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认识一个不知名的逝者(散文)
每隔一段时期,我都重访那家二手书店,不为别的,只是闲逛,但在不经意间,也常有令人惊喜的收获。这不,周末,春寒料峭,夕阳斜照,浏览许久没遇好书,正准备悻悻离去时,突然看见窗台摊晒的旧书,还没翻动,遂走向前。
一股霉味扑面而来,书名也多耳熟能详,如《水浒传》《金陵春梦》《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华盖集》《野草》《呐喊》《彷徨》,还有少量残缺不全的《中华活页》。可有几个笔记本,乱七糟八夹杂书丛,引起我的好奇心。不难猜想,主人病逝,这些遗物未及时清理,便被后人当废品卖了。
我随即翻开泛黄纸页,字迹工整,一丝不苟,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密密麻麻,年代久远。有零零散散的日记和自传,也有生活常识和资料摘抄,如癌症的形成,学唱的歌曲表,还有工作记录,包括领导指示。阅毕,我勾勒出了一位鲜活的人物形象,一道既普通又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他曾是小人物,出身贫困农家,但粗通文墨,又追求进步,参加土改结束,改任小学教员,长达数十载,仍不甘寂寞。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表现十分积极,调县卫生防疫站,以外行领导内行,还记载了江青、张春桥等集体接见时的谈话要点,卫生厅副厅长在全省防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然而,南柯一梦,高光过后,复归庸常,直至暮年,无所作为。他活得长,留下的精神财富,如此而已,我搜索百度,籍籍无名。从书堆看,他爱跟风,购买鲁迅的书,除了封面签名,书页还是新的,很少翻过,更无笔迹。笔记本里罕见读书笔记,扉页有一些醒目的口号,如“三忠于四无限”之类。
他思想保守,无专业技术,不学业务,缺乏爱好,没订阅新书报,不能与时俱进,晚年孤独,落落寡合。抄写歌单和语录,也多流行文革时,唯有一首名叫《鸽子》的西班牙民歌,还有一点儿情趣,钢笔字写得漂亮。我玩赏之余,仿佛听闻熟悉而忧伤、柔情、空灵的音乐响起,竟暗自吟唱:
“当我离开可爱的故乡哈瓦那
你可知道我是多么悲伤
天上飘着明亮的七色彩霞
心爱的姑娘靠在我身旁
亲爱的我愿同你一起去远洋
像一只鸽子在海上自由飞翔
跟你的帆船在海上乘风破浪
你爱着我啊像一只小鸽子一样
亲爱的小鸽子呀
请你来到我身旁
我们飞过蓝色的海洋
飞向遥远的地方……”
可见,在他荒凉的心灵深处,茫茫无际的空旷脑海,也盼飞过一只小鸽子。不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想法是危险的,小资产阶级情调,仅限于私底日记。彼时,搞阶级斗争,全民唱红歌,跳忠字舞,这样的情歌,敢公开唱的,寥寥无几,更难以随心所欲,飞向遥远的地方。
他内心的隐秘,由此窥见一角,而对自由和爱情或诗与远方的渴望,终因不合时宜,早已消磨殆尽。他失去个性,活成木偶人,任野心家摆布,自己蒙在鼓里,纵然明白了,也无可奈何。生命卑微,随波逐流,价值泯灭,毫无影响。
我胡思乱想,店老板见状,便走过来说,刚上门收的,可贱价处理。这是命运,我苦笑着,摇一摇头,不辞而别。外面余晖如画,黄昏美好,早春空气清新。幸亏时代不同,我想做点什么,但必须有益社会,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