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天鹅肉”落进“癞蛤蟆”嘴里(小小说)
闷哥命苦却非常乐观,送走父母安然西去才来城头打零工,快四十岁了还孤单一人,看见无儿女的寡妇张桂花开个路边店,心头七上八下,总想去帮点什么。张桂花上过多次当,对男人戒心不小。从闷哥眼睛里,她看出点异样,心里暗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哟。
不过她这只“天鹅”真落到“癞蛤蟆”嘴里了,当然闷哥要承认自己是“癞蛤蟆”才行。
事情的经过和发展并不复杂:闷哥租的拆迁楼住所近日来了个陌生男人,五十岁出头,叫老李。闷哥见他可怜兮兮,行动不便,吃饭时随便问他要不要带点啥回来?
老李因身体异常终身结不了婚,他说:“你不嫌麻烦,就带点路边桂花店的清蒸土鸡、土鸭或者清蒸鲜鱼回来都可以。”
桂花店厨艺奇特,别人炖的,红烧的,卤的,她全用来清蒸。怪就怪在,她蒸的菜没一点腥气,特鲜,温温软软,入口化渣,滋胃补气,书本上讲过,这种蒸菜营养价值高。
“你吃过?”闷哥问。
“何止一次,这次跌伤脚,专门赶到离桂花店近处租房住,享清蒸菜口福,疗伤。”老李回答。
闷哥去路桂花店吃过几次蒸菜,确实好,味道美,也想天天去吃,只是票子挣得不多,哪敢天天进荤。自从他有了给老李带蒸菜的任务后,胆子壮了,说话声音也响了。张桂花见闷哥常来照顾生意,人也勤快,常在人多时主动搭把手:搬个桌子,收个碗,摘洗菜什么的。那次一群社会混混来桂花店捣蛋,闷哥提条扁担冲了上去,互相撕打中他额头流了不少血,尽管警察闻讯及时赶到制止了事态发展,可张桂花一想到闷哥额头流血的样子,常心痛得晚上睡不着觉。
三个月后,老李脚伤愈合了,走到张桂花店里叽咕了半天。从此,张桂花见到闷哥眉开眼笑,哥呀哥地声叫得亲热。半年后,桂花店拆迁,闷哥愁张桂花去哪里再开店,自己如何才能见着她,帮上忙。没想到这时,张桂花通知他去向阳街看街铺面。他暗想,你的铺面给我有什么关系,在你眼里,我顶多是个下力人,然而他还是乐呵呵地去了。
更奇是,张桂花在租赁铺面的合同上,也写上闷哥的大名。闷哥说:“搞错没得?”
张桂花说:“哪错得了,老李离走前早拿了笔钱在我店替你入了股,你也是半个老板了。”
闷哥怀疑自己做梦,在脸颊、大腿上狠狠地抓了几下,痛得钻心。张桂花说:“老李代你入股有个前题,”
闷哥眼睛睁得牛卵子大。
她说:“必须发展特色蒸菜。如果他那天来此,没看到蒸菜的进步,股份就抽回去。”
闷哥说:“这有何难,你不是会做,我学就是了。”
“光学我有什么用,必须创新发展。让顾客在这里吃了一次,回到家老想,接着又来吃。”
“嗯。”闷哥的牛劲上来了,发狠地学起来,买书看,访名师,走东闯西,凡是卖过蒸菜的食店,他都去看,吃,问。回来再和张桂花商量做法。如此反复,桂花店生意红火,直上中天,近日改名为桂花清蒸食谱。
朋友,你若要吃地道的渝味蒸菜请与向阳街桂花食谱联系,可以到那里直接品尝,或者在网上订购,就会有人送菜到你家来了。不过现在张桂花自动退居二线,改称老板娘,老板是谁?绝不是有钱人老李,他发誓不害女人。不难想象,闷哥成了老板,一团鲜酥酥的“天鹅肉”真落在“癞蛤蟆”嘴里了。你说这世道怪不怪,喜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