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怀念我的姑奶奶(散文)
每次看到槐树,总会让我想起我的姑奶奶,还记得那日她衣服上别着我送的槐花,笑起来那么甜。
一
她是我爷爷的妹妹,家里孩子多,她自小就被送去隔壁村当了人家的童养媳。想着送到大户人家可以吃饱饭,却没想到,这三个字是她苦难的开始。
我出生的时候,听母亲说这位姑奶奶还给我做了一双老虎鞋,盼望我能长得虎头虎脑,一生平安吉祥。我没有看过她年轻时候的样子,若是长在父母身边,一定出落得白净美丽,就像五月槐树盛开的槐花,笑靥如花,洁白无暇。
等我长大了,母亲就带着我去看她,给她送米送吃的,过生日的时候陪她一起过。第一次看到她,给我的印象就像一棵老槐树,弓着腰,驼着背,满脸的皱子,就像灰褐色的树皮,一层层挤在一起,干瘪瘪没有一点光泽。只是见到我们时,眼睛快眯成了一条缝,取下挂在屋顶那个竹篮子,拿出她不舍得吃的零食,一股脑儿塞在我的手上,那都是过年下人来看她买的,我怎么会要,每次又偷偷给她放回去。
她的眼神不太好,厨房的锅台总是洗不干净,母亲每次去总要把锅碗仔细清洗一遍,把她的被子、衣服拿到河沟洗干净。姑奶奶没有女儿,只有一个儿子,那时候老伴也已经过世了,他的儿子在他的大房子旁边搭了一间矮房子,里面一间卧室放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外面一间厨房,黑咕隆咚地,地也不平,她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去世。两层、三层的大楼房,齐刷刷的白墙,红色的琉璃瓦,看起来多么的气派,旁边那个小矮房子,显得多么格格不入!在那时候的农村好像是一种现象,我姑且理解为也许是为了老年人行动不方便吧。拉扯大了儿女,成家立业,做了大楼房,自己却想不到住。
想到今年在乡下过年看到的一幕,至今我久久不能忘怀。年三十的晚上,鞭炮声此消彼长,一群土狗在外面等待着残羹剩宴,其中有一只土狗,跟那些健壮的土狗不一样,看起来骨瘦嶙峋,皮包着骨头,黄色的皮毛稀稀散散,一对耳朵尖尖的,长得也不好看,在乡下那群土狗里,它长得最难看。于是,孩子们连吃剩的骨头都只愿意丢给其他的猫儿狗儿,看到它都躲得远远的,仿佛丑陋也会传染。孩子又懂什么呢,只是人都喜欢美好的样子罢了。它依偎在墙角处,耷拉着头,不知道是因为饿了没力气,还是感觉到人类的不喜欢而心情沮丧。我和孩子看见了,把碗里的骨头和肉丢给它,怕它不敢吃,故意用力丢给它,它应该是感受到善意,很快叼起一块肉,头也不回地跑了。就在我们还在感慨,可怜的狗,今天总可以吃点东西了。只见,它又来了,叼起一块肉,又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们偷偷地跟在身后,在屋角草堆里,一只黑色的团子,胖胖的,应该是它出生没多久的孩子,正在嘤嘤地哼着,吃着面前的肉,它则站在旁边宠溺地望着,一口也没吃。此时,它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
在这只土狗身上,我们看到了母性的光辉,世间万物,母亲的眼里只有儿女。可是儿女长大后,似乎忘记了母亲的付出,很多人一年也难得回去看几次把自己辛勤养大的父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被人传颂,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啊。
二
特别难忘的是有一年暑假,家里双枪,最忙也是最热的时候,我们跟着父母后面去田里收割稻子,田野里望去,到处都是丰收的快乐和喜庆。我们小孩子负责把稻谷一抱抱地送给父亲,父亲麻利地捆了两担,就拿起扁担开始把捆好的稻子挑到路边,母亲就接手了父亲的工作。对母亲来说,捆稻子很吃力,手破皮流血是常有的。没办法,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母亲从来不吭一声,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在很多的时候,人就在每次的咬咬牙中变得坚韧起来。等山轮车来,我们坐在稻子上面,一起拉回家。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得那一袭凉风和稻香,我们很快乐。
这时候,我远远地看到了稻田里一个人影,低着头、弯着腰,手里拎着一个篮子,那是一位拾荒的老人,我的心很难受,我的眼睛追随那位老者,久久不能离去。近了,竟然发现,那是我的姑奶奶。我简直不敢想象,母亲想下去,我说我去吧,我牵她回家。已经不记得那一路是怎么走过去的,想着姑奶奶可怜的一生,那天我哭了。她执拗地并不想回去,舍不得稻田里那些浪费的粮食,我陪着她,一路拾稻穗,听她一声声说着,这些稻子浪费了多可惜啊,一粒粒都是饱鼓鼓的,流了农民多少汗啊,我们竟然拾了满满一大篮子。一辈子在地里讨生活的姑奶奶,我知道她不仅是怕浪费,更是想在她没有什么劳动力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养活自己。
那些年,家家都不富裕,孩子多,很多人读完初中就辍学出去打工挣钱了,我们家孩子读书的钱很多时候需要卖粮食来凑。不过,每过一段时间,家里总要送些米给姑奶奶,起先是父亲送,后来是母亲带着我一起送。再后来,我接替了他们,一个人担着两个塑料桶,两边各半桶,每次我都尽我的能力,再多舀一瓢,一路担过去,我的肩膀也压红了,但是,我很乐意。
有次跟母亲闹矛盾,中午没有回家吃饭,我一口气跑到了隔壁村的姑奶奶家,看到她就趴在她怀里哭。她用手摸着我的头,那是一双温暖的手,我的委屈顿时就消散了。知道我没吃饭,就要起身煎鸡蛋给我吃。我说你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掀起锅盖一看,锅里是清水煮土豆。你吃不惯的,小乖。我喜欢吃。她看着我吃,心疼坏了,小乖,煎鸡蛋煎鸡蛋哦。我知道她的鸡蛋要换盐的。那日我吃了一碗土豆,直到现在还怀念清水土豆的清甜软糯,就要姑奶奶温暖的手。
三
也许是因为她给我做过老虎鞋,我们的感情格外亲切,就央求母亲把姑奶奶的故事讲给我听。回忆的时候,母亲的眼神总是忧伤的,她应该也是从长辈们的嘴里听到的,当时只知道他们家很有钱,做童养媳,总能吃饱肚子的,没想到,那家人只把姑奶奶当苦力,家里种了很多的烟叶,小小年纪整日在田间地头,有干不完的活,回来也只是冷粥,家里天天很多人吃饭,好酒好菜,可是她从来没有上过大桌子吃饭,锅洞口就是她吃饭的地方。在她的老公因病过世后,日子就更艰难了。干活穿着草鞋,一路走回来,一脚一个血印子。把儿子养大了,自己老了做不动了,还种菜养鸡,靠着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她一辈子没有享过福,那双眼睛在夜里,该是哭过多少次,所以才会看不清吧。我只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孝顺她。只是姑奶奶却从来没有跟我提过她的苦。
有一次她过生日,家里买了她爱吃的芝麻酥糖和鸡蛋糕,我高兴地送过去了。路上,看到了美丽的洋槐开花了,我摘了一把带给她。没想到她竟然开心地流眼泪,拉着我的手。我把带来的酥糖拆开,喂一口给她,我吃一口,姑奶奶的一生太苦了,我想让她能多享受点甜。
她掐了一小枝馨香的槐花,别在白色的绵绸褂子的纽扣上,笑起来就像洁白的槐花一样。她回忆说,去世的姑爷爷其实人很好,每年当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头的时候,总会和姑奶奶一起坐在槐树下,享受着槐花的清香,姑奶奶那时候一定是幸福快乐的,那位少年一定摘了一朵最美的花送给了这位善良的姑娘。为姑奶奶的怨恨和不值,在那一刻我似乎也放下了。
也许,在人生中,有这样的时刻,姑奶奶才没有觉得苦,在回忆里的香和甜让她无怨无悔地过完一生。突然觉得槐树,是否有“怀念”的意思。94岁那年,姑奶奶寿终正寝,她坟冢旁的那棵槐树,每年开出开着洁白如雪的花,落花时,洁白清香的槐花满铺一径。
姑奶奶,你可知道,你常常来到我的梦里。槐花要开了,姑奶奶,我又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