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最美的少年(随笔)
对门租住着一对双胞胎的高中生,父母陪读。高高大大的英俊少年,每天出门上学,回家吃饭,兄弟俩上楼梯时,会有说话的声音传到耳朵,斯斯文文的声音。
有一天他们的母亲敲开了我的家门,请我不要把雨衣挂在门口,他们的儿子晚上下晚自习回家是会害怕的。下雨的日子,我回家以后通常会把雨衣挂在门口的钉子上晾着,等干了才会收起来。走道上一般有灯,只是有阵子灯坏了。可能孩子上楼的时候,挂着的雨衣于不甚清楚的地方,有点像一个站立的黑影,因而使着他们受了惊吓。这时我才注意到,我家和对门中间墙上那面大镜子,不知什么时候已被报纸严严实实地蒙着了,看来是他们的杰作。果然,因为那俩孩子于夜晚九点回家时,看到镜子里自己的不甚清楚的影子,也怕极了,爱子心切的父母就动手做了这些。
我想着,我的少年里,我是如何过着的呢?初中时,学校在山边,厕所就在一个小山包上,旁边有几座坟。晚上,当然都是黑的,上晚自习时教室里的灯光透出去,还有点光,下课时也总有人。到夜深人静时,那就是黑黢黢的一片。也有不黑的日子,那就是天上有月亮的时候。到那时,白白的小径看的倒是真切,可那几座坟包也在月色里昏昏惨惨的让人毛骨悚然!有一次我在一个极冷的半夜里,踩着惨白的月光,听着自己慌乱奔跑的足音,进到黑咕隆咚的厕所里,跑回宿舍时心仿佛要从胸膛里跳出来。大部分女生有过我这样的经历。可这雨衣,这镜子,实在不该成为吓人的道具吧!只是这些小孩子,可能太过于幸福以致胆小的可爱了!
还有另外一个可爱的少年,竟然是鸡蛋不怎么认识。有一个网红讲师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一个上大学的女孩,碰到饭桌上没剥壳的熟鸡蛋,别人吃的时候,她不吃。问起来,居然说是因为鸡蛋跟她们家的不一样。她家的鸡蛋是白白软软的,可这鸡蛋看起来很硬的样子。看来这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小公主。也不仅仅是特例。这一代年轻人,很多人不知道粮食是怎么长出来的,不知道草和小麦以及韭菜的区别,不知道稻花是一种怎么样的香味。他们不缺学识,不缺智慧,不缺衣少食,可我总觉他们是缺着一种什么东西的,具体是什么,我也总明白不了。应该是一种很重要很重要的东西罢!
近日,鲁迅已经在互联网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少年”。以前似乎一提到鲁迅,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根根直立的头发,仿佛空气里立马就有了战斗的气氛。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精神熠熠生辉。鲁迅少年学医,后来改而学文,用笔作为投枪匕首,一副要把当时黑暗的中国撬开一个豁亮的口子的架势。鲁迅,是把文字变成投枪匕首的斗士。他曾学医,当他发现医学医治不了愚昧的国民时,果断弃医从文,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将。他借一个狂人去揭露人吃人的社会,唤人警醒,鼓动国民去斗争,他用一个人血馒头给黑暗的旧社会配了一剂医治国民的良药。文字,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变成了刀,变成了枪,变成了反抗黑暗社会的大旗。“我自横刀向天笑,怒向刀丛觅小诗”,面对死亡的威胁,文字给了他坚定的力量,生死在他心里云淡风轻。他配得上是中国永远的美少年!
我学过的《少年中国说》,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古文。那时老师在课堂上,要我们端正坐姿,昂首挺胸,一起齐声朗读。刚开始时,我们还嘀咕老师有点故作姿态,于是配合老师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记得读到“少年强则国强”时,几乎所有人,就是平时读书不怎么上心的少年,都神情转肃穆凝重,小小脊背也心甘情愿地挺拔得有力量起来,声音里也有了拼尽全力的雄壮,到“少年盛于欧洲则国盛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时,每个少年身上的血液仿佛已经在沸腾起来。我那时候仿佛中国少年已站于宇宙俯视苍穹,胸膛中涤荡着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豪情。
现在的少年啊,我们过去推崇的,未必是他们喜欢的,我们害怕失去的,未必是他们认为重要的。每一个年代的少年该有着每一个年代少年的喜好、责任和担当。不过,我还是坚信,最美的少年可以无关岁月,成为永远的少年。有一些东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里,还是应该好好注重的,毕竟少年的未来,关乎国家的未来。
至少现在,鲁迅在互联网的走红,应该是在释放着这个社会和时代对少年的一种渴求吧!少年,还是应该意气风发的好,通古晓今的好,胸有胆魄的好!一个少年该有一个少年该有的样子!少年,该是最美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