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滦河岸边我的家(散文)
滦州,既是我的家乡,也是滦河的家。我们的根都深深扎在这里。
滦河在我的印象中,从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孱孱弱弱的瘦女子。一路上,走得摇摇晃晃,欹欹仄仄,慌慌张张。只有穿过武山和横山,一头扑入自己的家乡——滦州,河道才一下子宽阔起来,那种夹缝中生存的委曲婉转一下子放开了,终于能够躺平了身子,自由畅快地流淌。心中愉悦,瞬间丰盈起来,精神起来,美丽起来。
滦河,古名渜水,因发源地有众多温泉而得名,所以滦河生来就是有温度的,以他的热情和乳汁滋养着两岸的儿女。滦河像一本厚重的书,记录了两岸秀美的风光和千百年来滦州人的生存发展和浴血奋斗的历史。今天我只能采撷其中的几朵浪花,以飨读者。
◎千古此滦州
滦州城始建于公元923年。后梁末帝朱有贞贞明二年(916年)阿保机徇平滦之地,皇子耶律述律迎谒于滦河之畔。阿保机见滦河右岸巉岩高耸,望滦眺溯,地理形胜,天下一绝,于是决定在此设一州,置军布防,因近滦河而名滦州,军名滦州永安军。
要建设一座什么样的城池,破费周折。武官认为,这里建城,应取猛虎之势,以威慑南方,势焰千里。文官认为,应取凤翥之势,以安抚汉人,定鼎天下。而皇族认为,应该取龙蟠之势,既有威龙气势又有以龙为图腾的隐喻,如是可保这方风水宝地。
一日,阿保机打马到滦河边上闲走。一叶扁舟出现在眼前,遂匆匆划过。驾船的是一个老翁,口吟古调,有几句听得清:地是元宝城是船,昂首翘尾山是帆。要得江山千年固,养精蓄锐老龙湾。
阿保机沉思,老龙湾是怎么回事呢?待要询问,那扁舟已经无影。求解于军师,军师说道,恭喜皇上,这分明是神明所示,要把此城建成舟船之型,元宝之势。至于老龙湾,江山蓄足丰沛的水的意思。
因此,滦州城是船型,又像一个大元宝。这个寓意,至今还为人民津津乐道,美好的寓意,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滦州的样子,如宝如鼎,此鼎是指如今邻里的大厦高楼,更丰富了滦州的审美意象。
传说终归的传说,但滦河是有故事的河流,这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割裂不了。今天,我们拥有这条河流,就是拥有了一部深厚的历史。
◎滦河红鲤鱼
滦州自耶律阿宝机设州建城以来,滦河就在美好的传说中成长着。滦河红鲤鱼的神话传说,已经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传说,偏凉汀出产朱砂,日经月华,朱砂幻化为人形,金发碧眼,只是口不能言,经常到市场买肉。一个南方术士发现了这个朱砂人。于是在肉铺买肉时持刀砍杀朱砂人。朱砂人在前狂奔,南方人在后紧追。朱砂人情急跳进河中,南方人亦跳进河里。水中传出惊心动魄的呐喊和嘶叫,发出天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遂动静消失,十里河道一片红色。从此偏凉汀没有了朱砂人,难见朱砂,而红鳞赤尾、紫鳍金肋的红鲤鱼却成了滦河的特产。
传说,红鲤鱼只出产于滦河大铁桥北偏凉汀那段水域,而桥南则为黑鳞。红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曾是进贡上品。清三帝七巡滦州,红烧滦河红鲤鱼是必可少的一道主菜。他们也应该是在吃一道历史传说故事吧,中华饮食,即使再普通,都有讲究,我特别相信这一点。
鲤鱼的颜色,可能是因鲤鱼品种不同而各异,或者是所处水域水质坚定了鲤鱼的颜色,但如此演绎,滦河鲤鱼就有了传奇,但这个传奇有些血腥,或许,就是为了化干戈为玉帛吧,厮杀只是一个故事,其后应该是鲤鱼送福了。
滦河,把自己身上所有的“珍馐美馔”都拿出来以滋养两岸的人民,滦河可谓有情有义,人们怎么能忘记滦河的好,滦河的精彩历史。
◎滦水带来繁盛
滦水龙翔,是古滦州八景之一。此景在岩山脚下至横山东侧之间。据《滦县志》记载:“每夏秋涨发,倏忽之间,变态万状,亦一奇观也。”民国《滦县志》编纂者张凤翔有诗形容其壮观,最令人神奇的是“云羃虎头明夕照,浪翻一黾响春雷”。可见滦水龙翔之壮美景观。
偏凉汀的地利和水势宜于泊舟,船只都来这里休息打尖,集散货物,渐成码头。水兴滦州,滦州迅速发展起来,号称“京东第一码头”。
水运成为滦州的支柱产业,从下游来的有洋货,也有土货。洋货多是日本走私商人的走私品,海关虚设,留下阵痛。但四面八方的往来也给滦州带来生机,特别是从日本、台湾、烟台运来的丝麻织品、百货等,让滦州成为最繁荣的商贸之城。而来自乐亭的大笤帚,倴城的锄板儿,滦州的花生、石灰、石料,迁安的桑皮纸,迁西、青龙的干鲜果品以及杏核、桑条、木炭,也被大量外运,带动了经济发展。
随着大批货物在这里集散,搬运行当应运而生。最兴旺的时候,偏凉厅有跑运输的大车600多辆,装卸工千余人,分若干个公司。例如“煤局”,就遍布昌黎、滦县、乐亭、卢龙、抚宁、迁安等县,这里也成了人们的淘金窝,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商贾云集,人口膨胀,迅速带动起这里的饮食服务业。如叉子火烧、棋子烧饼、钢炉锅贴、饸饹、馄饨、艾苓饽饽、边家饺子、赵家卤菜、玻璃酱肘就是因商贸而诞生的著名小吃快餐。美食的出现,绝不是凭空,而是有着深厚的商业背景。
看当下,静谧的滦河迎来第一缕阳光,渔舟逐水,凫鸟作伴,云雾穿梭林间,涌动起伏,飘逸灵动。河道内水流平缓,水面宽阔,吸引大批水鸟在此栖息繁衍。在滦河渠首,飞流直泻而成滦泽湖,湖水清澄,水面微澜,闪金烁银。湖水外溢,形成宽近百米的大瀑布,浪花飞溅,轰鸣如雷。人们可在瀑布下涉水、捉鱼,享受母亲河赐予的馈赠。这是滦河的一幅最美丽的画卷,辉煌灿烂,绚丽多彩,生动活泼。滦水这条龙在新的时代在滦州大地上真的飞翔起来,让滦州大放异彩。
一部滦河历史,于今不再杂乱无章了,滦河也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缩影,代表着融通古今的富饶繁荣。
◎滦州辛亥起义
这是滦州近代历史上最精彩、最悲壮的篇章。
滦河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滦河儿女,无数志士仁人为民族的存亡和兴衰,抛家别子,不怕困难,不畏牺牲,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滦州的英雄,是滦州不朽的灵魂。
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先生也出生在滦河平原,他的老师白雅雨是辛亥滦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起义失败后,白雅雨与部队失去联络,但他下定“必欲与清军一战”的决心,准备返天津继续起义。他改换服装,带七八人从小道出走,经古冶,误入清军驻兵重地,半夜时分被捕。白雅雨面对酷刑,慷慨陈词:“吾为国充兵,吾自当为国死,今被捕,吾何讳为!”直言不讳自己是北方革命军参谋长。临刑前,他昂首向天,高声吟唱绝命诗从容赴死。
刑场上,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令他跪下,白雅雨双目怒瞪,大声斥道:“此身可裂,此膝不可屈,杀则杀之,何迫辱为!”他宁死不降的凛然正气,正是滦河不屈的雄魂,捐躯赴国难来换取人民翻身解放的牺牲壮举,正是滦河的伟大精神。这些曾经的战歌,铿锵的旋律没有消失,永远记载在史册上,其坚毅不屈的精神,永远沉淀在人们的心中。
◎滦河,儿时乐园
故乡的滦河是我儿时的乐园。滦河不仅有波涛汹涌,也有我眼中的小桥,梦中的流水,心中的小船,湿地的青蛙,父亲的稻田。
记得我八九岁时,提起滦河,心头总有一种悸动。有一天,小伙伴们商量好去滦河的东岸拾柴。那时,水挺深,水面也很宽,需坐船过去。说实话,我是冲着坐船去的,平生第一次,很新奇。船家是邻村王法宝的陈大叔,驶得一手好船,大半辈子在这里守护着十里八村乡亲们的安全。第一次坐船,看着小船,摇头摆尾地不老实,我迈出的脚,又猛地缩了回来,心里害怕得很,小船平稳了些,才又踏上去,摇摇晃晃,东倒西歪的。陈大叔一把拉住我,扶我坐下,心才算把心放在了肚子里。阳光在水面上追逐,水波粼粼,浮光跃金,小船摇摇,犁碎了一路的涟漪和金光。胆大的孩子,侧身船外,用手划着水。淘气的小水珠顺势纵身一跃,跳上船来,想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这个,瞧瞧那个,都不认识,一害羞钻入人们的衣服里,藏了起来。第一次和滦河如此亲近,开始时有些忐忑,但更多的还是喜悦和兴奋。
孩提时,最兴奋的莫过于吃和玩了。父亲是种植水稻的高手,生产队有一块靠近河边的地,肥沃潮湿,有利于水稻生长。队长让父亲在那里育种,经营水稻。我时常跟父亲到那里玩耍。抓一只蜻蜓,逮一个青蛙,捉一条小鱼。有一次父亲竟神奇地摸到几颗菱角,清洗干净,放在我手中。我兴奋地捧着菱角仔细端详,有两个尖尖的角,像小羊头上刚长了一半的犄角,硬硬的外壳,像一个倒三角形。因为淘气,刚刚用锹把儿碰到嘴上,嘴唇肿得老厚,门牙松动。这菱角的角我怎么掰下来?硬壳怎么弄下来?歪着小脑袋啃了半天,也剥不出果肉。父亲看我这猴急的样子,大笑起来,帮我砸开菱角,剥出雪白的内瓤,晶莹润泽,如玉如珠,白白胖胖,那么招人喜欢。咬一口,脆生生,甜丝丝,香喷喷,爽滑细嫩。不到一分钟,几个菱角全部入腹,口中还回味悠长,闭着眼在想,什么时候能吃上一顿该多好!
如今,我已退休,每次回家喜欢带上爱人和孩子在滦河大坝上走一走,和他们分享我的滦河故事。我喜欢春天的小草,夏天的鱼虾,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我边走边停,边走边看。累了停下来,我要迎着风坐一会儿,岸边大石头或是水闸处,草木丛生间,荒草长天里,都是安放我灵魂的地方,也是我与父亲的灵魂碰撞的地方。
◎今日滦州
滦河,是濡养风景的河,就像一盘水彩,是谁持彩绘图?一定是滦州的人民。古今对比,滦河自知。将曾经的传奇变为真实,这是一种能力,这是时代的巨力。
1976年,唐山大地震,滦州也是一片废墟。在瓦砾上建立起来的原县城慢慢的不再适宜新时代的发展,滦州市政府高瞻远瞩,依托滦州深厚的历史底蕴,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让沉睡的文化醒过来,复原了一座“滦州古城”。古城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以和文化为理念,规划古城。整体规划布局纵向为和,横为时间轴,截取三千年历史风烟中最鼎盛时代的精华,绘出了三千年大河之畔的盛世奇景,成为京、津、秦旅游线上的“黄金驿站”。她采集极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艺术,盛世景象,水绕古城,繁华街市,宛如积淀千年的历史长河,每一步都在领略盛世时代煌煌风韵。从滦河而来,向盛世而去。滦州古城复原千载历史古迹,古城门、“杨三姐告状”的老县衙、钟鼓楼、接官亭、古戏台、风雨桥、滦州阁,文姬楼等建筑,唯妙唯肖。步移景换,一个活脱脱的以滦河为魂,以历史为根的现代化景区,呈现在世人眼前。
一座北方人文复兴重镇的文旅小城,复原清明上河图不夜盛景。当夜幕降临,星空为大地拉起幕布;小船并排躺在终于安静下来的河面。河里河外灯火辉煌,璀璨夺目。街,给了灯火;河,给了灯火。船在河上行,人在画中游。船上的游人,摇着扇,唱着歌,诵着诗,岸上的行人和临河而坐的食客,叫声好,和几句,随几声,仿佛比当年的秦淮河还要热闹许多。我也经常和家人、同事、文友在这里临河小聚,哼一支短歌,吟一首古诗。
清晨醒来,你可以见识到古城最温润而沉静的一面。袅袅轻雾在房顶树丛间,飘荡着、嬉戏着。民宿客栈内缭绕着早餐的芳香,石板路上传来的“笃,笃——”的脚步声清脆地响着。眼前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曲径青石,杨柳依依,仿佛让人瞬间穿越时光,走在明清江南的小巷里。如果有兴趣,早餐就来块郝家火烧或棋子烧饼,来碗慈禧赐名的“搁着”,你要不怕荤,再来条乾隆三年都吃不够的进贡上品——糖醋滦河红鲤鱼。
滦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滦河水永远奔腾不息,滦河人永远绵延赓续,滦河这部书也会越写越厚,越写越精彩。
滦河,我的家乡,我的根脉,我魂所系。愿她永远年轻,永远美丽。
河流淌了千万年,流传的故事比滦河水还要长,以滦河水为墨,也难以尽述。愿滦河永远奔腾向前,愿滦州永远繁华昌盛。祝天方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