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栖霞,从时光深处射出一道光(散文)

绝品 【东篱】栖霞,从时光深处射出一道光(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5发表时间:2024-05-05 05:08:45
摘要:栖霞,这名字,令人垂爱,天下叫“栖霞”的名字不少,我慕名山东的栖霞,投进栖霞的光圈里。读懂一束光,不容易,栖霞这道光是从时光深处射来,我一定要去懂得它。

【东篱】栖霞,从时光深处射出一道光(散文)
   在烟台求学时,有同学是栖霞的,我便觉得同学身上都沾满了诗意。字面意思是,霞光栖息于此地,故名。霞光有意来普照,真教人羡慕几分啊。
   有句曰: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丹霞青睐,山城增色。我夜宿栖霞,想贪睡在霞光里,尽情沐浴,生怕推窗一看,丹霞受惊。
   傍晚,流霞也不负我,赶上了好天气,天上人间四月天,天公作美,我就在一湖一河岸上行走,融入霞光;又住如家酒店房间,推窗纳霞光入室。真的是让“栖霞”两个字的诗意附身。流光万千缕,我也栖霞中。有时候一个名字就让我有点醉,想着可以兴奋,也可以助眠。我想好好感受霞光落脚这里的滋味。
   晚霞更流连,不肯过山去。环视栖霞城,四面皆山,山抱住了晚霞万束,取光做青色,有的城叫“青城”,我觉得直接说出绿意,赶不上“栖霞”令人更有内蕴。我想分几缕青绿来染目,霞光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暂时给不了,栖霞的主色调是“霞”。长春湖在栖霞城最北首的太虚宫内,其实只是截取了一段,晚霞驾着湖水,漾漾袭来。长春湖是胶东屋脊上的“胶东天池”,有杭州三个西湖的体量。因栖霞在金元时期出了一个名人丘处机,他字长春子,故以其字名之,且他修行的太虚宫就在湖岸,霞光也有了道风的意味。此时,湖外之山,不揽霞光,将晚霞全沉于湖中,摇动波光霞影,在光线中沉醉着,湖水有意,或将远山收揽水中,或截一段青黛,交给湖水留影,霞光在水中就像找到了伴侣,游荡着,缱绻着,不至暮色沉沉,绝不贸然离开,霞光是守信于“栖霞”名字的。霞光打印在湖边怪石,长椅,射下斑驳的霞影,我想放肆躺下,又怕对晚霞态度不敬。
   栖霞于公元1131年置县,此前不断改变隶属。而全真道派掌教人丘处机生于公元1148年,籍贯栖霞。这样的时间点,让我们有了一些思考。可以说,栖霞的历史几乎与丘处机的诞生有着巧合。一个人物,成就了一座城,栖霞于是便以道教圣地而闻名。更可以说,丘处机给栖霞带来一缕道教文化之光,那座太虚宫被后人称为“东方道林之冠”。这让我想起那首《一个人一座城》的现代歌曲,有一句歌词说“投下的影子摇晃记忆”,歌词送给丘处机和栖霞城,多么合适,丘处机是以道教丰盈了栖霞这座城。如今的太虚宫,依然香火袅袅,道事繁盛,给栖霞的霞光加注了文化的内涵。就像我们知道的雅典,它是奥林匹克的起源地,如果没有顾拜旦,雅典的名字也不会如此有着知名度。一个历史人物,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人物,他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开山鼻祖的作用。文化发展往往是多元的,但它的源头往往是单纯的,一股清流对文化之脉极其重要,有了“清流雅望”,便可能汇成浩瀚江河,才可霞光万道。
   道家,也是古老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一条血脉,都是瑰宝。栖霞人把它作为一个文化元素,留住了它。栖霞,栖了时光,也栖了文化之光。
   霞光会有着更好的光合作用,不仅适合绿色植物,晚霞酿光,给长春湖,长春即长青,这是栖霞的深刻诗意,站在湖边,真想掬一抔霞光,好想零距离看看这晚霞的神奇。看网上推介说,游栖霞,一定要来太虚宫那段长春湖打卡,这话有悬念,始终认为“打卡”就是去凑热闹,我是要解读光与湖的关系的。原来,栖霞的芳名就在傍晚沉在湖中,要什么字典词典,一眼可参透,瞬间可会意。
   霞光无根,但可借物生根,也可直抵城市的角落,催物生根。
  
   二
   一条河贯穿栖霞城之南北,河名“白洋河”,看晚霞,想这个“白”字,仿佛觉得是为晚霞留出空白,交给霞光来浸染,河水轻缓,水波不兴,乖巧地等着晚霞的抚慰。一日沉入,霞光四扩,仿佛要抓住河水,染栖霞一个暖色。栖霞人称这条河为母亲河,温暖泛出,如母亲流出的乳汁,温而香,霞漾水香。我认真目视河岸,就像看母亲的芳容一般,发现栖霞人爱在细微处。汉白玉栏杆,齐刷刷地护卫着白洋河十里;近水砌岸墙,一袭灰色,堵着水,截住了光,镶了光的画框,显出河水的清澈曼妙;近水处,则砌波浪墙形,流线柔和,心中的柔情一下子找到了配对。岸边,虽桃花已谢,但有樱花沿岸,紫荆窜起花束一枝枝,把最美的花色呈给母亲河。岸西的马路叫“迎宾路”,宾?晚霞就是栖霞城的贵宾吧,当然我这个来自胶东半岛尽头人,也在霞光中,也走过这条路,做了宾客。栖霞人的热情,是最地道的,是把霞光铺在迎宾路上的。读懂一座城市,比逛遍城市的大街小巷还重要,否则就没有了主题词的引导。
   河的西岸,是一脉连绵起伏的长岭,我不知名字,栖霞的山,多如一亩田园的竹篱木桩,如此说,栖霞是被群山围裹的一块拥有山水风光的宝地。田园的味道,被一座城写真,鲜见吧?长岭暗影,入河洗容,晚霞涂粉,那是怎样的场景啊。养在深闺自施粉黛,那是小家闺秀,而栖霞则是大家闺秀,尽显一种傲人的气质。我网上查证白洋河的发源地,来自灵山,而灵山是一串,小灵山,大灵山,灵山夼,英灵山,栖霞,配得上“人杰地灵”这个词。据说,这白洋河是要从一个叫“赤巷口”的地方汇流到栖霞城中的,这不能不让人又生出一层关于霞光的联想。是否在赤巷口就被丹霞晚霞染赤了?长岭之下,挂着一串串的山城建筑,高低错落,绝不抢占长岭的峰高,完全是一种依偎的情态。晚霞打在建筑上,就像一幅剪影,是要上演一出大戏似的,其实,我想多了,我已经处在霞光弹奏的剧情里呢,这种参与感让我舒服起来。地理形胜,完全因栖霞的名字而变得那么惬意,就像有意这样布局,真的好羡慕这天赐福地。云蒸霞蔚,这个字眼,应该是本出栖霞吧,否则哪里可有这样的气象天文。
   其实,栖霞人对霞光有着执着的热情。市区主干道,就叫“霞光路”,这名字,可能只有南京的栖霞山下的马路可这样叫,真令人羡慕。我想,夜晚霞光不褪,车灯都用不着打开了。
   对待霞光的态度很细腻,栖霞人早早打开了架设在白洋河上的八座跨河大桥上的霓虹,桥多是钢筋斜拉桥,霞光不去,桥上灯盏已经点亮,和霞光交相辉映,这是一种迎接的仪式,诗意的仪式感,让一座山城,有了容纳美好的襟怀。真让我觉得晚霞迟留缓缓不去,灯光入河,接续了霞光的角色。桥涵拱起,又疑天降彩虹,我不能不拿杜牧的“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句子来形容。我曾在南京的秦淮河的岸上酒店住过,在岸边的茶楼饮茶看夜色里的秦淮游船和彩灯秀,这里虽无江南的舟船写意,但灯光也可与之一比,毫不逊色。一种精致,可以让人发生美好的联想和类比,已经了不起了。人间总有奇思妙想,天作的霞光是否懂得?灯盏是霞光的化身留情吧,不然,我无法追溯灯盏的光源。
   我住在河岸的如家酒店,突然对“如家”的牌子有了崭新的理解。旅人在外,离家求宿,但愿得“宾至如归”的感觉。举目选店,一抹红霞,打在了如家的大楼上,哦,霞光都想进驻,给霞光一个家,在岸边,是“小桥流水人家”,霞光也应懂得人间妙趣的。再举目看,从一排排窗户伸出的头,都映在霞光里,他们在享受晚霞一抹的美好啊。急忙办理住宿手续,别让这一刻缩短,我怪自己在长春湖逗留太长,栖霞何处无霞色,只是从未见过这么深情投射给一座山城。
  
   三
   妻子说这晚睡得真好,我说“被霞光累”,不是抱怨,而是甘愿。是的,傍晚的霞光是一个多彩的童话,人沉浸在无边的金粉里,很想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进自己在栖霞的奇遇。前台的姑娘说,网上订吧。她帮我们打开“美团”,也把一抹美美的笑容送给我们。很多人在晚霞里,容易掉落一些情绪,生发出很多的感慨和泪光,而有人则穿过晚霞,继续期待晚霞背后那抹丹霞晨光,是啊,星光,灯光,还有我们的目光,都是一种过渡。时光里的人生,总会有光降临,霞光悄然遁去,留给我们一个梦境,梦中的霞光依然在四射,一个玫瑰色的梦,潜入我们的睡眠。只有身在栖霞,才因晚霞唤起这般诗情画意。
   对岸的建筑上的名字闪起了霓虹,我觉得是被霞光点亮的。记得清的是“天上玉城”的名字,背依青山,青山碧玉,玉城的名字,多么合适。还有一处“好声音”,这是K歌的标志?那也是为晚霞K歌吧。我想,他们的第一首歌一定是“栖霞霞歌”,一定逃不出这个主题,不然为何晚霞未褪,霓虹就点亮。
   我到底还是进行了逻辑推理。在栖霞的外围,我被这个世界闻名的“苹果之都”震撼了,群山的野,并非一种形制,而是满山的苹果花,把个栖霞包裹得琼色瑶颜的,是花貌,更是玉色。苹果花是要和五彩霞光做一次深情交融?苹果花啊,还是要按照它的花色花序,演绎着物种的精彩,当然,苹果花也并非无动于衷,暗暗地将霞光的颜色贮存于花蕊,经过孕育,就在秋天献出一只只披着霞光的大苹果。栖霞苹果惊艳全球,原来骨子里、果瓤中,尽是霞光颜色,霞光的甜味。酒店附近有一座山叫“风彩山”,上面雕塑了三只大苹果,在晚霞里,闪着甜甜的光。
  
   四
   原本想沉睡在霞光里,不喜贪早,晨8点了,我居然站在了霞光路北首的天桥阁楼上了,栖霞白洋河东边是更高的山岚,如果我在这个时间点,丹霞是不肯露脸的,恰恰好。丹霞将光投射在眼前的“牟氏庄园”上空。
   黛瓦粉墙,这是外围的颜色;黛瓦石墙,青石褐石,是庄园的本色。泛着幽光,闪着诗意。牟氏庄园是胶东最具品味的民居经典。牟氏庄园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留影,留下的是地主世家的发家遗存。正因为“土改”,庄园回到人民的手中。庄园的外围,已经是一些现代仿古建筑,但并非是摆设,牟氏农耕文化研究会,举办婚礼的“锦宴锦舍”,线上线下的“苹果庄园”,“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栖霞党校,栖霞文化宫……呈围裹庄园态势。一个时代的结束,必然催生另一个时代。霞光投射,霞光钟情,这是将农耕文明到城市文明的一条缝隙点亮。我从这道夹缝中去寻找栖霞的历史与现代的灵魂,灵魂在这里发生了蝶变,蝶变是美好而生动的,我也像一道霞光,从历史的云烟中抖落风尘,抚摸栖霞崭新的灵魂。广场上,九位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校长,依次排列,高锦纯、刘汉、贾若瑜、聂凤智……他们是承载栖霞现代历史灵魂的人物。
   景区古木参天,生机勃勃,公园环绕,步道曲折,霞光普照。摆摊卖苹果切片的老汉,牵手绕着公园步道慢行的年轻人,旷地摆上一张棋盘正在谈论“楚河汉界”,背着画板寻找写生位置的绘画人,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商贩,背着旅行包环着庄园边走边讨论的人群,树下那些飞拳舞剑的人,踏着撒落在空地上厚厚的霞光,腾挪亮翅的,坐在木椅石墩上翻看在庄园里用手机拍的照片的……都沐浴在霞光里,山城的赤霞,绝不放弃对每个角落的普照,霞,平静的时候射出一道最包容的光。
   每个人,都是一道光,生活的温暖之光,构成了他们的时光。栖霞,不仅仅是栖着自然的光,也栖着人性的光。不同人的光可以汇成一道强光。霞来霞去,人来人往,栖霞的名字,带着尘世的希冀,一道光暖着每个人。这就是栖霞吧?
   “这么早,来追光?”累了坐在公园曲径一边草地歇息的我被差不多同龄的栖霞人搭讪。
   “是啊,我从荣成赶来,就是追霞光落下的地方。”我对着他抒情起来。
   来栖霞就是看霞,早晚的都要看看。那位栖霞人推介着,他哪知我早就把晚霞留住了。
   “黛景霞绡一抹红,一到栖霞两不空。”我诗兴上来,口占两句,栖霞人认真起来,让我写在他的手机里。原来他也经常自驾到我的老家看海。怪不得山海总在一起说,缘分不浅,我们彼此留下了联络方式。
   这样的邂逅,我要感谢栖霞射出的一道霞光。我说,栖霞就是小了点。他说,南北十几里。我为自己的评价感到不好意思,跟进说,有古迹,有道教,有农耕,有霞光,他满足地握住我的手,光,透过树隙撒落到我们紧握着的手臂上,跳跃在我们的胸前。
   栖霞,将霞色揽入怀抱,栖着,抱着,点亮一座山城,霞光编织着栖霞人的锦绣前程。霞光,自开天辟地就有,而栖霞承载的不仅仅是自然之光,更有把霞光变美的城市特色,栖霞,是在时光深处一步步酝酿着光,历史的,人文的,自然的……
  
   2024年5月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7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我”在烟台求学时,有同学是栖霞的,觉得同学身上染着霞光,沾满了诗意,对同学羡慕几分,也对栖霞心生向往之情。“我”夜宿栖霞,贪睡在霞光里,傍晚霞光也不负“我”,“我”在长春湖岸行走,晚霞不肯过山去,驾着湖水,漾漾袭来。全真道派掌教人丘处机(字长春)的籍贯是栖霞。是他给栖霞带来一缕道教文化之光,如今的太虚宫,依然香火袅袅,道事繁盛。可以说,是他成就了一座城。一条河贯穿栖霞城之南北,河名白洋河,一日沉入,霞光四扩,染栖霞一个暖色。汉白玉栏杆,岸边,桃树、樱花、紫荊沿岸。河西是长岭。长岭暗影,入河洗容,晚霞涂粉。其实,栖霞人对霞光有着执着的热情,市区主干道就叫“霞光路”,对待霞光态度,栖霞人早早在白洋河上架设了八座跨河大桥。桥上灯盏和霞光交相辉映,这里虽没有江南的舟船写意,但灯光也可与之一比,毫无逊色。一抹红霞打在“如家”的大楼上。让一切映在霞光里,只有身在栖霞,才因霞色唤起诗情画意。对岸的建筑上,霞光未褪,霓虹就点亮。栖霞的外围是“苹果之都”,苹果花将霞光的颜色贮存于花蕊,经过孕育,在秋天献出披着霞光的大苹果。牟氏庄园曾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因土改,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成了胶东最具品味的民居经典。广场上,九位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校长依次排列,他们是承载栖霞历史灵魂的人物。山城的赤霞,绝不放弃对每个角落的普照。每个人,都是一道光,生活的温暖之光,构成他们的时光。本文以霞光为线索,串起栖霞厚重的历史,不朽的人文,美丽的自然之景和人为之景。文章有历史的,有现代的,古今融通,以今为主,自然景观描绘细致,常运用动态描写和拟人手法,泼墨出一幅幅人景相融的图画,字里行间洋溢着自然和人情的至美,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传递出作者对栖霞的热爱与赞美。文章意到笔随,取材丰富,不拘一格,或纵横驰骋,或清新秀美,或婉转多姿,或劲峭有力,可以说简约与浓丽,精深与朴厚并存,作者真正进入文章“无法”的自由境地。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经典!【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050012】【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240702第0029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4-07-03 15:43:25
  提醒:江山征文期间,经审核通过绝品,则该作品改为非征文作品,此后不再参与征文获奖作品的后期评审。
江山编辑部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3 18:25:16
  谢谢编辑部领导留言,已知。谢谢审核组对小文的认可。祝领导夏祺!
12 楼        文友:竹石秀女        2024-07-04 07:55:09
  一个地名栖霞,作者就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里面有景物描写,历史文化知识,旁征博引,自然贴切,浑然一体,功夫了得,令人叹服。学习欣赏了。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4 11:37:13
  谢谢竹石老师的点评。栖霞,地名很美,让我一直以为这两个字就是诗的存在,所以专程去观光。领略栖霞的人文和历史,欣赏栖霞当下的美景。小文一篇,评为绝品是侥幸,谢谢竹石老师的点评,谢谢评委的厚爱和鼓励。遥握!
13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24-07-04 08:50:04
  栖霞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看过老师的作品,忽然想起这么一句。距离栖霞这么近,牟氏庄园更是去了数次,却远不如那条河给我的印象深。记得那次去的时候下着菲菲小雨,我就站在河边的垂柳下,看着河里几只游来游去的小野鸭,看着随着水流摇摆着的水草,那一刻,不知身在何处,心里静谧安宁。不知道老师说的是不是那条河。改天,必定再去重访。拜读老师美文,祝福!
紫玉清凉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4 11:40:15
  谢谢紫玉老师的点评。想不到我们距离这么近,近在咫尺,而且在栖霞这个地方还有过交集,未见面,足迹已经重叠。那条河就是栖霞牟氏庄园西边的河,名白洋河。我是今年4月底去的,感觉应该去看看,就专程了。回来有这么一篇小文。下次去外面可以相约。遥握!
1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7-04 09:18:34
  我常常赞叹中国古人取地名的智慧。每到一处,总想深究一下此地得名的由来,美景、名人、历史事情……不一而足。“栖霞”,美的不像人间的地方,感觉更像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带着仙气,裏着艳丽。赏读怀才社长的文章,感觉人也飞升到了仙界,又似乎穿越到了古代,与丘处机同游栖霞美景,跟随作者的笔触,跨过大桥上的霓虹。诗歌一般的语言,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问好怀才社长!期待佳作!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4 11:43:05
  谢谢淑君老师的美评。我也有同感,中国的地名城市名字,个个都是有着历史的,美感洋溢,栖霞更是这样的美名,而且霞光也属于这个山城,我是专程去游览的,所以观察细致了,也的确是可以让人成仙的地方。如果淑君老师有机会完全可以去一趟,真的很美,秋天苹果熟了去更好。遥握,期待淑君老师的佳作,谨祝成长快乐!
15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24-07-08 14:48:07
  一座城,一道光,沉淀在城市的灵魂里。时光无法历尽,来而复消失的城市折痕里,作者是以人生初始的视角来审视或回望自然,人文,历史……即便是山脉,河流,也在霞光里深情诞生,而情怀永世。推荐绝品。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8 14:51:29
  谢谢绝品组老师的认可。的确,很多的光,在夹缝中消遁了。我去栖霞,初见的感觉,于是兴奋,大胆地触摸栖霞这束光,感受栖霞的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以及之间的那些美妙关系,试图从一个角度,把握这束光。
共 15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