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联系性格的养成,很有特色。语言丰满,叙述动情,写实的笔法,让人也读到了作者的成长轨迹,这些都和生姜有着关系。从“大院生姜”到“小院生姜”,这种文章的布局是有着匠心之妙的。【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21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13 07:46:18
  铜陵因铜而蜚声。铜陵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据我所知,明代的文学家左光斗,近代的美学家朱光潜,都是铜陵的骄傲。原来还有铜陵的大院生姜,也是闻名遐迩,作者以铜陵人的身份,写出铜陵的生姜历史,生姜的美用,生姜跟铜陵人的性格关系等,取材特别有意思,请欣赏。过年了,铜陵生姜作为主要佐料,进入铜陵人的菜肴里,是不是滋味更地道?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春祺,祝你新春快乐,龙年大吉,阖家幸福!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2-13 08:54:31
  怀才老师初四快乐,大年这么忙的时候,还辛苦老师给小文编按。也因为跟老师聊天,说到了铜陵生姜这个题材,给了我写文的灵感,在写的过程,跟老师交流,又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感受。铜陵因铜而有名,人人皆知。父母去铜陵定居后才知道生姜也是铜陵的特色,开胃暖身,也因此爱上了它,特腌制的生姜口感只有姜气,不辛辣,人因为食物而暖,心也安定了。在过往的经历中,就想到了跟生姜类似的人或事,记录下来,算是对往事的感怀。遥握问好老师,发现老师给文润色了,定睛之笔。深谢怀才老师,遥握问好老师,日日安好,生活幸福!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13 08:45:13
  取喻于生活,悟理也必须有生活。作者将生活和做人等紧密联系,写出了不一样的铜陵生姜味道。铜陵的土地可能适合长生姜吧,就像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都有品牌价值。我从小最爱吃“糖姜”,姜成了姜片,外表敷了白砂糖粒,甜且辣,这种搭配,可能就像今天的火锅滋味。我不知那时吃的糖姜,是不是从铜陵那传来的。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2-13 11:25:58
  生活和做人的道理融入本土特色,怀才老师绝对是欣然的标榜,老师的胶东的苹果一文,还记忆犹新。怀才老师精心润色,小文又更有味更精彩了。再次感谢怀才老师留墨鼓励,遥握问好,笔健文丰,阖家安康!
回复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2-13 11:27:10
  糖姜,我们过年还会买来吃,油腻的吃多了,吃点糖姜调和一下,胃里格外舒服。
3 楼        文友:枫桦        2024-02-13 10:28:27
  姜是个好东西,我们这里做菜是必须放的。只是像老师这样丰富的吃法,还是第一次听说,更没有体验过。生姜的用法已经到了最高境界,想不到,竟然有如此多的妙用,长见识了。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2-13 12:22:49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入乡入俗,跟老师一样,见识到了铜陵生姜的独特,是另一种生活的味道。感谢老师过年家人团聚,忙碌的时刻还来关注点评,欣然感谢老师,遥握问好老师,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2-13 14:10:17
  铜陵不仅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还是生姜的著名产地。以前只知道姜是一种调料,读了欣然老师这篇文章才知,原来铜陵生姜还是一道风味食品,吃过糖醋蒜,感觉酸甜可口,很美味,却没品尝过糖醋姜,估计糖醋姜也一定很美味吧。姜确实有药用价值,暖心暖胃,真该多吃一些。欣然老师这篇文章内容厚重,对铜陵生姜的介绍详尽而细致,从药用价值到食物,从大院生姜的历史渊源到当下生姜的种植销售等,让我们对铜陵生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此外,欣然老师对生姜有深刻的感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故事不仅温暖人心,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字里行间漫溢着浓郁的乡愁,读来很温馨。文章写的很精彩!拜读学习,大赞!祝欣然老师新春快乐!幸福安康!龙年吉祥!
回复4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2-14 20:44:37
  感谢如菊老师留墨鼓励,这两日家中拜年,迎来送往,作陪亲朋,不能及时回复老师,望老师见谅哈。铜陵以铜出名,盛产铜矿,这边人更懂得享受生活,可能也如怀才老师所说,适合生姜生长,我第一次看到生姜的样子,也很惊喜,外形上就让人爱不释手了,腌制的糖醋生姜,味道真是一绝,常吃有益健康。遥握问好如菊老师,有情之人,爱常伴!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2-14 17:24:52
  铜陵出产生姜,孤陋寡闻的我今天才听说。不过,我常买那种甜姜吃,不知道是不是铜陵的。多吃生姜好处多多。托物言志,很美的亲情美文,点赞学习,拜读佳作,祝老师新春快乐,龙年大吉!
回复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2-14 20:49:27
  铜陵是铜都,盛产铜矿,铜陵生姜因大院生姜而名扬,迎来四方来客,生姜上市,码成一座座金山,真是盛况盛景!生姜是用白糖和醋泡出来的,又甜又开胃,估计和老师说的甜姜有类似之处。遥握问好老师,这两日迎来送往,回复不及时,还望老师见谅,祝贺花草老师摘精,马上来拜读老师佳作!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14 18:13:04
  写得别开生面,上佳的文章,点赞,祝贺欣然老师摘精!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2-14 20:50:57
  深谢怀才老师润色,文章内容更深厚,遥握,敬茶!祝福老师一路生花,有爱相伴!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