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过把枪瘾(散文)
2005年,庆华厂宣布破产重组,并收归地方。由哈尔滨鑫洋公司投资开发的庆华机械装备制造加工项目在北安落地,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公司更名为北安庆华机械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庆华”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而命名,它的历史使命还在延续中。
四
过渡展区位于国营庆华工具厂厂史展区和遗址展区之间,通过“伟大的设计”“庆华厂大型沙盘”“英雄的机床”等几个典型场景,以点带面展示枪械设计、加工、生产的过程。
展区里身着庆华厂服饰的仿真人、机床原件、枪械设计图纸等展品组合在一起,运用投影动态画面,灯光照明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军工生产环境氛围。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生产的过程很乏味,如56式冲锋枪上的小零件枪闩的加工过程就经过133道工序,第3道初车杆部外圆工序需要用到上海江宁机床厂生产的车床,第16道车前端面工序需要用到天津拖拉机制造分厂产的车床,第31道初铣右主导平面工序需要日本产的立铣,第43道钻铰击针销孔工序需要用到四川自贡台钻厂生产的3轴台钻,第67道精铣退壳挺槽工序需要用到德国产的立铣,第81道磨螺旋面工序需要用到国营西北第一机器厂生产的工具磨……
枪管座的加工过程80道工序,导气箍的加工过程44道工序,击锤的加工过程37道工序,准星座的加工过程31道工序,击针的加工过程40道工序……这一部分展区,都直接越过。
直到看见成品的枪支,才眼前一亮,驻足不前。摆着两款枪支是让观众自己参与操作组合的,这两款枪支都大名鼎鼎,一长一短。
长的是56式冲锋枪,仿制苏联AK47型7.62毫米突击步枪,在1956年定型,所以定名1956式冲锋枪,我国把发射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全自动武器定型时称为冲锋枪。研制小组组长赵瑞之,他还领导研制了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支援抗美援朝,并将50式冲锋枪改制为54式铁把冲锋枪,以及研制54式手枪、59式手枪、64式手枪、64式微声冲锋枪,后来又改造了四种运动手枪。可以说,我国枪械的发展史,就是他的奋斗史。
短的是54式7.62毫米手枪,仿制苏联TT1930/1933式手枪的产品,其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座式,闭锁方式采用枪管摆动式,保险装置为击锤保险,并设有空仓挂机机构。
用一堆散放的零件,组合起一支完整的枪械,电影电视中酷酷的情节,可以自己演练一把。演员使用的是道具,这里可是原封不动的真家伙,没有谁能袖手于后,尤其男士,都蠢蠢欲动,抢着上前过把瘾。
凭感觉进行枪支组装,卡壳时抬头比照一下组转示意图,也能完成,难度不是很大,但若想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多少秒之内的迅速,还是不能,那得熟能生巧,才能潇洒起来。一个接一个,玩了冲锋枪玩手枪,拆拆装装,分解组合,不亦乐乎。
我们是禁枪国度,普通人摸着枪的机会不多,所以个个爱不释手,玩完后兴犹未尽地观看其他国家枪械的模型或影像资料,苏联AK-47突击步枪、德国毛瑟Kar98K步枪、法国M1886步枪、美国M1“加兰德”步枪、美国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美国M1941约翰逊半自动步枪……
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实弹射击了!结束参观,进入靶场,长枪、短枪各一支,每支每人可以打五发子弹。一个个兴奋而忐忑地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压弹、瞄准、射击,命中靶上则喜笑颜开,若是偶尔中了9环、10环,更是欢呼雀跃!仿佛有了“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感觉。
可惜靶场不许拍照,自以为飒爽英姿的持枪和射击瞬间,不能与人分享。我倒以为,无需遗憾。枪,在军人手里是神圣的保家卫国之利器,在我们手中,只是一种愉悦的短暂体验,带不来任何荣光。过把瘾即可,万不可上瘾。
参观中,有几点感触:
作为东北人,对东三省兵工厂,多少有些得意的,因为它规模最大,碾压全国其他地区,最为先进。
作为中国人,对奉天造兵所,不堪回首,为日本造枪炮,杀害自己同胞,那是全民族的耻辱。
作为中国人,对庆华工具厂,充满无比自豪,它使我们在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争中有了自己砺兵秣马的武器保障。
感谢老师赐稿文韵凝芳社团,期待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