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茶如花(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茶如花(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383.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4发表时间:2024-03-27 11:36:00
摘要:和老海相聚,我们默契了,品茶不说品茶,说过来赏花吧,这是暗语,我们都认同“茶如花”的说法,聚集品一壶茶,宛若静观一壶花。

中国茶,仅仅视为茶,视为一般消遣的情趣之物,可能理解就浅了。凭我几年喝茶的经验,我突然对茶有了一种特别的观赏感,视茶如花。
  
   一
   坐在老海家中的茶几前,老海用瓷盘盛着几样茶,要我看,要我选。我说随便吧。
   老海说,有茶可观四季花。显然我的回答不符合他的意思。是说“花茶”,还是说“茶花”?老海说,茶如花。
   李白说,“花间一壶酒”,无亲相陪,花间背景也下酒。有人仿词道,喜欢“花间一壶茶”,也无法和眼前喝茶的意境吻合,我不解其意。
   花不能四季,有茶如花,四季可观。这是老海道出的本意。好兴致,好诗意,也好玄妙!玄妙,有时候是一种写意生活的方式,构成生活的美点。
   哲人说,一心一世界。万物皆入心才可有特别的感知,心是加工这个世界的工厂。我道,壶中也有花花世界。花花世界,存在于人世间,一抹灯红,一杯酒绿,十丈软红,一街浮华,绚烂而不能持久,人们看一眼便得放弃。而向往繁华之心不灭,尽可在一壶中寻找。煮沸一瓢不老泉水,付与壶中绿茶,感受那种由沉静到喧嚣的过程吧,绿茶如花,宛若春风入壶,吹不皱一壶水,却醒了一壶的绿色花,四下飞奔,若花被春风吹绽的一瞬,难以自持了,便恣肆起来,沸沸扬扬地开,若无壶边局限,那花要飞出壶外了,古人吟“自在飞花轻似梦”,(秦观句)原来可以拿来在壶中作一番真切的演示。水温渐凉,活力减弱,那些如花的绿茶叶子,似乎懂得了“飞花万点”只是“逐春狂”,不消水凉,花便停歇,不再喧嚣,安静地沉于壶底。哦,“花花世界”总短暂,来不及闭目回想,来不及与花随心舞,花却已经沉睡去。趁着春风尽情舞,深知,春风归去花便落。世上繁华时候都是短暂得如眨眼,用不着叹息繁华不待我,这个世界,包括我们的青春,都是转瞬就沉寂了。青春之花,开得很仓促,就像昙花一现,就像壶中茶的沉浮,我们应该抓住一时懂得兴会,珍惜当下的灿烂,这时,所有的壶中花都在表达的一个主题,非常集中地诠释一个意思,只是我们来不及思考,或不屑去想,花一直在启迪着我们。凡美的东西,都不会给我们太长的欣赏时间,不会给我们太多挥霍的时空,否则那就不叫美,而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常态了。
   茶,沸水冲沏,杯中就是它的世界,此时,我们就像面对一堆花事,于是就有了与之交流的语言,吟什么情诗,说什么悄悄话,都仿佛不过分,哪有什么“问花花不语”。我的忘年交老海说,老年居家,没有人找你说话,自言自语,有时候觉得有趣些,却不如和杯中茶说说话,茶就是如花一样的朋友,从未有过龃龉,有的是万般的随意,就像蹲下与花笑语,怪不得汪曾祺说,若有人来我家,逢我不在家,就和门外的那团花说说话,一个境界。
  
   二
   我常常觉得有了惊艳的花容,一切陪衬,所有的装饰,都成了累赘。那年游苏州园林,累了,便坐在留园的冠云楼讨了一碗茶,我是觉得,在这么精致婉约的地方,居然也像北京的大栅栏可以喝大碗茶,完全是不合时宜的惊艳感让我有了想喝一碗的想法。还有一个想法,也许大碗茶就像北京的大栅栏那的茶,便宜。酱紫色的大碗,瓷有些碎,或者是本该就有的裂纹,是做旧的感觉。喝茶也不能挑剔茶具,行人歇脚,解渴就行。记得喝的是碧螺春,从服务员端着的茶盘里探头看到碧螺春,翠碧诱人,蜷曲成螺,螺如花儿,用木勺挹取两勺放在我的碗中,沸水冲沏,独留我自己喝茶。这苏州的情调这般粗糙,让我惊讶不止。也给我留下很不好的感觉。后来想,或许是让我无声地静品,否则我品不出味道的。我是错怪了苏州人。
   后来读书,见汪曾祺先生也有过苏州的“雕花楼”喝碧螺春的记述。他也觉得“有点煞风景”。他也是后来知道,喝碧螺春用小盅是不合适的,“茶极细,器极粗,亦怪!”其实,仔细琢磨还真的得佩服苏州人的精细,碧螺春如花,在小件的茶具里极易碰到杯壁,大碗才可以任螺花恣意绽开。螺花打开,尽情起舞于她的舞台。我想这应该是苏州的心思吧。苏州人爱花之心,可不是在嘴上说说,而是拿出实际行动,就像极爱一株花,不能栽在花盆,要放到花园里,给花一片足够的空间,才是对花容的爱惜。那些花里胡哨的茶艺,在碧螺春面前都要放弃离开。碧螺春应该属于茶道吧,茶道也是花道,花道就是人生之道,简约和朴素,历来是最高境界,一只碗,让碧螺春绽放自己,所有的讲究于是变得多余起来。包括那只碗,是让喝茶的人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茶碗上。真正的好花,只要给她足够的空间,我们需要的就是期待。不懂碧螺春,不懂如螺的花,不懂苏州人的待花巧心,我也如会品美食懂喝好茶的汪曾祺,有过腹诽,不是攀比,而是曾经相似。
   喝茶,功夫也在茶外。想起这碧螺春另名“吓煞人香”,吴言侬语,接地气的名字,品这茶,形美,色艳,香郁,味醇,色香形味,堪比花儿,故品茶如品花。
   我特别喜欢宋词人刘辰翁的《一剪梅》句子,“万事如花不可期”,他硬是不去说花中禅理,但吟到这一句,不能不琢磨花之外的趣味。原本想得那么美好,可多半都是失望的。待花的态度,应该是幸遇而赏,那才开心,也许这种突然惊艳,才是人生难得之趣吧。
   茶道,也是赏花之道,只是我们很少联系起来。
  
   三
   茶不入壶,可作花赏。这是老海的得趣,也传授于我了。视茶如花,源自一颗典雅的心,那茶能够入喝茶人的眼,完全是禅意开出的花。我对茶纯属外行,但我觉得有人指点,从外行而入行,过程也很美,或许这也是喝茶的应有之义。看茶自悟,得之美妙,多半是惊喜。
   近年白茶时兴,我特别喜欢茶汤中氤氲着的那种阳光味道。白茶,我觉得这一点是独具特色。原以为白茶的样子就像人种一样,当属白种人,错了。这种茶是不经杀青和揉捻,只经日晒或文火烘干,为的是保留芽头上白毫,每片叶子都似经雪未融,竹镊,或两指,从盒中夹起,每一簇就像一朵奔放的菊瓣,生怕一撒手菊花被风吹落。一壶装两朵,在指尖上看着,不肯入壶,什么样的花有茶香,我手也成了“纤纤手”,“绕指柔”。包装箱上常写“轻拿轻放”几个字,并不当心,而此时,觉得手指太粗,也舍不得放入壶中。别人生出“怜花惜玉”之心,我有“怜花惜香”之趣。
   随着抖音“带货”的兴起,我看到江西吉安的女副县长沈鑫钰就带一款吉安的白茶,人与白茶,都如花。记得她的推介词是“形同花瓣,色如玉霜”,说茶必以花为喻。中国的茶文化,在不断注入内容,不断更新形式,这也是中国文化推陈出新的秘密。
   曾得龙井茶之珍品“莲心”与“雀舌”,心啊,舌啊,让我一下子就有了把玩之趣,据说这莲心,一斤有七万多叶芽“扁炒青”而成。小巧如舌,巧舌如簧,可不是贬义词,撮过一勺,便见欢欣雀跃的样子,仿佛鸟鸣于壶周围,叽叽喳喳,若无花好,雀儿怎可不惜美声啊,花虽不在眼前,但人仿佛已处花丛里,被一群雀儿围住,难得聒噪之趣。能有节制地自我陶醉的人,往往遇到的那些痛都会减轻的,花可治愈眼疾,陶醉于纷红骇绿,自然可以治愈心痛。
   曾有朋友送我“百合龙珠”茶,又名“茉莉绣球”,颗颗似珠,粒粒含苞,那是真正的含苞待放,无论在什么季节,总是可以看到含苞待放的花姿。放几粒入壶,怪不舍得,含苞欲放,含着一股羞赧之态,一旦入壶,好像一下子就到了春末。都说花半开的佳,酒微醺的好。我觉得半开不如含苞,把所有的想象都包裹住了,真想马上打开看个究竟。朋友说,世上只有茉莉绣球最羞于见人,见我而羞,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魅力,回到了青春那阵。
   为人熟知的茉莉花茶,经过多少道工序,茶中花容不改。北京人含蓄得很,称“茉莉茶”,逐渐演化称之为“茶叶花”,汪曾祺先生在《寻常茶话》里说,北京人,“以为只有花茶才算茶”,可不能说当年北京人未见世面,应该是情有独钟,他们是把喝茶当作赏花了,怪不得如此偏爱花茶。
   妻子爱花,我爱茶。家中养花百余盆。那些茶在茶壶里消沉了,人称“茶渣”,她却不这样看。让我把那些沉下的茶花放在花盆里,并找来合适的诗句——“茶渣”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说若被龚自珍听见,一定会捋着胡须道,谬矣谬矣!茶渣怎可比落红!
   在一个人眼中可能是一文不值,而在另一个人心中,可能就是光,就是花。
  
   四
   面对一盘缱绻如花的茶,我总生出花容倦了的感觉,急于沸水沏茶,唤醒蜷缩萎靡的花。读诗词,我觉得,那些花,都被诗人词人弄得很痛,痛是审美的境界,我很喜欢接受。茶苞如花瓣,蜷曲不展,就像疼痛的心,需要一瓢沸水来温暖。我就喜欢做持一瓢沸水的煮茶人。风来疏竹,无风絮飞。有风无风,都可置一壶茶,有茶则花开,多了一境界。品一壶茶,让时光因静静地品茶而恬淡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岁月花开,开到荼靡,现实里的花总有季节的约束,壶中的茶花,随时可开,不是烂漫季,也可唤得烂漫之景来。我是特别喜欢用玻璃器皿冲沸龙井茶的。那些叶子,就是花瓣儿,如针尖儿立于水中,其态袅袅娜娜,其情笃笃盈盈。茶叶在壶中,载沉载浮,仿佛是采茶女在茶园起伏不定的身影,如花如梦,这才是有情有意的花,有时候在我的眼前呈现的是温婉绝尘的女子形象,衣袂飘飘,娟秀玲珑。这不是花又是什么呢。想到那些头戴草帽,脖围彩巾的采茶女子,千辛万苦,为我们舌尖的一呡,她们才是最美的花朵,虽不能入壶与我共,但却笑盈盈地看着我品,我与茶有缘,与采茶制茶的人隔空对话,看她们浅浅地笑,真的是岁月如花,静好这般!我常想,人们说,请人吃一顿饭,那是俗;请人喝一壶茶,那才是雅。这“雅”除了静坐对饮之妙,还应该有“花间一壶茶”的曼妙滋味的。
   用茶招待人是最开心的一件事,主客在茶香的氤氲之间,都一定是温文尔雅的样子,这是花才有的姿容啊。彼此脸上挂着微笑,微笑如花,无花容失色的失落和惊吓,只有心花怒放的好处。我喜欢用泉煮茶,且偏爱“嵛岭花泉”这个牌子,近处也有“彭波”、“黄宝山”一类的山泉水,觉得都不如“花泉”。一个电话便约来送水的人,“进屋喝一杯吧!”我每收到泉水便发出邀请,送水人报之微笑,笑颜如花,总是回我一句“等下次吧”,温暖如花,花开不败。他的“下次”总是带着希望,我喜欢这个太普通的词了。
   作家朱成玉用“只要花相似,随意人不同”写了一篇文章,我特别喜欢,这种包容的境界,脱俗却又入俗。在茶前,无论何人,都可邀来喝一杯,不必计较身份,不必看是否是我的朋友。“花相似”,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总是能坐到一起的,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魂,是人文之魂。
   记得有人说,看花看着看着就会被花偷走一个人的心。我觉得,如果是偷走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把好心情给如花的茶,偷走就偷走吧。这颗心,不应该被喧嚣的红尘左右,被茶香拿住,有什么不好呢。
  
   五
   其实,茶如花的意境,早被古人发现。举杯看茶,“低头一瞬百媚生”,这不是花,又怎么可以让人生出媚好之心呢?品茶生思,想那叶绿盈香的茶园,便生出“不应辜负花枝去”(吴芾句)的意念。诗人吟,“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我想,此时新茶正下枝头,同时也是春风吹开花万朵,心中有花意,唇边才茶香,二三月品茶,起码是迎接花开的仪式吧。
   元代的叶好问,既是画家又是诗人,他对“茶如花”的意境感知更有情调,有诗为证:“颜色如花画不成。”酽酽的茶汤,如花般浓郁,想以画花的笔墨临摹之,却是太难。诗人犯难,我有办法,那就将如花的茶入口吧,可嚼花之意,品花之香。
   品茶如品花。我有个推理,女人如花,史上拿茶和女人作比的第一人是嗜茶的苏东坡,他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茶如花,是苏东坡早就体味到的妙处了。有时候审美就是一种奇特的感觉,茶如花,花如茶,两者互喻,味道益浓。
   这里我要说说苏轼与茶。按照他的人生经历,品茶最深刻的只能是他,他最有资格说茶舒茶卷,就像人生沉浮,他却还是没有这样暗喻。他从45岁起,一直到66岁生命终点,不停地被贬谪,这个“沉浮”的节奏也太快了太频繁了,但他眼中,茶是带着笑的。所以我读《苏东坡传》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花开花落有几度,几度浮沉皆如花。人有了格局,品什么都有味道。
   现实里,四季不可能日日花开,爱花之心不死,那就借茶赏花吧,茶如花,这不是妄说,是一个静心可得的境界。
   凡尘里,得赐一杯茶,唯有感恩自然之好。作家雪小禅笔下最响亮的四个字是“银碗盛雪”,雪也是花,是钟鸣鼎食般的享受,这是闲情逸致的最高境界。我不得“银碗”,那就用泥陶做的茶杯,盛一盏茶之花,未有问花花不语的怅惘,只有淡淡灿烂一杯茶。
   我以为,茶文化中,最有深度的东西就是审美。不断挖掘其中的美元素,丰富人生的感受,才是茶道的根本,也是饮茶人的灵魂寄托。当然,我们的审美,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杯茶品人生沉浮”的禅哲理解层面,应该从众人觉不出的味道里,咂摸出别样的滋味。茶的审美可能已臻极致,再品出点东西来,实在不易,但我喜欢于细微中求雅趣。说茶人万万千,各有品鉴,况味各异,我愿从中得厚味,不输花香花容。
   中华文化,存在于每一件器物上,地上地下都是文化的根脉。灵魂又是抽象的,但可赋抽象于有形的花色,让我们品鉴。茶如花,是眼见的诗意和愉悦,茶之魂在于,入口则跳跃于舌尖,品咂则是中国味,舌尖走茶味,就有了茶品,品则是灵魂的东西。
   老海说,时光里不能没有一盏茶,就像春风中不能没有一朵花。风懂得花的情意,我要懂得如茶如花的日子的好。
   这是他的表白,也是要我记住的。
   今年,他88岁了,这是他的最深人生感悟。
   是否可以作为一种“茶说”呢,陆羽的《茶经》是说茶的经典,经典之外,有“茶说”。
   粗知《茶经》一些内容,未见“茶如花”之说。中国茶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茶有魂,茶魂是活的,我们无法故步自封,可以不断品出茶的意境。
   文化需要自信,更需要复活。如花,眼中会见千姿百态;如花,芬芳不息。
  
   作于2022年12月28日,2024年3月2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55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关于茶的文章,就像喝茶,需要慢慢的、一遍遍的品味。此文我慢慢的品了六遍,但不免各有品鉴、况味各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博大精深,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以及茶道之中蕴含的禅理。茶非花,茶是花,是非之别,皆因一心一世界;四季不可能日日花开,内心之花可以四季不败。花是美的代称,描写美常说“美的像花一样”,茶如花,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本文从赏茶、品茶入手,升华到赏花、品花,品生活,品人生。描写美的文字飘逸灵动、充满生机:“宛若春风入壶,吹不皱一壶水,却醒了一壶的绿色花,四下飞奔,若花被春风吹绽的一瞬”;“便见欢欣雀跃的样子,仿佛鸟鸣于壶周围,叽叽喳喳”;“那些叶子,就是花瓣儿,如针尖儿立于水中,其态袅袅娜娜,其情笃笃盈盈”。对美的感悟寓意极深、启迪人心:世上繁华时候都是短暂得如眨眼,凡美的东西都不会给我们太长的欣赏时间,真正的好花需要给她足够的空间,赏花也要有花一样的姿容。爱美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怀才老师的内心鲜花盛开,这是一种大智慧!【东篱编辑:佳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27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3-27 18:24:08
  茶如花,花如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在怀才老师的文中品出了茶趣,品出了诗意,品出了禅意。碧螺春,沸水冲泡,螺花盛开,怎一个美字了得?怎一个雅字了得?当然,不同的人品出的味道千差万别,作者是将茶当花赏,醉在花间了,还想起那么多与花与茶相关的诗句,这样的玲珑剔透心,非普通人能及,非美学修养不足者能及。该文从杯茶玉盏中探索深厚的茶文化,读取喝茶的境界,品味茶与人生的况味。老海与茶之间也是朋友般的默契,作者与妻对茶渣的解读曼妙生趣,爱生活的人、具有浪漫情怀之人莫过于此。真的非常耐读的茶文,杯中绽放的是馨香四溢的螺花,袅袅升腾的是渗入肺腑的茶香,悟出的是朴素却深长的茶道。大道至简,大美若茶,大好是春光。该文深情款款,哲思深邃,曼妙绝伦,引人入胜,妙不可言!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春好体安!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27 18:35:05
  谢谢罗老师的精美点评。与你文字交流,总是在温暖中一样,谢谢!茶在中国的文化,源自中国,至今不衰,这是文化的恒久魅力。品茶者,几乎没有不痛快的,觉得是一种崇高的雅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茶文化有了精细的品感了。那年在苏州喝碧螺春,难忘,也有一些小心思,所以后来读汪曾祺,居然有点相似,如今回想,还真有味。醉花阴,醉茶间,都是一样的美,生活离不开,那就不能有腹诽,就应该留住,心情不好,一杯茶可能就解了,我觉得不可诋毁那茶。老海是最懂得生活情调的老人,他的感受,一点不比年轻人少,每每获得,就很开心,与高人对饮,只会觉得不足,不会有傲慢。茶如花,是一种心境吧,总想探究心情和茶的关系,我觉得其中有一种逻辑,是花牵连起来的,以花入口,才够味。遥握,问候罗老师春祺,期待罗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工作顺利!
1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7 20:21:14
  我虽然常喝茶,但不懂茶,以前喝自己做的茶,现在也没采茶了,就买点普通茶对付,读老师的文长知识增见识。茶文化博大精深,我得好好学习,多读读像老师写的好作品。好,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27 20:37:51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喝茶就懂得茶,因为你依赖了茶的好。我这样认为。能够尝到红花草老师亲手做的茶,那就更有味道了。茶是一种文化,问候就不会停止发展,只能越来越丰厚,我们的理解就在不断加深。遥握,问候春祺,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3-28 06:06:56
  读了三遍,每次都有新的感悟,茶如花,花如心,茶在老师的心中开出了花,多么有诗意而富有情趣,碧螺春,白茶,龙井茶,茉莉花茶,茶美如花,各美其美,芬香淳厚,怀才老师带我们品出了茶文化的美。读完神清气爽,满口生香。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28 08:52:27
  谢谢欣然老师拨冗解读,谢谢美评。茶不仅仅是用来品的,还可以加上审美的元素,所以我认为茶如花,愉悦心情,审美境界也丰富了起来。遥握,期待欣然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4 楼        文友:风轩        2024-03-28 22:12:53
  家有多茶,却不轻易喝,没有习惯,更品茗不出什么特别的味道。老师感悟独特,妙笔生花,茶如花,这名字起的好,文章更是纸墨飞花,若春风扑面,若蝴蝶翩跹,字字生花,句句诗情,妙文佳作,拜读学习。
风轩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31 15:54:54
  谢谢风轩老师的美评。怀才抱器也是不得喝茶灵魂的人,只是浅尝的人,所以写点表面的东西,算了普通人对茶的一种理解吧。遥握,问候春祺,期待你的佳作。
15 楼        文友:刘春庆        2024-03-31 11:14:42
  一纸观茶道,三杯透骨香。
   清身宜自足,方是好文章。
   读怀才抱器老师文有字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31 15:57:25
  谢谢刘老师的赠诗。很赞同刘老师对茶香的简介,入骨,茶香彻骨。一点品茶的普通感觉,别人说得精深,我不能,是浅尝,是肤浅,表达我的一点喝茶体会吧。遥握,很期待刘老师投稿东篱,遥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丰!
16 楼        文友:刘春庆        2024-03-31 11:17:40
  读怀才抱器老师文有字
   一纸观茶道,三杯透骨香。
   清身宜自足,方是好文章。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31 15:58:14
  常常读刘老师的文章,很赞赏,向你学习,写得与众不同,特别有新鲜感。期待刘老师投稿东篱。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