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山河】泥土的灵魂(散文)
在与几位朋友聊天时,听到他们说中国的泥塑艺术竟然溯源于将近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心里很是惊诧。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最常去玩耍的瓦场就是大人们制作砖瓦盆罐的地方,看着他们十分随意地捏泥人刻鸟兽,总觉着很有意思很好玩,真不知道泥塑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有着这么长的历史渊源。
在我们西部这个地方,人们通常把泥塑叫做彩塑,有的地方叫泥货。在靠山坡上用镢头取些符合做泥塑的土质的来,用水搅合均匀后,手艺人便根据自己的构思塑造出来不同的物象,然后再经过几道工序的操作,一件看起来相当漂亮的艺术品就摆在了台面上。西部比较有名气的像五彩老虎之类的就是我们这里泥塑的典型代表,每年来这里参观和订购的人络绎不绝。
彩泥塑是西部地区比较常见的民间手工艺品,全部都是艺人们用手工捏制成不同类型的物种和形态,大多数是以人物或者动物为主的造型。虽然我及附近就有烧窑场,但烧制出来的仅是比较一般的民用品,没有特殊性,所以对泥塑的见识和影响很浅,直道去了一趟历史古镇六营,才让我大开眼界。
阳光明媚的周六,我乘车来到朋友推荐的彩塑起源地的凤翔区泥塑基地六营。一脚踏进这里,顿时让我眼花缭乱,双目被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塑紧紧吸引,只有一个感觉:太神奇了。一位彩塑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主动担任我的指导,他指着一排排成型的泥塑告诉我,凤翔的彩绘泥塑,从造型上来看,它的形态非常优美,很有我们陕西本土的特色,而且十分生动,也很逼真,乡土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在全国各地众多的泥塑品种里,搭眼一看,就能立马辨别出哪个是我们陕西的彩塑。他拿起一个泥塑品热情地介绍说:您看看,陕西凤翔泥塑的色彩是不是别具一格,非常的鲜艳和明亮,对比衬托都十分强烈。我们这里用色上,基本都是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要色料,然后用黑墨最后勾线和笔法涂染,使其更有视觉感。这种着色,让人看起来明快醒目的,印象深刻。他说这些的时候,满脸紫毫。
看我西装革履的模样又操着普通话,表现出来的气势极像一位大单客户,他不由分说,拽起我沿着被冠以民俗村的泥塑一条街走访了几家有些名气的作坊,说是让我更深层次地去欣赏和了解他们的泥塑手艺品。的确如他所述,只要走进任何一家彩塑制作坊,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听到不一样的讲解,让我这个参观者油生敬仰之意:没想到,泥塑竟然会有这么多得学问。
泥塑一条街长约百米之余,街道两旁全是门面装饰不同的店铺。除过两三家买冷饮水果的,几乎都是一色的彩塑展销厅。不要说走进店铺里了,就街道两旁很有特色的超大型彩塑制品和诱人眼目的广告都能让人看醉。
指着琳琅满目的彩塑,这位工作人员对我说,凤翔的彩塑取材和立意都比较广泛,比如,戏剧人物脸谱一类的,吉祥辟邪图案一类的,还有我们比较常听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类型,以及乡俗民情生活等方面,在这里无所不有,艺人们都能塑造出来。
我问他,这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我,要说有代表性的作品,像小娃娃、卧虎、坐狮和黑牛等等,都是我们这里的拳头产品。你看看这些,是不是造型都很夸张,它们的神情看着是不是都很生动,是不是独具风貌呢?他张开双臂,有些兴奋:彩塑,已经成为我们陕西最为重要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我们走进一家看起来挺有规模的彩塑铺,自我介绍叫杨惠惠的老板很开心地告诉我,外国总统访华时曾观看过彩塑制作,世界儿童组织负责人得到一个彩塑如获至宝。我们这里的彩塑,儿童们最为喜欢,看到就会非要不可。我们这里的彩塑,是旅游者必须带回家的特殊纪念品。
我向陪我参观的工作人员提出想看看彩塑的实际制作过程,并申明,只想满足一下心理猎奇,可看也可不看,他爽快地答应了。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间制作和销售展示门市为一体的加工作坊,接待我们的是彩塑合作社经理李长锁,研究所工作人员向他说明来意,他更是热情,二话没说,带着我们就走进他家的工作坊内。李长锁经理家的工作坊很大而且十分敞亮,地面上很有规矩地摆放着和好的泥和一些磨具以及许多小型工具,几位艺人正在忙碌着制作。
看我很关注地看着艺人们在或徒手或持工具的雕塑,李长锁经理向我介绍说,彩塑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需要精细。首先,泥货的制作,选土很重要,因为土就是泥货的生命。一般都是选用带有粘性的且又比较细腻的土质。选好的土要先经过过筛,然后再和泥。和好泥,接着要用些气力地进行捶打和反复地摔、揉,这个程序和国内其他地区稍有不同。根据事先的物样构思,在选好的泥土中加些如棉絮、纸片或其他东西等,以达到设定的塑造效果。
因为我不知道彩塑制作的技术是不是保密,没敢多问这彩塑怎么做成的细节,只是拿起一个半成品反复地看起来。
经理李长锁看明白了我的意思,指着我手里的这个半成品对我说,泥货的成形工艺也不复杂,也没什么秘密。泥货的做法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和翻模以及脱胎与着色,这四步是泥塑模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看我没听懂,经理李长锁给我做了进一步降解。所谓的制子儿,也就是把原型制出来,其手法就是雕、塑、捏等。形象塑造出来以后,就是对原型进行局部修改,然后磨光,置于阴凉处晾干。如果考虑增加彩塑的强度,可以用火去炙烧一下。翻模,就是通常说的铸模,将制好的泥块压制成实物模型,也就是泥人或泥兽的坯胎。坯胎出来再着色,整个塑造过程结束,彩塑酒坛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柜台。你知道吗,泥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凤翔彩塑功不可没。
走到一个全玻璃装饰的彩塑展柜前,李经理补充道,我们陕西的彩塑一般都是空心圆塑作,你看这一个,它是浮雕式的挂片,和空心圆塑作有些区别。
李经理说的这些专业术语,我一句都没听懂。
我问李经理,这颜色会不会掉呢?
李经理笑笑,不会掉的,已经固定到里面了,甚至不怕水浸。当然了,谁会把泥货放进水里呢?
我请教李经理,中国的泥塑达万年,凤翔的彩塑历史有多长时间了。
李经理告诉我,我们凤翔的彩绘泥塑历史比较悠久,其实就是中国泥塑的历史。在先秦西周时期就已经有制作的了。如果要对彩塑追源溯根,发源地应该就在我们宝鸡凤翔区域内,随后才传至到天津、河南和江苏等地一带,并日渐向全国流行。现在来看,泥塑各地基本都有,但其制作的特色有所不同,可欣赏度也有所差异。
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补充说,通过历朝的代代相传,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肯定地说,保留着最古老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的当数我们凤翔了。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凤翔的彩塑制品越来越精美,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对我来说,知道了泥塑的渊源就足矣,其他方面我的确看不懂,感觉很深奥,一块泥巴在艺人的手中竟变幻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实在令人由衷钦佩。
临走,李长锁经理非要送我一套十二生肖彩塑作纪念。我推却不掉,只好接了过来。当然,我把钱也让他无法推却地收了下来,我还选了十几样让打包代送到快递公司,我满意地享受了七五折。
把玩着十二生肖,何有一番感慨:这泥塑,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品,实在是太精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