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相遇】最美的青春岁月(散文)
七月的夏日,骄阳似火。夜晚,整个人间却是万缕橘香弥漫。星光下,架桥工人昼夜攀登百米塔吊,用汗水点亮千家万户,怀着一腔热血守护他们心中的城市。
一次偶然机会,我认识了一位架桥工人,他叫历大伟。安徽籍人,是现场代班班长。那天,是海翔路高架桥最后一段横跨铁路合拢的日子。桥下安全带边围着好多人看热闹,当指挥长一声哨响,百米大吊吊起巨龙般的钢架从空中悬浮,稳稳吊准。只见一位小伙子身缠安全带,手握铁扳子,对准螺丝杆戴上螺丝帽一环一环拧,一颗两颗……带着一种好奇和崇敬的心,我与历大伟近距离接触。一聊起天来,才知道他今年39岁,老家是安徽绥江峪人,干架桥工已经10年了。因家乡是贫困乡,那年,他报名参加县里举办的技工培训班,选择学架桥工技术,后来集体来到了中铁九粱建设公司。
刚开始操作架桥工时,要练习上高,从十几米到上百米,不怕转晕,单腿攀登要能站得住,拿起扳子在空中能干活。架桥工拧螺丝这活看似简单,但要求得非常严格,一环一扣,松紧劲要适合,力量要得当,小到十几扣,大到20多扣必须拧到位,分秒不差。螺丝是桥架的连接点,关系大桥的稳定和安全。一次,他在顶架上拧螺丝钉,赶上三、四级的风,钢架有些晃动。安检员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发现有六颗螺丝钉没拧到位,他又爬上30多米顶架重新加固拧好。后来,他通过考试拿到技工证书,接过师傅的班,和徒弟们一起严格把控手拧螺丝这一关。
说起苦,历大伟微微一笑。干这行,就是空中飞人,虽然挣得多点,但风险性大。不过好在现在工地作业安全保障措施严密。当滑轮把你提到铁架上,悬在半空中,你就学会了轻视,一切都不怕了,再苦也能挺过去。夏季,在高空作业,上面太阳晒着,下面钢架烤着,加上喷漆的味道,小咬叮在脸上来回窜,只好忍着,用汗水去驱赶蚊虫。手不能离开扳子,时间长了,也干出了经验。上架前先把脸“打扮”一番,抹上底油擦上防虫粉,小咬再也不打扰工作了。暑伏天,安全带一带上就是三四个小时,满身是汗。按排架拧完,半道不能停下来,防止漏拧点。赶上打桩这活,全员都参加。上百米深的洞要用钢筋连成圆筒,每根都固定住,用水泥凝固,反复挤压。灌完一桩桥墩,身上的衣服都脱不下来,自己成了泥浆人了。看见一座座大桥如钢铁巨龙横跨在城市中心,架桥工人们也感到骄傲和自豪。它蕴藏着建桥设计者和工人的智慧和汗水,每座大桥都留下难以忘掉的记忆和身影。
2019年,历大伟在一次架桥中不慎跤伤,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心里还是想桥架,出院工长让他在地面干些零活,但他就不死心,第三天又上高了和兄弟们拧螺丝钉。大桥剪彩,市长、县长都来了,还亲自慰问了他们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他在河南省商古县建桥时,一位县长送给他一本画册,他说,他做梦都没想到一个架桥工能与县长照相,太幸运了。他把在高空中作业场面拍下来,给媳妇传回去,媳妇和女儿问他啥回来,他说,筹建完这座大桥再回家看你们。“爸爸净说谎,都说了7次。”女儿鼓着嘴气着说。
10年中,他随着大搭吊,走遍了祖国山山水水,从家乡小屯出来那天起,就立志要为家乡修桥出一把力,不让乡亲们蹚河。前年,媳妇在手机里告诉他,咱屯那条河修上石桥了,是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大伙修的,他让媳妇去村委会捐上500元,表示一份爱心。桥,成了他心中的梦。
整年在外面也有想家的时候,每逢佳节正是施工的好季节,我们把心思都放在干活上,陪伴是铁件和手机半导体。大伟看着画册深沉说,我从十八岁就开始干架子工,已经十八个年头了,仔细算一下,一大半人生岁月都献在铁塔上,问起他每天上来下去,每分钟跟大铁柱子打交道,后悔不。大伟微微一笑,很自豪地回答,不后悔!他指了指前面的立交桥百盏灯光,兴奋说,这就是我安上的灯,下面每个铁柱都印上我的名字,与这座城市镶嵌在一起。指挥长说,我们就是大国工匠,新时期的鲁班师傅,光荣!
历大伟拿出腰带下的手机对我说,“一到晚上在宿舍就打开收音机听听歌,从手机里看新闻。”前几年,没买起手机,家里不知道架桥现场情况,一来长途就打到工地小卖点上,我从20多米桥架下来,说完正事告诉媳妇往后白天别来电话,高空作业不允许,我又爬回桥架上继续干活。现在好了,每天晚上都用手机与家里人对话视频,就是两年没回家了。历大伟来滨海市快一年了,但没有逛过街溜达过,因为星期天也不休息,要赶工期,本来想最后一段横跨铁路合拢完活走走,但总公司又通知他去山海关加班,又没休息着。望着大桥的全景,他指了指天然的油铁塔感慨地说,这里的人亲切,人情味又浓,七月份正是处暑季节,市领导来了几次看望我们,指示中午不能高空作业,市总工会送来西瓜冷饮和电风扇。电视台有一位记者给我们拍了好多照片,传到了手机微信上了,还告诉我们临走时他亲自给拍照。
大伟接连不断给我讲了很多建桥的故事,他还告诉,今年春节回不去了,往家寄完工资后,正月初六这天,村委会发来手机视频,告诉他,乡村要搞一次“龙年外出工大团圆全家福”照。这天他用手机参加了活动,初八快递全家福照片邮过来了,他端端正正挂在床上,每天都看见了老婆孩子们,这心里特别高兴。
大伟欣喜地对我说,等海航路通车后,他要和三个老乡合个影,再看看滨海的夜景,去趟海边看看大海。
听到他的话我心潮汹涌,我脑海中出现众多架桥工人的身影,仿佛自己站在他们亲手建设的立交桥上,让镜头捕捉下这份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荣耀。随后,我多么想漫步在滨海的街头巷尾,欣赏那璀璨夺目的夜景,每一盏灯光都像是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而我更渴望的是去一趟海边,亲身感受大海的壮阔与浩渺。
我们的家乡距离海岸线实在是太遥远了,因此对大海的向往更是浓烈。滨海的海水清澈碧蓝,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站在海边,我会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也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震撼。这一切的美好,也是历大海在四十一岁这一年,在滨海建设立交桥时所经历的。我将和他一起,永远铭记这段难忘的经历,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