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爱不够,放不下的东北大屯子腌酸菜(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爱不够,放不下的东北大屯子腌酸菜(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童生,78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98发表时间:2024-04-13 06:31:55
摘要:谁都不能否认,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人餐桌上的大屯子腌酸菜,也是我们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2023年这个刚刚过去的冬天,随着哈尔滨的冰雪艺术,还有了南方“小土豆”的粉丝,更风靡了全国。追根溯源,人们就会发现,她的根,她的魂,一直都是在中国……


   距今两千年前的东汉,有中国“字圣”之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的许慎,他编著的收字9353个的《说文解字》,这中国第一部文字工具书解释,“菹菜者,酸菜也”。应该指的就是今天的酸菜。
   比许慎稍晚的东汉末年的刘熙,他编著的汉语第一部解释事物命名缘由的专著《释名》,对“菹”的缘由的解释更为直观达彻,“菹,阻也。生酿之,遂使阻于寒温之闲,不得烂也”。
   到了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北魏的官员贾思勰,收录了公元六世纪时黄河下游地区的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等技术,和制作工艺,编著了《齐民要术》。这可是一部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记述古代农牧情况的经典巨著。而其中更是详细介绍了古人用白菜(古称菘)等原料腌渍酸菜的多种方法。
   你可能没有想到吧,国人耳熟能详的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他的《观蔬圃》的七言绝句诗里,竟然也明确提到了酸菜的名号。“菘芥可菹芹可羹,晚风咿x桔槔声。白头孤宦成何味,悔不畦蔬过此生。”开篇第一句就把白菜可以加工制成酸菜,吟咏于诗行之首。
  
   六
   历史的烟海,从来都驶着两艘并行不悖的舟船。有传统的,见诸于典籍,板着面孔的正史,也有口头传承于民间,众说纷纭的稗官野史,对于酸菜的传说也是如此。
   哈尔滨市的阿城区,好多年人们都以为,它就是黑龙江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屯子。可翻翻人家的老祖宗就会发现,这可是一方龙吟虎啸之地。岳飞在他的传世之作《满江红》中提到过的,公元1127年制造了“靖康耻”,灭了北宋,掳走徽钦二帝的金代开国都城,就在这里,历史上称为上京会宁府。
   金代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自幼谙熟弓马,力大无比。文韬武略,征战一生。先是统一了松花江支流阿什河流域的女真人各个部落,继而就南下与契丹人建立的大辽,进行了殊死战决。偏偏这个骁勇善战的北方大汗,不爱红妆爱武装,他选中册封的大妃,也是那种能协助自己驰骋疆场的马上巾帼。夫君出征上了战场,大妃就组织女人,为前方将士缝制军衣,筹措粮草。在丈夫与大辽的血腥苦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女人毕竟心细,知道军中将士餐肉饮血,唯缺菜蔬,每次支前都不忘携带若干。担心路上变腐,便放些许盐于陶坛瓦罐之内。没想到有一次在支前的路上,与突如其来的辽兵相遇了。如狼似虎的辽兵抢了粮草,疯狂屠戮送粮队的妇女。一支冷箭飞来,也射中了大妃的要害。在拼尽最后一口气,又砍翻两个辽兵后,大妃身子向前仆倒,压在了一个装满白菜的大肚瓦罐上。时值深秋,秋雨潇潇,被大妃压在身下的那罐白菜,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十几天过去了。才找到了大妃的尸体。大家悲恸不已,为她在生命的最后仍不忘使命而感动万分。恰在此时,一阵弥漫着浓郁奇香味儿的秋风拂面而来,众人不禁循味追源,才发现是从大妃身下的大肚子瓦罐儿里飘出来的。再看,罐子里的白菜都已经变黄了。一个将士掰下一个白菜帮儿,放到嘴里嚼了嚼,当即惊喜得叫出了声:“真香,真好吃!”军中自不乏聪明人,他们很快分析出了原因。原来秋雨寒露滴入了瓦罐,浸透了白菜,又有秋阳光顾,就发酵起来了,白菜便腌成了酸菜。
   完颜阿骨打认为,这是大妃秉承天意授给大金国的恩赐。此后,每逢秋天,他便命将士大量腌渍这种酸爽劲爆、有无数种吃法的菜。军中的腌制之法自然也传到了民间,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杀年猪不可缺少的主要配菜,和整个严冬都再也离不开的过日子的菜了。
   公元1234年,大金被蒙元灭国,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了。口授言传,自然无法考证。但它却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金是满清的祖先,千百年来,一直生活于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广袤大地。至少从金代起始,东北大屯子的酸菜,就已经自成体系,与遥遥相望于大西南的川黔滇酸菜,共处一炉,并列于酸菜家族之中了。
   源于三千多年前史书记载的“菹”菜,形成了如今同源不同流,口味并不完全一样的酸菜,道理其实很简单。一如使用的都是汉字,通用的也都是汉语,但汉语的口音却因地域不同,而存异悬殊。但没人能够否认,不管大河上下,天南地北,东北西南的酸菜,却都是源同一出,根起一脉。都是我们的祖先为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加美好而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中华饮食文化之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哦,前面提到的德国酸菜,据说,(当然笔者亦没有考证)是13世纪成吉思汗纵横欧亚大陆时,他把中国的酸菜带进了欧洲。后来德国人又经不断发展、创新,才形成了如今的德国酸菜。但在中国人的舌尖上,它还是味未离“菹”。
   去年冬天,南方“小土豆”点赞哈尔滨的酸菜,更勾起了我浓浓的乡愁。从皇后区法拉盛的东北菜馆出来,路经韩国人聚居的社区,我猛然想起来,好像韩国人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开始了泡菜申遗。随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正式将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了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不禁感慨万千。韩国人的泡菜,不过是源自于华夏的“菹”菜的一个分支。网说是三国时期,还有说是唐代的一位将军,当年带入朝鲜半岛的。没想到这个泡菜,又跟端午申遗一样,成了人家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我们的东北酸菜呢?
   我注意到,在韩国泡菜申遗获批的时候,《中国青年报》在2013年12月12日第二版,刊登了一篇署名“刘火”的文章,文中是这样说的——
   “……不管是四川泡菜还是韩国泡菜味道更好更有文化,只要看看两者的市场,就能看到我们的差距。四川泡菜近十年飞速发展,产值近100亿元,出口则只有300万美元左右,而韩国泡菜出口达到24亿美元。这只是差距的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爱说的‘文化软实力’。据韩国《朝鲜日报》新近报道,为了让韩国泡菜申遗成功,韩国有关方面首先把这种泡菜改名为‘KIMCHI’(中文译为‘辛奇’,有论者认为,这如‘汉城’易名‘首尔’一样,是‘去中国化’),接着花了三个月拍摄了专门的推广片,在《纽约时报》大张旗鼓刊登广告。值得注意的还有,此番韩国泡菜的代言人有两位,一位是大学教授,一位是韩国著名演员。据《朝鲜日报》报道,著名演员金仑珍代言韩国泡菜时,一分钱代言费也没收。
   要纠结,还是为我们自己去纠结吧。”
   十年过去了,可能这种纠结,一直都还让我们了然于胸,耿耿于怀。让我们在反省,在自问,韩国人能够做到,我们呢……
   但愿我们东北大屯子的腌酸菜,也能有登上世界非遗名录的那一天。
  
   2024年4月于纽约,2024年4月13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768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酸菜是东北的牌子,和冰雪一样地火爆。由酸菜衍生的家常菜也火了一把。作者也沉醉其间,感到自豪。回想认识酸菜的历史,黄县帮,成为酸菜的拥趸。在打闹中,有一道大白菜的风景,顿时有了情绪的转移。山东黄县大院,好不热闹,只因大白菜,孩子们分着酸菜吃,滋味满院。那酸菜,丰富了口感,看得人流口水。孩子们传给家长,山东人就成了酸菜的主角。东北的气候,对大白菜是摧残,也是提供了涅槃的机会。东北挖地窖,还是冻坏的白菜,于是选择了腌酸菜。东北人对酸菜缸的爱护情有独钟,那时酸菜的诞生暖窝,马虎不得。山东人不懂得腌酸菜的门道,东北人亲传技艺,就像医院消毒一样,一尘不染,还给大缸安排一个保暖的所在,第一缸酸菜,让一家人品得有滋有味。那顿晚饭,酸菜是主角,吃得一家人胃口大开。作者生活在纽约,纽约人,包括客居的华人,多数喜欢吃甜,作者无法忍受,所以就怀念酸菜饺子。作者就大显身手,居然在大洋彼岸来了东北酸菜,乡愁充满异域,吃得大快人心!尤其是将中国各地的酸菜统统称作“奶奶味儿”,把乡愁推向遥远。作者的酸菜技术一发不能收,给那些客居美国的邻居大饱口福。酸菜的转折经历,显示的中华饮食文化的精彩。关于酸菜,源自中华,作者用心百度,了解其历史。从《周礼》到《诗经》,从《说文解字》到《释名》,到《齐民要术》,酸菜有一条经典的发展脉络。从浩瀚的史海里,作者深情打捞着酸菜的既往老师,酸菜的故事原来与犒劳将士有关,使得酸菜在东北一带自成体系,日趋精致完善。可作者想到韩国人申遗了泡菜,居然打起了中国东北酸菜的主意。韩国泡菜的产值在世界上令人咂舌,而我们的酸菜却只能在农户人家里,这种差距,令作者难忍难受。如何推出中国酸菜品牌,任重道远。这篇文章,必须有作者这样经历的人来写才显出沉厚,山东移民,吃透了东北酸菜的酸香,再到纽约,看到韩国泡菜的发家史,心中便沉重起来。内容厚重,闪烁了民族精神,表达着热爱祖国的情怀。中国文化,一旦我们自己不能积极推介,不能走向世界,这种文化就面临这被侵被篡夺的危险,这是一种紧迫感。叙述风格活泼,是表达艰难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内容丰厚,引入思考。情感充沛,作者参与感强,仿佛与我们叙述家常,带着一种十分的亲切感。这类文章常常流于一般性的介绍,要写出格调,需要功夫,作者的文章,向来风格鲜活,值得学习。【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4-13 21:07:34
  怀才老师,看了你的留评,又加深了这种担心酸菜之根,华夏菜魂被腾挪贴上了他国非遗标签的忧虑。毕竟守着始终觊觎祖宗家底,连始于两千三百年前的端午节都能把根的属性给换了的邻居。更不用说贴上了他国标签经济上赚得盆满钵满的现实。感觉那位在中青报上发文的刘火先生,一针见血触碰到了国人的痛处,“要纠结,还是纠结一下我们自己吧”于是才有了结尾的这一段字,这个上了台阶的话题。谢谢怀才老师的支持鼓励!哦,顺借此处话题,更要感谢老师对这段引言的标点所做的规范化处理。十分感谢!
12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4-13 21:14:26
  周老师,咱们的口味真就是香味相投,我也非常得意酸菜馅儿饺子。就是眼下受女儿制约,担心会提升胆固醇,和馅儿时不让我放猪油,结果肯定影响了口香。从将近70年前,认识了酸菜,此生已成难解之缘,因为她就是我们的根。于是就写了这个东东。感谢你留评。谢谢!
13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4-13 21:26:05
  红花草老师,你这位南方妹子,很可能没吃过东北的酸菜。有机会,下一个冰雪节你还是非常有必要来黑吉辽,特别是来洋味儿十足,却土味儿亦香的哈尔滨,赏欧陆风情冰雪艺术,同品酸菜异香。相信定不会虚此一行的。谢谢老师看了这么长的东东。
14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4-13 21:39:04
  韩格老师,一篇酸菜文儿,引来了你这位黑龙江同乡的乡情百转。乡愁切切。老师说把菜腌烂了,问题肯定出在你没有防备住油的侵入。白菜下缸连抹布也最好用新的,或者用开水煮一下。堵住这个百密一疏,再把握好温度,应该没有问题了。老师对此文的誉评,觉得过奖了。东篱中如老师一样的散文大家,佳精绝大作叫人艳羡,可能痴叟老矣,想学却又学不好。不过既有标杆,也必须努力啦!谢谢老师评点。
1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4-14 07:01:15
  好文拜读学习了,祝贺老师摘精。酸菜绝对是咱们老祖宗舌尖上的美食。
随心而有趣的人
16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4-14 11:12:38
  欣然花开老师,谢谢阅读留评。与你观点一致,酸菜毫无疑问就是根在中国、是中国人,尤其是东北人舌尖上的菜。按韩国人的经营,自应当申遗。文章不美,遗憾不少,获精意外。还得向老师学习,争取有所提高。谢谢。
1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4-15 13:26:33
  老师的文章写的纵横阖闾,内容丰盈。从小到大,从山东到东北,到四川,云南,再到纽约,德国;从历史记载到传说故事,还有酸菜申遗的思考,文中很多地方用到了俚语俗语,我认为只有独特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就像这酸菜让全世界垂涎一样。非常棒的文章,感谢投稿东篱,祝老人家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18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4-15 23:51:01
  天方老师,花了你这么多时间留评,很温暖,好感动。就因为自己对酸菜这大半生的牵绊,才写了这篇文儿。回头看还有瑕疵,只能留憾了。由酸菜想到老师的羊杂汤。没有对那碗汤的留恋与怀念,由此引发的人生跌宕起伏的经历,老师的文字也不能那么打动人。过了一千,仍余韵袅袅。我虽长你些许,但你是念过先生的,且入文苑耕耘久矣,无论如何都必须向老师学习,充实提高自己。谢谢,遥祝春好。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