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从教育谈人生(随笔)
加入县作协后,曾和文友们就教师是否可以打学生一事,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我坚决反对老师打学生,但是群里的很多文友却认为老师打学生是为学生好,不应当全盘否定。由此产生两个问题,究竟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不可否认,老师打学生的确是出于好意,但是实际过程中却是弊大于利的。老师打学生,会让学生误认为暴力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同时会让学生缺乏安全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老师打学生是为了惩戒学生,还是缺少宽容和耐心,这点需要探究。体罚仅仅是适当的量化惩戒手段,那也无可厚非。如果老师能做到不论孩子的学习和家境情况,任何孩子犯错,皆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给予孩子适当的量化惩戒,也说的过去。而现实教学中,老师打学生,并非量化惩戒,更多的是针对学习差、爱调皮的孩子没有宽容和耐心。甚至很多老师把握不好体罚力度,从而造成悲剧。
老师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自然是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和提高学习成绩。有不良行为,施以量化惩戒。学习成绩差,应当以鼓励为主,不应该被责罚。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和个人学习能力的不同,自然会造成学习成绩的差异。
家长教育孩子,应该充分保证孩子的自由。只要孩子品格没问题,学习不偷懒,也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只要孩子坚持努力,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被认可。家长喜欢用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掌控着孩子的衣食住行,很少考虑到孩子的喜好和自由。
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焦虑,我们90后最大的焦虑就是内倦和婚恋。如今掌控社会的群体为70后,他们在对90后行为充满质疑的同时,却很少反思这种现象是自己对90后教育欠妥的结果。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人定胜天的竞争思想,学习稍微松懈,就会被家长和老师斥责。在竞争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生活的美好。遇到失败时,我们总会自责和自我否定。这种情况下,我们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追求极致的完美,一是彻底的躺平摆烂。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我觉得人生有三种状态,顺命,逆命,抗命。顺命者,顺势而为,做事劳逸结合,懂得天时地利人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逆命者,躺平摆烂,当命运给予机会时,也不把握,终生无所事事,一事无成;抗命者,鼓吹人定胜天,遇到失败,自责否定,虽有干劲,但无方向和头脑。
理想要结合实际,目标要结合当前。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认识到前进的方向。个人的成功看似属于自己,实际上都是几代人的积累和努力成果,没有谁可以一步登天。只要朝着罗马方向前进,无论花费几代人的时间,终将会走到罗马。而出生在罗马的人,只会待在罗马或者离开罗马。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