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衣山钵影(随笔)
朋友说去天狗岭看“衣山钵影”,这是出自禅宗故事的一个人文景观。我向来对缺乏历史承传的人造景观不怎么感兴趣,朋友说,那里有“双塘印雪”的长塘与佛塘水库,还有沐溪湖,有山有水,是节假日休闲的好地方。这些诗意的所在,实在不能拒绝。禁不住朋友的热情邀请,带了几瓶啤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一介凡夫,非智,也谈不上大仁,也喜欢游山玩水。天狗岭四周,山峦叠嶂,溪流萦回,奇石林立,树木葱幽。前些年又在山脚下设立了一个新的生产服务业生态园,湖光山色,科技共山水一色。这些还是吸引了我,去纵情山水。
衣山钵影,禅宗有传衣钵的传说故事。衣钵:梵文是Ptra-civara,Ptra音译“钵多罗”,《盂兰盆经疏》载:“梵云钵多罗,此云量器。”意译是“钵”,Civara,音译“支伐罗、至缚罗”,意译为“衣”。Ptra-civara钵衣,我们一般习惯说“衣钵”,是出家人必不可少之物,据说禅宗传法,早期就以传衣钵为信物,称为“传衣钵”。不过,胡适博士在他的禅宗史里认为,传衣钵仅仅是一个传说。
朋友介绍说,天狗岭“衣山钵影”是一个知名教授的创意,所谓衣山,取意袈裟,在佛塘水库堤坝旁边的小山丘上,用不锈钢钢片搭建而成的一座小山,顺应山丘之势,使袈裟衣纹之形与自然合而为衣山之象;所谓钵影同样取意于惠能之钵,一口由不锈钢铸造的“大钵”,静静地摆放在水库中心,“钵身”纹理倒映,潋滟波光,空灵剔透,以虚空之象置于湖水之中,临水显影,山与水相映成趣,虚实相生,自然而然地传达出禅宗思想和自然山水的关系。
听朋友那样介绍,去之前,一直以为,“衣山钵影”仅仅只是一个人文景观。
摇摇晃晃,亦步亦趋,徒步爬上天狗岭,几瓶啤酒之下肚后,带着几分醉意,突然发现,长塘与佛塘水库组成的“双塘水库”是一个天然的“钵底”,四周山脉围拢成一个“钵碗”状,长塘与佛塘“双塘水库”聚水成湖,宛如盛在钵仔里的水,湖光山色,幽幽“钵影”。人们认识一种形象,往往是以小喻大,便于理解。可能是限于视野不广而如此。但在这里,水库收于眼底,就像一个可以容纳万千的天堑,博大深邃。
长塘与佛塘双塘水库也有一个人文景观,“双塘印雪”,据说“雪”是梅花的形象,而“印”是指满山的“篆刻印章”,以梅为题,集印成山。朋友说,每年1月份,梅花傲寒怒放,梅雪争春,冰肌玉骨,暗香浮动。今年春节2月中旬,已经过了梅花花期,树上几乎看不见雪白的梅花了。不过我觉得,“双塘印雪”应该不仅仅是一个人文景观,冬天时节,气温稍微低一点,岭南有时候也会飘雪,那时候,大雪纷飞的双塘,双塘印雪就真的是自然风光,美哉美哉。虽未逢雪飘,但有时候这种感觉仿佛来临,眼前出现粉妆素裹,清凉无比,真的是佛境所有。
在佛塘水库大坝,偶遇一家老少六人,夫妻父母两孩子,是当地人,那大一点的女孩子对着放置在佛塘水库水面中心的“钵仔”,调皮地大喊“钵钵鸡”,旁边的人被小女孩这一淘气的童声逗笑,她爷爷乐着说:“哪里有钵钵鸡?”小女孩倔强地说:“有呢,有呢,在钵里。”爷爷也返老还童,与孙女争论说起来。我在一旁搭讪打趣地对小女孩说:“是有呢,我也看到了,钵钵鸡,在钵里。”本来无一物,有缘分的有缘人自然能够看得到。我以为小女孩虽小,却心中有佛性,或许她只是想起了从前而执拗地与爷爷争辩。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都是物,何惧惹尘埃。《六祖坛经》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来就是本不生灭,不无不有,明白了,说有说无都受用,不明白,说无说有都无益,言语道断,一说即不是,反正,怎么说都不是,说无说有,说有说无,说柏树籽,说干屎橛,都一样。如同瞎子,没有见过太阳,怎么说,他都不会明白,哪天,他眼睛能够看得见,不用说他都知道。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每个人的心中,形状和性质可能都不一样。在遭受挫折的人那里,太阳的温度可能要比平时高出几万摄氏度,而身在幸福中的,有时候并不在意一抹阳光的份量。不可否定物的存在,关键是不落尘埃,也就惹不得了。一个人的意趣,是受到心境的影响,有和无的判断就难了。无贪得之心,有获之侥幸,这才是对待得失的和平心态。就像心中有“钵影”,山水之形也如钵影,没有呢,这是一周山,绕着一湾水,在诗人眼中是山水相依,在俗人眼中,就是山中一水库。
小女孩一家是当地人,爷爷说,从天狗岭山脊翻过去就是“沐溪湖”,可惜,我们已经下来了,不想再爬了。值班的保安则说,顺着长塘水库下去,走沐阳大道去沐溪湖比较好走。一路山径,水库鱼塘,山林溪流,竹林悠悠,梅影疏疏,青山环抱,水平如镜,很是美丽,据说,双塘水库还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天狗岭下的松山湖”。看看吧,有人就把水库变成的湖,二者因功用不同,但审美的人,还是不顾功用,给了湖名。
而从长塘水库大堤往天狗岭上看,四周山峦又恰如一个展开的袈裟,飘浮在双塘水库上,衣山与钵影,若隐若现,云山雾罩,仙境般展现给前世今生有缘人。禅宗一个传衣钵的传说故事,走过悠悠岁月,再现在南岭的山岚中,亦幻亦真。
衣山钵影,若隐若现,亦幻亦真,禅意悠悠。智者悟禅,愚者蛮缠。缠缠绵绵,缠中悟禅,心悦神怡,开启了一次心灵之旅。
禅意,如今可能不仅仅是佛家所有了,诗人往往把诗意视为禅意,俗人看了觉得有趣,哪怕人家解释一下,也觉得趣味浓郁。生活里有多少“衣山钵影”,只是我们未及看透参透,所以就习以为常了。禅心明目,才是将生活再度提纯的一个条件,愿每个人的世界,都有“衣山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