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春】子承父业(微小说)
马孚,大名鼎鼎的作家。
马孚老来得子,名曰:马放。
马孚爱子如命,可大自然的灾害,病毒的侵害,同学的霸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马孚恨不得把儿子圈在家里,自己挣钱养活儿子。可是不行,自己死了怎么办呢?还要靠儿子自己的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儿子的一技之长在哪儿呢?煞费苦心想了三天三夜。没有。子承父业,是最贴近现实的好办法!子承父业不用聘请老师花冤枉钱!子承父业又能和自己在一起,受到父亲的保护。他愿牺牲自己著书立传的机会,带儿子游山玩水,见到一处好光景,让儿子写一篇游记;拜访一位名人,让儿子写一篇访问记。儿子写老子也写,写完后让儿子把老子的作文反复读几遍,找出文章的优点,以父亲的巧补儿子的拙。并让儿子进行二次写作;手把手辅导了几次,老子还是不满意,情急之下骂儿子是猪脑子。
其实,儿子的写作水平在同龄人中已经不错了,只是父亲的眼光太高了点。他上交的作文,老师都当成范文在课堂上宣读,老师评价马放文风流畅、活泼、有跳跃感。马放有了底气,硬气地反驳父亲说,现在是名人的社会,不信?你我各写一篇同题作文,我的作文署上你的名字,保证好评如潮;你的文章署上我的名字,就成了一坨臭狗屎。
“好主意!”马孚说,“我倒想试一试。”
时运来得太及时了,《世相晚报》登出一则征文启事。启事的大体意思是:为歌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绩,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叙述一篇或国家飞速发展或人民生活提高的小散文。
父子俩赌上了,豁上了,拼上了,各自暗暗为自己加油鼓劲。
截稿日期还有五天,父亲说:“我给你把把关,润润色,如何?”
儿子说:“不用了,你润了色,那还算我写的散文吗?我的征文稿已经以你的名义直接寄到了《世相晚报》征文邮箱,不让你上手就是为了见证我真实的实力。”
果不其然,借着父亲马孚的名气,儿子马放的征文获得了一等奖,父亲的征文因碍于马放的名声不振落得个优秀奖。
马放的征文虽然只获得优秀奖,可这也是父亲马孚大作家的大手笔啊!读者都能感受到散文的魅力:语言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耐读,读后品味无穷的特点。转载的报刊也有几家,阅读者遍布全国各地。马孚的文章提升了马放的知名度。这一调包,马放成了名人,马放逐渐被编辑承认,马放的投稿不再是编辑见到名字不是名人而扔进废纸篓的那个时代了。
马放有了成就感,就不想再上学了,他想成为专业作家。马放的想法和父亲一交底,立即得到了父亲的婉言阻止:“在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情,这是老天爷早已安排好了的。你正在上学的年龄,你必须回到学校学习。”
儿子也不是听人劝的孩子:“爸爸,你想逼我抑郁?你想逼我跳楼吗?我们学校被人称为第二监狱:二十四小时大门紧闭,一天睡不了六小时的觉。上了高中,家校的老师心里想的全是大学,名牌大学:两年学完高中全部课程,剩下的时间,今天考,明天练,放假一天,还要做完十六份卷子,这不是摧残人嘛?一年时间两个学生跳了楼,三个学生患上了抑郁症,下一个倒霉蛋可能就是你的儿子我了。”
马孚很同情儿子的处境,可学有所成的人不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吗?马孚安慰儿子说:“十六岁,正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机,你不上学,荒废了学业,可惜了你的青春年华和大好的前程!”
马放早有准备:“你要是可怜我,心痛我,你就送我去鲁迅文学院学习!你不是想让我继承你的事业吗。其实,作家识字就行,学习abc,直角钝角,化学方程式是浪费时间”
经过鲁迅文学院系统的学习,马放的写作更加奔放,更加随意,更加大胆,像少女展现在纸面上的优美的舞姿。该祥写的祥写,该一笔带过的一笔带过,该留白的留白。调侃味渐浓。文风一转,更加吸引了青少年读者的眼球。马放的写作进入盛产期。有多家少儿刊物向他约稿。
被马放抛弃的县一中不计前嫌,聘请马放来学校讲课。学校没有具体要求,只要能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就行。
马放很想念自己的同班同学,再次见面热情膨胀。马放也没按照写作教程来,只是拿自己最近发表的《少年无烦恼》为例,讲了文章的立意,背景的设置,人物性格的磨练,故事情节的发展。马放把文章打印成单页,提前发给每个同学预习。他没拿讲稿,就那么滔滔不绝地想到那里说到那里,说到高兴时还又唱又跳的,惹得同学们手舞足蹈,互动、互补,高潮迭起,欢呼声不绝。
讲完了课,同学们冲上讲台,把马放抬了起来,抛向空中。
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向同学们挥手:“各就各位,下面的时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请马放同学把绝招露一小手。”
听过马放课的学生高考语文卷子答得都很顺利,因为高考的阅读篇选的就是《少年无烦恼》一文。