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春】门前的那片地(散文)
对于土生土长的我来说,土地既是熟悉、有温度、亲切的、更是博爱的。她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滋养着,哺乳着每一位依靠她的人们。她丈量着人们的脚步,注视着人们的生活,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怒哀乐。
打有记忆起,家门口的那几亩土地,就属于我们家。年复一年,冬去春来,酷暑秋实。春天,这里是绿色的,平静的;夏天,这里是燥热的,喧嚣的;秋天,这里是金黄的,欢闹的;冬天,这里是雪白的,神秘的。一年四季,不停地变化出不同的颜色,呈现出一幅幅或浓墨重彩,或清淡如水的画卷,在慢镜头里,逐渐变换着田园美景。
地的四周,生长着一圈的杨树。记忆中的杨树,是没有杨絮的,整整齐齐,分布在地的四周。无论是在炎炎夏日,还是北风呼啸的冬天,它们都像一位位训练有素的卫士,精神闪烁、兢兢业业地守护这片土地。
春天里,杨树开始发芽,长叶。开始嫩绿、浅绿直至深绿。不知什么时候,一些小鸟,也悄悄地飞来这里。它们扑棱着翅膀,时而飞舞盘旋、时而跳着,唧唧叫着,尽情地享受着温暖的春天。地上的小草,也悄悄地生长着,你挤我我挤你,葱葱郁郁,像一群小娃娃,不知疲倦地做游戏。一些白色、黄色的还有粉色的小花,也欢快地打着招呼,嬉闹着。清晨,常常是在一声声清脆的“布谷、布谷”声中醒来。声音由上而下,时而临近、时而远去、时而消失。空灵、婉转、悠扬、扣人心弦,引人回味。谁能说这不是一位位大自然的歌唱家呢?
夏天来了的时候,这片土地里最是热闹的。火辣辣的太阳,在天空中骄傲地悬挂着。人们干完农活,歇息的时候,总会三三两两,聚到那几棵粗壮得树底下,席地而坐,谈论一些地里庄稼的情况,或者一些家长里短。有时顺便夸赞一下这几棵为人们带来了阴凉,长势茂盛的老树。时间长了,那几棵老树底下溜光溜光的,一点杂草都没有。有的小孩子在家里拿来绳子,两棵大树上一系,一个简单的秋千就做好了。你推我坐,我推她坐,有时候也会为了谁坐秋千的时间长一些,谁坐秋千的时间短一些,而争执地脸红耳赤,甚至大哭一场。但是,不到半小时,又都在聚在一起,继续玩玩闹闹、嘻嘻哈哈。直到大人呼喊,回家吃饭的时候,才恋恋不舍地跑回家去。
等到傍晚时分,捉知了猴的小孩子们,又都三五一伙跑到这里。拿着个盛了水的罐头瓶子,从地上到树上,前后左右仔细的瞧了个几遍。门前各种射线灯光闪烁,“我又逮了一个”“我逮好几个了”“我先看到的”“你们等等我啊!”
直到很晚了,才陆陆续续地,恋恋不舍地回家。小朋友们如获珍宝,数着自己的战绩,想象着明天中午那顿可口的知了猴,美滋滋地进入了梦乡。此时的地里,也恢复了安静。有时,树叶在微风中,哗啦啦地响一阵,树上的鸟儿,睡梦中叫了几声,大地便彻底沉寂下来。我想,树也肯定进入沉沉的梦乡了吧。
变化最大的,还得属地里种的庄稼。有时间仔细观察下来,每天都是有变化的。尤其是到了种植季节的时候。本来光秃秃,深褐色的土地,浇足了水就变成了黑褐色。有个三五天的功夫,种子都顶破土地,一个个发了芽,顶着浅绿色的小尖尖帽子,像调皮的娃娃,偷偷地钻出地面,先是一个两个。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些个惹人欢喜的小娃娃,纷纷都露出了调皮的小脑袋。给褐色的大地上,点缀了绿色的项链。一种新生的力量,铺满了整个大地,不由得让人想到了顽强的精神。再过些时日,你去看看这些可爱的娃娃。不知不觉的,长成了一个个绿油油的,奋发向上的少年,迎着娇艳的朝阳,顶着珍珠似的小露珠,贪婪地享受土地带来的营养,整个地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又过了些时间,这些充满活力的少年,已经长成大人了。既能抵挡住狂风暴雨的猛烈袭击,又能抵挡住外来物种的侵袭,它们铁骨铮铮像些真正的汉子,吐穗开花,直至结果。这一切都是土地给它们带来的无穷的力量。土地怎么不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呢,默默无语,无私奉献,用自己厚重的爱撑起整个地里风风雨雨。
由于是靠近村庄,门前的地里,比别的土地热闹许多。村里这家的鸡鸭,那家的牛羊,还有一些肥嘟嘟的小猪仔,一不留神就偷偷地跑了出来。“撵鸡,赶鸭”就成了我家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苗小的时候,真是怕这些小家伙们的光顾,小嘴一突突,小脚一踏,看似闲庭信步、若无其事,一个个小的生命,却经不起这样的折磨而夭折。我们边撵边学着大人的样子,叫喊上几声(现在的大嗓门,估计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小家伙们听到声音后,贼一样的逃离作案现场。有时候趁着小家伙们大快朵颐地时候,偷偷地扔一个土旮瘩,给小家伙来个趁其不备,吓得它们四散而逃。看着它们狼狈的样子,真是让人解气。有时候,我们也会一起出去撵,直到把它们撵回自己的家,撵的小动物跑到无处可逃,看到它们狼狈的样子,还有种莫名的征服感,成就感!时间长了,这些小家伙也学会了躲猫猫,见人来了,它们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地附近溜达,人一走,它们又转转悠悠地,左顾右盼到地里继续刨食。惹得我们总是哭笑不得,小时候与这些小动物们进行了“斗智斗勇”的事情,现在想来,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秋天这地里又是一番景象。几朵棉花糖似的云朵散落在蓝蓝的天空,此时的天地之间那么远,又是那么高,抬头一看,总是忍不住高歌一曲。树上的叶子随着秋风的到来,也纷纷降落,像是在告别它短暂的一生,也像是在迎接秋天的到来。地里的玉米,由深绿渐渐的变成了黄色,像一个人褪去了年少的轻狂慢慢走向成熟,耷拉着脑袋等待着人们的收割。大豆的叶子也渐渐黄了,脱落了,横七竖八,搭连着,好像告诉人们,它们也成熟了。随着机器“轰隆隆”“哒哒哒”的声,人们的欢笑声,这片地里的画面变得知足,幸福。
冬天到了,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静静地矗立在寒风中,宁静而神秘。地里的麦苗也渐渐褪去了绿色,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变成了土色,大地慢慢恢复了土褐色,像是一位受尽了沧桑的老者,睿智,成熟,沉默。往日的热闹景象足以让她在沉闷的冬天里快乐地回忆着。地上的落叶悄悄地凌乱在她身体上,不知名的小草在这样的天气里只能隐忍着,等待着,悄悄地储存着自己的能量。
等到大雪到来的时候,打开门,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仿佛是进入了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使人不忍心打破哪怕一点的平静,轻轻地走在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都怀疑是不是打扰了这片雪花与那片雪花的窃窃私语。太阳一出来,光芒万丈,那地面上的雪就像一颗颗晶莹的小水晶,闪耀着人们的眼睛。雪地里偶尔有一个个浅浅的小窝窝,是忍不住饥饿的小麻雀跑出来觅食。唧、唧、唧,一蹦一蹦,东张西望像一个个小精灵。一会儿“噌”的一下飞到这儿的地上,一会儿又“噌”一下落到那边的树上,悄悄地打破这安静的时刻。这样的美景,又有几个小孩子能抵挡住诱惑呢!在家也不忘支愣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心里痒痒,脚也不闲着。一会出门瞅一下,看一眼的,听到有说话的声音,就撒了欢往外面跑。顾不得跟大人说一下“慢点别摔倒!”“再带个手套”“快带上帽子”。大人的嘱托还没有说完,人早就跑了个没影儿。不多时,雪地上热闹了起来。堆雪人,打雪仗,打出溜滑。欢声笑语久久停留在这片土地上。
前几年,随着农村合并乡村的政策,好几个村被规划到一个小区里。我门前的这片地,被规划成了一个区的活动中心,旨在丰富一下老百姓的精神生活。经过多半年的建设,活动中心建成了。开放式的小院,很是宽敞。体育器材,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小院一侧,适合中老年人的活动场地。另一侧是篮球场,周末里是最热闹的,或是打篮球的或是骑自行车的。一栋2层小楼矗立在小院的南边,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楼的上方。朱红色的外墙上画着和谐生活的宣传画面,一副一副栩栩如生。小楼的里面设有休息室、室内乒乓球室、阅览室、还有会议室。小楼的前面有一个舞台,平时老百姓在这里跳广场舞,赶上个电影巡演,或者戏曲巡演这个舞台周围就聚集了很多人。也有结婚图个热闹的,在这个舞台上布置一下,举行婚礼。经济实惠,又不失高大上,还能接收到小区人们的现场祝福,一举多得。
每个人都有他的使命,每片土地,也有她的使命,在没有建成活动中心之前,这片土地的使命,是用自己博大的力量,养育着人们的身体。而今这片土地,却在默默滋养着人们的精神。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