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齐鲁】百世孝为先(散文)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所以中国在四大古国中唯一还在继续的国家,和它的儒家思想分不开的。其中孝道,就是最让世界羡慕,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忠孝廉耻的故事,并被历史学家所记载,为后世所传颂继承。不论是上古的三皇五帝到现代社会,历朝历代,从君王将相,到黎民百姓,都是对于尊老爱幼的人,充满了崇敬。对于失去廉耻之心,对待老人不够敬畏的人,以此为耻,或敬而远之,或群起而攻之。对于孝敬老人的故事和传说,数不胜数,反面教材,也有,比如《墙头记》等等。中而言之,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传承美德文明,不断鞭策当代和后人的孝道历史。
不说那么多太久太笼统的历史,就说我们现代人,我们中国人崇尚孝义廉耻的优良传统,和很多外国人的自私自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说非洲那种原始落后的原始部落,还没有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就说西方的发达国家,孩子大了一般都会离开父母,暂且不说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们的父母,一般都会孤独终老,甚至会死后很久才会被别人发现。这在很多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从这些新闻报道里,我们可以发现,外国人从骨子里就没有什么忠义孝道的概念。
扯远了,还是说说我们身边的人吧。我大姑死时,丢下大小四个孩子,最小的才四岁。我姑父老弟兄两个,他哥哥一辈子单身。弟兄俩共同孝敬年迈的父母,还要拉扯四个孩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那时候正是五六十年代,物资生活最困难的时期。弟兄俩为了补贴家用,没有白没有黑地打锅饼,推到集上,或者走村串户的叫卖。虽然无比辛苦,但生活总算有了保障,尽管吃糠咽菜,但我的表哥们都健康地成长起来。大表哥在商河高中就被人武部选拔去当兵,后来官职到了副师级。三表哥也去当兵,参加过珍宝岛保卫战。其余两个表哥读书少,但在建筑公司勤勤恳恳,扎实肯干,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都干到退休,颐养天年。
我姑父一家,都是村里出名的孝顺,从我姑父老弟兄俩,侍候父母的起居,到后来在病床前端屎端尿,细心呵护,把俩位老人送走,没有一丝的怠慢。家里没有女人,两个老光棍,带着四个孩子,侍候老人任劳任怨,照顾孩子也是一把屎一把尿。他们的辛苦和品德,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只有孝顺的人,才能有资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后来,姑父的哥哥老了,在外当兵的大表哥因为部队的纪律回不来,就每个月往家寄钱,写信叮嘱几个弟弟,必须把老人照顾好。其实那时候当兵的,一个月的补贴很少,但大表哥每个月的工资,几乎全部寄回家里。他知道家里更苦,俩位老人已经非常不容易,还要给几个儿子张罗媳妇。做大哥的,只能尽其所有。
姑父身体一直健康,直到七十多,突然病倒。这时候大表哥每年都能有假期。他和弟弟们围在父亲床前,问寒问暖,悉心照顾。医生说,老人是积劳成疾,虽然一直没有倒下,那是他在用精神支撑着。现在看到一家人都幸福美满,身体的最后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放下了所有的挂念,撒手西去。我的几个表嫂,老人健在时,都争着管,吃穿洗用,尽心尽力,从没有过一句抱怨。孩子们也都围在爷爷身边,欢声笑语,一片和谐温馨。现在,表哥们也老了,孩子们都比着孝顺,他们的一家,门口的“孝敬家庭”的牌子,已经挂了很多年,成为村里的典范。被村民们相互传颂,成为良好的村风村貌。
我的小姑父,曾经是革命烈士,从小参军,参军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立战功无数。在我的长篇小说里的主人公,就是根据他的事迹所写。姑父去世早,姑拉扯两个孩子,也是不容易。表哥因公致死,之剩下表姐。娘俩相依为命,日子艰苦。后来,表姐结婚后,为了照顾老人,表姐姐夫都留在了姑的身边。两口子非常孝顺,事事都依着姑的意思照办。我姑的脾气很大,很倔强,虽然曾经是孤儿寡母,但从来不让人家说不是。要强好胜。政府因为她是烈属,给予一定的照顾,但是姑非常要强,在生产队干活,从没有撒滑耍赖,每样活都是干得又快又好,甚至干得比男劳力都多。
姑老了,表姐俩口子有了三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姐夫就干起了杀猪卖肉的生意。姐夫是个非常勤奋的人,起早贪黑,辛苦拼搏,日子也逐渐好转。两口子杀猪卖肉,姑就在家做饭烧水,侍候几个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几个孩子虽然在贫穷的日子里长大,却是懂得姥姥和父母的不易,学习非常勤奋。老大因为帮助家庭,上到高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在家照顾已经年迈的姥姥,帮助父母照顾生意。老大是个女孩,勤劳贤惠,给弟弟妹妹起着带头的作用。后来,她们都考上了大学,现在都在公司里任职。
都说好闺女不如一个好女婿,这话我信,村里所有的人都信。因为我的表姐孝顺,我的姐夫更是出了名的孝顺。他在照顾姑的生活上,比亲儿子都好,无微不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姑年纪老了,记忆差,总是絮絮叨叨。但姐夫不徐不烦,总是笑呵呵地哄着老人。姑摔伤了腰后,姐夫更是跑前跑后,床前端屎端尿,悉心悉心照顾。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姐夫却是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姑,十年。十年啊,这是何等的耐力,每天都要尽心尽责。他的高尚行为,被我们所有的亲戚所敬重,被村委会选为“孝顺家庭”,被镇上推荐成“好家庭,忠义之家”的荣誉。并被广泛宣传,成为当地提倡学习的榜样。
小姑活到八十三岁,尽管后十年卧病在床,可是却没有遭受多少罪,这是表姐俩口子的功劳,也有孩子们的很多帮助。在表姐的家里,总会让我感到一种亲近感,他们的家庭氛围,让我感到温暖,心里由衷地敬佩。现在孩子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但这种孝敬老人的传统,却一直保留。姐姐姐夫都不能再劳动,孩子们都轮流着赡养,在外地工作的两个孩子,都争着把老人接去,让老人享受晚年。表姐头几年得了脑血栓,治疗后留下后遗症,生活上需要照顾。几个孩子都继承了父母的美德,尽心呵护,无微不至。
现在,我的老父亲已经八十八岁。去年,他不慎摔断了胯骨,因为年龄太大,医生不敢动手术。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我和哥哥就把父亲接回家来照顾。嫂子是个贤惠温和的人,她在照顾老人方面,比我和妻子强。老人的吃喝拉撒,都是嫂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哥哥侄子侄媳都有工作,嫂子既要照顾老人,还要接送年幼的孙子孙女,真是非常的辛苦。但是她都没有抱怨,任劳任怨。
我开了家小店,平时也不是很忙。我和妻子商量,把老人接来,也算尽尽孝心。父亲摔伤快一年了,虽然能稍微活动,却还是不能自理,需要我们照顾。老人的脾气不好,一不顺心就烦,发脾气。我在这段时间的感受中,才真正理解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含义。做一个孝顺的人不难,但做一个时间考验出来的孝子,是真难。我也腻歪过,老人太爱使性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把饭菜倒在地上,屎尿拉在裤子里被子里。给他垫上的尿不湿,他总是给扯下来,丢在地上。可是我没有办法,说不听,只能哄着。老人小孩,只能哄着。我不想到“子欲孝亲不在”的时候,再后悔。
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可以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和睦友善,可以成为一个村庄的良好风气。一个国家的文明传承,需要国家提倡,更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弘扬。我不算是个很孝顺的人,但我敬佩那些孝顺的人。在他们的身上,散发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事孝为先,一个人的品德,首先要看他对待老人的态度和行为。只有孝顺父母的人,才值得交往,值得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