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拜谒胡铨(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拜谒胡铨(散文)


作者:李湘莉 举人,528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4发表时间:2024-04-26 05:23:16


   清明时节,我与朋友去值夏拜谒胡铨。胡铨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四大名臣之一,在“千年回眸”文化活动中,被评为“江西脖子最硬的人”。一个人物,写着的是江西的风骨。
   天明明是晴的,可我们出发时天陡然变了脸色,淅淅沥沥下起了雨,让天地间透着阴冷之气。可我愿意相信,这是老天爷有意在考验着我们朝拜的决心,或有意剥除着我们的舒适与悠闲,让我们以一颗最虔诚的心恭敬朝拜。
   这是胡铨故乡的雨,我喜欢,我打开车窗,让雨打湿我的头,打湿我的发,打湿我的脸。我的思绪跟着车窗外的雨一起漫溢。我想象着胡铨当年是不是从这条路出发,去京城赶考的时候是否也是这样下着雨?一路上是否就在琢磨着如何答卷?那直陈时政,长达万字的锋利文字是否在他的心中转碾了千次万次?当面对朝廷,文字从笔尖流出,是否无比痛快?我想象着面对逃跑的官兵和百姓,因为他的檄文,乡丁和官军重新聚在一起抵御金兵,那檄文的内容该是何等的义正言辞,慷慨激昂!
   当车子的导航播报已到达目的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挡在我眼前的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和一片片梯田,没有我想象中的亭台楼阁和水榭长廊,更没有我想象中的雄伟建筑和热闹人群。更糟糕的是,由于雨天,地面上积着泥水,我犹豫着不肯下车,可林子中的雕像和书有“胡铨纪念广场”的字样,虽然沉浸在迷蒙的雨雾中,但真真切切地告诉了我是真的到了。
   胡铨,一个无瑕流连风景的人,怎么可以躲在秀丽的风景里自醉人生呢?他应该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站起。
   我好像是在别人的推就中下了车。我站在这里,需要时间接受眼前让我意料不及的一个纪念场所。下了车,我依旧哆哆嗦嗦地愣在原地,灵魂好像没有归位。当看到朋友已经站在了“文化墙”那里向我回望招手,我才回过神来,深吸了一口气,踩了泥泞直奔胡铨雕像。
  
   二
   胡铨的雕像不是很高大,以半身像立在一块方形的大理石上,给人一种平淡无奇的感觉。当我真正靠近仔细端详时,脸上的皱纹,眉毛,胡子,衣服上的佩饰,纤毫毕现。更主要的是那脸上的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微抬的下巴,轻启的双唇,紧锁的眉毛,还有那双眼睛,是那么传神,能让人读出刚毅勃发,冷峻热切。这是一种生命风雅,一种不屈风骨。望着这座雕像,就在那一瞬间,仿佛打通了我的某个气脉,让我一下子穿越了南宋,感受着胡铨上书皇上,乞斩奸臣秦桧的正义场面。我想伸手抚摸着雕像,但还是缩了手,我怕我的举止亵渎了先人。可我不禁想问,秦桧可是当朝宰相,有着强大的权势,又是出了名的奸佞狡诈之人,之前的宰相赵鼎,武将岳飞都是被他迫害而亡,而当时的胡铨只是一个枢密院编修,一个六品小官,这举动,用现在的话说,无疑是找死,难道不怕吗?我仿佛听见了胡铨用颤抖的声音在答:“我怕,我也害怕迫害,害怕株连,但我没有办法,我不能眼巴巴地看着奸臣误国,朝代灭亡……”于是,胡铨明知会遭来杀身之祸,可依然以身取义。果不其然,因为这份奏章,胡铨遭来了二十三年的流放生涯。当时流放之地崖州,是现在的三亚。彼时的三亚被称之为天涯海角的蛮荒之地,是令人闻之生畏的地方。唐代杨炎曾作《流崖州至鬼门关作》的诗,道是“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从此首诗中,我们能深刻地感觉到彼时的三亚生存条件是多么的恶劣与凶险,能活下来的希望是多么的渺茫。可以说,此等刑法,仅次于满门抄斩。其实,与抄斩相比,流放更为痛苦,那是一种长时间的折磨,死了倒也罢了,可怕的是让你活着,让你用心灵一点一滴地去体会那种无法言说的摧残与屈辱。这,比死了还难啊!可胡铨坚强地活下来了,并在那里为黎民百姓做着贡献,可以说,他用屈辱之身让自己高贵地活着……想到这里,我不禁泪眼婆娑,我顾不得那么多了,伸出颤抖的双手抚摸着胡铨的雕像。放眼现在,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活着?有人轻生,他有结束生命的权利,但少了让生命焕发光彩的能力和意志。活着吧,尽情地享受着生命赋予人最大的意义——活着。也许某天还活出个精彩,活出个人格。活着,就是人类最崇高的信仰。
   不一样地活着,都是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平凡地活着,对多数人而言,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应该往生命里注入一些东西。胡铨的刚毅,是给生命最响的答案。我从他的身上看到珍惜生命却又甘愿赴难的精神,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不一样,但刚毅却是生命应该持有的精神内核。
  
   三
   面对胡铨雕像,不得不让我更敬佩一个人——裴闻义。当时人们虽然对胡铨南贬深表同情,但惮于秦桧的强权,只好远远避之。在株连之风极盛之时,避之,无可厚非,接近或帮助流放者那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想正义一番,想想眼前身后,想想妻儿老小,也就皱了眉,改变了主意。可时任崖州知军的裴闻义,却不畏强权,心怀爱护忠贤之德,敢于伸出援手,之前被贬的宰相赵鼎就是他不计后果地安置在自己的家中,现在为了救下胡铨,再次义无反顾,让他同样住在自己的家中。哦,那该要多大的勇气,那是何等的一片侠肝义胆啊!
   因为裴闻义的收留与帮助,胡铨安然度过了南贬岁月。胡铨不负老友,也不负自己的信念,他在宅子里潜心学术,开设学堂,边著书边讲学,发展文化教育,推广农业技术,把民族道义、人格力量融化在学问中启世迪人。可又说他倾尽了力量点燃了三亚那块蛮荒之地的文明火种。从此,三亚得到了文明的推动。
   胡铨被流放二十三年后,秦桧病故,胡铨才得于诏安复职。胡铨临走时,为感念裴闻义对他的浓厚恩德,在裴氏宅子正堂挂下牌匾,并题字“盛德堂”,留下铭文和门联。盛德堂也因此名闻天下,历朝历代爱着裴闻义、赵鼎、胡铨的人前来瞻仰和凭吊,有文人学士,敬赠近百首盛德堂的诗词。其中,他的得意弟子大诗人杨万里,特意从江西跑到三亚,为老师作诗赞道,褒扬他的办学之举:“不是澹庵(胡铨号)谪海南,姓名哪得许芬香?”著名教育家张栻特表为:“远方学者楷模”。而他的忘年交诤友李光(南宋四大名臣之一)是这样称赞的:“吉阳(崖州)天下至陋穷处,今学者彬彬,知所尊仰,何陋之有?吉阳之居,公之不幸,而一时士类之幸也。”可见,胡铨在被贬崖州时,为当地黎明百姓所作贡献之大,影响之深。而这些诗词无疑成了三亚,不,应该说成了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令人感到震撼与欣慰的是,盛德堂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这么漫长的历史长河,其中经历了多少的战火的推毁与风雨的浸浊,难以估量,可依然奇迹般地保存着,让盛德堂走到了近代。于此说盛德堂走到了近代,不如说是正义走到了近代,文明走到了近代,那股浩然之气走到了近代。但我们也明白,这一定有一代一代的人在努力地支撑,忠诚地守护,可以说几百年下来,已经成了一种宗教式的朝拜对象,蕴涵着忠诚、爱国、正直、坚韧的人文意义。对,历史永远不会抹灭光辉的一面,只要自认是中华文化的后裔,就一定会做点什么,不可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在2009年,经海南省文物部门批准,市政府拔款,对“盛德堂”遗址再次进行还原复收。正堂左右分别是赵公祠和胡公祠,用来纪念赵鼎、胡铨两位忠诚正直的民族英雄。
   我有朋友去三亚旅行,传来“盛德堂”的视频,激动万分叮嘱我说,有时间一定要去啊!盛德堂灰白的墙,黛青的瓦,高翘的檐角托举着蓝天和白云,旁边撑开绿色的树,开着红色的花,游人三三两两……虽隔着屏幕,我依然能感觉出,他们都是轻轻的,生怕惊动了这千年灵魂。虽隔着屏幕,隔着苍茫的时空,但我感觉有历史的风猎猎吹来,有着胡铨向我吹来浩然之气。我答,我今生一定要去的!其实,我的心早已飞往了三亚,坐在了盛德堂,做胡铨的学生,或做个书童,立于一旁,替他研墨,给他沏茶,陪他去田边山头,一同去昌化探望李光,一同寻访苏东坡的遗迹。我还想着赵鼎、李光、李纲来,他们四位相聚德盛堂,或把酒论诗,或商谈国家大事,或豪放乐观,或慷慨激昂。
   胡铨流放二十余年,当再次回到朝廷复职时,已逾花甲之年。按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凌辱与蹂躏,对国家之事、朝廷之事应该不抱兴趣与希望了,应该有了一种超脱闲适的情怀。可胡铨依然不改往日之热情,依然以天下为己任,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抗金立场。胡铨在62岁那年,金兵压境,他临危请命,领三军破冰抗敌。更令人震憾的是,他在生命弥留之际,没有一句是关于自己身后之事的安排,而是口授遗表,乞求当朝皇帝,“舍己为人,安民和众,牢记家仇国恨,收复失地”。他自己也表示死后将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在他的家训中告诫子孙后代要“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其实,我们知道,一个再自信的人,也无法对国家,对自己的儿孙有过多的奢望。国家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自己的儿孙将会如何?
   国家,命运,儿孙……胡铨最终不甘地闭上了忧郁、迷离而又渴求的眼睛。
   我长时间地站在胡铨雕塑跟前,长时间地埋下头,我向这远年的灵魂行上最崇高的祭奠。同时,我也佩服着这座雕像的匠工,不仅仅佩服他手艺的精湛,更主要的是他一定读懂了胡铨这位伟大的爱国人物,他的心和胡铨的心一定在某个时间段中的某个频率共振了,不然很难成就如此体现丰富内心世界的雕塑。这哪里是雕塑,分明是思想的承载与内心的流露,那是有温度、有声音、有行为的诉说与呐喊,那是文明的延续,良知的见证。
  
   四
   当我再次抬头四顾时,我发现不远处是胡铨墓地。按平时,这阴雨灰暗的天气,且又在荒郊野外,面对陌生的古墓,我心里是会发怵的,可这次成了例外,我没有丝毫恐惧的感觉,而像是在面对自家已故的亲人。于是,我直奔墓地。
   坟墓背靠天梁山,面临泷江河畔,墓前有台阶,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石虎、石羊。我顺着台阶靠近墓碑。墓碑大概两米多高,宽三米有余,刻着“南宋名臣”和“日月争光”的字样。据说,坟墓是清朝乾隆皇帝为胡铨重修的,而这些字也正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可见,胡铨在清朝皇帝心中有着多么高的地位,不然,一个已故几百年的人,谁还会去想起?而墓碑前的香炉,有着大把大把没有燃尽的香烛,这些,无不告诉着我,来这里拜谒的人是络绎不绝的。胡铨是靠着自己的人品、学问、气节而受到了近千年来一直被人深深钦佩的巨人。
   在我回忆胡铨的过往和专注墓碑时,不知雨何时停止了,头顶上悬着一片蓝天和朵朵柔白的云,有阳光泻下来,落在了墓碑上,落在了四周的大地上,让一切有了柔和和明媚,这一下子,我才关注到,原来这里还有小桥,流水,有绿的树,红的花。不远处还有一个庄园,豌豆饱胀着肚腹,马铃薯等着采挖,油菜褪去了翠绿,摇曳着果荚献上一片金黄,那黄瓜豆角踩着春的曲调恨不能立马攀上架子……有鸡喔喔,有鸭嘎嘎,有鱼欢跳。而那片梯田,已有人开着耕耘机,在“突突”地耕耘着,不日,这里将长出一片绿油油的水稻。还有一座学校,上课的钟声敲起,传来了朗朗书声。我想象着雨后初晴的傍晚,阳光乍泻在林间小路上,胡铨迈着轻快的步子,或采摘野果,捡着蘑菇,或与农人交流着农业技术,或干脆迈进学校,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但我知道,这里再也不会有胡铨的身影,他离开我们已近千年。可我突然醒悟,人们把胡铨的灵魂安放此处是对的,这里不仅与清风明月,花草树木,水田人家为邻,最主要的是这里一派生机勃勃,一派安宁祥和,献给先人,让胡铨看到了国家太平,人们安居。胡铨生前太累了,让他的灵魂融入安静、恬淡、悠然的大自然吧!
   有朋友告诉我,在吉安市区,有一条路,命名“胡铨”,从青原区直通值夏。当日,我便马不停蹄地赶去了,走在上面,我庆幸着自己有缘走在遍布着胡铨脚印的土地上。我走了一圈,又走了一圈,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我看见一树树花开,一树树柳青,还有那一排排香樟以最激情刚毅的姿式置于天地间,还有那穿空而过的风,一切保持着最朴素、最真诚、最热烈的生命风度。我的心中有着的异样的感动、温暖与力量。我突然来一句,我们一定要守住脚下的这片土地,守住这份幸福啊,哪怕过着最平凡的日子,我们也要守住。我也不禁感慨,胡铨虽离我们近千年,但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并没有走远,他潜入了华厦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儿女的心中。
  

共 48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明节,老师与朋友去值夏拜谒胡铨,他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四大名臣之一,被评为“江西脖子最硬的人”。去的那天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像是考验拜谒者是否虔诚,老师钦佩他犀利的文风、铿锵的风骨,风雨又何惧,只会更加向往。来到目的地,似乎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有点恍惚。仔细端详伟人的雕塑,刚毅勃发,冷峻热切,不屈的风骨愈加真切。思绪穿越,回望历史,体会胡铨当时的心境,明知前方凶恶却依然赴汤蹈火,真乃豪杰勇士,心中满是钦佩。放眼当下,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活?身边一位年轻人罔顾生命的可贵,从23楼纵身一跃,留下70岁的老母,让人叹息,坚强地活着,也是一种孝顺,享受生命赋予人最大的意义。不畏强权的裴闻义也让老师佩服,之前被贬的宰相赵鼎就是他不计后果地安置在自己的家中,现在为了救下胡铨,再次义无反顾,让他同样住在自己的家中。这是何等的侠肝义胆。三亚的裴氏宅子正堂挂着的牌匾“盛德堂”美名扬。正堂左右分别是赵公祠和胡公祠,用来纪念赵鼎、胡铨两位忠诚正直的民族英雄。老师朋友去三亚旅游回来告知,一定要去啊。老师的心早就飞去了,今生一定要去的。胡铨经历了流放,二十余年后回到朝廷,依然不改往日之热情,依然以天下为己任,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抗金立场。老师站在塑像前送上自己最崇高的祭奠,因为那是文明的延续,良知的见证。不远处的胡铨墓地,没有萧瑟令人害怕,只有崇敬,前去祭奠,据说,坟墓是清朝乾隆皇帝为胡铨重修的,而这些字也正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墓前香烛鼎盛,拜谒的人络绎不绝。胡铨是靠着自己的人品、学问、气节而受到了近千年来一直被人深深钦佩的巨人。墓碑与清风明月,花草树木,水田人家为邻,一派生机勃勃、安宁祥和,胡铨一定看到了国家太平,人们安居,他该安息了。吉安市区,有一条路,命名“胡铨”,老师迫不及待前往,一树树花开,一树树柳青,还有那一排排香樟,一切保持着最朴素、最真诚、最热烈生命风度,老师内心充满感动、温暖与力量,不禁发出要守住脚下这片天地,守住这份安定和幸福。湘莉老师的文,是一场心灵的交流,灵魂的碰撞,这样的文其实最不好写,湘莉老师用环境的烘托,巧妙转换心境,形成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条理更加清晰,层次分明,丰富的联想让人身临其境,画面感极强,让人感受到老师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文章联结当下生活,呼吁大家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活着去体验人生的意义,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结尾发出的感慨让人动容,情感真挚,引发共鸣。好文力荐各位文友赏读,遥握问好湘莉老师,生活愉快,春祺笔丰!。【东篱编辑:欣然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2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4-27 12:28:52
  作者把胡铨其人写活了,时光虽已过去千年,但脖子最硬、最有气节、最有风骨的人,灵魂不灭,他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作者观其雕像,泪眼婆娑中看到一个功德无量的人正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他风采依旧,不惧权势,被流落蛮荒之地,初心不变,使命担当,这样的人,是民族的脊梁!他的墓地,香烛在燃烧,人们纪念他,那么虔诚,其精神的感召力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好文,写景与感悟交相辉映,让读者穿梭于时空隧道,切近的与遥远的交织错落,启迪今人,不忘先贤。好文,笔力沉厚,深邃深情,感佩才情,问候莉莉,春祺创丰!
回复1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4-28 05:17:14
  香香老师好!深谢香香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的美评总是那样精彩唯美,其中温暖之情,鼓励之意令湘莉感动难忘。感恩遇见!遥握问候香香老师,谨祝春祺,一切都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